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张琪教授访谈录(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12 20:3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琪教授访谈录(二)
问:您是全国名老中医,也是黑龙江省四大名医,请问以您看来,在目前情况下,一个优秀的中医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
答:这个我刚才也说过,首先就是必须要有医德,我们就是治病救人的。古代叫作“医乃仁术”,我们作医生的,必须树立对病人负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素质上就是学术上的要求,因为光有心为人民服务,光想为人治好病,如果没有较高的医术,没有较高的造诣,也达不到目的。这就要求既要学习中医,又要学习现代医学,我是提倡这个的,当然二者要有主次,不然的话两个都学不好,也治不好病,中医学底子要打好,现代医学也要懂,现在病人都会说我得了什么病,情况怎么样,你还不懂,人家就不信任你了,再说懂得现代医学对中医辨证也有帮助。现在有些疾病是有证可辨,有的就没有,只能辨病,所以辨证论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前几天有一个美国留学生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来,和我谈了一上午关于辨证论治的问题,也是他的研究课题,他问辨证论治究竟有没有价值,我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个,中医就没有特色了,举个例子,胃病有的是胃寒,有的是胃热,有的是肝气郁滞,有的是痰湿,如果不辨证,如何治疗?但是也要看到,它是古代的,不是完美无缺的,还有它的缺陷,就是还要考虑是什么病,比如治疗肺感染用些鱼腥草,这是治感染的药,如果不辨病就不会用。
问:目前有些中医,尤其是西医学习中医的人所开处方看不到辨证论治的痕迹,只是根据现代药理对单味药或复方的研究进行组合,你认为这种方剂和辨证论治方剂哪一个更好一些?
答:我是中医,当然是赞成辨证论治,因为刚才也说了,研究中医我同意可以是多方面的,但辨证论治是核心,单味药的药理研究有一定道理,比如丹参,过去本草上只是说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现在用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脑供血不全也是发展。但是也会有问题,这种研究还不能完全代替中药,比如麻黄素就不能代替麻黄,中药可以这么搞,但它不是中医的主流,象根据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开方,有的时候不能说没有效。但我们用不好,这次去广州,他们送我一本关于肾病治疗的书,全都是这种方法用药。当然,如果效果好的话,这么用也可以,但效果好象并不是太好,总之是看实践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学的学术体系,为什么这些老先生总抓住不放呢?因为这个一丢中医也就完了,又是“废医存药”了,学术上就不会有什么了,只剩药物研究了。我的意见西学中的同志可能不同意,目前也是有两种意见,西学中的同志强调,时代进步了,不知道现代的知识不行,这也是对的,老中医们就强调加强中医的学习,在北京焦树德先生就强调,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就是中医,西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就是西医,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来中医那是错误的,就是这么个问题。
问:新一代中医临证和理论水平往往比老一代中医水平差,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理论水平差,也就是中医的功底吧。我们这些老中医临证时间长,对中医学的理解可能比你们要深一些,你们毕竟还年青,临床经验比较少。
问:以您的经验,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
答: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一个是苦练临床。经验多了,就明白了,望闻问切运用纯熟了,准确性就提高了,比如刚在病房看过一个患者,女性,量血压的时候,血压计的带子围不过来,身体过度肥胖,这样的患者一看即知道是痰浊,因为肥人多痰,所以这主要在经验,在临床多,事做多了就熟练了,熟练了准确率就高,反之就差,这是自然的,这个不要怕,慢慢地临证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只是多少的问题。
2
 楼主| 发表于 2003-8-12 20:38:08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张琪教授访谈录(二)

    中医学的学术体系,为什么这些老先生总抓住不放呢?因为这个一丢中医也就完了,又是“废医存药”了,学术上就不会有什么了,只剩药物研究了。我的意见西学中的同志可能不同意,目前也是有两种意见,西学中的同志强调,时代进步了,不知道现代的知识不行,这也是对的,老中医们就强调加强中医的学习,在北京焦树德先生就强调,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就是中医,西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就是西医,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来中医那是错误的,就是这么个问题。

   这就是关节.
3
发表于 2003-8-12 20:51:5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张琪教授访谈录(二)

学海无涯君,真勤快人!
一篇又一篇的医案医话原汁原味送上论坛,让我们能尽快地领略有经验、有成就的老中医的成长心得。
张琪教授提得好:<研究中医我同意可以是多方面的,但辨证论治是核心,单味药的药理研究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会有问题,这种研究还不能完全代替中药,......象根据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开方,有的时候不能说没有效。但我们用不好,这次去广州,他们送我一本关于肾病治疗的书,全都是这种方法用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学的学术体系,为什么这些老先生总抓住不放呢?因为这个一丢中医也就完了,又是“废医存药”了,学术上就不会有什么了,只剩药物研究了。>
4
发表于 2003-8-12 21:37:22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张琪教授访谈录(二)

下面引用由学海无涯2003/08/12 08:38pm 发表的内容:
在北京焦树德先生就强调,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就是中医,西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就是西医,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来中医那是错误的,就是这么个问题。
  这就是关节.
我同意!这就是关节,这就是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大了!不过,关节就是关节,过得去,海阔天空;过不了,柳暗云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09:26 , Processed in 0.0522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