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薄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锡纯医案连载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0:34:11 | 只看该作者

张锡纯医案连载

【病人基本资料】
辽宁马××,年五十一岁,得伤寒兼有伏热证。
【病因】
因买卖赔钱,家计顿窘,懊悔不已,致生内热;孟冬时因受风,咳嗽有痰微喘,小便不利,周身漫肿。愚为治愈,旬日之外,又重受外感,因得斯证。
【证候】
表里大热,烦躁不安,脑中胀疼,大便数日一行甚干燥,舌苔白浓,中心微黄,脉极洪实,左右皆然,此乃阳明腑实之证。凡阳明腑实之脉,多偏见于右手,此脉左右皆洪实者,因其时常懊悔,心肝积有内热也,其脑中胀疼者,因心与肝胆之热挟阳明之热上攻也。当用大剂寒凉微带表散,清其阳明胃腑之热,兼以清其心肝之热。
【处方】
生石膏(四两捣细)知母(一两)甘草(四钱)粳米(六钱)青连翘(三钱)共作汤煎至米熟,取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病愈勿尽剂。
【方解】
此方即白虎东加连翘也,白虎汤为伤寒病阳明腑热之正药,加连翘者取其色青入肝,气轻入心,又能引白虎汤之力达于心肝以清热也。
【效果】
将药三次服完,其热稍退,翌日病复还原,连服五剂,将生石膏加至八两,病仍如故,大便亦不滑泻,病家惧不可挽救,因晓之曰︰石膏原为平和之药,惟服其细末则较有力,听吾用药勿阻,此次即愈矣。为疏方,方中生石膏仍用八两,将药煎服之后,又用生石膏细末二两,俾蘸梨片徐徐嚼服之,服至两半,其热全消,遂停服,从此病愈,不再反复。
【附记】
此案曾登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评此案云︰“日本××××谓︰‘石膏非大剂则无效,故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及其它石膏诸方,其量皆过于平剂。世医不知此意为小剂用之,譬如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宜乎无效也。’吾国善用石膏者,除长沙汉方之外,明有缪氏仲淳,清有顾氏松园、余氏师愚、王氏孟英,皆以善治温热名,凡治阳明实热之证,无不重用石膏以奏功。今用石膏由四两加至八两,似已骇人听闻,然连服五、六剂热仍如故,大便亦不滑泻,迨外加石膏细末梨片蘸服又至两半,热始全消而病愈,可见石膏为凉药中纯良之品,世之畏石膏如虎者,可以放胆而不必怀疑也。”


-=-=-=-=- 以下内容由 薄涛2007年02月26日 08:35pm 时添加 -=-=-=-=-
此处列石膏 数案 大家看看张石膏是否浪得虚名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0:36:48 | 只看该作者

张锡纯医案连载

【病人基本资料】
辽宁张××幼孙,年四岁,得慢脾风证。
【病因】
秋初恣食瓜果,久则损伤脾胃,消化力减犹不知戒,中秋节后遂成慢脾风证。
【证候】
食欲大减,强食少许犹不能消化,医者犹投以消食开瘀之剂,脾胃益弱,浸至吐泻交作,间发抽掣,始求愚为诊视,周身肌肤灼热,其脉则微细欲无,昏睡露睛,神气虚弱。
【诊断】
此证因脾胃虚寒,不能熟腐水谷消化饮食,所以作吐泻。且所食之物不能融化精微以生气血,惟多成寒饮,积于胃中溢于膈上,排挤心肺之阳外出,是以周身灼热而脉转微细,此里有真寒外作假热也。其昏睡露睛者,因眼胞属脾胃,其脾胃如此虚寒,眼胞必然紧缩,是以虽睡时而眼犹微睁也。其肢体抽掣者,因气血亏损,不能上达于脑以濡润斡旋其脑髓神经(《内经》谓上气不足则脑为之不满。盖血随气升,气之上升者少,血之上升亦少。可知观囟门未合之小儿,患此证者,其囟门必然下陷,此实脑为不满之明证,亦即气血不能上达之明征也),是以神经失其常司而肢体有时抽掣也。此当投以温暖之剂,健补脾胃以消其寒饮,诸病当自愈。
【处方】
赤石脂(一两研细)生怀山药(六钱)熟怀地黄(六钱)焦白术(三钱)乌附子(二钱)广肉桂(二钱去粗皮后入)干姜(钱半)大云苓片(钱半)炙甘草(二钱)高丽参(钱半捣为粗末)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温服,每次皆送服参末少许。
【方解】
方中重用赤石脂者,为其在上能镇呕吐,在下能止泄泻也。人参为末送服者,因以治吐泻丸散优于汤剂,盖因丸散之渣滓能留恋于肠胃也。
【效果】
将药服完一剂,呕吐已止,泻愈强半,抽掣不复作,灼热亦大轻减,遂将干姜减去,白术改用四钱,再服一剂,其泻亦止。又即原方将附子减半,再加大甘枸杞五钱,服两剂病遂全愈。
【说明】
按此证若呕吐过甚者,当先用《福幼编》逐寒荡惊汤开其寒饮,然后能受他药,而此证呕吐原不甚剧,是以未用。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0:37:21 | 只看该作者

张锡纯医案连载

【病人基本资料】
辽宁侯姓幼子,年七岁,于季秋得慢脾风证。
【病因】
秋初病疟月余方愈,愈后觉左胁下痞硬,又屡服消瘀之品,致脾胃虚寒不能化食,浸至吐泻交作,兼发抽掣。
【证候】
日潮热,两颧发红,昏睡露晴,手足时作抽掣,剧时督脉紧而头向后仰(俗名角弓反张),无论饮食药物服后半点钟即吐出,且带出痰涎若干,时作泄泻,其脉象细数无力。
【诊断】
疟为肝胆所受之邪,木病侮土,是以久病疟者多伤脾胃。此证从前之左胁下痞硬,脾因受伤作胀也。而又多次服消导开破之品,则中焦气化愈伤,以致寒痰留饮积满上溢,迫激其心肺之阳上浮,则面红外越而身热,而其病本实则凉也。其不受饮食者,为寒痰所阻也;其兼泄泻者,下焦之气化不固也;其手足抽掣者,血虚不能荣筋养肝,则肝风内动而筋紧缩也;抽掣剧时头向后仰者,不但督脉因寒紧缩,且以督脉与神经相连,督脉病而脑髓神经亦病,是以改其常度而妄行也。拟先用《福幼编》逐寒荡惊汤开其寒痰,俾其能进饮食斯为要务。
【处方】
胡椒(一钱)干姜(一钱)肉桂(一钱)丁香(十粒,四味共捣成粗渣)高丽参(一钱)甘草(一钱)先用灶心土三两煮汤澄清,以之代水,先煎人参、甘草七八沸,再入前四味同煎三四沸,取清汤八分杯,徐徐灌之。此方即逐寒荡惊汤原方加人参、甘草也。原方干姜原系炮用,然炮之则其气轻浮,辣变为苦,其开通下达之力顿减,是以不如生者。特是生用之则苛辣过甚,故加甘草和之,且能逗留干姜之力使绵长也。又加人参者,欲以补助胸中大气以运化诸药之力,仲师所谓大气一转,其结(即痰饮)乃散也。又此方原以胡椒为主,若遇寒痰过甚者,可用至钱半。又此物在药局中原系背药,陈久则力减,宜向食料铺中买之。
【复诊】
将药服后呕吐即止,抽掣亦愈,而潮热泄泻亦似轻减,拟继用《福幼编》中加味理中地黄汤,略为加减俾服之。
【处方】
熟怀地黄(五钱)生怀山药(五钱)焦白术(三钱)大甘枸杞(三钱)野党参(二钱)炙箭(二钱)干姜(二钱)生杭芍(二钱)净萸肉(二钱)肉桂(一钱后入)红枣(三枚掰开)炙甘草(一钱)胡桃(一个用仁捣碎)共煎汤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温服下。
【方解】
此方之药为温热并用之剂,热以补阳,温以滋阴,病本寒凉是以药宜温热,而独杂以性凉之芍药者,因此证凉在脾胃,不在肝胆,若但知暖其脾胃,不知凉其肝胆,则肝胆因服热药而生火,或更激动其所寄之相火,以致小便因之不利,其大便必益泄泻,芍药能凉肝胆,尤善利小便,且尤善敛阳气之浮越以退潮热,是以方中特加之也。《福幼编》此方干姜亦系炮用,前方中之干姜变炮为生,以生者善止呕吐也。今呕吐已止,而干姜复生用者,诚以方中药多滞腻,犹恐因之生痰,以干姜生用之苛辣者开通之,则滞腻可化,而干姜苛辣过甚之性,即可因与滞腻之药并用而变为缓和,此药性之相合而化亦即相得益彰也。此方原亦用灶心土煎汤以之代水煎药,而此时呕吐已止,故可不用。然须知灶心土含碱质甚多,凡柴中有碱质者烧余其碱多归灶心土,是以其所煮之汤苦咸,甚难下咽,愚即用时恒以灶圹红土代之。且灶心土一名伏龙肝,而雷谓用此土勿误用灶下土,宜用灶额中赤土,此与灶圹中红土无异,愚从前原未见其说,后得见之,自喜拙见与古暗合也。
【效果】
将药连服两剂,潮热与泄泻皆愈,脉象亦较前有力。遂去白术,将干姜改用一钱,又服两剂全愈。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0:39:50 | 只看该作者

张锡纯医案连载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张姓媪,年过五旬,先得温病,腹疼即又下痢。
【病因】
因其夫与子相继病,故屡次伤心,蕴有内热,又当端阳节后,天气干热非常,遂得斯证。
【证候】
腹中搅疼,号呼辗转不能安卧,周身温热,心中亦甚觉热,为其卧不安枕,手足扰动,脉难细诊,其大致总近热象,其舌色紫而干,舌根微有黄苔,大便两日未行。
【诊断】
此乃因日日伤心,身体虚损,始则因痛悼而脏腑生热,继则因热久耗阴而更生虚热,继又因时令之燥热内侵与内蕴之热相并,激动肝火下迫腹中,是以作疼,火热炽盛,是以表里俱觉发热。此宜清其温热,平其肝火,理其腹疼,更宜防其腹疼成痢也。
【处方】
先用生杭芍一两、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每次送服卫生防疫宝丹四十粒,约点半钟服完两次,腹已不疼。又俾用连翘一两、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盅,分作三次温服。每次送服拙拟离中丹三钱,嘱约两点钟温服一次。
【复诊】
翌日晚三点钟,复为诊视,闭目昏昏,呼之不应。其家人言,前日将药服完里外之热皆觉轻减,午前精神颇清爽,午后又渐发潮热,病势一时重于一时。前半点钟呼之犹知答应,兹则大声呼之亦不应矣。又自黎明时下脓血,至午后已十余次,今则将近两点钟未见下矣。诊其脉左右皆似大而有力,重按不实,数近六至,知其身体本虚,又因屡次下痢,更兼外感实热之灼耗,是以精神昏愦,分毫不能支持也。拟放胆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复即原方略为加减,俾与病机适宜。
【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野台参(五钱)生杭芍(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甘草(三钱)生怀山药(八钱)共煎汤三盅,分三次徐徐温服下。此方系以生地黄代原方中知母,生山药代原方中粳米,而又加芍药。以芍药与方中甘草并用,即《伤寒论》中甘草芍药汤,为仲圣复真阴之妙方。而用于此方之中,又善治后重腹疼,为治下痢之要药也。
【三诊】
将药三次服完后,时过夜半,其人豁然省悟,其家人言自诊脉疏方后,又下脓血数次,至将药服完,即不复下脓血矣。再诊其脉,大见和平,问其心中,仍微觉热,且觉心中怔忡不安。拟再治以凉润育阴之剂,以清余热,而更加保合气化之品,以治其心中怔忡。
【处方】
玄参(一两)生杭芍(六钱)净萸肉(六钱)生龙骨(六钱捣碎)生牡蛎(六钱捣碎)沙参(四钱)酸枣仁(四钱炒捣)甘草(二钱)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每服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效果】
将药连服三剂,余热全消,心中亦不复怔忡矣。遂停服汤药,俾用生怀山药细末一两弱,煮作茶汤少兑以鲜梨自然汁,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说明】
温而兼痢之证,愚治之多矣,未有若此证之剧者。盖此证腹疼至辗转号呼不能诊脉,不但因肝火下迫欲作痢也,实兼有外感毒疠之气以相助为虐。故用芍药以泻肝之热,甘草之缓肝之急,更用卫生防疫宝丹以驱逐外侵之邪气。迨腹疼已愈,又恐其温热增剧,故又俾用连翘、甘草煎汤,送服离中丹以清其温热,是以其证翌日头午颇见轻。若即其见轻时而早为之诊脉服药,原可免后此之昏沉,乃因翌日相延稍晚,竟使病势危至极点,后幸用药得宜,犹能挽回,然亦险矣。谚有“走马看伤寒”,言其病势变更之速也。至治温病亦何独不然哉。又此证过午所以如此加剧者,亦以其素本阴虚,又自黎明下痢脓血多次,则虚而益虚,再加以阴亏之虚热,与外感之实热相并,是以其精神即不能支持。所赖方中药味无多,而举凡虚热实热及下痢所生之热,兼顾无遗,且又煎一大剂分三次温饮下,使药力前后相继,此古人一煎三服之法。愚遵此法以挽回险证救人多矣。非然者则剂轻原不能挽回重病,若剂重作一次服病患又将不堪。惟将药多煎少服,病愈不必尽剂,此以小心行其放胆,洵为挽回险病之要着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1:29 , Processed in 0.0512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