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血法在肺病中的應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0 15: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血法在肺病中的應用
張衛新 許 幸
(浙江省遂昌縣中醫院 遂昌 323300)

  中醫理論認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肺的病理表現,主要是氣機出入升降的異常,臨證時大多注重治氣而忽視治血,處方或有不效,引為缺憾。筆者將理血法參入肺病治療當中,臨床每獲佳效,玆將診治體會介紹如下。
1‧活血化瘀治肺脹
  心與肺同居上焦,一方面肺主氣司呼吸,生成宗氣,宗氣貫心肺之脈助心行血,行使肺朝百脈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心血充養於肺則肺氣得養,兩者相輔相成。如肺的功能受損,不能正常發揮其生理功能,則可導致心血瘀阻。肺脹是慢性咳嗽的結果,此時肺管受損,肺氣脹滿,呼吸功能下降,出現唇甲及舌下脈絡青紫,脅下可觸及積塊等血瘀症狀。治療除化痰宣肺、止咳平喘外,尚需活血化瘀,提高療效。在辨證的基礎上,加三七、丹參、桃仁、赤芍、蘇木等活血藥。
  典型病例:徐某,女,45歲。因反復咳嗽40餘年,伴氣急15年,加重1週,於1999年2月10日入院。患者3歲時罹百日咳,失於調治,以致咳嗽遷延不癒。曾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此次因勞累致症狀加重,咳嗽,咯黃綠色膿痰,氣急,活動嚴重受限,腹脹,食慾不振。查體:顏面及雙下肢重度浮腫,重度紫細,兩肺聞及廣泛的濕性羅音,心率 120次/min,率齊,肝肋下4cm,質硬,舌質暗紫,苔黃膩,脈滑疾。痰培養:銅綠假單胞菌(+++),對環丙沙星、丁胺卡那、氧派嗓、青霉素敏惑。經三藥聯合抗感染治療20日,咳嗽減輕,咳痰減少,但痰仍呈黃綠色,餘如紫紺諸症消退均不明顯,痰培養仍為銅綠假單胞菌(+),且對環丙沙星、丁胺卡那己產生耐藥,病人要求服中藥治療。中醫診斷:肺脹,辨證屬肺脾兩虛,痰熱內蘊,瘀阻水停。治以補益脾肺、清熱化痰、活血利水。方藥:黨參15g,炒白朮lOg,茯苓15g,橘紅6g、桔梗15g,杏仁lOg,野養麥根30g,姜半夏1Og,炒黃芩 lOg,車前子 15g,當歸 10g,桃仁 l0g,三七粉6g(分吞),丹參 15g、炙鱉甲15g(先下),甘草5g。宗上方隨症加減連服30劑,咳痰轉均白色,紫紺減輕明顯,痰培養未見銅綠假單胞菌生長。
2‧涼血平肝治咳血
  肺主肅降,肝氣升發,一降一升,對體內氣機的升降起著重要的生理調節作用。如因肺虛或肝旺,則產生木火刑金的病理機制。咳血,大多因熱傷血絡,慢性病則每與木火刑金有關。採用涼血平肝法,使肝火熄,則咳血自止,涼血常選生地黃、藕節、白茅根、牡丹皮等,平肝選桑白皮、白芍、車前子、秦皮等。筆者常用清代醫家羅止園的"治肺癆咳血驗方"為基本方,隨症加減,收效甚捷。羅氏云:"方中主藥是白芍,其止血之效力,乃至神妙而不可思議",臨症用於乾性支氣管擴張、肺結核、支氣管炎,咳血鮮紅而痰少或引兩脅痛者,均
獲較好療效。
  典型病例:巫某,女,28歲。因"咳血1週"於1998年3月23日入院。患者已懷孕7月餘,1週前在無明確誘因情況下出現咳血,為整口鮮血,多時盈碗,無痰及發熱、胸痛等症,以前無類似發作史,第1次妊娠。體檢:血壓120/75mmHg,面色蒼白,兩肺未及乾濕性羅音,心率95次/min。攝胸片未見異常,血沉ISimn/h,血常規:白細胞7.5X10^9/L,血紅蛋白85g/L,中性白細胞68%,痰檢抗酸桿菌(-)。考慮"乾 性支氣管擴張症,給予抗菌消炎,以及立其丁、止血敏、止血芳酸、立止血等治療 1週,症狀不能控制。邀中醫會診。查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滑數。診斷,咳血,證屬素休陰血不足,妊娠之後,血以養胎,肝血更虛,肝失滋養,肝陽上亢,木火刑金,絡傷血出,引起咳血。治擬涼血平肝法,以"治肺躊咳血驗方"加味。處方:生地黃5g,白芍50g,藕節20g,黃芩炭lOg,荊芥炭5g,三七粉6g(吞),牡丹皮lOg。1劑後,患者咳血止,連進10劑,至足月順產一男嬰, 未再發生咳血。
3‧養血活血治損嗽
《治病活法秘方‧咳嗽》:"又有損嗽,男子因打撲負重而傷肺經,女子因勞苦用力而傷肺經,此不可拘一定之說。蓋因肺經已損,遇風亦發,遇寒亦發,當隨證而調理之"。筆者臨證時亦常見此類病人,或因外傷胸鷹,或因努力屏氣,引起咳嗽,失於調養,受風寒易發,勞累易誘發,咳而痰少,咳引胸脅作痛,遷延不愈,也可因血不歸經,出現咳血。此為瘀血阻於胸中,肺氣失於清肅所致。治當養血活血,藥用當歸、蘇木、三七、赤芍、乾地黃等,血府逐瘀湯常被選用。
  典型病例:邱某,男性,45歲,1995年5月13日初診。
  主訴:反復咳嗽10餘年,復發15週。10餘年前因勞累及受風寒引起咳嗽,經中西藥物治療,遷延3個月症狀消失。但自此以後體力下降,不能勝任重體力勞動,飯量亦減,過勞或汗出當風即可誘發咳嗽,痰少而粘或幹咳無痰,或咳引胸脅作痛,有時也痰中帶少許血絲。曾攝胸片未見異常,5年前服中藥治療,症狀曾緩解士年,以後依然。1週前因勞累,咳嗽加劇,咽癢,陣咳連連,痰少,咳引胸脅作痛,氣急不明顯,亦無發熱、鼻塞、咳血等症,攝胸片:左下胸膜肥厚。給予先鋒VI號膠囊等抗生素藥物治療5日,症狀不能緩解,轉中醫診治。查舌淡紅苔薄,脈澀。診斷,損嗽,證屬痰血阻於胸中,肺失清肅所致。治以養血活血、肅肺止咳,血府逐瘀湯合參蘇飲加減。處方:乾地黃 15g,當歸、桃仁、紅花、赤芍、炒枳殼、柴胡、川芍各lOg,桔梗6g,牛膝15g,紅參6g,蘇木lOg,炙鱉甲15g(先下),姜半夏lOg,生甘草5g。服3劑後咳嗽大減,上方加減連進30劑10餘年頑疾獲得痊癒。
4‧填精補血治腎咳
  張景岳以金水六君煎治肺腎陰虛,水泛成痰,症見咳嗽嘔惡,喘逆多痰,痰帶咸味之腎咳。傅青主有加味四物湯,用治產後血虛乾嗽少痰者。對精血不足之腎咳可以兩方化裁治之。然熟地黃滋膩,若辨證不精,恐有助痰留邪之弊,對咳而痰多者用之辨證當準確。
  典型病例:趙某,女,32歲,1999年11月5日初診。主訴:咳嗽3個月。患者3個月前快生產時催患"感冒",輕咳,未曾治癒,1週後順產1女嬰。但以後咳嗽一直未能治癒,陣咳連連,痰少而粘,咳甚則尿液自遺,乏力,食納一般,舌淡,苔薄稍膩,脈細。胸片未見異常。診斷:咳嗽。證屬產後精血虧耗,引邪深入,肺失清肅,腎失攝納,以致咳嗽纏綿難癒。治當填精補血、肅肺止咳,以加味四物湯加減。處方:乾地黃、當歸各 15g,川芍、白芍、阿膠(烊)、菟絲子、知母、瓜萎皮仁(各)、炙款冬花各 lOg,科呵子6g,桔梗、橘紅各5g,炙馬兜鈴lOg,生姜2片,生甘草5g。3劑後咳減,連進15劑而安。
5‧討論
  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理論精髓,肺為五臟之一,其生理和病理與其他臟器密切相關。咳嗽是肺臟疾病的特徵性症狀,然《素間‧咳論》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說法。又張志聰《侶山堂類辨》云:"有因咳嗽而夾痰帶血者,肺臟之血也","試觀剖諸獸腹中,心下夾脊包絡中多血,肝內多血,心中有血,脾中有血,肺中有血,腎中有血"。血無處不在,血瘀、血熱、血虛等皆可引起肺功能的異常而出現種種臨床症狀。筆者認為,胸痺之病,為心肺同病,不能單歸於心病當中。胸痺病位在胸,胸陽不振,痰瘀阻滯是其病機。而胸中之痰靡不與肺失宣肅有關,同時因肺失宣肅,不能助心行血,以致心血瘀阻,形成胸痺。仲景:"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是典型的肺病症狀。《素間‧至真要大論》曰:"諸氣臆郁,皆屬於肺",可為佐證。千金葦莖湯以活血排膿法治肺癰,認識到肺癰的形成是氣血壅滯,肉腐成膿。這些為用血分藥治療肺病開了先河。臨證時應準確辨證分析,靈活運用血分藥,確可明顯提高療效。用藥方面,辛潤之補血藥當歸,無論有無血分證,在止咳方中常被選用,同氣相求,辛可補肺,而當歸有潤腸通腑作用利於肺的肅降,可
增強止咳功效,且當歸性滑,又無礙痰之弊。(收稿日期:2000-11-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5 19:35 , Processed in 0.0504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