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22:19:5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评中国中医研究院
论道理:中国中医研究院是华夏民族医药研究的最高机构了,而实际情况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是研究的中国传统医学吗?非也,并不是中国医学,而是美国联邦医学研究院,从研究院成立到现在,是研究中医哪一派?哪一门的项目?每年国家拨款资助,研究了半个世纪,研究什么?
一进研究院的门,你看那个气派,中医医学历代圣人的像,一下子就麻痹了你的视线,知道来者都不是中医内行,无非是这个首长,那个国际友人,送钱上门来了。
香港一教授制造了“SARS”病名,中国耗子法又不准说SARS是瘟疫。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的是什么?
研究死人能呼吸,能放屁。研究死人一日一夜血液循环到太空去了,研究死人爬起来到中国拉屎拉尿来了,研究死人抬到中国来吃饭,死人在消化食品,研究死人神经能否把华人吓死……
人民的钱没少花,院内墙上挂的是中医历代圣人的像,这些圣人不说话了,如果这些圣人能看到今天代表华夏民族的中国中医研究院,这些圣人气得准能五体俱焚,肝肠寸断。
名医别录,神农本草,都成了日本美国的专利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美国耗子吃什么药,研究美国朝鲜细菌战撒在朝鲜上空的耗子跳蚤为什么未完成,消灭中国,中国自己的医务人员消灭中国自己,多省事,研究中国式的酶害中国人,细胞、激素、酶、化药,怎样把中国自己搞垮……
就是不研究中国历史上,华人是怎么活过来的,是酶把华人酶活几千年的吗?是西方化药化活的吗?是激素激大中国人的吗?他就是研究这些东西怎么样把中国搞垮灭亡。
挂的是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研究的是西方耗子死人医学,从里外得到好处费,吃里爬外。现在改革,中国中医研究院怎么改呢,怎么革呢?
共产党不撤销余云岫消灭中医的法案,余云岫五十年消灭中医的目的也没达到,八二年中医口号上进入了宪法。现在把中国中医研究院撤销么?不行,不撤销么?中医问题解决不了,现在难就难在这里,把自己的全部想挽留中医之人统统逼进到西方医学中去了。
现在唯一的办法: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应开门研讨中国中医,邀请民间真正的中医,开门研讨,这要共产党点头,共产党不同意,谁有胆提出这个方案呢?
中医问题不是孤立的中医问题,全面开关,植物药物已经统占了国际药物市场,国内又实行镇压中医手段。中医方剂专利全是西方的,中医市场经济马上全转成西方的,只剩下中医空理论,还不让在中国存在,这就是中医彻底在中国完蛋的时刻了。
中国药店市面里的方剂,外国还未掌握,因为理论上的分歧,外国还在讨论当中,一旦西方掌握了十五万能治人类一切疾病的方剂的话,再加上西方有能精制药物的机械化,又给植物药物给了优越的条件,这不是中医全跑到西方去了吗?
要给共产党写建议:必须要具备条件,就是这层层关卡你如何通过,就是通过层层关卡,这法律已经变了,变成了美国联邦耗子法了,要重新回到华夏自己的法上来,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为这些法都是通过全国人大会议的,这就竟是代表谁的利益,你下边跳,上边不通,白跳,自己的脚不能踢自己的上身的,只有上身的手揍下身的脚,没有脚揍手的道理。中国中医就是这样的,面临死亡命运是必然的,不过,历史是无情的,历史会惩罚的,今天的中国自己的国土上,发表不了“耀祖中医药百科全书”,我坚信,历史不会倒转……中国中医最终还要走上国际化的……
北京跃祖中医药研究所  孙耀祖
案评:
其实,孙耀祖先生说的是实话,可是,其语言过于激烈,而且,如果提出了更完全和比较可行的方案,那样就更完善了,中医药的现状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志士们,团结起来,为了我们中医药的发展,共同努力探索我们中医药行业自己的发展道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跃祖中医药学社
12
发表于 2004-5-20 22:40: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解气,却不解决问题,积重难返四个字分量有多重呵!
平心而论,国家对中医学的扶持和发展,确实是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重金投入创立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辨病分型论治"流派。
问题是,这个"辨病分型论治"流派企图代表中医学的最高水平,使之与现代医学接轨,从属于西医范围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愿望,至今仍然是医政主流政策,非此政策嫡系的其他中医流派,全部被打入冷宫!
愿各位仁人冷静下來,面对现实,自我调整,有的放矢,才有事半功倍的结果。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23:25:4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中医与教育
苗德根
古老的中医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沧桑曲折的几千多个春秋。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她不断地充实和发展,日趋系统、完整、深化。自古至今,中医始终在自己的独立的理论体系指导下,按自己的特色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以中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自鸦片战争以后,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基础上的西医传入中国,给我国医药界带来了近代科学知识,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侵略的手段。从此,中医不得不在痛苦与屈辱中和西医进行比较、竞争。1929年民国政府通过余岩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全国中医药界群情激愤,强烈抗议。这就是中医史上有名的“三•一七”斗争。虽然提案最终被废止,但排斥和轻视中医的情况没有得到改观,中医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衰弱时期。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的中医苦苦地期盼,终于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之初,然而祸不单行,衣衫褴褛、长袍马褂的中医没有受到礼遇和重视,相反却被称为“封建社会封建医”,迎来的是一系列被限制、被取缔的措施。十年浩劫中,中医受到严酷的摧残,中医机构被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文革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发展传统医药被列入宪法(1982年),中医终于在自己的故乡取得了合法的身份和地位,这是何等的千呼万唤始出来呀。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并拨专款发展中医,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然而,中医真的就此迎来了自己的复兴了吗?
先让我们来看一点发人深省事实:
《中国中医药报》转载《健康报》讯:“中医治疗率不足30%,抗生素使用率超过80%,中医院要警惕‘西医化’倾向”。
文章内容是安徽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对全省23家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1999年、2000年、2001年的归档并案进行了抽查,三级医院各抽300份,二级医院各抽150份。检查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病案质量和病案中反映出的中医药治疗率、抗生素治疗率、危重病例讨论等。抽查中发现,中医院的病案质量不容乐观,病案中反映出的“西医化”倾向也较为严重。在23家中医院抽取得3747份病案中,甲级病案只占55.2%,达不到等级医院甲级病案率的要求。其中有四家中医院甚至出现丙级病案。在这些议案中,大多数缺乏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症候分析,不会或者没有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表达,多数不能反映中医药的特色。
中医院“西医化”倾向在治疗和用药上都有表现。有的中医院西医病案占病案数的46%,接近一半:大多数医院中医治疗率过低,23家中医院平均只有48.54%,有四家医院甚至不到30%,而抗生素的使用率则远远超过卫生部规定的50%,23家中医院平均达到76.2%,有十家中医院甚至超过80%。
安徽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对相关医院进行了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要求各中医院认真检查,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这篇报道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首先,目前部分中医院中医治疗率和治疗水平都很低,中医院西医化的倾向很严重。以上只是安徽一省的调查结果,安徽省并不是一个特例,热爱和支持中医的人士怎能不忧心忡忡呢?其次,大部分中医大夫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中医一知半解,不热爱中医药事业和本职工作,没有进取心,这些人是中医界的蛀虫,如此中医药事业如何能够发展复兴呢?再次,中医西医化倾向非常严重,许多中医大夫“挂中医之名,行西医之实”,成了中医的叛道者。
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么多年没有成功地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路和方法看病的中医,中医后继乏人。中医药事业后继乏人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中医药的教育。
中医的教育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有其历史原因。传统的中医教育主要通过家传、拜师而师承或自学等方式。近现代中医教育事业长期受歧视被排斥,饱受摧残、受到严峻考验。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现代的中医教育的相关情况:
十九世纪末,随着技术的大量进入中国,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发展。一些热爱中医药事业者,在妄图废止中医中药的激励下,奋力创办中医院校。
1915—1917年,丁甘仁、谢利恒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1918年,包石生创办神州医药专门学校;
1924年,卢乃潼在广州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1925年,恽铁樵在上海创办中医函授学校;
1930年,陆渊雷、章次公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学院。
后由天津的张锡纯办国医函授学校,北京有肖龙友、孔伯华办国医学院。湖南由吴汉仙办国医专科学校。在湖北、广西、江西、汉口、厦门、杭州、济南、苏州等地先后办起中医学校、国医研究员、和中医学社。他们编写出版了中医药教材,培养出一批中医药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继承发扬中医药的骨干力量。
1949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负担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
1954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的社论。
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相继成立。
1958年毛泽东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至1958年,全国有中医研究所17所,建立21所中医学院。
1962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转批卫生部党组织关于改进祖国医学遗产的研究和继承工作。
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党组织《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21条:“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198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并拨专款发展中医。
不难看出,中医的教育办学起步很晚,过程坎坷,举步维艰。热爱中医、为了对抗西医办学的仁人志士,耗尽毕生的心血和自己的财产,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怀念,可是只手难以回天。再加上民国政府限制、消灭中医的政策,更是给中医雪上加霜。建国初期,虽然党和国家领导人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卫生部并没有执行发展中医的政策,后来这种错误被党中央察觉而得以纠正。中医教育事业得以短期的发展,中医研究院和中医学纷纷成立,“文化大革命”却又给了正将快速发展的中医当头一棒,十年浩劫更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口号,实际上否定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特色。在这一口号下,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也落了空。正如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所说:“中医实际上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文革之后,中医倍受关怀,中医终于可以冲出束缚,争得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出来,百废待兴,所以对中医药的教育投入的财力物力毕竟有限,这也制约了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医曾被斥为“唯心主义”、“不科学”,甚至被等同于骗人的“巫术”,而予以“废除”。中医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时间只有二十几年,这迟迟才来到的二十年对于中医来说来得太迟太不容易了,这短暂的二十年的时间与中医两千年的历史如何比较啊!
再者,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的误区和影响。“中医科学化”的主张是陆彭年(字渊雷)首倡于民国时期。陆氏云:“国医有实效,而科学是实理。天下无不合理之实效,而国医之理论乃不合实理。……今用科学以研求其实效,解释其已知者,进而发明其未知者,然后不信国医者可以信,不知国医者可以知。” 陆氏认为:“国医之胜于西医者,在于治疗,不在理论,。《素》、《灵》、《八十一难》理论之书,多出于古人之悬揣,不合生理、解剖、病理。尊奉之以为医学之根柢,自招物议,引起废止中医之危机。”其论调将中医实效和中医理论人为地割裂开来,企图攫取中医经验与实效,而废止中医理论与经典。其思想根源,在于不明中西医学方法论的本质差异。其前提是中医理论不科学。而其核心则是一切以西医为真理标准,立场中医西医化——从医学研究方法直至术语表达。显然这是使中医西医化、让中医走向灭亡的主张。80年代,中医科学化的思潮又重新抬头,且调子更高。“中医科学化”,就是“中医不科学”的代称,它确实起到了宣传“中医不科学”的作用。对中医不了解或造诣不深的人很容易形成中医不科学的概念。以至于中医师资队伍,由于在自己的成长当中,遇到太多的干扰,越来越倾向西医化,甚至一些中医老师也不相信中医,那样还如何能强化本来中医观念就很淡漠的学生的思想呢?如何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呢?可以说“中医科学化”本是好意,起到了“消灭中医药”的反动政策所起不到的作用。
再说“中医现代化”。我们必须正视以下现实和困难:第一,中医临床阵地萎缩。由于中医治疗时,服药麻烦,且疗程一般较长,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要,而且哲理化的解释不能满足具有一定现代化知识的群众需求。第二,中医教育面临难堪,愿学者不多,愿为之奋斗终身的更是寥寥。据统计,1983年全国医师人数为1949年的6.6倍,而中医师却几乎是零增长。第三,中医医疗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不少未经系统化专业训练或业务素质低的人长期占据岗位,影响医疗效果,从而更加破坏中医的形象。从上述几个方面讲,中医确实落后于时代。但并不是中医就完全落后了,中医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学的自然观念、中医的方法论、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的临床经验和辨证论治的方法、中医对疑难杂症的治疗等等,毋庸赘述。从这些方面讲,不但不落后, 反而较西医为优,不然怎么会出现世界性的中医人呢?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尤为明显。中医界人士一直为中医现代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从十九世纪末到现在,几乎尝遍了一切方法,从“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到“中西医汇通派”,再到“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口号在1978年就提出,并成为国家医药政策的一部分。在理论方面对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方面运用现代理、化、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在临床方面出现了针刀医学,电子计算机专家系统等。但中医现代化的工作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倾向。德国慕尼黑大学波科特教授指出:中医“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的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从19世纪到现在完全没有做出决定性的努力,按照中医的本来面木目,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为了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信息”。这正是中医现代化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是中医现在的不幸,更重要的是它在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误导了中医的下一代,让中医后继无人。同时非常值得提出并引起注意的是中医现代化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扬发展,而保持中医特色是关键。在种种中医现代化工作进行的同时,中医根本的特色和优势正在迅速地遗失。名老中医越来越少;年轻的中医临床技能越来越差,这是普遍的事实。2000年11月在广州召开全国第六届张仲景学术研讨会期间,陈国权教授陈沉痛地指出:“再过十年左右,当中央首长及外国总统患重病,在西医治疗无效时,我们很难拿出能独立于西医之外治病的像蒲辅周、叶心清、岳美中这样的名老中医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严重的问题,它关系到中医的生死存亡。
中医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与学生对中医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关系密切关系。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中真正喜欢中医的人寥寥无几。《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师,那位老师说:“现在一年也就遇上一、二位真心喜爱中医的学生。”在 www.chinaren.com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校园论坛上,很少有人谈论中医的问题,即使谈到中医,很多都是在抱怨自己的学校如何,或是对多中医的前途和发展充满了怀疑。摘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太不好了,[2001-10-10 17:40 liunaliunuo]:真是气愤,没有一点意思,很是残忍,不说了。”摘自广州中医药大学:“从接到中医药大学通知的一刻起,我就以为其中一员而自豪。然而,我作为它的学生却还没有进入过校园。可笑!!我在珠海有种迷途羔羊的感觉:这里没有中医药的气息,没有师兄师姐的关照,我们孤零零的,怪可怜的吧?终于,我在无意中找到了属于我们的一片天空,可以向你们倾诉,向你们求助。”
香港浸会大学的李致重教授接受《现代教育报》的记者采访时说:“1981年,当‘文革’后第一批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我的母校)医疗系的学生即将毕业时,我所了解的学生专业思想的状况是:热爱并热心学习中医的不足10%;热爱西医并认为中医专业必须学好西医的占30%左右;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中、西医都学点,将来工作时好应付的占60%左右。”现在中医药大学在校生中,想学西医可是当初没有考上西医,就在中医药大学委曲求全者有之;只想拿一个文凭,为了将来好找工作者有之;甚至还不相信中医者有之;就是热爱并热心学习中医的人少。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各界对中医的忽视。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军事学、农学、数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学科结合的产物,从古至今对中华民族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的国粹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瑰宝。其他古老的医学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的医学都已经成为历史了,唯独中医古朴深邃的内涵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受到中医不科学等观念的影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本中却对中医涉及甚少,人们也很少提及中医了,现在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知道中医、中药,对于他们来说中医药可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谁会关心这种古董、谁会对她有感情呢?中医正在慢慢地从人们身边消失。
中医院校的教育教学还不完善和中医就业的压力影响很大。
首先,中医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大多数学生没有因中医岌岌可危而产生的紧迫感,没有振兴中医事业的责任感。医圣张仲景就是因为“感往者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才成为一代名医的。现在很多学生不关心中医,不热爱中医。没有兴趣怎么能学好中医呢?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改学西医。即使想学好中医的学生,开始几年没有形成紧迫感,没有意识到学习中医的难度,所以没有认真地对待基础知识的学习,当想学的时候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学不过来,结果大学的学业完成了,可是还是一个中医门外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次,对学生的评估标准和要求偏离中医学习的根本目的。中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从事保持中医特色医疗的中医接班人。但中医院校的中医基础课程的考核只看笔试成绩,很多学生只为得高分,很少阅读课外读物以“博采众方”,只学考试范围之内的知识,或是钻研题库,或是考前突击,考试过后能记住的知识所剩无几。而且教师强调考试部分,非考试部分就一代而过,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欠缺。比如中医系的中医基础考试强调阴阳五行,脏腑学说,对经络涉及很少,而实际上,经络对中医十分重要,中医不知经络,张口伸手就错的,这么重要的知识怎么忽视呢?还有中药学的学习,十分强调功效主治,对性味归经要求不多,那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大打折扣。如此怎么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渊博的中医接班人呢?
再次,现在高等中医药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科专门化,以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应变能力。“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过分追求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强调专业学科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完整性,因而存在着学生基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强,后劲不足的缺陷。教学方法是先基础后临床,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灌输知识,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造成基础知识和临床脱节,即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目的不明确,到临床实习的时候基础知识不够用。课程设置关于中、西医课程的比例问题始终在探讨当中。中医的课程保证一定比例是最起码的前提和条件。
第四,临床实习对学生的影响。临床实习是学生验证和巩固指示的重要一步。然而,今天的中医院附属医院里,西医大夫、西医设备、西医诊断、西医治疗、西医医院的管理模式长了相当大的比例。从中药临床使用率者一点来看,不少附属医院达不到50%,有的甚至下降到20%。这种“临床教学西代中”的局面不改变,如何能训练学生的辨证论治的能力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教师反映:“中医院越来越西医化了。不管老师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曾经为学生们树立了多少信心,作了多少努力,等学生们到了医院临床实习,也就几天的功夫,学生的思想全变了。”
此外,学生面临着竞争就业的问题,现在中医院愿意要中西医都会的学生,而不愿要只会中医的学生,学生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学好西医,自然影响中医的学习和掌握。
那么如何解决中医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呢?鄙人愚见如下:
第一:坚决否定中医不科学的错误论调,还中医一个清白。张其成教授指出:“我们敢于承认中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既不是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因为它不能用数学描述,不能通过实验室检验。这是客观事实,没必要遮遮掩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医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科学,是一种模型论科学。只有肯定中医是科学的,按照中医的本来面目,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才能让人们认识到中医是民族和世界宝贵文化遗产,值得发扬光大,才会有更多的人关心中医,投入到中医药的复兴事业中来,在我国也形成中医热。”
第二:纠正中医现代化中的错误倾向,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现代化。没有继承哪来的发展,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继承。中医真的没有了继承人,也就是丢了自己的特色。失去中医特色的研究成果不是中医的成果,那是西医的成果。现在已经有好多的经验失传了,难道我们失去的还不够多吗?全面继承中医,深入发掘中医是基础。如,应当加强文献整理工作,以研究中医文献的老中医为主,吸收青年中医参加,从医史、医籍整理校注、舆论阐发、临床和实验验证四个方面搞好继承工作;总结老中医经验;发掘验方、秘方、草药单方;抢救某些独特医疗法。只有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让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如:数学(包括数理逻辑、模糊数学、医学统计)、物理学(包括光学、声学、电学、电磁学、特别是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遗传学、仿生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等和中医有机地从多层次结合起来,在诊疗手段等形式上和文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医才可能后继有人,前途光明,迎来自己的复兴。
第三:加强对下一代和中医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想使国粹中医得以继承和发展。就要靠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加强对下一代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教育,以改变中医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是十分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加强中医院校在校生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医学伦理课,各种讲座等方式,明确学习目的,使之产生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中医的学习工作中去。学好中医对于大多数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通过医学史、思想道德修养、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和其他辅助手段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医的价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韧劲,敢于迎难而上。要学好中医,必须博学广识,如果学好中国古代文化,再学中医就容易得多了。“秀才学医,瓮中捉鸡”并非虚言。孙思邈好学不厌,刻苦攻读,终于对医学典籍,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史称李时珍“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无所不读,他耽于古籍,犹如嚼食蔗糖。现在的学生应以先贤为榜样,以继承中医为主线,对文、史、哲、现代科学的相关学科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必将有所作为。
第四:改进中医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学校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医的理解、掌握,尤其是运用的程度为根本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提高全国中医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恰当的、对学生的评估标准,不完全根据成绩,而要指向学生对中医的理解、运用程度,学生的文、史、哲等多学科的素质,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打破传统的老师灌输知识、学生机械接受知识的模式的束缚,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更要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让学生自己掌握主动。把教学和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学之所用,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知识的贯通。这比机械地说教“中医重要,中医有特色,应该继承和发扬”有用得多。学生实习就要和纯中医大夫实习,以减少西医化对中医院校学生的影响。总之,只有让中医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医特色,才能让中医后继有人,才能让中医现代化,才能让中医焕发青春。
第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中医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学习中医了解中医。通过中医院校培养中医人才毕竟数量有限。据统计,1998年全国中等中医院校总数为53所,在校生人数50500人,高等中医院校29所,在校生人数为43046人。近40年来共培养出330万专门中医人才。这对于13亿人口而言可以说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严重不足。开辟一切可利用途径来进行中医的教育工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加大中医高等自学考试、中医成人高考的工作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中医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的报名条件;建立完善宽泛的中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允许和鼓励社会和民办中医院校的兴办;建立完善的师带徒管理办法;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予以扶植、帮助其接受再教育。只有让中医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才能让中医事业再现其历史的辉煌。
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同样,现在的中医也在呼唤复兴。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中医无疑是一种广义的科学,即它是一种以探求宇宙生命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中医学与西方17世纪以前以结构为基础、以公理为特征的传统科学不同,它是以生成论为基础,以模型论为特征的。中医学作为认知生命的一种方法,在揭示生命的精神现象、混沌现象方面有着优势,符合非线性科学的某些要求。生命还存在大量复杂的、混沌的、非线性现象,疾病和健康还有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中医学是古代一种整合医学,正是从社会、文化、生理、心理等多角度描述生命规律,它在社会、文化、心理的整体认识方面胜过现代医学。虽然中医经历了很多打击和摧残,现在还没有给中医以明确的定位和评价,中医教育事业号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中医面临的局势还很严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医也一定会迎来自己的全面复兴
参考文献:
1.  中国卫生保健史,陈海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医药人才素质教育概论,徐 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中医学导论,门九章、郭蕾,科学出版社。
4.世界医学史上的新篇章,中国中医研究院三十年轮文选,候绍棠,中医古籍出版社。
5.中西医学比较,冯泽永,科学出版社。
6.中医思想方法与基本观点,王大鹏,南开大学出版社。
7.中医存亡论,何足道,华夏出版社。
8.现代自然科学与中医理论,刘亚光,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9.中国中医药年鉴(1998),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伤寒论序,张仲景。
11.中医药的振兴将带来东方文明的全面复兴,张其成。
12.模型与中医: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张其成,医学与哲学,1999,12,20
13.中医现代化的若干思考,李致重。
14.中医院要警惕“西医化”倾向,中国中医药报。
15.一百年后还会有中医吗,现代教育报,2001,9月21日,A1版。
16.病入膏肓的中医,病根在那里,现代教育报,2001,9月28日, B1版。
17.中医还有药可医吗,现代教育报,2001,10月19日,B1版。
18.www.chinaren.com校园论坛。
14
发表于 2005-12-9 04:10: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14:36 , Processed in 0.0531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