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春夏无厌于日 秋冬必待阳光——四时养生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8 19:0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夏无厌于日 秋冬必待阳光——四时养生识
□ 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院
  养生,古称摄生或道生。是一种以保养方式达到健身、强体乃至防病、延年的方法。《内经》有情志摄养、饮食调护、呼吸吐纳、运动锻炼、导引按跷、凝神静坐等不同法式,而以时间养生法最为提倡。认为以时间顺序养生,可直接保养人身“神气”。
  对于四时养生 历代注释颇杂
  王冰注:“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阳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此说颇感牵强,盖凉寒何能养阳?温热又何能养阴?马莳注:“春夏而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此说也无非随文敷衍,盖生、长、收、藏摄养之道又是什么,难能得知。张志聪以“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的机理,依字而顺解,未能揭示其根本方法。张景岳用“打基础”的观点,认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也未能道出其实质内涵。高士宗也顺马莳之解而加春养“少阳之气生”,夏养“太阳之气长”,秋养“太阴之气收”,冬养“少阴之气藏”,无非文字游戏而已。姚止庵谓:“春夏者,阳气发生之日;秋冬者,阴气用事之时。伐用过多则易竭。圣人养之于易竭之际,是所谓存其根也。”只说养之原因,而对养之对应根由及方法,避而不谈。
  应以光照长短定作息
  本来春夏阳气旺盛,而反欲养其“阳气”,岂非抱薪救火、火上浇油?秋冬本为阴气较甚,却又“养阴”,何异雪上加霜、冰窟填雪?王冰之热天寒食、冷天热食法,似乎颇合人情自然,但却又悖经旨。足见注家仅在文字上下功夫,而未从经文上作考虑。以“四气调神”作大论,春发陈、夏蕃秀、秋容平、冬闭藏,是本大论之中心。而四时又是时间养生的较大范围概念。按照《内经》“天人相应”观点,人体阴阳气的来源,不仅仅是呼吸和饮食的给养,其寒热气的资助,又直接依靠四时阴阳气的多少而给予补充。因此,它也不仅仅是饮食或药品的“顺时补给”,而主要在于劳、逸、起、居的顺应。春夏阳气旺,昼长夜短,人不仅要晚睡早起,而且要“无厌于日”,说明通过日照,可以补养人体阳气;秋冬阴气盛,夜长昼短,只有通过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才能使阴气得以保存。所有四时起居,均以光照之长短,而定劳作与安息。再辅以适应的衣着、情绪、活动、饮食等,才能真正达到“四气调神”,以图养阳、养阴的目的。另外秋天的三个月,因为“天气以明”是其特点,也即天气清明、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日光光照为其特有,所以早睡早起,有别于春天的“夜卧早起”。其目的则在于蓄养其阳气。
  此外,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早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的理论,一日之内,也有四时的划分。不过与一年四季相较,时间较短,气温变化幅度略小而已。然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用于一日中的摄养,同样有其意义。事实上,人们白昼劳作活动,即是养阳的过程;夜晚休息入睡,便是养阴的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 08:19 , Processed in 0.0504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