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桂枝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核动态》有关朝鲜问题的材料在此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3-7-4 17:25:19 | 只看该作者

《朝核动态》有关朝鲜问题的材料在此

(2003-7-2)
联合早报网论坛
朝鲜战争:历史不是妓女
兼论国民主体英雄主义意识的丧失
人生得意须尽欢
历史不是妓女,可以任人来践踏!当然,你可以把历史当作妓女,任意践踏,那只表明你对于历史的不尊重。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历史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因此,历史总是被篡改与强奸。
没有想到我的一篇《再论朝鲜战争必然性的无庸质疑》竟然引来如此的反响和回应。这本是高兴的事情,因为我喜欢这种公开的辩论,所谓真理不辩不明。笔者写那篇文章的目的和本意是想唤醒国人心中的主体英雄主义,不要被一些看似有道理的文章所迷惑,从而丧失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主体英雄主义。给一些荒谬的污蔑,漫骂和攻击以当头棒喝。我们这个民族有很多的优点,但是缺点和劣根性也不少。缺乏自省就是一个最大的缺点。笔者的文章并不是反对反思朝鲜战争,而是想唤醒那些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民族主体意识的、被西方文化奴化的国民的灵魂,他们现在的基本价值观念就是西方的就是民主、就是先进的,中国的就是落后的。他们以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标准为标准,比西方人更亲西方《引自纽约时报文章》,必要的反思是必须的——但是这种反思如果是否定的,如果是仅仅光有破而没有立,那么这种反思就是破坏性的,为害甚大。这样不但彻底毁灭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而且直接属于文化的奴性主义。将彻底丧失我们的民族主体意识,如邯郸学步。
何新在86年时,曾经有一段对于刘晓波的评价:1985年冬,新潮学者刘晓波在与《深圳青年报》记者的谈话录中,批评何新与钟阿城的创作代表文化上的一种“保守主义”思潮。其起因,是由于我在当年的《读书》杂志上(1985·11)对当时时髦的新潮文学发表了批评。我不喜欢在这类新潮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藐视一切、戏弄一切、似乎超越了一切,其实却往往充满最鄙俗情欲的价值虚无主义,呼吁重新唤醒和振奋在当代中国文学和人的内心中,已被种种欲情所困锁窒息住的崇高意识和主体英雄主义。我也希望国人在辩论朝鲜战争问题时,不要被一些西方的舆论、错误的东西所诱导。其实有一些价值观是永远都不能变的——比如你的中国血缘,无论如何你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属性,即使你到了外空间,你的血液里流淌的仍然是华下的因子。新潮的理论看起来满有道理,但是却经不起推敲,实则充满了荒谬。
关于朝鲜战争以及台湾问题,我想美国的著名地缘战略学家麦德金早在40年代,就有过一个著名的话:美国立国者的伟大抱负就是要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国家,并以美国人的精神来撑救全世界。我们的伟大战略就是要在远东地区防止一个区域强国的崛起,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特别是中国,如果中国变成区域强国,将会对我们的全球战略造成极大威胁。另外,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中的原话如下:“在全球都进行了介入的美国如何应付复杂的欧亚大陆的大国关系——特别是美国是否阻止一个占主导地位和敌对的欧亚大陆大国的出现——对美国在全球发挥首要作用的能力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除了培育力量的各种新领域(技术、通讯、信息以及贸易和金融)之外,美国的对外政策还必须继续关注地缘政治问题,而且必须在欧亚大陆运用它的影响,以建立一种以美国为政治仲裁者的稳定的大陆均势。
这样,欧亚大陆就成了为争夺全球首要地位而继续进行斗争的棋盘。这一斗争中包含着地缘战略——即对地缘政治利益作战略上的掌管。值得注意的是,近在1940年,两个渴望获得全球性力量的人阿道夫·希特勒和约瑟夫·斯大林(在那年11月的秘密谈判中)达成明确的协议:美国应被排除在欧亚大陆之外。他们两人都认识到美国力量注入欧亚大陆将会阻止他们征服全球的野心。他们两人都同意欧亚大陆是世界的中心而谁控制了欧亚大陆也就控制了世界这一假定。半个世纪之后,这个问题已有了新的含义: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首要地位能否持续下去和美国的首要地位会为何目的而使用?”这可以清楚的表明美国发动参加朝鲜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
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除了上面的,还有中国及国际上公认的权威书籍《远东朝鲜战争》,作者是王树增,在采访了若干国家的权威、借鉴了大量国内外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后写成了这本书,对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作了比较权威的论述,笔者特意附于后面,希望参加辩论的朋友门能仔细看完后,再发表意见。中国出兵朝鲜完全使被迫的,完全是为了自己,我希望那些恶意攻击毛泽东及朝鲜战争的人不要把历史当成婊子,任意践踏与侮辱。我只是对你们表示可怜——丧失了作为一个国民的主体意识,没有了自我,与奴隶有何区别~~~!可悲!
附:《远东朝鲜战争》————第06节 艰难的抉择
美国等联军仁川登陆后,局势急剧变化,朝鲜人民军彻底溃败。
联合国军的先头部队到达三八线。
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国庆日。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日,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红旗招展。从清晨起,穿上节日服装的工人、市民和学生就已经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上午10时,毛泽东和中国的其他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和几十万群众一起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接着就是沸腾的群众游行。入夜,五彩的焰火腾空而起,广场上的人民载歌载舞,欢乐的场面延续到深夜。
但是,在这一天,欢乐的中国人还不知道,一个巨大的战争阴影正向他们笼罩而来。朝鲜战争的消息虽然已可以在报纸上看到,但大多是北朝鲜人民军胜利的消息,即使有一些不妙的迹象,普通的中国人也不会关心的,百姓认为战争离他们很遥远。
只有中国的领导人面对欢乐的场面心中暗存忧虑。随着仁川登陆作战成功和联合国军已经进至三八线,随之而来的令世界瞩目的问题产生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否会越过三八线继续北进?朝鲜战争爆发以来, 如果把6月25日战争爆发当做一个焦点的话,那么,联合国军的介入是第二个焦点, 9月匕日的仁川登陆是第三个焦点, 第四个焦点就是“越线”问题。如果说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是外来势力介入朝鲜内战,那么,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朝鲜战争的“内战”性质就不存在了,联合国军武装进入并且明确要征服的是北朝鲜这个国家,朝鲜战争将完全国际化。关于这一点,世界东西方两大阵营都十分明白。在最能体现各国政治立场的联合国安理会上,反对“越线”和赞成“越线”的国家唇枪舌剑。南朝鲜的立场不言而喻。李承晚在9月19日就曾说过:“万一联合国军停下来,南朝鲜军队也要前进。”南朝鲜的外交部长到处散布他们“有进攻到鸭绿江的决心”,南朝鲜国会甚至在9月30日通过了南朝鲜军队北进的“决议” 。南朝鲜军方高级将领们的情绪更加激动,在两个多月的连续溃败中一直受到舆论抨击和感到屈辱的南朝鲜军队,在“复仇”时刻到来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不杀到鸭绿江边不罢休”的情绪,甚至令美国人都感到不安。
美国的态度是矛盾的。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6月27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上,美国解释它介入朝鲜战争的目的是“把北朝鲜军队从韩国赶出去”,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可是,谁都知道,美国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一个遥远的南朝鲜,而是在于美国在整个远东的利益和与苏联冷战对峙的需要——美国不希望有北朝鲜这个存在。本着利益与时局的这两种需要,在“越线”问题上,美国国内分成了“鹰派”和“鸽派”两种态度。“鹰派”坚决主张联合国军一举越过三八线,理由是:北朝鲜军队虽然溃败,但是具备卷土重来的条件,如果不彻底消灭北朝鲜军队,朝鲜问题将永远存在。而联合国军长期在朝鲜待下去是不可能的,不超过三八线,就意味着这条线将成为永久的国境线;既然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是“为了朝鲜的统一”,那么三八线实际上已经不存在,战争中联合国军的空军已经“越线”攻击, 于是,没有地面部队不得“越线”的理由。因为有联合国6月27日安理会决议的限制,“鹰派”抓住菲律宾代表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在解释联合国决议中“那个地域”这个词时,将英文“THEAREA”中的“THE”解释为代表着“全韩国”的意思。在这样的解释下,如果联合国军突破三八线,继而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就成为联合国决议授权的了。美国“鸽派”的态度在“消灭北朝鲜政权”这个根本问题上与“鹰派”没有分歧,分歧是对战争一旦进入北朝鲜领土,苏联和中国是否干涉的后果存在异议。当时普遍的舆论认为,一旦苏联和中国干涉,第三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就算是爆发了。杜鲁门政府的最大顾虑正在于此。所以,在给麦克阿瑟下达北进的命令时,美国显得格外谨慎。西欧各国本来是不赞成“越线”的,他们关心的是欧洲的安全,尤其是怕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希望朝鲜战争赶快结束。但是,由于英国的“如果不超过三八线,就不可能在联合国的管理下在全朝鲜实行选举和统一”这个立场的影响,加上美国在二战中是欧洲的“救星”,现在欧洲的安全还指望着美国,因此西欧的立场最后形成一边倒的局面。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泛太平洋国家站在美国“鹰派”的立场上。只有苏联的立场一直令人捉摸不定。 苏联从朝鲜战争一爆发就始终处在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状态中。当6月27日联合国的出兵决议表决时,苏联代表出人意料地“缺席”了,这使批准联合国武装干涉朝鲜事务的决议顺利通过。当美国开始出兵进入朝鲜时,杜鲁门依旧担心苏联会反对甚至也采取出兵态度,但是,苏联外长的一个“外国势力不得干涉朝鲜”的表态式的声明给了杜鲁门“苏联不打算介入朝鲜事务”的信号,杜鲁门这才完全放心地让麦克阿瑟指挥美国军队进入了朝鲜。
那么,历史的真实又是什么呢?连杜鲁门都没有想到,在西方世界看来具有强大军事威胁能力的苏联对美国竟存在着从不曾流露过的恐惧。这一点在不久以后中国领导人艰难抉择的时刻里将显露出来。9月19日, 联和国大会开幕。苏联外长维辛斯基提出了以三八线停战为内容的“和平宣言”,但没有获得通过。安理会提出一个“八国提案”,但这次苏联使用了否决权。为了躲开苏联的否决,29日,“八国提案”被直接交到联合国大会。 “八国提案”,是由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荷兰、挪威、巴西、古巴、巴基斯坦八国联合署名的提案,主要内容是:一、联合国为确保安全,采取一定的适当措施;二、为建立统一的民主政府,在联合国的管理下实施普选;三、实现韩国的迅速复兴;四、除完成第二项工作外,联合国军不得在韩国驻扎;五、为了韩国的统一复兴,任命新的联合国韩国委员会;显然,这是一个默许联合国军进入北朝鲜的文件。
整个联合国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辩论旋涡中。中国人对联合国军一旦越过三八线将做出的反应是辩论的焦点。尽管对中国是否武装干涉的各种情报不断传来,尽管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的印度不断把来自中国的警告明确地提到联合国的大会上,历史的不幸却是:中国的警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9月27日, 麦克阿瑟在汉城接到来自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训令:联合国军总司令官的任务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可能的话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为达此目的,你可以指挥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地面作战。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已经批准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于九月二十七日传达给麦克阿瑟的新指令。”这是联合国军突破三八线的决定性行动依据。麦克阿瑟立即提出了北进的具体计划:
1.命令第八集团军以现在的编成北进,向平壤进攻。在攻占平壤时,令第十军在元山登陆,同第八集团军一起实施夹击。
2.第三步兵师为总司令部的预备队,控制在日本。
3.在安州一宁远一兴南相连之线作战,只限于南朝鲜军队。
4.第八集团军发起攻势(突破三八线)的时间,定为十月十五日一三十日之间为适当。
美军的这个决定是在“八国提案”还没有在联合国通过的情况下做出的。尽管这样,麦克阿瑟还是非常不满意,原因是给他的北进加上了很多限制。按照他的想法,即使苏联和中国参战,也要把战争打下去,以此“把亚洲处在萌芽状态的共产党政权通通消灭掉”。 第二天, 也就是10月1日,麦克阿瑟在东京通过广播电台向北朝鲜军队的总指挥官金日成发出了要求人民军投降的敦促书。
艰难的历史抉择终于摆在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新中国的领导人面前了。早在美军仁川登陆的第二天,金日成就派他的次帅、内务相朴一禹火速赶到中国境内的安东,向已经集结在那里的中国第十三兵团的军事领导们通报了人民军面临的严重形势。对于仁川登陆后人民军到底面临着什么局面、各部队的位置、战斗力和应变措施等等,朴一禹已经无法说清楚。他只知道现在部队正在北撤,公路、铁路都被破坏,而敌人正在急速地北进。朴一禹向中国转达了金日成的请求:请求中国出兵援助。这是北朝鲜方面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请求。金日成在接到麦克阿瑟发出投降敦促书的当天,紧急召见了中国驻北朝鲜大使,坚定地表示了北朝鲜人民军决不投降的态度。这个态度在金日成发表的回答麦克阿瑟通蝶的讲话中阐述得更明确,他号召北朝鲜人民“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如果不得已必须后退的时候,要把一切物资和运输工具全部运走,哪怕是一台机床、一节车皮、一粒米,都不能留给敌人”。10月3日, 带着金日成给毛泽东的急信,朴一禹到达北京:毛泽东同志:……在美国侵略军登陆仁川以前,形势不能说不利于我们。敌人在连战连败的情况下,被我们挤压在朝鲜南部狭小的地区内,我们有可能争取最后的决定性胜利,美帝国主义的威信极度地降低了。于是,美帝国主义为挽回威信,为实现将朝鲜殖民化与军事基地化的目的,急速调动驻太平洋方面陆、海、空军的差不多全部兵力,于九月中旬以优势兵力在仁川登陆,继而占领了汉城…… 目前战况是极端严重的。我们人民军虽对登陆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处于前线的人民军已面临着很不利的情况。战争以来,故人利用约千架各种飞机,每天不分昼夜地任意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在对故空军毫无抵抗的我们面前,敌人则充分发挥着其威力。各条战线上,敌人在其空军的掩护下,地面机械化部队疯狂向我进攻,我们受到的兵力和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后方的交通、运输、通讯与其他设施大量被破坏。同时,我们的机动力则更加减弱了。敌人大量部队与南线部队已经连接在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结果,使我们南部战线上的人民军处于被分割的不利情况里,得不到武器弹药,失去联系,甚至有一部分部队则已被敌人分散包围着。我们估计,敌人可能继续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攻。如果不能继续改善我们的各种不利条件,则故人的企图是很可能会实现的。要保障我们的运输、供给以及部队的机动力,则必须具备必要的空军,但是我们没有准备好的飞行师……我们必定要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不让敌人把朝鲜殖民化和军事基地化,我们必定要决心不惜流血,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民主而斗争到底!我们正在集中全力,编训新的师团,集结起在南部的十余万部队,于作战上有利的地区,动员全体人民,准备长期作战……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的严重危机,不给我们时间,如果决心进攻三八线以北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我们谨向您提出以上意见,请予以指教。金日成天安门夜空的焰火还没有熄灭,中南海颐年堂里的气氛严肃而紧张。毛泽东亲自主持了中央书记处会议,对朝鲜目前的局势和金日成的请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中国政府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战争的局势。至于“联合国军队如果‘越线’进攻北朝鲜,中国将不能不管”这样的警告,中国政府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做了明确的表态。就在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不久,当中国军队的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召见印度大使潘尼迦时,印度大使曾隐晦地用麦克阿瑟在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南京时的那句“给我五百架飞机就可以摧毁他们”提醒中国领导人,如果介入朝鲜战争,“中国的工业将遭受破坏”,“中国的建设将拖后十年”。而聂荣臻的回答是:“一旦战争起来了,我们除了起而抵抗之外,是别无他途可寻的。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帝国主义有它自己的弱点,因此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争取和平,制止战争的发生和发展。”
9月30日, 周恩来发表重要演说,这个在后来的岁月里被反复引用的演说被称之为中国方面发表的阐述中国原则立场的重要文件。周恩来总理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远不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谁要企图把中国近五万万人口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谁要是抹杀和破坏这四分之一人类的利益而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那么,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决不能“置之不理”,这就是在明确地告诉联合国,中国不会任局势发展而没有动作。
但是,中国领导层一开始在是否出兵朝鲜参战的问题上也出现过分歧。虽然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初步提出了出兵的意向,鉴于当时林彪有病无法出任东北边防军总指挥,会议达成立即让彭德怀进京商议的决定。而最后是否出兵参战,会议决定于10月4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再进行讨论。
就在这天晚上,南朝鲜军队越过了三八线。10月3日凌晨, 周恩来再次召见印度大使潘尼迪,通过正式的外交途径对美国政府明确表示:“如果美国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该说,中国在未来的朝鲜战争中出兵参战,事先是没有保密的,可惜对于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美国方面竟然当做是一种“口头上的威胁”,是一种外交上的“姿态”。拿被称为“中国通”的麦克阿瑟的情报处长查尔斯。威洛比的话说是:“最近中共领袖声称,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他们将进入北朝鲜,这不过是外交上的一种勒索。”
中国的出兵就在美国人以为的“姿态”中开始了,1950年10月4日, 一位在未来的朝鲜战争中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高级将领出现在北京,他是彭德怀。
彭德怀,这个八岁时就失去母亲的贫寒农民的儿子,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他个人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自己的武装直至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红军时期他任红军三军团军团长,在艰苦的反击蒋介石的“围剿”中战功卓著。
红军长征时,他的军团血染湘江,突破乌江,使几乎覆灭的中国红军得以转危为安。走过没有人烟的草地后,在红军的陕甘支队中,他和毛泽东一个是司令员,一个是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他指挥的“百团大战”震惊世界。在和蒋介石军队的最后较量中,他率领的野战军所向披靡,收复了中国西北部的广大地域。毛泽东有专门为他写下的诗句:谁能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时任中国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正致力于发展西北地区经济的工作。虽然他的办公室里自从朝鲜战争爆发后就挂上了朝鲜地图,但是,他更为关心的还是中国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那通过血肉的拼杀建立新中国的理想已经实现,现在,他梦想的是让脚下的土地多产粮食,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为此,他亲自主持了发展大西北的经济计划,包括石油的开采,农业的灌溉以及在交通不发达的西北地区建立起交通网。但是他接到了立即去北京开会的通知,并且中央的专机此刻已经停在了他所在的城市西安。彭德怀上飞机的时候,还不知道中央会议要讨论的是什么,于是他嘱咐秘书,把他的大西北建设计划带上。他说,说不定中央要听的是他关于迅速恢复经济的汇报。 至于朝鲜战争,还是在8月的时候,那时朝鲜人民军进攻顺利,他曾接到毛泽东的电报,电报说:“为了应付局势,现须集中十二个军以便机动(已经集中了四个军),但此事可于九月底再做决定,那时请你来京面商。”如果此次进京是为战争的事,彭德怀也没有料到会是让他率领军队上前线。第十三兵团去东北集结以及东北边防军的人事任命他是知道的,但即使真的因为战争需要,第十三兵团,这支大部是由第四野战军组成的兵团一旦出动,统帅理所当然应该是林彪。彭德怀把没有的事都想到了,而真正出现在他面前的事是他没有想到的。彭德怀到达中南海时,讨论是否出兵朝鲜参战的会议正在进行,他立即感受到了气氛的沉闷。中国领导层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分歧明显。反对出兵的理由是:新中国急切需要的是医治战争留下的创伤,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缓和严重经济困难给这个新生政权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中国的全境还没有完全解放,一些边远地区和岛屿上还残留着百万以上人数的国民党部队,一些地方的社会远没有安定,新政权正艰难地建立着。由于还有很多地区土地改革没有完成,建立起来的新政权还不巩固。更重要的是,如果出兵参战,对手是强大的美国,战争最终打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实力,至少从工业力量和军队装备上讲,我们与对手相差很远。另外,中国军队中因为和平的到来对战争的厌倦思想不能不予以重视。对此,聂荣臻说:“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打这一仗。”赞成参战的意见主要认为:一旦联合国军队打到鸭绿江边,对新中国将形成巨大的威胁。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唇亡齿寒”这个中国妇孺皆知的古老故事,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地成为一条维护自身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一条充满务实精神的安全准则。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证明了这一点:“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的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彭德怀在会议上没有发言。会后,毛泽东给了这位性格耿直的将军一夜的考虑时间。
当夜,彭德怀一夜未睡。
美国无疑是世界第一强国。国力不支怎么打仗?但是,不打结果又会怎样?
10月5日上午, 毛泽东派邓小平把彭德怀接到中南海,毛泽东现在迫切需要知道彭德怀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彭德怀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已经过一夜深思的意见:立即出兵到朝鲜作战。在下午继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争论仍然很激烈。高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东北局书记、东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还是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的态度极为重要。高岗认为:中国刚刚打完战争,再打仗经济上负担不起。军队装备太落后,与美国人打仗,一旦顶不住退下来,后果不堪设想,还是在东北地区防守为好。周恩来对高岗的“防守”立即算了一笔账:鸭绿江1000多公里边防线,如果防守,得需要多少部队?年复一年的防守将是多么被动的事?彭德怀接着陈述了自己主张出兵的理由。彭德怀后来在含冤时的“交代材料”上记述道:“第二天下午又在颐年堂开会,在其他同志发言后,我讲了几句: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如让美国摆在鸭绿江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等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这样对国内外的反动气焰和亲美派也是个沉重打击。”毛泽东对彭德怀的观点极其赞赏。毛泽东认为中国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是现在美国在逼着中国打这一仗。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有多大的困难,立即出兵朝鲜。毛泽东提议由彭德怀同志率领部队入朝,协助人民军抗击敌人。与会的人相继走到彭德怀面前与他握手,彭德怀出兵朝鲜的使命就这样确定了。彭德怀时年50多岁,长期的战争生涯令他的身体已经患上不少疾病,更重要的是,他将面临的战争是一场极其艰难甚至是极其危险的战争、将军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面对非难时写道:“主席决定我去朝鲜,我也没有推诿。”
中国出兵朝鲜已成定局。
42
 楼主| 发表于 2003-7-8 13:48:41 | 只看该作者

《朝核动态》有关朝鲜问题的材料在此

(2003-7-3)
朝鲜战争的阴影长期笼罩着美国
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未能打赢朝鲜战争,这使美国领导人深感不安。因此,他们在战后2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总在想方设法地伤害阻挠美国取胜的红色中国。
其实,中国对美国并不构成威胁,不仅如此,它在东亚追求的国际目标实际上也和美国的一样,即和平、贸易,并与苏联保持距离。然而,由于美国领导人心怀强烈的报复欲望,所以针对中国还是投入了过多的精力。
美国领导人以报复的心态拒不正视上述事实,坚持认为中国意欲征服整个东亚。这些显然与实际不符。可是美国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相信过去对红色中国的指控,当时中国一开始干预朝鲜战争,就被扣上了“侵略”的帽子。然而希望什么就相信什么,因为美国领导人被中国人的行为激得怒不可遏,他们需要有一个“侵略成性的中国”的存在,这样才能证明他们要摧毁中国政权的迫切愿望是正当的——而这个政权曾彻底挫败过美国。
当朝鲜战争最后停火时,美国最高军政领导人向美国人民传达了一个乐观的信息。他们带给人们的印象是:美国实际上赢得了胜利,因为它遏制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势头。在很长时间内,美国人民整体上接受了这一看法,或者起码认为,这场战争最差也是打了一个平手。不管如何,美国人民对停止流血、战争没有升级为世界性冲突而感到欣慰。
但是在美国高层领导人的心灵深处和私下商讨中,却有一种深深的受挫感,这种情感因无法向公众透露而变得特别强烈。他们明白,本来1951年就可取得的和平却延至1953年才最后得到。他们知道两年间所受到的一切痛苦、牺牲和损失通通都是无谓的;1953年的最终停火线和1951年的几乎没有多大差别;1953年美国所接受的条件两年前也许就有可能达到。
这且不说,尽管美国公众很少有人了解真实情况,但美国领导人却心中有数,他们曾计划征服北朝鲜,使之与李承晚的南朝鲜合并,而这一计划却被红色中国挫败了。1950年9月仁川登陆后,美军又入侵北朝鲜,其惟一原因便在于此。美国领导人知道,遭到失败后进行的战争实质上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战争,但公众却鲜有人知。
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1951年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莱德雷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说服力的话:同红色中国的冲突,将会是一场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的战争”———因为美国面临的巨大危险是拥有核武器的苏联。尽管美国领导人承认这一现实,而且事实上也并不准备直接进攻中国,但他们对北京所抱的仇恨,却远比对克里姆林宫的要深得多。这一点有两个事例可以说明。首先,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实际上是禁止与红色中国开展贸易,竭力阻止中国发展成为工业国。这些制裁比对苏联进行的还要苛刻,即众所周知的“中国差别关税”。华盛顿还迫使其他国家也对中国进行类似制裁。尽管其他国家在60年代后期放松了制裁,但美国却继续了20年之久。
美国特别敌视中国的第二个例证,是1953年11月5日即朝鲜战争结束尚不足4个月时国家安全委员会所作的决定。该项决定作为美国一项官方政策,旨在摧毁中国共产党政权,而国家安全委员会对苏联从来都未作过这样的决定。
为了替这种极端的对抗立场寻找根据,美国只得坚持说红色中国人侵略成性,无可救药。美国领导人在心目中为这种侵略臆造了三个证据,即:中国在朝鲜进行干预;北京有意攫取台湾;中国人支持自1946年以来一直进行的越盟反法叛乱。
然而这三个证据中没有一个能证明中国的侵略。进入朝鲜的行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防卫性的,其目的是为了保留一块历史盾牌,保护北京周围的中心地带。对北京来说,决心拿下台湾乃是内政问题,因为就连蒋介石也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对越盟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防范措施,因为中国担心美国会干涉越南,消灭共产党,在中国的南疆建立一个由美国扶植的国家。这与美国支持印度支那的反动势力相比,北京对共产党的支持是不过分的,而且完全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
然而美国领导人却拒不正视中国人的和平意愿,尤其是误解了中国在东南亚所起的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基本观念是,如果共产党在印度支那争得一席之地,他们就会继续对这一地区的其他自由民族进行侵略。
1954年春天,法国一个军在越南西北部奠边府被包围,全军陷于覆灭的边缘。此时东南亚问题已到了危急关头。法国为了从越南抽身,同时又要保留一点“面子”,便策划了一次日内瓦会议,来讨论越南和朝鲜问题。有关朝鲜问题的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在越南问题上会议提供了显著的证据,证明苏联和中国在这一地区并无侵略意图。而美国由于抱有敌对情绪,却没有看到这一点。
1954年9月8日,国务卿杜勒斯诱劝东南亚条约组织中的7个国家支持美国。虽然当时标榜说该组织与大西洋公约组织类似,但它却要脆弱得多,因为并没有条文规定在受到攻击时要成立联合军事司令部。由此可以看出,各缔约国并不相信面临着什么危险。只有美国的几个主要盟国支持美国,即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和泰国;而印度、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却表示拒绝,这说明他们并不担心共产党的颠覆。
杜勒斯对1954年4月发起的一场运动的意义也没有认识到。当时周恩来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在以后的20年中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这些原则号召所有国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而杜勒斯和其他美国领导人却把五项原则看成是一种宣传,根本不予重视。然而1954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不结盟外长会议上,北京由于承诺在他国之间的关系中采取这些原则而赢得了众多国家的支持。这就大大减轻了各国对中国意图的担心。
美国对红色中国的敌视在台湾问题以及该问题的处理办法上表现得最为充分。朝鲜战争结束前,美国就曾派遣军事顾问团到台湾,帮助重建国民党的军队。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第7舰队又在台湾海峡游弋,阻止共产党夺取这座岛屿。
美国抱定决心保护蒋介石国民党,为制造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953年11月宣布,台湾对美国在远东的防御地位十分重要,美国要继续使该岛“独立于共产主义之外”。
本来在1949年时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曾判定台湾在战略上并不重要,但现在却又重要起来,这并不是因为台湾的军事重要性提高了,而是因为国民党还占有一小块中国地盘,由此可以引申并保留一种假设,说它仍是整个中国的合法政府。这样就可给美国以口实,阻挡红色中国加入联合国,取得安理会的合法席位,同时也可在外交上否认中国。
美国曾一度想暗中帮助蒋介石重新夺取大陆。这是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不久的一种推测。当时总统决定“放开”蒋介石的手脚,不再限制国民党攻击大陆的目标。但这种想法很快就寿终正寝,因为国民党的军力太弱,无法从事这一事业。
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想法在1954年5月就破灭了。当时红色中国军队开始采取行动,意欲夺取距离大陆不远的一些岛屿。由于北京此前专心致力于朝鲜半岛,这些岛屿仍在国民党手中。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座岛屿,一座是金门岛,一座是马祖岛。
蒋介石在这些岛上派驻大量守备部队以防共军。但这些岛屿显然是守不住的,而且在军事上毫无重要性可言,军队应该从中撤出。但是许多美国军政领导人却反对让中国心满意足地得到这一点点土地。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亚瑟·W·雷德福海军上将曾派第7舰队的一些舰只去访问这些岛屿,以防发生任何战端。
1954年9月4日,中共海防炮兵开始炮击金门。国务卿杜勒斯做出反应,他预言该岛一旦失守,就会危及台湾的国民党人。这本是一派胡言,而且陆军参谋长李奇微也曾说过,失去金门并不会影响台湾的防务,但雷德福上将却主张美国出面干预。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华盛顿官方曾仔细考虑过在金门问题上挑起战端。美国领导人后来之所以取消了这一决定,是因为中共没有采取任何进攻行动,而且艾森豪威尔也曾指出,如果打起来,战火肯定会远远蔓延到台湾海峡之外,甚至会发展成为一场与苏联的核对抗。然而以杜勒斯为首的一帮人,却力主做出反应,而不论会产生什么后果。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十分强烈,中共如果试图拿下金门岛,确实会有美国干预的危险。
与此同时,国民党从其他易受攻击,或易受中共空袭的所有其他岛屿上撤了出来。不过在美国的强力支持下,蒋介石决心保留马祖和金门。
1955年初,美国将台湾列为“保护国”;5月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可以动用武装力量保护台湾地区;2月9日参议院又批准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这样一来,美国就已正式奉行“两个中国”的政策。英国和美国的其他友好国家反对美国采取这样一种僵硬立场。从那时起,美国不顾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意愿,独家支持国民党呆在联合国。
只是由于北京踌躇不决,才使台湾海峡的重大对抗得以避免。虽然1958年8月中国人对金门又进行了规模更大的炮击,但其目的则是为了表明他们不惧怕美国,并不是真要侵犯该岛。尽管这次炮击又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红色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但中国并未试图侵占金门。从此以后,金门、马祖问题便渐渐消失了。1960年艾森豪威尔总统访台期间,又发生了一次炮击。但自那之后,由于北京认为这两座岛屿被国民党占领并不构成威胁,于是便把它们搁到一边去了。
朝鲜战争之后,北京便全神贯注于全国农民的社会主义化,并致力于创建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而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国仍深怀敌意,毛泽东与周恩来因此便放弃了谋求解决争端的希望。由于美国断绝了同中国的正常国际贸易和援助,红色中国只得指望苏联援助。但因苏联一心致力于从二战中恢复元气,只愿给予有限的援助。
与此同时,中苏之间的一场根本冲突也使昔日的朋友反目成仇。俄国害怕核大战,正寻求与西方和解。但是红色中国却被美国的行动排除在文明国家范围之外,这令人十分怀疑美国的意图。北京担心苏联会以中国为代价与美国结成同盟。
1959年6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出尔反尔,撤销了他在两年前达成的帮助中国发展原子弹的协议。中国领导人深信他是在讨好华盛顿。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后不久,赫鲁晓夫建议毛泽东接受美国所提出的“两个中国”的方案。这是一项完全不能接受的建议。1960年6月赫鲁晓夫将帮助中国发展工业的1400名技术人员全部撤回,并带走了图纸和技术资料。从此以后,两国间的敌意便公开化了。
1961年元月,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此时他本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利用中苏之间的分裂与人民共和国达成谅解,从而孤立美国的主要对手——苏联。但肯尼迪却暴露出了对中国的偏见,这一点并不亚于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他不仅不设法与中国解决纠纷,反而同俄国谋求谅解,并于1963年7月,建议美俄两国携手发起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对中国新疆罗布泊的核弹实验基地进行打击。但赫鲁晓夫未为所动。
在肯尼迪执政期间,继续孤立北京已毫无道理,因为中国的动机不再有任何可疑之处。十多年间,中国与各国间的相处十分审慎,越出国界的行动只有一次即在朝鲜,而当时也只是为了保护他们本国的利益。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领导人陷入了理智的死胡同中。国共两党都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在逻辑上就意味着台湾的地位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是无权干涉的。蒋介石当然明白,如果没有美国的保护,他那早已失去人心的政权就会消亡。蒋介石和美国要规避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逻辑推论,只能坚持说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土生土长的分子,而是克里姆林宫指挥下的一个征服世界的阴谋集团的代表。根据中苏分裂、莫斯科努力同西方和解这一情况,认为红色中国是克里姆林宫指挥的阴谋集团的代表这一观念已变得荒谬可笑了。如果美国承认事实,他就根本无权控制台湾。但肯尼迪却不顾事实,继续坚持那套阴谋集团的鬼话。
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不久,越南内战便死灰复燃,而约翰逊总统对越南内战也越发关注起来。他在印度支那半岛动用了庞大的美国军事力量,又在1964年末和1965年开始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中国曾对此提出抗议,但却私下传话给华盛顿,只要美国不派遣地面部队入侵越南北方,威胁中国边境,中国便不会对越共给予物力以外的援助。
这样一来,中国当年入朝参战的理由及其在日内瓦会议上所宣布的必要条件,再一次摆在人们面前:中国不会容忍其边境上出现美国军队。约翰逊至少从朝鲜战争中对此有所了解,因而尽管其军事顾问曾力劝他向北越出兵,但他却始终未这样做。
与此同时,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并于1967年6月19日搞出了氢弹,中国从而作为一个大国完全登上了世界舞台。这证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变得极端危险,因为如果中国继续受到蔑视,并被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那么奢谈限制核武器就毫无用处。然而约翰逊得知中国爆炸原子弹后,却做出了恰恰相反的反应,他暗示中国要利用原子弹进行讹诈。而事实上此时周恩来已告诉约翰逊,中国永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9年元月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之时,很少有人认为他会改变美国对红色中国的既定政策。然而尼克松却成为罗斯福以来第一位对中美关系进行透彻分析的总统,他还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一起认识到,让这个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重返国际社会是绝对必要的。
1972年2月,当尼克松及其夫人联袂访问北京时,他们得到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这两个伟大国家也终于恢复友好关系。倘若没有朝鲜战争,两国的和解肯定会来得更早。这场痛苦而可悲的冲突就是这样在两国之间投下了一道长长的阴影,并使整整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联合早报》论坛
43
 楼主| 发表于 2003-7-8 13:50:55 | 只看该作者

《朝核动态》有关朝鲜问题的材料在此

中韩誓言促朝鲜回到谈判桌
--------------------------------------------------------------------------------
  (北京法新电)中国和韩国昨天誓言共同促使朝鲜尽早恢复多方会谈,解决核子纠纷。
  在北京进行4天访问的韩国总统卢武铉同中国领袖举行了两个小时的会谈。他在会后召开的联合记者会上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意,有关各方尽早恢复朝鲜核子事件的直接会谈。”
  胡锦涛说,双方同意必须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不过他强调,也要考虑朝鲜关注的安全问题。
  他说:“在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稳定上,中国维持一贯的立场。我们支持对话,和平解决半岛上的纠纷。”
  不过他表示:“与此同时,我们要认真考虑朝鲜关注的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的重要立场。”

希望韩日参与
中美朝下一轮会谈

  上任后第一次访问中国的卢武铉也希望韩国和日本能够参与美国、中国、朝鲜举行的下一轮会谈。
  在中国牵线下,中、美、朝在今年4月举行了第一轮的会谈,并计划展开第二论会谈。
  卢武铉在昨天抵达北京,他在人民大会堂前检阅仪仗队后,同胡锦涛举行了闭门会议。
  胡锦涛相信会向他透露中国促使朝鲜放弃核武计划和发展经济的工作进展。
  卢武铉则相信会向他表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新立场。
  上星期五,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说,美国并不准备推翻朝鲜的政权,但是要求“一个避开核子武器的政府”。
  对于朝鲜核子事件同样感到不安的日本,近来传出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在9月二度访问朝鲜的消息。
  尽管小泉低调表态,但是首相府表示,只要符合一些条件,不否定未来会安排这样的行程。

将在清华发表演讲

  卢武铉今天会会见中国总理温家宝和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他也将向清华大学的学生发表演讲,同商界领袖会面,以及访问现代汽车的工厂,然后续程前往上海。
  韩国和中国自1992年恢复邦交后,两国的贸易额从这一年的50亿美元(87亿新元),一跃为2002年的440亿美元(772亿新元)。
  贸易课题相信是两国峰会的主要议题;卢武铉的访问团当中,就有大批的商界代表。
44
 楼主| 发表于 2003-7-18 11:17:08 | 只看该作者

《朝核动态》有关朝鲜问题的材料在此

中国对朝核问题仍“只做不说”
泉州晚报     (2003-07-18)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官员今天对本报记者说,对于朝鲜核武器危机问题,中国目前的态度仍然“只做不说”,主要任务就是做工作,而且,还没有到“说”的时候。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下午透露,刚刚访问俄罗斯、朝鲜回国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于今天启程赶赴美国。很显然,中国正在进行有关朝鲜核武器问题的“穿梭外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戴秉国访美将主要就朝核问题与美国方面交换意见,而戴秉国的“美国之行”是7月16日早晨中国外长李肇星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通电话时确定的。他将在美国停留两天时间,将与鲍威尔等美国官员会面,商谈朝核问题。当时,两位外长表示将“继续保持接触”并努力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此前,戴秉国曾于7月2日至4日访问俄罗斯,与俄方就朝鲜半岛局势及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交换意见。
  就在两周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作为中国特使刚刚于7月1日至4日访问美国,与美方就亚洲地区特别是朝鲜半岛形势问题交换意见。
  另据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美国负责军控事务的副国务卿博尔顿将在本月下旬再次访问中国,据悉也将与朝鲜核武器问题有关。
  这当中,7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会谈。在谈到半岛形势时,胡锦涛说,中韩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有许多共同点,在争取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过程中,中韩有必要加强相互协调与沟通,发挥各自的影响,使北京会谈开始的对话进程继续下去。卢武铉表示,韩中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有广泛共识。韩方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韩方高度评价北京会谈,感谢中方为此做出的努力,希望这一进程能够持续下去。
  戴秉国副外长作为中国政府特使曾于7月12日至15日对朝鲜进行了访问。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会见戴秉国副外长,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和外务相白南舜分别会见了他。戴秉国副外长还与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姜锡柱举行了会谈,参观了黄海北道的泛雁里农常所有的会谈会见都是在友好气氛中进行的。双方就双边关系、地区形势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据悉,由于非典问题,中国与朝鲜间的民航尚未恢复。不过,戴秉国副外长是乘包机往返朝鲜的。戴秉国于7月15日中午1时才从朝鲜返回北京。
  有外电报道说,戴秉国曾向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转交了一封信,然后,戴秉国又从朝鲜带回了金正日致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一封信。对此,孔泉说:“关于领导人信件问题,我目前未被授权在此透露信件的内容。为了实现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的目标,确保半岛无核化,并推动朝鲜核问题得到和平解决,中方一直在进行不懈的努力。戴秉国副外长此次对朝鲜的访问,如同他对俄罗斯的访问及王毅副部长对美国的访问,都是中方努力完成上述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泉还说,“对这样重要的访问,中朝双方都进行了认真准备。中朝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朝鲜核问题又是现在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所以双方的准备非常细致。至于传达的信息,中方全面阐述了在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主张,并强调了各方应坚持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确保半岛的无核化。实现上述目标对东亚地区乃至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
45
 楼主| 发表于 2003-7-18 11:17:51 | 只看该作者

《朝核动态》有关朝鲜问题的材料在此

美国将以接收朝鲜难民的方式向朝鲜政府施压
人民日报     (2003-07-18)
  人民网华盛顿7月17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接收逃离朝鲜的难民,以便在朝鲜核危机问题上加强对平壤政府的压力。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朝鲜最近宣称已经生产出可以制造几枚核武器的钸。美国总统布什的外交政策顾问17日在白宫举行会议,讨论朝鲜核危机问题以及如何让朝鲜同意举行多边谈判等问题。为了向平壤施加压力,也为了削弱朝鲜政府的基础,布什政府正在考虑接收朝鲜难民,但是具体每年接收多少还没有定论。
  有团体要求美国每年接收30万。但是有关官员认为这个数目太大,会损害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因此第一年接收3000朝鲜难民比较可行。有人认为美国这样做可能会不利于让中国在朝鲜核危机问题上与美国保持相近的立场。因为朝鲜难民一般逃难到中国境内,中国政府通常都把他们遣送回国。如果美国开始接收难民,就可能会增加朝鲜逃难的人数,而且也会激怒在解决朝鲜核危机问题上已经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
  在朝鲜核危机问题上,布什政府一直坚持和朝鲜举行的任何会谈都必须有其它国家的参与,包括韩国和日本。但是朝鲜则要求举行双边会谈。中国政府15日说,中国提出了一个多边谈判的框架,可以在主要会谈之外举行双边会谈。中国副外交部长戴秉国这个星期刚刚结束对平壤的四天访问。他在访问期间向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递交了一封胡锦涛的信件,估计就是有关中国提出的这个谈判建议。
  另一方面,白宫说,美国正在争取确认朝鲜是否就像它所宣称的那样,已经完成对8000个用过的核反应堆燃料棒的再加工,使其成为制造核武器的原材料。美国方面的情报显示,朝鲜在6月份开始了这种再加工。有关官员认为,到目前为止,平壤只完成了几百条燃料棒的加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3-7-24 11:45:23 | 只看该作者

《朝核动态》有关朝鲜问题的材料在此

中时:中国朝鲜问题斡旋成果丰
(2003-07-24)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的中国时报7月23日发表了台中天电视华盛顿特派员臧国华文章。文章说,在台北政坛为公投争论不休的时候,中国大陆持续在朝鲜核武问题上进行积极的外交斡旋,并以“令人鼓舞”的成果让布什政府侧目。
  文章说,中国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上星期二结束对朝鲜的访问返回北京之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马上打电话给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询问会谈的结果,并当即邀请戴秉国于十八、十九日访问华府。戴秉国对华府为期两天的访问相当低调,没有向新闻媒体发表任何谈话,但是他在与国务卿鲍威尔举行会谈之外,还会晤了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莱斯,并受到美国副总统切尼的接见。这对只有副部长身份的戴秉国而言,可以说是相当高的礼遇。
  文章指出,美方对胡锦涛主政以来,中国政府在化解朝鲜核武危机问题上发挥的积极有效的建设性作用表示相当的赞赏与感激。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国副外长层级的官员访美,美方出面主谈的官员一般是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或国务次卿。这次不仅让国务卿鲍威尔出面主谈,而且还让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莱斯与副总统切尼会晤戴秉国,一方面表现出美国对朝鲜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凸显华府对北京的感激与尊重。
  文章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戴秉国在与美方的会谈中,没有要求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大陆有所回报。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担心,在朝鲜问题上,明确提出毫不相干的台湾问题让美方反感,要求被美方拒绝反而自讨没趣。因此中国目前的策略是在朝鲜问题上积极出击,以赢得布什政府内切尼、莱斯保守派的好感,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以便他们未来在制定对台政策时,更多考虑到北京的利益。
  文章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戴秉国上星期访问平壤期间,曾经拋弃友谊第一,重话轻说的中国外交传统,直接了当地表达了反对朝鲜发展核武的原则立场以及这样做的理由。中方原估计向来软硬不吃硬的朝鲜会有负面的反弹,没想到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随即与戴秉国举行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谈,仔细听取戴秉国对朝鲜核武危机的看法与分析。
  据透露,戴秉国在转交了一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金正日的信函之后,详细分析了朝鲜核武危机恶化下去,可能给东亚、特别是朝鲜带来的重大伤害。戴秉国表示,如果美国与朝鲜开战,朝鲜当然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甚至核武,给美军、韩国甚至日本造成严重杀伤,但是朝鲜并不能因此打败美国,而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最后的结局仍然是朝鲜在军事上战败,政府垮台,千千万万的民众生灵涂炭。因此,目前的朝鲜核武危机祗能通过谈判而不是战争来化解。据说,金正日在听完戴秉国的分析后表示:“中国同志的看法比我们全面,分析也比我们深刻”。
  文章指出,过去在化解朝鲜核武危机问题上,平壤一直坚持要与美国进行一对一的谈判,而华府则主张通过包含美中韩日的多边会谈解决问题,双方立场缺乏交集。据暸解,戴秉国向金正日建议,为了重新激活外交程序,应该采取一个折衷的方案,也就是说再次采用今年四月北京会议的模式,由美国、朝鲜、中国举行三边会谈,期间创造美国与朝鲜对谈的机会。
  中方原以为朝鲜至少需要对这个方案进行两天的研究与评估之后才会作出正式响应,没想到金正日在与戴秉国四小时会谈结束时,当即拍板决定,接受中方提出的建议。朝鲜的爽快连参加会谈的中国代表团都感到惊讶。
  戴秉国到了华府以后,马上与鲍威尔国务卿举行正式会谈。美方对朝鲜仍然疑虑重重,因此一开始还是坚持,谈判必须采取多边模式,但是在仔细听取戴秉国的演示文稿之后,美方决定也原则接受中方的建议,下一轮谈判,仍采取四月北京会谈的模式,由美中和朝鲜出席。但是,再下一轮的谈判,应该让韩国、日本参加。
  美中双方都对恢复朝鲜核武问题的谈判前景保持沉默,至今未作任何正式的宣布,主要原因是许多谈判的细节,包括时间、地点、和议程,还有待通过外交管道一一敲定。此外,美中双方也需要时间与韩国、日本沟通与协调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4:12 , Processed in 0.0534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