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08:53:49 | 只看该作者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三多一冷堂闲话【47】

有人撰文云:读唐诗需用陕西话  普通话读唐诗牛头不对马嘴
胡想联篇:
读宋诗要用开封话?
读元曲要用????
读红楼梦要用南京话?+北京话?
读论语要用山东话?
读主席诗词要用湖南话?-----“泪飞顿作倾盆雨”(湘音wu)
看《本草纲目》要懂湖北话?
读《伤寒论》要懂南阳方言-----【《伤寒论》南阳方言举隅】
。。。。。。。。
看来光学英语不行。呵呵!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16:54:27 | 只看该作者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4/16 04:56p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8】
渔翁注:十六年前,潘师来并讲学于母校(山西省中医学校),余亦受组织此事的王师邀,返回一别十七载的故地听课并忝列陪酒,学毕,近水楼台,请潘师在其著《周易参同契通析》题签,先生挥笔而就八字“怀精抱神,归根返元”。今又见潘师新论,吟成一首:记潘启明师


语通中西达雅信,
身若古道仙风人,
《参同》契析横空世,
湖湘唱罢坐关东
43
发表于 2008-4-16 17:28:54 | 只看该作者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论世间趣事,
盼当今雄风!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23:02:25 | 只看该作者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5/03 11:04pm 第 1 次编辑]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49】
   
孙曼之先生云:
   
以下是我今天在伤寒论坛关于伤寒方剂能否治疗温病问题的一则回复:
    在温病学派产生以前,医家对于温热病的治疗与伤寒病的治疗不加区分,都是应用苦寒配伍辛温或辛温配伍辛凉的方法进行治疗。先生所问的问题就是这种情况。在温病学产生以后,温病学家们一般都认为,温热病初期虽然也有畏寒无汗头痛体痛等与伤寒病相似的症状,但实际上温热病很快就会转化为热证表现,它们的病机不同,使用温热药物只会造成邪热炽盛加重病情的结局。我的认识,这种看法是有根据的因而也是正确的。虽然有一些古代医家的著作也有应用这一类方剂治愈温病初期的记载,我认为,那不过是因为患者体质较好或病程短暂没有受到损耗的缘故,并不能够证明这种治疗方法是正确的。
        在温病学的治疗原则中,春温初起即可应用苦寒或辛凉药物,而风温初起则不可应用苦寒药物,否则可以引起苦寒化燥的后果。在我学习中医的初期,曾经遇到一例经过应用小柴胡汤高烧不退的小儿,经辩证属于风温初起,即予银翘散原方,只服一煎后,当夜汗出,次日烧退。从此印象深刻,益知苦寒并非退热唯一的选择,温病学家们的清轻宣散法往往效捷功宏,要在辩证准确而已。
        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温病学的用药方法与伤寒学家的主张往往不同,而温病学兴起于中医史上清代临床医家人才辈出的、人口密集的富庶的江南地区,这个学派的产生是临床经验日益丰富而且诊疗需求远大于相对贫困的北方,因此它们的理论与实践不可以轻视,盲目的否定温病学知识是不可取的。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却波渔翁曰:
   中医理论贴近自然,相对稳定性强,革新周期长,但也是变化的,温病学理论就是“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一个范例。但《伤寒论》汇集先民万年(恐非个位数)成果,故温病从一开始就稚弱不敢言匹,只称羽翼其说也。其灵动机变,轻重腾挪,顾护阴液多多,实有可师可法。

  死守严防《伤寒》阵地,成一学派可已,维一生计可已。前不愿见古人,后不欲视来者,执矣!
4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01:18:31 | 只看该作者

三多一冷堂闲话【原创】

***** 版主模式 *****

<a href=topic.cgi?forum=75&topic=39>该贴子已被管理员转移,请点击这里查看</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1 15:45 , Processed in 0.05486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