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刘养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胆气春升”之说,也当“清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3-8-19 12:34: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胆气春升”之说,也当“清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岐建中汤在 2003/08/19 06:41pm 第 2 次编辑]

谢谢志一 先生。希望先生 以后多加指导。
您的信箱中, 已有学生前一段时间的一篇文论。该文已于三个多月前,被《中医药学刊》接受首发,不合适于公开发表,今单以附件发过去,聊作对先生所提问的一次回复,请您指点。
因为是网上交流,在下只有针对大家做一些陈述,以见此段经义。
先生问题中的 标、本、中气,应该是就“六气”而言的,其它的几种标本之说,就不表了。六气,其实只是“天之道”,故经文的最后一句话总结说“天之道毕矣”!
天之道,不过四时,四时周天(四时足以周天),而有春秋冬夏之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春秋以“分”言,冬夏以“至”名,“至则气同,分则气异”,冬夏内外一致,春秋表里不一致,故“四时”而有“六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六气者,天之道也。
六气者,厥阴、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少阴。这是“周天”的看,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春厥阴、少阳,秋阳明、太阴;冬少阴,夏太阳。
天之道,“阴阳逆从之变异也”,并不是阴阳和平之机,也就不是“常道”!而是说的病理机制模式:肝脉、心脉、肺脉、肾脉,都是说的病脉;只有“独不主时”的脾脉,无时不在的胃脉,才是“善者”。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可以说,这个人得的是“太阳病”,那个人得的是“少阴病”,但所言的无非“病”,绝非正常人的生理!这才是大关节,必须首先明确的大关节;而“病”者之相对于“常”,亦不过是万一,不过,“医者”不得不“研究”并“特别重视”罢了,万不可一叶障目(万一),更不宜喧宾夺主(宾主)。
知道了这个“道”理,下面就可以专论“天之道”了(只是五行中的四者:周天的四时)。
正因为“分则气异”,才有了六气的名实;然而,六气之名,也只不过“四时”的实。
就在  先生  所强调的那一段之前,《至真要大论》正有这样一段论述,涉及“六气标本所从不同”的问题: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
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
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
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
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这里强调了“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正是春秋的“标本所从不同”的机要所在。春秋的表里不一致,外边看上去是热,而其中以寒(或者是其中已寒),仲景“阳明者,胃中寒是也;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则特别强调了秋机的内外之异。不知此理者,只知道“治热以寒,治寒以热”,汗出已止,而竟与黄芩汤,以除其中,“除中”者,必
死;知悉其中道理的,急于汗正出不已之际,一剂承气汤下胃,则诸症若失,则“胃中寒”的结果,就不至于出现,所谓“急下之”。以寒治寒:下不远寒,而能治“胃中寒”的阳明病者,以此。原来《调经论》里的“阴盛则内寒”,阴盛是原因,内寒为则是结果,因果中间的一个“则”字,是有时间过渡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是在春,得瓜则已到了秋,“履霜,坚冰至”,唯圣人能知几,中医也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又岂虚言哉?
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
竟把“胃中寒”,改作“胃家实”者,岂非“迷诊乱经”者欤?所迷者,正是这“同气异形”的秋机!
厥阴的“厥深者热亦深”之理,同此,不赘,若因为不能理解,就说“厥阴病篇”是错简,是后人狗尾续貂,殊不知正是自己画蛇添足。所迷者,又是这“同气异形”之春机!
所以说“有生于中气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
“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故曰”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同篇经文的: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
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
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
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也是这个道理。
方士的“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就是墨守成规;只知道“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就是不知道“变更其道”,而只会生搬硬套!以至于“胃中寒”被生硬地改作“胃家实”,白虎汤的治厥阴病,也不被重视,反而说“里有寒外有热”是误笔,慎之!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责于阳气的不能固守,故热之而反寒(“发汗不远热”,越发其汗,越丢失得多,阴胜则寒),实其阳则愈,华佗的用新汲井水遍体浇灌,治愈畏寒甚的妇人(见《华佗神医秘传》),而众医束手无策,越给她热药越汗出不止而恶寒转甚,唯华佗知机欤!?无者责之,责其“无”阳,责于其“卫外而为固”之阳的不及。
“此无阳也”、“此亡阳也”,仲景书中一再提示,又有几个人知道“亡阳”的真机,至于以“外出的”为阳,则又不值一驳,不赘。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寒则腠理密闭,阳气密固,阴不得出,“治其王气,是以反也”!这回不要再责阳气的不能固守,而正应该责阴气的不能外出,责于阴气的正当“王气”而不服压制,不可反求诸阳。有者责之,责其“有”阴,“阴在内,阳之守也”,责于其阳之所守的阴的正当“王气”。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阳不能为固,则失其正,热之而反寒,唇亡则齿寒之理也,“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汗多亡阳者,与柴胡桂枝汤,期于阳生阴长,柴胡助阳之固,桂枝和阴而不失,大得桂枝汤的桂芍中和之义、建中汤的芍桂建中之机;阴不能为主,而反被阳所治,“治其王气,是以反也”,越压制越反动,“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助其阴出则可也,麻黄汤方之助阴出而破阳者,阳杀则阴藏,可参悟,汗出身凉脉和者,仲景知机/名机,不同于某些西医的不知病机,而对无汗身热恶寒者,反用“物理降温、酒精擦浴”,以至于越擦越热,正所谓“治其王气,是以反也”!老祖宗几千年前的古训,可不勤求欤?!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
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
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
之谓也。
必须知道,“各司其属”,必须能够“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须做到“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这就是“谨守病机”!
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
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
和,可使必已。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
气令调,则其道也。
好一个“其始则同,其终则异”,真一个“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古籍的整理,势在必行了。
一己之见,谨请  志一  先生斧正。
12
发表于 2003-8-27 22:13: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胆气春升”之说,也当“清理”

  好贴好贴!
  细细嚼之,满口生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5:34 , Processed in 0.06030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