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益肾蠲痹丸对大鼠实验性痹证影响的病理学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8 21:5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益肾蠲痹丸对大鼠实验性痹证影响的病理学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所   吕爱平  王安民   曾晓莲
    益肾蠲痹丸是老中医朱良春主任医师几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对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1)。为了探讨其治疗机理,我们建立Ⅱ型胶原所致的具有自身免疫反应特征的大鼠关节炎模型,从病理学角度来探讨益肾蠲痹丸治疗痹证的机理。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组
    选用体重90克左右的Wistar大白鼠43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造模组20只、给药组15只和对照组8只。
    (一)造模组:将大白鼠放入冷水中(温度为15”C左右),游泳7分钟,每日1次,连续7天(作为寒湿因素)。然后,取终浓度为1.5毫克/毫升的Ⅱ型胶原粗提物的乳化混合物0.125毫升(制作方法参照文献(2~4)并进行改进),于大白鼠尾部、踝部多处皮内注射以免疫动物。每只动物注射一次,含Ⅱ型胶原粗提物约0.18毫克。造模组20只动物分别于免疫注射后第7天、第15天、第30天和第45天,每次5只动物,颈椎脱日处死,取材检查。
    (二)给药组:将15只大鼠,接上组造模法在冷水中游泳及免疫注射。取益肾蠲痹丸(南通市中药厂生产),加水煎制成50%的水煎剂。其中10只动物,于免疫注射15天后,每天灌胃给药1次,每次3毫升,相当于益肾蠲痹丸1.5克,灌胃给药1个月处死;余5只动物于相同时间灌胃,每天1次,每次给蒸馏水3毫升,持续1个月处死,取材检查。
    (三)对照组:将8只大鼠按上法在冷水中游泳,不作免疫注射,处死时间同造模组,分4次处死,每次2只动物。
        二、取材
    取全部动物踝、膝、时和腕关节组织及脾、胸腺;其中各组中部分动物取左膝关节髌骨及其滑膜组织作冰冻切片。部分动物取心、肝、肾、十二指肠、空肠、结肠、肺和肾上腺。断尾取血,涂片。横断脾脏,印片。标本制作及染色方法略。
结    果
    一、造模动物的外形改变
    造模动物毛发失去光泽,懒动,在免疫注射后的第7天和第15天,消瘦明显,体重显著减轻(P<0.05),部分动物可见踝关节红肿。
   二、关节的病理改变
   (一)造模组:造模动物关节病理变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二个时期,滑膜受损期(免疫注射后第15天以前)和软骨损伤期(免疫注射第15天以后)。
      1.滑膜受损期:滑膜受损早期(免疫注射后第7天)主要出现滑膜组织充血、水肿,尤其是脂肪垫组织中纤维素渗出。滑膜细胞轻度增生,排列疏松、不规则。滑膜组织中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散在分布的中性粒细胞侵润。关节腔内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关节周围组织(腱周组织和纤维囊周围结缔组织)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散在的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滑膜受损后期(免疫注射后第15天),除上述改变外,滑膜细胞增生、肥大更为明显,滑膜细胞呈多层柱状排列。滑膜组织中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增生,有的小血管壁轻度增厚。
      2.软骨损伤期:软骨损伤早期(免疫注射后第30天),关节软骨表面扁平层细胞剥脱,甚至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关节软骨表面缺损。滑膜细胞增生明显,呈柱状或不规则疏松排列,有的甚至沿关节软骨表面贴附生长,贴附的滑膜细胞下方软骨表面扁平层细胞剥脱,软骨细胞变性。此时,滑膜组织充血、水肿有所消退,仅见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但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纤维细胞增主、胶原沉着。软骨损伤后期(免疫注射后第45天)病变基本与软骨损伤早期相同,但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更为多见,有的甚至出现骨的损伤,出现软骨下骨细胞变性、坏死。
    为了便于判断造模组动物的发病情况,参照有关诊断该实验性痹证的诊断条件文献(5一7),结合本研究具有时间序列上变化的特点,以滑膜细胞增生或伴有排列不规则,滑膜组织纤维素渗出和/或胶原纤维沉着、淋巴细胞侵润,或关节软骨破坏为主,来判断是否存在Ⅱ型胶原所致关节炎的标准,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关节出现上述变化,该动物即计为发病例。按这个标准,其发病率为15/20。在所有发病动物的4个关节中,踝关节病变出现率为100%,膝关节病变出现率为93%,腕关节病变出现率为80%,肘关节病变出现率为77%。
    (二)给药组:给药动物灌服益肾罔痹丸水溶液1个月后,在其关节的滑膜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炎症减轻,胶原纤维沉着局限于滑膜细胞下。关节软骨细胞缺损部位可见软骨细胞增生、修复。给水动物给水1个月后,其病变与造模组动物在免疫注射后第45天的病变相同。
    (三)对照组:对照组动物关节未见任何病理变化。
    三、其他脏器及注射局部的改变
    造模组和给药组动物心、肝、肾、胸腺、脾、肺。肾上腺、消化道均未见明显变化。注射局部皮下,早期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后期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亦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及胶原纤维形成。
    四、酶类的改变
    取动物的脾脏印片及血涂片,染色检查酸性磷酸酶和α一醋酸茶酯酶阳性细胞(%),造模组分4次检查,每次各5次大鼠。免疫注射后第7天平均为63.3±2.69%(均值±标准差,下同);第15天、30天分别平均为73.3士2.54%、73.95士2.57%,较第7天者显著增高(P<0.001);免疫注射后第45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72.1±5.7%)。给药组于给药后30天检查,平均为62.5+2.12%,已恢复到不给免疫注射的对照组水平(61.4±2.0%)。
    检查大鼠滑膜组织中的骁铂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秦酶的结果表明,造模组轻度降低,给药组未见明显变化。
    五、关节滑膜组织荧光抗体检测结果
    成为Ⅱ型胶原所致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滑膜组织中,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可见黄绿色荧光,表明滑膜组织中有抗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
讨    论
      一、实验性痹证与人类痹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
     本实验性痹证模型建立的依据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关节腔液中可检出抗Ⅱ型胶原抗体(8一13),关节滑膜组织中可检出Ⅱ型胶原一抗Ⅱ型胶原抗体复合物(14)。本实验造成的滑膜细胞增生、滑膜组织中纤维秦渗出、胶原纤维沉着、淋巴细胞浸润、软骨细胞扁平层剥脱甚至全层缺损等,从病理形态学方面证明了该实验性痹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酯酶阳性细胞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滑膜组织中有抗体存在,从免疫学角度初步证实该模型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免疫有关。运用临床行之有效的益肾蠲痹丸能使滑膜组织炎症减轻,软骨细胞增生、修复,从疗效方面反证了该实验性痹证与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相似之处。
      二、实验性痹证的发病机理
      本实验性痹证发病的可能机制是:Ⅱ型胶原作为抗原进入动物体内,引起机体对Ⅱ型胶原的免疫反应,产主抗Ⅱ型胶原抗体,该抗体随血流到达靶器官,引起激肽系统、纤溶系统等的多方面改变,形成渗出性炎症;继之滑膜细胞增生、肥大。滑膜细胞增生、肥大能引起诸方面的改变:(1)吞噬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其本身的1gGFc受体(15,16)和C3受体(15),造成组织损伤;(2)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17),引起胶原纤维沉着,阻碍滑膜给予软骨的营养,造成关节软骨损伤;(3)滑膜细胞大量增生,贴附关节软骨表面生长,滑液渗人软骨细细胞受阻,引起关节软骨细胞变性、坏死(18)。但是,滑膜细胞贴附软骨表面生长也可能是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代偿方式。该实验性痹证与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也显示慢性炎症过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免疫机制存在,滑膜组织中炎症介质长期储留,活动容易使关节受累,纤维素渗出,改变滑膜的抗原性,引起更为复杂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恶性循环的慢性过程(19),本实验还加上了寒湿因素致病,因此更接近子中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理论。
      三、益肾蠲痹丸对实验性痹证的作用机理
益肾蠲痹丸是朱良春医师根据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治疗“顽痹”的有效处方,具有温阳、益肾、壮督、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调整骨质代谢的功效。方中侧重运用虫类搜风之品,以达到抗炎、消肿、止痛之功(1),本研究表明,益肾蠲痹丸能使滑膜组织炎症减轻,胶原纤维沉着减少,软骨细胞增生修复,对实验性痹证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得到窦志良、李晓禾、李昆、陈红宾、蔡洪斌、谢崇芩、王乃琪等同志的大办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3:06 , Processed in 0.1718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