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杏李园主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误诊误治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2:24: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谢谢先生指点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2:29: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三     胃癌案
曾治一老年男性患者,患胃痛十余年,来诊时手持数年前的胃镜报告单,诊断为胃溃疡。我凭脉具证,无非表里寒热虚实等常规手段,予应证汤剂治疗,数剂后痛减,遂改汤剂为散剂,疼痛又作,并自诉变天时加重。又予汤剂,疼痛又止,改为散剂又作,反复数次。一次适逢疼痛较重,我用“胃三针”行穴位注射,几分钟后自云疼痛大减,舒适异常。但后知亦只是一时缓解罢了。
改患后自行去某医院复查胃镜等,乃胃癌也,手术治疗,半年后死亡,其子来求诊时告知,我闻之唏嘘不已。
案:此案与前“脑瘤误诊案”颇有类似之处,教训亦有二:
1.过期诊断不一定适合现在时。
2.针刺等方法对癌性疼痛确有一定止痛作用。
13
发表于 2009-4-20 09:0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叶天士曾言;久病入络。此言确为临床大家之经验所在。
胃痛十余年,反复无常,当知此病非浅,不能以表里虚实寒热视之。在下治疗胃溃疡,除温阳养胃养肝柔肝以外,必用活血药及通经药,此可保病人长效。
又,辩证治疗,乃中医临床之基本功。但欲提高临床疗效,还当仔细分析病机。抓住关键,准确用药。此条常为研习经方一派之弱项。
呵呵,青山多嘴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3:05: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谢谢青山先生的指教,多谢了。
不过我并非经方派,呵呵,实在是什么派都不是的。倒让大家见笑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3:1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四    笔管屎案(肠癌)   
     05年末治一老汉,腹痛泻,便细如笔管,便中无血、无粘液。我当时正在研习魏龙骥先生经验,其有“笔管屎案,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的记载,适逢此案,故信心满满,大力宽慰患者,谁知用后竟不见效,患者失望,转投他医,我也颇有困惑。
06年初,其家人来诊,顺便告知,在某院确诊为“肠癌”,至此我才恍然。
按:屎细,西医首先会考虑占位性病变,我也并非无此常识,但当时过分迷信名老中医经验,满心只想做个“纯中医”,潜意识里就拒绝用西医的思维,故而由此失误。
此案并无迷惑之处,只需患者做个肠道检查即可确诊,所以对我的触动远较上面几个误诊案为重,之后我陷入了长时间的反思:什么是纯中医?纯中医在今天的价值何在?
渐渐的,我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所谓中医、西医实在是个狭隘的观念。中医、西医都是为患者健康服务的,不过具体手段、方式不同而已。二者各有优劣之所在,医者必须摒弃门户之见,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取其长为我所用。早在孙思邈时,就能够有“拿来主义”的思想,近代的章次公先生更明确提出“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的理念,朱良春先生更提炼成“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本案通过惨痛的教训验证了前人经验的宝贵
所谓“纯中医”,在院校学习时建立这种思维是必须的,否则就成了“舍本逐末”了。但到了临床之后,抱着狭隘的“纯中医”的思想而拒绝一切形式的现代诊察手段,到头了只能误人误己,最终影响中医的整体声誉。

附:中西医关系之我见
    自清末西风东渐以来,我国医学史就翻开了前所未有的一页,一种医学模式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并一去不返。西医学后来居上,由次要至平衡再到占绝对统治地位,不过短短百年。这期间,中医界各路人士或排斥、、或同化、或融合,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形态的中医,现就这三种不同模式的中医逐一分析并与西医对比,来阐述中西医之间的关系。
1. 纯中医。这类人在清末民初时较多,多是出于排外、保守的心里,接受不了新鲜事物,没有太大的讨论意义。
现今已较少,但决不能忽视。现在的所谓“纯中医”大多是上了年纪、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效果突出、享有一定名望、拥有固定的患者群的“名老中医”,也就是所说的“铁杆中医”。其间利弊显而易见。
利:他们享有话语权,是当代中医界的代言人,积极为中医的复兴奔走呼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弊:过分强调中医的特色,有时会贻误战机、酿成苦果。近来网上热议的“邓老家人”之事,窃以为,如果及早用现代手段检查确诊,然后中西医各展所长,或许会避免悲剧的发生。最近我院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情,医患皆属我院。某同事亲戚咳嗽数月,求治于某中医,该医无视咳嗽“数月”之状况,未作任何检查,凭脉具证便即处方,药后未效反加剧,后去某院CT确诊“肺癌晚期”。至此,便有西医嘲笑于我:“连个片子都不知道拍”?我悻悻而不能答。我翻阅某医处方,并无不妥之处,而且十几日也不会延误肺癌的治疗,但“连个片子都不知道拍”的嘲讽却让我欲辩不能。如果心里无中西之分、无古今之分,借助一下现代手段,那么别人怎么会有机会嘲讽我们呢?
唉,纯中医,让我又爱又恨的纯中医思维。
2. 中西医汇通派。自西风东渐不久即已形成,著名的唐宗海、恽鉄樵、陆渊雷、章次公、祝味菊等人皆属此列。
其中尤以章次公先生功不可没,章先生先是不受世俗影响率先向西医学习听诊,后又提出“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的学术观点,建国后治好了林伯渠的呃逆,才引出了周总理“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的著名言论。他的高徒、当代著名临床大家朱良春先生承师志,进一步提出“辩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学术观点,姜春华先生起而和之,前后辉映,影响的又何止是一代人的思维啊。
却又一再告诫“不可把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病活法庸俗化、机械化,变成了僵死的教条,背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不久前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出当归含降压成分,并据此而提出高血压新的治疗法则“求本理血法”,也是得益于中西医学术的汇通。
3. 西化中医。此类中医自下而上皆不少见。我习针灸时的老师患子宫癌早期发现,化疗后去北京某著名老中医处服汤药,前后3诊望闻问切流于形式、处方基本一致,我老师毕竟是专业人士,遂细查他患,发现竟然是同一张处方,我师大失所望而归。我听此事也唏嘘不已、感慨良多:名医、名医,何为名医?医之名者、皆能明乎?这类名医身上还有多少中医的影子?他们带出来的学生呢?
实际上,中医、西医都不过是为患者解决疾患的手段,不过思路、方法不同而已。何须势如水火?
目前西医出于绝对优势地位,是与他的操作方法量化、标准化导致的简单化有直接关系的。李静先生将之比喻为“流水作业”非常形象,只要有了流水线,工人们接受操作训练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同小异,不会有本质的区别。与之对比,中医则如同手工作坊,同一类产品由不同经验、阅历、悟性的人生产出来,质量差异则会巨大,有精品、有普通产品、还可能有劣质产品。
在还没有彻底解决此尴尬局面的方法之前,中医如何同西医共处呢?怎样正视中西医之见的关系呢?
1. 非势如水火,而是可互相借鉴。心里存定了中西之别也就落了下乘。
2. 不可只看自家之长,狭隘的自大自狂自恋,不等同于自强。
3. 西医很少故意抬高或贬低中医,基本是忽略漠视。中医应重视有效率、可重复性等,不能治好一个个案就说会治某种疾病。更要避免造假。若一个中医影响2---3个西医,则情况会大为改观。
                        杏李园主人李寅  2009.4.20.
16
发表于 2009-4-21 14:0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什么是一个好中医?
首先得明白,你是个自然人,其次,是个公民,再其次是个医生,最后,是个中医。因此,西医不是,至少不应该是中医的对立面,应该是中医的同盟军。一些西医医生对中医的偏见和歧视不能代表所有的西医医生,更不能成为中医与西医对着干的理由。
西医可以研究中医的药物和方剂,为西医所用。那么,我们中医为什么不能研究西医的检查检验手段为中医所用呢?当然,这种使用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如果离开西医的检查检验就不能处方,那又显然走到另一个极端上了。
在下曾与不少西医打过交道。私下观察,西医的思维方式不是没有优点。如果你临床真能治好几个他们认为头疼的病例,西医生们是会尊重你的。因为,不少西医最尊重的,就是事实。
17
发表于 2009-4-21 14:48: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从留世之作来看,本人认为张锡纯应为近代中医的骄傲,章次公先贤能创新,关于肺部疾病与疮疡的关系我还记忆犹新,但章次公死于肺部疾病且经西医抢救无效让人不理解.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9:54: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章次公先生死于癌症,就目前医疗水平而言,无论怎样还是西医,都还没有什么可以经得起重复的好方法。
这是医者的悲哀,也应该是医者的动力所在。
朱良春先生说:“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我以为甚是。医者只有抱着这种勇于求索的精神,医学才会不断进步。
19
发表于 2009-4-22 20:11: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
呵呵,这句话断难同意!
人之患疾,其因非一。医者岂能断其全部内外之因!
一个真正的临床高手应该明白,自己只是老天的一只手。疑难重症,治好了,并非全部是医生的功劳,没治好,也不完全是医生的医术不精。故此,临证之时,倘已尽心,自可抬头做人。当然,医术上精益求精那也是医生的天职。两者不可混淆。
20
发表于 2009-4-22 23:23: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误诊误治案

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法!
天有时,地有理,人有性,物有为,认知太难;医者用药物方法协助人体祛病,关键是和谐人体祛腐生新,医者能有所长,关键是用病及特征进行疗效对比,适天应地和人遣物,难在精华技术的开发运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16:36 , Processed in 0.0545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