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8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中医技能的8种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1 15:4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扎实的基本功。望,问,闻,切。四诊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尤重舌诊和脉诊精确,问诊详细,归纳整理,做出诊断(证侯)。四诊是中医的基本功,非反复夯实不可。举例说明:夏某某,女,59岁,咽喉干燥,尤以夜为甚,已半年,口干,大便不实,纳差,胃脘胀,苔白厚腻,略泛黄。西医诊断为慢性咽喉炎。前几个中医,一见咽喉干燥认为是阴虚证,全用滋阴润咽喉之方药,如玄麦甘桔汤加味,养阴清肺汤加减,麦门冬汤加减,开始一两剂见效,随后越吃症状越重,前后共服30剂左右,其实症状为假,舌诊为真,属中上焦湿热,且湿重于热。湿热郁阻,使津液不能上达于咽喉,则咽喉干燥。我用芳香化湿,略佐清润咽喉,用三仁汤加减,10剂左右,则冶愈。
二,对照经方,时方。照搬照套。现主症是否与经方和时方完全合乎。如果完全合乎,就照搬经方和时方。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是历代中医强调背诵经方和时方的主因,也是经方和时方经久不衰的主因。但此法过余,易犯机械的教条主义失误。与经方和时方症状不完全一致,就不敢用经方和时方。运用此法,必须有好的古文基础。
三,方证学。即主证对主方,兼证用加减方,或者合方。如“胃家实”用承气汤,肝郁血瘀证用血府逐瘀汤。此法避免第二条所犯的机械的教条主义失误。但是无深刻的中医基础,诊断学知识(包括西医诊断知识),就无法认准主证。
四,守方与变方,特别针对冶慢性病而言。知道什么症状守方,知道什么症状变方,是衡量医生技能高低和检验医生能否冶愈疾病的主要标准之一。
五,心理冶疗,或说医患同心。医患之间充分沟通,互相信任,在冶疗中形成良性互动,也是技能高的表现。
六,读医案,细细品味大师名医的医案,揣其思维,深刻理解在师名医的理,法,方,药,使自己在临床中受益非浅。
七,中西结合,以西为主。充分利用西医对疾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充分利用职权中药药理学的科研成果,适当结合中医辨证冶疗,组合成冶某些疾病的新方,在临床上大见其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当前中医界成为时尚。但时尚的往往不能持续多久。我不能否认此法的创新精神和临床疗效。此法容易出现两种局限:(1)只认辨病,不要辨证。因为西医认此病,见此成分对此病有疗效,根本不用中医辨证,走向因病废中医的道路,造成临床乱用乱套,导致不良反应增多。(2)根据药理学,知道某些药地某成分对某病有疗效,但某药除某成分外,还有许多其它成分,在临床上,多用汤剂和丸剂,都是用药而不是专用某成分,所以,是某药起作用,还是某药地某成分起作用,疑问不少?
八,拜师学艺。拜师学艺是传统中医 的主要方法。此法使中医技能迅速提高。但有四大局限:视师傅之话为圣旨,师傅没说的,没干的,不敢说,不敢干,即师傅的局限也是徒弟的局限;师傅往往留一手,教了徒弟饿死师傅;师傅的人品往往影响徒弟的人品;有些师傅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差,难以解释所以然。
2
发表于 2005-6-1 19:09:14 | 只看该作者

提高中医技能的8种途径

有道理.
3
发表于 2005-6-1 20:22:49 | 只看该作者

提高中医技能的8种途径

哈和,第7点甚为可笑!!!
你既然说以西医为主,那其余几点都应以西医学习为主,却以中医论之,
用了这么大的劲,临床上确为末用,
不觉得混乱吗???
4
发表于 2005-6-1 20:58:52 | 只看该作者

提高中医技能的8种途径

可惜现在的中医技能在下降,全国大中中医药学院,每年有大量学生毕业,但在临床工作中有98%西医化了.
5
发表于 2005-6-1 22:21:46 | 只看该作者

提高中医技能的8种途径

各取所长
6
匿名  发表于 2005-6-3 13:00:18

提高中医技能的8种途径

转益多师是吾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9:00 , Processed in 0.0947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