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angmengy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 北京师大(正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9-16 10:40:0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 北京师大(正版)

瞒天过海的招数

  医生通常会怎么坚持错误的医疗措施,《英国医学期刊》披露了其中的黄金守则。
  第一招 无暇他顾
  医生已完全投入本身的诊疗工作,没有其他时间去阅读、开会或反省自己的医疗作为,更别说采用同业的方法。
  第二招 反击论据
  • 质疑其来源。没有人能勉强你去相信你专业领域或地理范围以外的信息。
  • 质疑其正确性。在任何研究报告中都可找到些许盲点,如此就可采取以下策略:就算只有一个观点不够妥善,整个说法也可能是错误的。
  • 质疑该论据并不能适用在特殊的病患群及医疗行为上。如果若干大型临床研究的数据与你个人对病患的印象相抵触,这招就更能派上用场。
  第三招 拿律师当挡箭牌
  提出辩解,表示要是你采用新疗法而忽略旧疗法的话,很可能遭到起诉。
  第四招 将责任推给病患
  宣称你本身很乐意改善疗法,但病患要求旧疗法。于是,即使你还是隔月注射维生素B12来对付贫血,或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还是可以得到谅解。
  第五招 稳若泰山
  若有健保工作人员、药剂师或护士提出建议,或病患向你出示网络资料,你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问道:“你是何时获得医学学历的啊?”
  第六招 不予采信
  要抗拒新知,不妨采用医生生涯中惯用的这句口头禅:“就算这个说法正确,我也不想相信。”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16日 10:44am 时添加 -=-=-=-=-
从不公诸大众的负面数据

  全世界有25000种医学刊物,每年发表200万篇论文。令人讶异的是,研究机构能生产出比这还要多的信息,但在这方面,我们所知却甚少。有5~7成的研究结果从不公诸大众,通常凡是负面或有害的数据都会被暗地压下。
  对若干发现的隐瞒(“信息淘汰”),同样也助长医学的疏忽。例如信息淘汰导致了许多精神病药的错误评估,包括血清素药物,即所谓的帕罗西汀(Paxil)。帕罗西汀的年度营业额在数十亿之巨。药厂发表的研究结果都在助长以下印象:该药物同样适用于忧郁儿云云。然而英国专家却成功取得制药业未公开的数据,爆料出完全不同的内幕:这种精神病药不仅不能改善儿童的苦恼,甚至容易提高其自杀危险性。公布数据的专家写道:“试验系列的未公开部分(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或省略其中重要数据,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医疗建议。”专家们于是要求其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公开与透明化”。
  就连挑选临床研究的对象也可能给世人带来扭曲的事实。通常新的药剂和手术是找比较年轻和苗条的人作为测试者,因为在他们身上比较不容易产生太多副作用。根据《加拿大医学会杂志》的报导,在消炎药的临床研究中,超过65岁的受测者只占2.1%,但高龄者才是这类药物的大宗客户。在某项研究中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症的药物多奈哌齐(Donepezil),也不找年迈者做测试,而找低于65~74岁的年龄层、且较少痴呆症状或其他缺陷者做测试。
  医疗疏忽的故事提醒大家要保持健全的怀疑。当今医学中有许多事实都已降格为推想,且其中不乏若干谬误。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16日 10:44am 时添加 -=-=-=-=-
http://www.du8.com/books/nov970.shtml
12
发表于 2009-9-17 03:20:3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 北京师大(正版)

药品市场吃掉了数十亿

  当荷兰药理学家保尔•裴西恩(Paul Persijn)开车到德国,经过药房的时候,他着实吃了一惊。在荷兰不曾见过的瓶瓶罐罐的药品世界,此刻映入了他的眼帘。在他的国家,经过医生问诊后,只有60%的人会拿到处方笺,在德国却达到80%~95%。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列为不可或缺的药品种类只有325项;其中有9成以上能够可靠地用来诊疗疾病且没有什么危险。然而德国却有50000种成药充斥在市场上,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还来得多。自1950年以来,德国平均的个人药物消耗量已提高20倍,药品每年支出也超过210亿欧元。
  平均下来,每位德国人每天至少服用一次医生处方药,且药品消耗随年龄递增。德国60岁以上者占总人口的22%,他们消耗的药品却达到54%。在一些个案中,有些老人竟同时以60种以上的药物接受治疗。医生们称这种情况为“给药过多”,也就是缺乏条理和次序开一堆处方。给药过多不仅昂贵,对病患来说也是弊多于利。
  以旁观者不加修饰的眼光来看,难道不会为这种状况感到惊诧吗?裴西恩指出,德国服药者之所以会热衷于这些比较荒谬的产品,实在是“因为医生和药剂师诉诸道德权威,加上一般无知大众易受影响”。
  裴西恩博士也指出,一份以专业为门面的期刊《药局全览》乃是这种操作的来源之一。该期刊登载各种疗法和广告,免费赠送给德国各大小药房,是最受年长妇女欢迎的刊物。裴西恩认为其中各种说法(如“利用磁力共振的自疗法”)是缺乏学理依据的。他指出:“令我不解的是,接受过大学教育、也就是接受过科学思考和判断的人,怎么会去参与编辑《药局全览》这样的刊物呢?”
  这位荷兰专家以简单的道德观认为,德国药剂师应以诚实可靠的态度提出建言,将没有根据的广告传单丢到垃圾桶,警告重要顾客提防无谓的药物和程序才是。他惊讶地说:“《药局全览》接受了德国药剂师的赞助。”
  黑森的药剂师格里高•休斯曼(Gregor Huesmann)在10年前表示的愤慨,是德国医疗界少数的例外。他在诊所橱窗的布告上刊载他选的“我们不推荐给大家的本月劣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发现:就连药剂研究也无法阻止药剂师将诡异的偏方经由柜台交到顾客手中。
  例如德国药房大力推广的镁制剂。据说这种产品可治疗肌肉痉挛,确保病人恢复蓬勃的朝气。不过肌肉痉挛的原因很多,例如缺乏钙的情况就比缺乏镁还来得频繁。缺乏镁主要是由于慢性腹泻、肾功能失调、染患酒瘾或其他疾病等。患者由于病情较严重,长期接受医生治疗,单靠镁制剂其实并不会为他们带来蓬勃的朝气。就连健康的人也无法从这种制剂得到好处,因为镁经过肾脏吸收后,无法与其他营养调和。但许多药剂师才不管这么多:他们未经诊断处方就贩卖这种镁制剂,运用若干缺乏学理依据且误导顾客的宣传来达到目的。
  临床药理学家尤根•佛瑞里希(Jürgen Förlich)指出,目前在德国因药物导致的死亡率比一般假定的还高出许多。他援引了一项研究成果:在一所大型的综合医院的内科中,曾对绝大多数病患(总数为13992人)进行为期两年的抽血及有关的药物检查。接受检验者平均年龄是72岁,在院内接受9种不同的药物测试。在该临床研究期间,有732位死亡,这些死者的血液要再一次就药理效果做检验。此外,将近8成的尸体做了解剖。
  结果,在这732名死者当中,有133位是“不当的药物事件”的受害者。以所有接受检验的病患总数来计算,这个比率达到0.95%。在69个案例中,药物被列为间接死因;其他64人则直接因错误处方和给药过多而死亡。绝大多数诊治医生都忽略了其医疗措施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在这些死亡案例中,有94%的诊治医生要等到血液化验和尸体解剖后,才得知自己的作为造成了不幸:完全是由于他们开出的药物,才使得这些病患身亡。
  如果用这个结果来推算全德国,那么在每年600万位到内科求诊的人当中,有57000位会因为药物的过度治疗而死。这种高致死率的悲剧,更因药物如果正当使用本应该康复的事实而加深。佛瑞里希教授指出:“如果善用目前的临床药理知识,有一半的死亡案例本可避免。”
  德国药剂师有种万灵丹叫Echinacea,据说不会有副作用。这种珍贵产品是以“预防感冒”的名义贩卖,但有关这种高含量的酒精与植物混和物的药效,却从未得到证实。事实上,感冒症状只要过个几天就会自行消退。而即使是良好的旧式咳嗽水,也可使感冒不再继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医学专家纳特•施瑞德(Knut Schroeder)和汤姆•法海(Tom Fahey)就不断被患者询问:这么多药水中哪一种是最好的呢?这些咨询促成了一场文献资料的彻底研究。施瑞德和法海找出300多份以咳嗽药水为题的文章,但其中绝大部分只讲述实验室中的检验,没有交代哪种药物具有最佳效果。只有15篇研究报告通过感冒和咳嗽的对照组来测试若干药物,但没有哪一篇能证实该咳嗽药水是有帮助的。换句话说,如果咳嗽,人们只能自求多福,遵照旧有的建议多多摄取水分罢了。
  在缺少疗效证明的地方,就会以销售技巧来补充。要是厂商拿“根据多年经验”的可能效果,及“受到多年喜欢”的产品为号召时,大家就要开始小心提防。这种话对医学外行来说很中听,但个中必有蹊跷:早在几十年前,厂商就利用没有药理效果的产品来使人们掏腰包。非洲人信赖猛禽萃取液的效果,亚洲人则相信犀牛角粉末的回春特效——两者凭借的也都是多年使用这些药物的经验。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17日 03:22am 时添加 -=-=-=-=-
给医生的假信息

  除了潜在的病患,就连执业医生也会收到药物效果的错误信息。科隆的内科医生彼特•萨维奇(Peter Sawicki)曾和同仁合作,针对一个月内寄发到北莱茵地区各共同医学及内科医学诊所的293份药物广告,进行通盘的查验。对于广告传单的内容,他们要检视是否附上来源出处。在下一步骤中,他们把原始资料调来,核对药厂说法和原始资料是否相符。结果萨维奇团队揭发出了系统性的假信息。在总计520项说法中,只有218项附有出处,其中只有41个个案(8%)的说法是查有实据的。这些药物广告的伎俩可归结为3种:歪曲引用文献的内容;直接隐瞒若干重要研究结果(如副作用);强调所引文献中若干并不存在的说法。
  2004年的德国药品处方报告指出,在高达210多亿欧元的药品费用中,本来至少可省下45亿欧元。也就是说,如果将药效具高度争议的药物费用省下来,金额非常庞大。药物商品检验基金会早在几年前就指出,常用处方药中有将近四分之一“不太适用”。
  换句话说,如果处方太昂贵,就应该寻求较便宜但具同等效果和安全性的代用品。亦即,德国药剂师不必绝对遵照医生处方笺来抓药。他可以利用“代偿”(Autidem)法则,找出某种具同等效果、却较廉价的药剂。
  不过这种有意义的法则却经常被刻意忽略。药厂会貌似不为私利地提供执业医生一些电脑软件,有利于病历数据管理、账目记录及处方笺开列等等的电子化——但都是以药厂立场为基准。一旦医生在计算机选单登记某项药物,计算机就会自动选出由该软件赞助者贩卖的产品。而一旦药物品项列入处方笺,药剂师将它开列给病患的机率就大为提高。
  另一骗术是所谓的假研发。操作方式是药品研究人员直接仿制对手的上市药物。尽管化学成分的些许改变不会带来明显的额外效果,但已足以构成申请专利的条件,从而以昂贵的垄断价格和新型制剂的姿态上市。例如据说可以保护血管的施德丁(Statine),就是这项策略的巧妙演练。利用前述每隔一段时间推出新产品的方式,不只施德丁得到了商标专利的保护,还同时保护了其他9种同类产品,使诡诈的研发者从中开发了数十亿的商机。
  德国每年卖出大约29000吨的药品(包括2320吨动物药品)。这些药品鸡尾酒还会在净化后的自来水中现身,随着饮用再度回到人们身上。难怪德国联邦环保署署长安德瑞斯•杜若格(Andreas Troge)指出:“所有的东西都会滞留在某处。”
http://www.du8.com/books/nov970.shtml
13
发表于 2009-9-18 16:40:3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 北京师大(正版)

帮助遗忘的药物

  药物广告强调的不是把病治好,而是延缓病情恶化。卫材公司(Eisai)和辉瑞制药(Pfizer)在它们共同上市的阿尔兹海默氏症药物广告中表示:“多奈哌齐可让人几乎晚两年才被送入疗养院照护。”
  痴呆症患者(只要他们还有微弱的转机)及其家属都乐于相信这个福音。多奈哌齐的使用量年年增高,另外两种同业的竞争产品的销售量也在高龄化的德国有所成长。
  不过,汉堡-埃盆朵夫大学医院的临床研究却得到这个结论:这些药物并不具临床效果;服用它们,却能让人安心地遗忘。
  该医院的公共医学研究中心的托马斯•齐莫曼(Thomas Zimmermann)指出:“我不会给我自己的祖母这种药物。”他的同事汉斯-彼特•彭霍尔特(Hans-Peter Bornholdt)补充道:“我看不出这种药的药效有什么根据,反倒是副作用一定存在。所以我不会服用这种药物。”
  多奈哌齐的同类产品还有利凡斯的明(Rivastigmin,即Exelon)和加兰他敏(Galantamin,即Reminyl),据说能够减缓智力退化。这种所谓乙酰胆碱酯脢抑制剂的日用量,依据病患服用量的不同,每人要2.98~3.95欧元;2002年,德国健保单位为这种药物就支出了7000万欧元。
  齐莫曼桌上摆了一叠复印件,是关于乙酰胆碱酯脢抑制剂最重要的20篇研究报告。就这些报告的作者和相关药厂而言,报告算是达到学术的要求。现有4位汉堡的专家各自以独立立场分析这些药理报告。他们隶属于遍布全德的“痴呆医疗网”的14个领衔医疗团体,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门赞助。
  专家们第一个发现:尽管根据原先的研究结果,服用这些药物的阿尔兹海默氏症者的认知能力测验结果确实优于服用对照剂的患者,但是在0(“健全”)到70(“痴呆”)的测验刻度之间,差别却只在1.4~3.9。这些微小差别其实无足轻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便认为,刻度要在4以上才表示药物具有临床效果。
  齐莫曼和彭霍尔特等人指出,他们见识了为证实微弱的药效所做的各种无稽之谈。他们指出:“每份报告都包含许多方法上的疏失,使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他们认为这些有关的药理研究人员犯下一堆错误:
  一、粉饰结果。若干研究会因病患的各种状况而提早结束,例如因后遗症、迁居、疾病或死亡等。处在轻症时间点的病情会被直接采用于成果评估。然而如此一来便忽略了阿尔兹海默氏症会随着时间而加重:病患的痴呆程度在研究后期本来会更恶化。
  二、遗漏数据。例如原订的研究时间是在54周以上,根据图表显示,服药组在48周后的状况确实比对照组略胜一筹;但是在所有的文献中却找不到54周后的数据。是否药效在54周后就消失不见,所以该数据被私下撤除了呢?
  三、扭曲陈述。一份由产业赞助的报告是这样写的,在测试药物和对照组之间“就统计和临床结果来看并无明显区别”,但结论却出现“支持多奈哌齐可用于赡养院的阿尔兹海默氏症患者”。
  
  于是汉堡医学家下了个明确的断言:“确切结论是,就现有的论据状况而言,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和加兰他敏等的应用在学理上并无确切根据。”
  汉堡专家们这种批评其实并非单一个案。早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阿尔兹海默氏症研讨会中,就有专家以不寻常的保留态度谈到这种药物。老人病学医生托马斯•费纽肯(Thomas Finucane)鉴于这种药物的价格昂贵但收效很小,曾表示它适用性不高。他对《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记者指出:“如果这药物使你一分钟内数水果的数量从10颗进步到11颗,那么它有每月120美元的价值吗?”
  就连属于另一药类的美金刚胺(Memantine)也受到批判性对待。慕尼黑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哈斯福特指出,与乙酰胆碱酯脢抑制剂比较,“该药物对于痴呆症患者的药效证据情况似乎也同样薄弱,尽管如此,美金刚胺在德国仍受到颇多推广和医生处方”。
  这种截至当时为止对阿尔兹海默氏症药物最具分量的批评,在2004年06月开始扩大,甚至波及到乙酰胆碱酯脢抑制剂。《柳叶刀》学刊公开多奈哌齐的第一份独立研究报告:565位分别具有轻度到中度阿尔兹海默氏症的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服用多奈哌齐,另一组吞服安慰剂。
  3年后,研究者发现,多奈哌齐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药效,居家看护并没有被延迟,日常症状没有减轻,看护人员也没有减轻负担。报告作者之一、伯明翰大学的理查德•葛瑞医生(Richard Gray)指出:“要帮助阿尔兹海默氏症患者,就不要把钱花在药物上,而是安排较多的看护和医生。”面对这种结论,相关药厂自然又会质疑此研究的论证力。
  英国与汉堡的研究结果都提出一个问题:何以乙酰胆碱酯脢抑制剂得以被核准为上市药物,在它甚至会在大脑留下生化残留的情况下?该药物在神经末梢阻滞某种蛋白质,从而提高所谓乙酰胆碱酯脢的物质浓度。此外还有各种不容辩解的副作用,如腹泻、呕吐甚或虚脱等。
  药厂可在临床研究中将该药物在大脑化学中的作用与可检测反应联系起来。吞服该药物的人在一些记忆力测验中的表现,“就统计而言明显”优于对照组。
  不过乙酰胆碱酯脢抑制剂不太能帮助痴呆者掌控自己的日常生活。但统计上的重要性已足以使药厂让它获准上市——这就是当今药理研究的高超艺术。
  事实上,德国波昂的联邦药物及医疗产品研究院就核准了3种阿尔兹海默氏症药物。但鉴定专家们在做这个影响深远的决定之前,“只得到一个审阅该产业卷宗的机会”,专家卡尔•布洛赫(Karl Broich)因而对此提出批评。至于独立的研究结果,当时甚至没有提交出来。
  不过就连产业数据也不能使德国联邦药物及医疗产品研究院主管信服,他们从具体的鉴定中似乎看不出什么说服力。该机构指出:“一直都有待批判性质疑的是,这种在统计上的重要改善是否也具有临床重要性。就最终标准而言,这方面所确证的改善并不很显著。”
  英国专家们也审阅过厂商新近的阿尔兹海默氏症研究和论据,更看不出其说服力。伦敦的临床卓越国家研究所在一份标准计划中建议,国家健保单位不应再给付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和美金刚胺等药物的费用,因为没有充分论据显示它们有利于生活质量或延后疗养院看护。荷兰的药物管理当局则从一开始就抱持怀疑,不曾核准多奈哌齐或加兰他敏上市。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18日 04:43pm 时添加 -=-=-=-=-
被炒作的骨质疏松症

  妇科医生最常提供的健康检查项目是骨质密度测定,这是给达到一定年龄的所有女性的。因为每位女性(男性亦然)的骨质密度会随年龄降低,这是老化的征候。有些人(特别是年长妇女)的骨质较为脆弱,在摔倒时特别容易折损:这种严重的病症就叫骨质疏松症。
  所以,了解骨质密度就可知道易受折损的程度。为此,器材制造厂商和公司推出超声波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X光检查。骨质愈致密,光线愈不容易穿透;然后检测值会拿来和年轻健康者的数值做比较,测出了每位年长者的骨质密度是会降低的。其实骨骼的这种变化只是年老的征兆。
  不过要怎样的骨质减少才算正常呢?骨质的老化过程要到怎样程度才算病态呢?法国的罗乐基金会、美国的史密斯克林公司和瑞士的山度士制药公司在1993年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场研讨会时,曾明确答复这个问题。不过当时订立的极限值却使骨质疏松症变成全民病:骨质密度落在标准以下20%~35%,或是标准偏差值低于2.5者。由于这项决议,在70~79岁的妇女中就有31%属于骨质疏松,80岁以上者则有36%。就连骨质密度的些微偏差也被盖上某种印记:在标准以下的1~2.5标准偏差值被称为“骨质减少”,即骨质萎缩的早期症候。
  有了极限值这种发明,就可将一般人变为病患,如此一来,一个前所未有的药物市场也就打开了。
  世界上卖得最好的骨质疏松症药物叫阿仑磷酸钠(Alendronat),2004年就卖了32亿美元,据说可以提高骨质密度。临床实验显示,这种药物可有效降低骨折危险。有一批平均年龄为68岁、偏差值在-2.5以下的妇女接受为期4年的临床研究,在与不服用药物的对照组相较下,她们的髋骨折损机率降低了56%。
  美国医生兼作家约翰•亚伯尔朗松(John Abramson)认为:“这对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而言,俨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他更关心的问题是:“不过这样到底能防止多少髋骨骨折呢?”未服用药物的年长妇女每年不会碰到髋骨骨折的机率高达99.5%。而服用阿仑磷酸钠的妇女,该项机率是99.8%。换句话说,每日服药的结果使骨折的机率从0.5%降到0.2%。这么有限的结果却在统计的炒作下号称降低56%的危险性。
  根据亚伯尔朗松的说法,该药物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是:骨质密度降低的81位妇女为了预防髋骨骨折必须持续服用药物4.20年(付出30万美元的代价)。然而,这种高价购得的效果却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逝。一项长达10年、针对阿仑磷酸钠的研究显示,虽然它有助于骨质密度增加,但并没有证据说长期服用真能降低骨折危险性——而这却是该治疗的最终目标。
  药厂将这种抗骨质疏松症锁定在更年期的妇女客户群。不过数十年如一日地吃药是否能在老年达到有效预防,就很难说了。在髋部骨折的妇女中,有三分之二是在80岁以上,她们几乎所有人骨折前就遭受过损伤。经过损伤的妇女通常无法复原,也有不少人甚至需要照护。所以说,重要的是要保护这些年长且容易骨折的妇女。但是仔细衡量一下,这个高危险群体似乎并没有从骨质疏松药物中得到什么益处。我们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就至少可以得知这项结论。受测妇女都在80岁以下,她们若不是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就是有较高的跌倒风险(占大约8成)。根据该篇文章,利用阿仑磷酸钠的治疗方法“对于髋部骨折的发生并不具任何作用”。
  所以说,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提高骨质密度,但就预防骨折的真正治疗目标而言,收效却甚微。个中原因就在骨骼本身。亚伯尔朗松指出,骨骼有8成是由皮质骨,也就是坚硬而致密的外层组成。此外,若干骨骼还有所谓骨小梁的内部构造。骨小梁形成立体的支架,能在骨骼最受载重的部位(如髋骨、腕关节和脊椎等)形成支撑。骨小梁的分支构造与致密的皮质骨相比较,具有大上许多的表面积和代谢活动:它能以较快速度将钙质转化为骨质,也可做较快的分解。所以在一般老化过程中,骨小梁的损耗比皮质骨来得快。然而一旦这个支架或部位有所损耗,提供再生的环节就会有所损耗,随即这些环节也就丧失。而通过抗骨质疏松药物形成的新骨质,主要是从外缘,也就是在皮质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它提高了骨质密度,但骨骼的稳定程度并没有随之增加。
  这种生物性原因正说明,何以针对健康妇女的骨质密度检测并不能形成医疗保护作用,也无法带给她们益处。在这方面,德国、瑞典和美国都有临床研究为佐证。其中一项研究探讨了阿仑磷酸钠对于患有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前兆)的妇女的效果: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居然还略微提高。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科技结果评估中心的专家们也同样对这个议题做了深入探讨。他们在一份报告中断言,并没有证据显示“就健康的或处于停经期的妇女而言,骨质密度检测能预言未来的骨折”。出于职业的考虑,在不久前,德国就将这种针对健康人的骨质密度检测由健保给付的法定项目中删除。不过有些重视收入的医生还是热心提供这项检查,作为健检的自费项目(约40欧元)。
  不仅骨质密度检测缺乏明显效果,它本身也有诸多疑义:因为就算有较高的骨质密度检测值,也是既不能预防跌倒,亦不能保证骨质在跌倒后容易复原。
  那么人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了解到,医学其实提供不了对抗骨质疏松症的万灵丹。不过,强化骨骼健康及降低骨折危险的方法其实很多。锻炼身体和良好的营养从来都是打造稳固的骨骼支架之基础。具生长机能的骨骼会对载重做调整,而皮质骨正可通过运动变成稳固的支架,从而有助于人的晚年生活。
  另外,年轻时有运动习惯者,年老时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大大降低。在美国有项研究对近10000名65岁以上的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时间甚至长达7年。凡每周花两小时锻炼身体的人,髋骨骨折的机率比不做运动的人少上36%。在为期一年对1000位妇女的研究中,运动组的妇女只有6位骨折;反观在服用阿仑磷酸钠的研究中,药物所达到的成果少了一半。
  为了避免骨折,重要的是减低跌倒的机率。而改善体能、步伐和重心稳定度等等对此都很有帮助。亚伯尔朗松医生指出,体能训练乃是“提高骨质密度及预防跌倒的最佳方式之一”。此外,太极拳能训练肢体掌控,从而降低骨折机率。不消说,每个妇女都能自行掌握的这些有效措施,药厂和骨质密度检测提供者的宣传中是不会强调的。所以进入更年期的妇女不妨自己注意:定期做运动、维持均衡的营养,以及提防跌倒的风险。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09月18日 04:44pm 时添加 -=-=-=-=-
被炒作的骨质疏松症

  妇科医生最常提供的健康检查项目是骨质密度测定,这是给达到一定年龄的所有女性的。因为每位女性(男性亦然)的骨质密度会随年龄降低,这是老化的征候。有些人(特别是年长妇女)的骨质较为脆弱,在摔倒时特别容易折损:这种严重的病症就叫骨质疏松症。
  所以,了解骨质密度就可知道易受折损的程度。为此,器材制造厂商和公司推出超声波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X光检查。骨质愈致密,光线愈不容易穿透;然后检测值会拿来和年轻健康者的数值做比较,测出了每位年长者的骨质密度是会降低的。其实骨骼的这种变化只是年老的征兆。
  不过要怎样的骨质减少才算正常呢?骨质的老化过程要到怎样程度才算病态呢?法国的罗乐基金会、美国的史密斯克林公司和瑞士的山度士制药公司在1993年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场研讨会时,曾明确答复这个问题。不过当时订立的极限值却使骨质疏松症变成全民病:骨质密度落在标准以下20%~35%,或是标准偏差值低于2.5者。由于这项决议,在70~79岁的妇女中就有31%属于骨质疏松,80岁以上者则有36%。就连骨质密度的些微偏差也被盖上某种印记:在标准以下的1~2.5标准偏差值被称为“骨质减少”,即骨质萎缩的早期症候。
  有了极限值这种发明,就可将一般人变为病患,如此一来,一个前所未有的药物市场也就打开了。
  世界上卖得最好的骨质疏松症药物叫阿仑磷酸钠(Alendronat),2004年就卖了32亿美元,据说可以提高骨质密度。临床实验显示,这种药物可有效降低骨折危险。有一批平均年龄为68岁、偏差值在-2.5以下的妇女接受为期4年的临床研究,在与不服用药物的对照组相较下,她们的髋骨折损机率降低了56%。
  美国医生兼作家约翰•亚伯尔朗松(John Abramson)认为:“这对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而言,俨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他更关心的问题是:“不过这样到底能防止多少髋骨骨折呢?”未服用药物的年长妇女每年不会碰到髋骨骨折的机率高达99.5%。而服用阿仑磷酸钠的妇女,该项机率是99.8%。换句话说,每日服药的结果使骨折的机率从0.5%降到0.2%。这么有限的结果却在统计的炒作下号称降低56%的危险性。
  根据亚伯尔朗松的说法,该药物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是:骨质密度降低的81位妇女为了预防髋骨骨折必须持续服用药物4.20年(付出30万美元的代价)。然而,这种高价购得的效果却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逝。一项长达10年、针对阿仑磷酸钠的研究显示,虽然它有助于骨质密度增加,但并没有证据说长期服用真能降低骨折危险性——而这却是该治疗的最终目标。
  药厂将这种抗骨质疏松症锁定在更年期的妇女客户群。不过数十年如一日地吃药是否能在老年达到有效预防,就很难说了。在髋部骨折的妇女中,有三分之二是在80岁以上,她们几乎所有人骨折前就遭受过损伤。经过损伤的妇女通常无法复原,也有不少人甚至需要照护。所以说,重要的是要保护这些年长且容易骨折的妇女。但是仔细衡量一下,这个高危险群体似乎并没有从骨质疏松药物中得到什么益处。我们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就至少可以得知这项结论。受测妇女都在80岁以下,她们若不是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就是有较高的跌倒风险(占大约8成)。根据该篇文章,利用阿仑磷酸钠的治疗方法“对于髋部骨折的发生并不具任何作用”。
  所以说,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提高骨质密度,但就预防骨折的真正治疗目标而言,收效却甚微。个中原因就在骨骼本身。亚伯尔朗松指出,骨骼有8成是由皮质骨,也就是坚硬而致密的外层组成。此外,若干骨骼还有所谓骨小梁的内部构造。骨小梁形成立体的支架,能在骨骼最受载重的部位(如髋骨、腕关节和脊椎等)形成支撑。骨小梁的分支构造与致密的皮质骨相比较,具有大上许多的表面积和代谢活动:它能以较快速度将钙质转化为骨质,也可做较快的分解。所以在一般老化过程中,骨小梁的损耗比皮质骨来得快。然而一旦这个支架或部位有所损耗,提供再生的环节就会有所损耗,随即这些环节也就丧失。而通过抗骨质疏松药物形成的新骨质,主要是从外缘,也就是在皮质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它提高了骨质密度,但骨骼的稳定程度并没有随之增加。
  这种生物性原因正说明,何以针对健康妇女的骨质密度检测并不能形成医疗保护作用,也无法带给她们益处。在这方面,德国、瑞典和美国都有临床研究为佐证。其中一项研究探讨了阿仑磷酸钠对于患有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前兆)的妇女的效果: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居然还略微提高。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科技结果评估中心的专家们也同样对这个议题做了深入探讨。他们在一份报告中断言,并没有证据显示“就健康的或处于停经期的妇女而言,骨质密度检测能预言未来的骨折”。出于职业的考虑,在不久前,德国就将这种针对健康人的骨质密度检测由健保给付的法定项目中删除。不过有些重视收入的医生还是热心提供这项检查,作为健检的自费项目(约40欧元)。
  不仅骨质密度检测缺乏明显效果,它本身也有诸多疑义:因为就算有较高的骨质密度检测值,也是既不能预防跌倒,亦不能保证骨质在跌倒后容易复原。
  那么人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了解到,医学其实提供不了对抗骨质疏松症的万灵丹。不过,强化骨骼健康及降低骨折危险的方法其实很多。锻炼身体和良好的营养从来都是打造稳固的骨骼支架之基础。具生长机能的骨骼会对载重做调整,而皮质骨正可通过运动变成稳固的支架,从而有助于人的晚年生活。
  另外,年轻时有运动习惯者,年老时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大大降低。在美国有项研究对近10000名65岁以上的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时间甚至长达7年。凡每周花两小时锻炼身体的人,髋骨骨折的机率比不做运动的人少上36%。在为期一年对1000位妇女的研究中,运动组的妇女只有6位骨折;反观在服用阿仑磷酸钠的研究中,药物所达到的成果少了一半。
  为了避免骨折,重要的是减低跌倒的机率。而改善体能、步伐和重心稳定度等等对此都很有帮助。亚伯尔朗松医生指出,体能训练乃是“提高骨质密度及预防跌倒的最佳方式之一”。此外,太极拳能训练肢体掌控,从而降低骨折机率。不消说,每个妇女都能自行掌握的这些有效措施,药厂和骨质密度检测提供者的宣传中是不会强调的。所以进入更年期的妇女不妨自己注意:定期做运动、维持均衡的营养,以及提防跌倒的风险。
14
发表于 2009-9-19 19:56:0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 北京师大(正版)

有关屁股的迷思

  患者松开裤子,趴上诊疗台。赫宁•罗德医生(Henning Rohde)开始进行触诊。唉,摸到痔疮了!这是多数受检者的想法。不过罗德医生很少证实病患的个人判断。这位科隆的肛门直肠病学教授兼执业医生指出:“痔疾乃是一种受到渲染的病症,通常是被设想出来的,因受到错误的治疗而导致发病或恶化。”
  罗德拿《德国医学周报》一项研究结果佐证他的说法。有344位患者因为“不明的腹部或臀部症状”,而由其他医生转到他的诊所。病患都表示痔部上有出血、疼痛、瘙痒或灼热感。
  根据罗德的临床经验,大部分病例另有病因:32%患者的毛病都出在肛门,这本来是松弛而无害的部位,但就是这皱壁的问题使排便困难;87%患者则主诉肛门湿疹,可以说,该部位的潮湿与搔痒有不少是病患自己造成的。也就是说,因此若干迷思,病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胡弄瞎搞。
  罗德指出其中只有18%才是真正的痔疾。对此,法兰克福的直肠病学家托马斯•亨纳(Thomas Henne)并不感到惊讶。他也提到一种由民众本身幻想出来的全民病:“只要是臀部附近的症状,就不假思索与痔疮扯上关系。”
  亨纳担心这不过是一种“盲目诊疗”的结果。一方面,许多医生不常正视这种颇为隐私的身体部位,就直接开出治疗痔疮的处方。另一方面,病患也宁可自己靠着药膏、栓剂或湿纸巾来处理问题。
  2002年,德国健保单位已经为痔疮药物的医疗措施负担高达3800万欧元的费用。但是很明显的,该战役只主打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假想敌。
  事实上,每个人的痔部都有一块海绵体:这块所谓的肛垫,是括约组织的一部分,即在一条内部的括约肌上呈环状排列、能迅速充血的组织。不同于阴茎海绵体的是,它能持续勃起。
  这是有作用的:《德国医讯》早在几年前便指出,因为充血的缘故,“勃起的海绵体”有助于肛门的闭合。肛垫的勃起只有在肠蠕动时才会中断。
  随着年龄增加、长期坐姿和排硬便的影响,这种伸缩自如的衬垫组织会出现毛病:产生肥大或硬化的症状。排便时所产生的剪力经过长年累积会导致出血,使内部瓣膜脱出肛门,这就是所谓的痔疮。
  对于这种脱肛的症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及其后学都用烙铁来烧灼。如今,痔疮已带给医疗产业每年数百万的商机,医生都兴致勃勃争论着哪种疗法才最正确。
  亨纳指出,面对着真实或想象的痔疮,“只要能用在肛门上的办法都使出来了:激光、红外线、冷冻及透热等疗法”。较常见的是以化学药物进行治疗,例如以注射甜杏仁油的方法,治疗痔部血液淤积时的脓肿。尽管疗效目前还众说纷纭(改变饮食方式往往可能更加适宜),但对医生来说却比较容易计价收费。
  而个人私处羞于见人的心理也助长了这种医疗措施。像是英国约克夏老烟枪对付肛门搔痒的办法,就是利用频繁的酒精坐浴来治标。其他类似的办法还有鱼肝油、酵母萃取物和氧化锌等等。含有金缕梅和七叶树成分的栓剂也能派上用场:早上、晚上及每次便后各一剂。此外,肛门也要用肥皂勤加清洗,并用湿纸巾擦拭。
  这些自封的肛门治疗专家通常只是让病情雪上加霜。《慕尼黑医学周报》指出:“帮助排便的经常性措施,通常会连带损伤肛门皮肤。”该学报也指出这些作法还会引发过敏反应:“痔疮软膏、栓剂、体香剂、杀菌剂、湿纸巾或药物等,都可能引发接触性、过敏性的湿疹。”
  有鉴于此,学者罗德建议病患只利用卫生纸,甚或只用少许凡士林来清洁肛门。他认为:“处理肛门上皮时,要和女性卸妆时一样小心才行。”
http://www.du8.com/books/nov970.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9 10:47 , Processed in 0.06430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