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蛔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2 14:3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蛔厥(医学见能实践录之十三)
  <原著> 吐虫虫痛,或见舌起白花者,肾风木所生也.宜仲景乌梅丸.
  当归三钱  党参二钱  花椒二钱  黄柏二钱  乌梅三钱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  细辛二钱  黄连三钱 桂枝三钱
  <实践> 寒热错杂之蛔厥(胆道蛔虫病)
  范XX,女,33岁,工人,住院号:7900.
  入院初诊:1966年5月30日.
  以往有胆道蛔虫史,前天突然胃脘区疼痛,半小时后,剧烈绞痛,经用乌梅汤,四逆散,金铃子散,以及注射杜冷丁等治疗,暂时缓解,旋即又作,诊时:表情痛苦,面白无华,转辗号啼.剑突隆起,手不可近,上身汗出,四肢厥逆,呕恶不食,口苦微干,不思饮水.舌质红,苔黄润,脉弦细,曾呕出蛔虫一条.蛔虫性喜团聚,嗜好钻空.蛔虫聚集,阻于肠道.钻入胆管,中焦痞塞,气滞不通,汗出肢厥,口苦尿黄,舌红苔黄,此属寒热错杂之"蛔厥",治以寒热并用,安蛔为先.处方:
  乌梅30克.桂枝10克.川椒6克.黄连5克细辛3克.党参10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玄胡索10克.干姜5克. 急煎一剂,    另:黄醋一两,速服.
  <简析>本案除照录乌梅丸原方外,复加金铃子散以理气止痛,其中川楝子尚有驱蛔之功.速服黄醋一两者,取"蛔得酸则止"之意也.另外,除本案外,王老还有一蛔厥治验案,亦用乌梅丸加减治愈,一并录之如下:
  里实湿热偏盛之蛔厥(胆道蛔虫病)
  黄XX,女,30岁,干部,住院号:7879
  入院初诊:1966年5月23日.
  近二天来,右上腹,剑突下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放射.痛时烦燥呻吟,转辗不宁,头汗如洗,四肢逆冷,发热微寒,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口干饮冷,小便色黄,大便未行.诊时,正值发作,痛不可近,舌质淡红,舌苔白黄,脉弦数.原患"胆道蛔虫病",虽经两次手术治疗,发作频繁.此为蛔厥.蛔为胃中湿热所化,治宜清化湿热,安蛔止痛.处方:
  乌梅12克.黄连5克.黄柏6克.吴茱萸3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槟榔10克.延胡索10克  雷丸6克  酒大黄10克.  服2剂,另:黄醋一两,即服.(按:本案因热盛,故减辛.桂.姜,附.椒.诸热药,里实肠燥,则入大黄.加雷丸以助杀虫之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1:44: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蛔厥

乌梅丸之用非此一端,久泻寒热错杂者用之效特佳,
3
发表于 2005-11-20 17:5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蛔厥

受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5 19:36 , Processed in 0.0502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