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中医看抑郁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20 20:4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  中医看抑郁症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
病的“第一杀手”——抑郁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天我们请北
京中医医院的张捷、裴音两位医生谈一谈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及治疗。
  抑郁症是指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严重的程度,并持续存在相当长
的时间,且损害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证候,属于精神疾病中情感障
碍的范畴。中医虽无“抑郁症”的病名,但根据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如心情抑郁、情绪低落、失眠纳呆、易悲易哭、胁肋胀痛等,可归属
于中医的“郁证”、“癫证”范畴。
  对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甚丰,最早可
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中医学家已经认识到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
脏腑功能关系十分密切。审证求因,抑郁症的发病虽然可由各种原因
引起,但精神因素的诱发占主导地位,多因思虑太过,忧思气结,七
情所伤,情志失调,使肝气郁结,耗伤心脾,气血失调而致病。在两
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脏主五志”,“五志主五脏”的
学说。根据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医把“五志”即喜、怒、思、
悲、恐五种情绪的变化与五脏功能联系起来,指出“人有五脏,化五
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情志活动本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
种心理反应,正常情况下,偶有情绪波动不会致病。如果超越了一定
限度而不能节制,就会出现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使五脏功能失调而
致病,如“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等。由此可
见,《黄帝内经》强调的发病机制为情志内郁。
  明清时期,确立了郁证的病名,并将郁证分为两种:一是因病致
郁,因为某脏腑气血病变而使气机郁滞,情绪不畅;二是因郁致病,
多因情志不舒,扰乱气机而发病。抑郁症属于后者。名医张景岳对郁
证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怒郁、思郁、忧郁最为常见。怒郁多由大怒
气逆,实邪伤肝;思郁多由灯窗困厄,思虑过度,思则气结,结于心
伤于脾;忧郁则全属虚证,多因衣食之累,利害之牵及悲忧惊恐而致
郁。
  另外,中医认为情志内伤虽然可以导致抑郁症,但精神刺激的强
度大小,时间的久暂和患者本人的个体差异,均与抑郁症的形成、治
疗有着密切关系。
  抑郁症大多由于谋虑不遂,忧思气结,使肝气郁结而发病。如平
素性情抑郁寡欢,肝气善郁,心胆素虚之人,一遇情志刺激或长期情
志不遂则更易发病。病之初起,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伤在气分,多
属实证,临床表现多为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
思饮食,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
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此法既是抑郁症初起的常
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如病情迁延日久,
由气及血,化火伤阴,病及心脾肾,多属虚证。治疗则分别采用养心
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法则。著名的中药方剂有:柴胡疏肝散、
丹栀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
  近年来,应用针灸治疗抑郁症也在临床广泛应用。根据辨病辨证
相结合的原则,针对虚实不同的证候,可以选用电针、针灸、走罐等
不同的疗法进行治疗,已取得可靠的临床疗效。
  另外,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汤液醪
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强调心理活动
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诊治抑郁症患者时,
也一再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各宜怡悦开怀,莫令
郁痹绵延”,“务以宽怀解释”等,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
不著。因而,抑郁症的治疗必须配以精神的调理,由于抑郁症病因病
机复杂多样,治疗也要适乎其变,因人而异。
2
发表于 2005-12-8 04:22:53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中医看抑郁症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6:29 , Processed in 0.0758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