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柯雪帆先生赴日诊病趣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9 21:5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柯雪帆先生赴日诊病趣闻                                                                                    近日翻阅日刊<汉方临床>,发现柯雪帆先生早年赴日诊病时的一篇验案报道,读来颇有兴味,尤其其论病用药,令人深思,耐人寻味,受益良多,兼之为日人报道,娓娓道来,另有一番趣味,今不惜花些时间,翻译出来,供同道流览,以广见闻.
                处方宜简  (抓住要点)
   
               ---重症荨麻疹中医治验 (译文)      胜田正泰         

    K博士是在相模原市开业的妇产科医生.他只所以能成为笔者学习中医的同志,是由于下述原因:
    K氏30多年前患顽固性荨麻疹,主要是食物性的,一食用荞麦,火腿,香肠等就发病,分别摄取鸡,蛋,牛奶不发病,但在食用混有奶油,鸡蛋的三明治时就会引起严重的发作.后来发展至即使单独食用荞麦,蛋.牛乳也会发病.自昭和42年以来,症状逐渐加重,终于发展到伴有休克的重笃发作.其表现是,吃过中国荞麦后,约10分钟.全身发疹,咽喉堵塞,呼吸困难,接着意识消失,用救护车送至医院抢救后才得以恢复.一次在帝国大厦吃了两片三明治后发生休克,在医务室接受静脉注射后始得恢复,这样重笃的情况前后发生过十多起,昭和53年休克时,左耳失聪,至今未能恢复.饮食逐渐受限制,只能摄取一些认为比较安全的米,鱼之类食品.
    现代医学的检查和治疗理所当然地作为首选,但却全然无效,岂止无效,甚至还有为治疗进行注射而发生休克的情况.昭和55年,国立相模原医院作了过敏原的皮肤抗体试验,三十余种是阴性,只有真菌是强阳性.数年前,与K氏商量用汉方治疗,开始考虑十味败毒汤,继而又把能够想到的能用的方子都用了,由于笔者能力所限,始终无任何效果.
    从昭和56年至翌年三月,神奈川县卫生部第二届中医讲座,笔者有幸作为听讲生参加了这次学习.听的是上海中医学院派遣的讲师讲的课程.到临床实习阶段,想起了K先生的事,于是就作为实习病人请了过来.
    初诊:五十七年二月二十四日(1982)
    患者:KK,医师,大正十一年三月一日生.
    病名:荨麻疹.
    初诊是由年轻有为的石蕴玉先生诊疗的,在病历的主诉,起始,经过栏中用中文作了如下的记载:三十年多来荨麻疹反复发作,近十年来病情日渐严重,发病时全身出红疹,有搔痒,严重时发生休克.平素性情稍急躁,面色红,大便溏薄,脉弦数,偶有结代,舌质偏红,舌苔黄腻.
    石先生就以上所见,按清化湿热,养血去风治法,开出了如下的18味中药的处方:
    白吉利12G,蝉脱9G,白藓皮12G,地肤子12G,防风9G,苦参9G,黄芩9G,生甘草5G,赤白芍各12G,炒枣仁12G,石决明20G,制首乌9G,葛根9G,麦芽12G,白术9G,陈皮5G,桑白皮9G,丹皮9G (以上一日量,服8天)
    K氏服本方之后,又轻度发作一次,二诊是九天后的三月五日.这次由柯雪帆先生诊治,柯先生在病历写下:面红,
目角赤,舌偏红,苔黄卜腻,脉弦滑有结代,并按血热证开了如下处方:
    生地18G 赤芍12G 丹皮9G 生甘草4.5G 防风9G 乌梅10G (以上一日量,服10天)
    仅仅简单的六味药的处方,K氏服用本方的一个月期间,同时仍继续注意节制饮食,本病未再发作.于是,在下一个月期间,就在放松饮食限制的同时服用中药,结果仍然没有发作,共服药二个月,仃药.
    此后,渐渐地恢复了普通饮食生活,荨麻疹一直未发作.牛乳,三明治等都可以安心地食用了,三十多年来的重症荨麻疹终于完全治愈了.只是左耳的失聪,至今未作治疗.....
    今年(1982)十月九,十两日,在第一次东方医学会召开之际,以北京中医学院刘渡舟教授为团长的中国方应邀参加,柯雪帆先生也作为其中的一员来到了日本.当天,在顺大有山纪念馆的会场上,久别相逢的K先生,再次表达了谢意.柯先生本人对此验案也很有兴趣,笔者从其带来的病历复印件中,摘其要点作了笔记,并借此机会.再次就对K氏辩证的思路,特别是将18味的处方变为六味药道理进行了请教,柯先生取出钢笔写下了"抓住要点"四个字.所谓"抓住要点",应该是去芜取精,即少而精的意思. 关于各个 药味的组成,柯先生认为:以凉血作为主要目的,用生地,赤芍,丹皮等凉血药.以平肝作为次要目的,则配用缓肝的甘草,疏肝的防风 斂肝的乌梅.听着柯先生的话,使我想起十几年前听大冢敬节先生讲课的事,大冢先生说:任意多加药味,效果不好,作为减少药味而取得疗效的情况,曾讲过有用桂枝加术附汤(甘,术,附,芍,桂,枣,姜)无效,而用甘草附子汤(甘,术,附,桂)取得疗效的病例.
    K先生今年也参加了神奈川卫生部主办的第一期中国针灸讲座.和笔者同桌学习,其后,无论吃什么再未引起发作.   (中医方摘译自<汉方临床>第31卷第二号)





2
发表于 2005-7-19 23:19: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柯雪帆先生赴日诊病趣闻

这就是中医特色,中医的优势,我们中医都能这样手到病除,西医能不服气吗?!
3
发表于 2005-9-3 20:43: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柯雪帆先生赴日诊病趣闻

值得一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5 19:31 , Processed in 0.0553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