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游的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26 01: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陆游的养生之道
  说到陆游,许多人知道他是一位南宋时期的爱国大诗人。学生时代,大家都读过他写的一首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平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们又知道他是一位多情伤感的词人,一篇"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错、错、错!……莫、莫、莫!"赚尽了天下痴男怨女们的眼泪。
  其实,这位大诗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风波与民族危亡,到了中晚年,也许已经"曾经沧海难为水",终于勘破红尘、看穿世相。反正那时候他对一切都已看得很平淡,完全是一派"雪满山中高士卧"的气象。越到晚年,他的心境越是如秋水般地澄澈超逸。他留在《剑南诗稿》里的上万首诗篇,绝大多数都是很澹然淡泊的。随手翻翻,便可以读到这样的诗句:
雨后
雨后凉生病体轻,
闲拖拄杖出门行。
槐花落尽桐荫薄,
时有残蝉一两声。 书怀
不饥不寒万事足,
有山有水一生闲。
朱门莫管渠痴绝,
自爱茅茨两三间。  
  在人均寿命一般只有三、四十岁的宋代,陆游一直活到八十五岁才去世。他的祖上三代中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六十岁。他本人也从不讲究养生之道。七十六岁时他仍然手轻脚健。以至于他自己都弄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活得那么健康。这样,他就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便让四方高人、后世专家验证他这些无意间养成的习惯是不是符合养生的道理。于是,八、九百年之后,我们才有幸读到了这样一篇妙文――《居室记》。
  他在这篇文章中首先介绍了自己居室的大小与朝向,然后说明房间的"东西南北皆为窗,窗皆设帘障,视晦明寒燠为舒卷启闭之节"。表明他很重视居室的明暗冷暖,经常根据天气的变化用帘障之类的东西进行调节。
  他的居室"冬则析堂与室为二而通以小门以为奥室,夏则合为一而阔大门以受凉风"。原来他巧妙地把房间做成可分合的活络结构。冬天一分为二,夏天合而为一,用这种土办法来调节室内的温度。这样,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人住在里面就舒服多了。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他对饮食、睡眠、读书的见解。
  他对于吃:"少饱即止,不必尽器。"不像我们经常贪图口腹之欲,暴饮暴食,吃得血脂、血压、血糖三高。引来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等无穷麻烦。这与现代养生家常说的"常带三分饥"、"少食常寿"的理论不谋而合。
  他对于睡的态度是:"休息取调节气血,不必成寐。"不像我们睡不着觉便翻来复去,心烦意乱,着急得很。他认为只要把气血调节好了,即使没睡着也没关系。怪不得有些道行高深的和尚每天晚上是以盘膝静坐代替睡觉的。据说这样坐禅,大脑皮层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休息效果比睡眠还要好。
  他对于读书的态度是:"读书取畅适心灵,不必终卷。"这种态度颇有点像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处便欣然忘食。"他读书时像是在与自己谈得来的朋友聊天叙旧,心里没什么压力,所以开心的很。哪像我们现在读书往往抱着很强烈的功利性与目的性,结果弄得身心交疲,苦不堪言。
  此外,陆游还经常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自己身上的衣服,有时甚至"一日几变"。到外面去活动筋骨时很注意量力而行,常常"行不过数步,意倦则止"。对于交际应酬,他顺乎自然,绝不舍命陪君子:"客至或见或不见,间与人论说古事,或共杯酒,倦则亟舍而起。"
  值得注意的是,他不愿为一些名利得失的事情去自找麻烦,所以心态一直非常宁静知足。他"足迹不至城市者率年",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也不去申辩,只是"节衣缩食而已";以后上面给他解决了待遇问题,他"亦置不复言",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一点,是现在一般人最难做到的。
  他在住宅旁培植了百余种花木,每当繁花盛开时,他"或至其下徜徉坐起,亦或零落已尽,终不一往。"就是说,他常常凭着兴趣做事:花开得好时就去看看;花儿凋谢了,他也就不愿意再去了。
  最有意思的是他对疾病的态度:"有疾亦不汲汲近药石,久多自平。"我们知道,是药都带三分毒,可以不吃就尽量不吃,一定要吃应尽量少吃。有事没事一把药,常会小病吃出大病来的。
  陆游把居住环境布置得很舒适,种种花养养草,把什么都得很淡,心态一直非常平静融和,加上冷暖自知,饮食有节,劳逸适度,不违心地应酬过劳,不胡乱吃药――这一切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而然地增强了陆游自身的免疫力。所以,虽然他身上并没有长寿的遗传因子,他仍然活到了耄耋之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9:18 , Processed in 0.0736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