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自古『悲秋』为何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6 20:3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季是万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也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自古诗人墨客把秋天描绘得多么萧瑟、凄凉和悲哀!唐代“大诗豪”刘锡禹有首名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红楼梦》中有诗云:“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此诗说秋花、秋草、秋雨等自然景物,不仅带来了秋凉和凄惨,更对性格内向、多愁善于感的林黛玉原有的不良情绪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鉴湖女侠”秋瑾临刑前豪迈悲壮的千古绝唱:“秋风秋雨愁煞人”,更令后人触景生情,无限惆怅!
    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昼短夜长,秋风萧瑟,万木凋零,景物肃杀的自然环境和秋雨绵绵、阴霾冷湿的天气,会给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带来凄凉、郁闷和迟暮和感触,使人悲哀、优虑和伤感。中医认为,秋天内应于肺,悲忧最易伤肺;肺气脾气一虚,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下降,使秋天多变的气象诸要素(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更易入侵人体从而致病。医学调查资料显示,深秋至冬季是一年中因病死亡和发生自杀、诱发精神疾病最多的时期。
    这种悲秋凄凉的情怀是文人骚客故弄文笔、无病呻吟吗?不,科学证实,自古悲秋确有因!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悲秋与人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感受密切相关。在大脑中的一个似豌豆大小的腺体——松果体,称为人体的“生物钟”,它分泌的褪黑激素会使人情绪低落、悲哀伤感或昏昏欲睡,其分泌受昼夜自然规律的控制,白昼太阳光能抑制其分泌,故体内褪黑激素呈现“昼少夜多”的生物节律,使人白天工作,夜里睡眠。秋天后昼短夜长,日照减少,加上秋雨绵绵,天气阴冷,“一场秋雨一场寒”,光照不足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明显增多。由于“负反馈”作用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能振奋情绪的人体激素分泌减少,于是人体细胞极不活泼,新陈代谢相对减慢,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郁郁寡欢,有的甚至终日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医学上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症”。如果发展下去,就导致“冬季抑郁症”。所以在秋风肃杀,秋雨绵绵之时,人们便油然而生出悲秋凄凉的情绪,由此诱发种种疾患。
    “悲秋”情怀其实也是一种心身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原因为女性思维敏锐,多愁善感,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迅速,易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导致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
    为消除“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凄凉情怀,必须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积极态度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秋冬季应多晒太阳,以抑制松果体分泌过多的褪黑激素;也可实施“光照疗法”,以补充日照的不足。培养乐观情绪,起居有规律,多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多与人交谈,登高赏景;采菊东篱,观赏红叶,使人心胸开阔,情志畅达,把整个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从初秋起即进行耐寒锻炼,以加强对季节变换、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 14:32 , Processed in 0.0524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