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经络是否有独立的形态结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8 11:3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经络是否有独立的形态结构?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经络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经络是否有独立的形态结构? 学术界已争论了几十年,传统中医学认为经络是具有独立形态结构的,它是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统一体。因而对经络的定义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纵行的主干,络脉乃经脉的分支,经络在人体内纵横交错,既深入体腔,内属脏腑,又浅出体表,外络肢节,将人体各部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血和调节阴阳的作用。围绕着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在各个科学领域内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经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都肯定了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迄今为止,仍未发现除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以外具有经络功能的任何独立形态结构。以致经络研究者们提出了种种假说,但都不能对客观存在的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做出完满的解释。为什么有经络现象而找不到经络结构呢? 我认为这与古人和现代人对经络的认识不同有关, 要想得到合理的解释, 我们可以从中医古籍中去考察古典经络的实质就比较明确了。从现今所能看到的古文献中,最早系统描述经络的文献是《黄帝内经》,以后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地被修正和补充,最后逐步完善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经络学说。
古人的经络概念起源于对脉的认识和对经络现象的观察。脉乃有形之物,《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在《黄帝内经》中,对经络的描述也多用经脉和络脉来表示,《灵枢•脉度》篇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经脉》又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从以上经文来看,《黄帝内经》所描述的经脉和络脉应是指血管,按现代解剖学看,经脉因深伏于分肉之间,深不可见,但在气口(寸口)可触及,应是指动脉,络脉为经脉之分支,则络脉亦为血管,浮于体表,可从皮下看到,又分为无数的浮络、孙络,乃皮下表浅动、静脉无疑。但《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行血气”乃血管的功能,而“营阴阳”乃是经络的调节功能,非血管单独所能做到,必须结合神经功能。因此,古人所说的经脉和络脉可能还包括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因为在人体中,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往往是混杂在一起伴行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古人很容易将三者混淆起来而统称为经脉和络脉。《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灵枢•经水》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从这两段经文看,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在解剖人体时,已看到了经脉(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及其分支与臟腑、肌肉、筋膜、肌腱及皮肤之间的联系,将人体各部连成一个网络,于是古人便将所观察到的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附会于经络上,并相结合脏腑、气血以及阴阳五行等内容进行归纳,把原先彼此孤立的经 脉,联系成如环无端的循环体系,参照十二条河水,把经脉定为十二经脉,为了与臟腑相应,而把心包也作为臟,把肌肉、肌腱归纳为十二经筋;将皮肤按区域划分为十二皮部,逐渐形成了经络理论。其实古人对经络的认识并不神秘,古人认为经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具体的形态结构的,古人所描述的经络形态结构主要是血管,或包括神经和淋巴管。但古典经络结构并不能完全解释清楚某些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说明古人所描述的经络结构与其功能是不相符的。
从目前对经络的研究情况看,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不但包括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功能,而且还涉及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皮肤、肌肉和筋腱的功能,而这些系统在结构上又都是各自独立的,只有功能上的联系,加上现代解剖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未能发现除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以外具有经络功能的任何网状的独立形态结构。因而可以认为经络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而是一种多系统的功能性调节网络。经络虽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但经络现象及其调节功能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体本身所固有的,不用经络去解释,也可用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理论去解释,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这一现象,按“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原则,必须通过解剖来了解其内在实质,但从当时的条件来看,大体解剖所能看到的东西就是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及其分支、臟腑、肌肉、筋膜、肌腱以及它们之间在结构上的联系,故将经络现象附会于血管,或包括神经和淋巴管等网络状的结构上。由于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经络也不例外,那么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我认为经络的物质基础应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循环系统以及皮肤、肌肉、筋腱等结构。从经络的“行血气而营阴阳”功能来看,它应是人体中一个以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系统功能为主的功能“营阴阳”。在经络这个网络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均有其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各系统之间,又可通过共同的调节因子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这与西医的自稳调节系统很相似。由于经络没有具体的独立形态结构,而是一种功能性的调节体系,因此,对经络的研究应从现代医学中生理、生化、病理生理方面去进行研究。中医用经络的概念去解释了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及某些病理现象,也就象用阴阳五行学说去解释人体一样,都不是在形态学基础上进行的,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都是功能概念,这正是中医的精华所在。若在现代医学已进分子水平的阶段,还一味地照搬古典文献去证明经络的独立解剖结构, 或硬要去发现新的解剖系统,那将是毫无意义的。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罗鸿声2008年01月18日 01:37pm 时添加 -=-=-=-=-
由于打字脱漏现补充如下:在倒数第7行
从经络的“行血气而营阴阳”功能来看,它应是人体中一个以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系统功能为主的功能性调节网络。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行血气”,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营阴阳”。
2
发表于 2008-1-18 18:5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是否有独立的形态结构?

很好的探索。经络问题是困扰中医药传播、应用、发展的大问题,研究经络,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课题。在我的《破解中医药》里,有一些关于经络的分析,请你参考,或许我们可以共同进行一些研究,以促进经络研究的步伐。摘要如下:
经络    经络是“气”(包括呼吸之气、元气、信息、能量、物质等。下同)的传导通路,由神经、血管、淋巴、软组织、体液等组成的没有固定形状、没有包膜、最便捷的网络路径,是可以构成回路的一套反射环。正常情况下,“气”可以通过这个网络路径畅通无阻、循环往复,沟通着脏腑、传递着信息、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可以认为经络是“形而上”的,“形”,有形。经络是有形的组织和无形的(起码在当时是这样)气(“上”)相叠加、相重合后才能称之为经络,只有正在运行着气的组织才可以称为典型的经络,而组织和气分别开来都不能称为经络。如果没有气的运行,经络就只是几种构成机体的组织而已。
气 是呼吸之气,是生命之气,体内运行之气;为机体运行、活动提供能量之气。血液运行所携带的能量,神经传导的信息、组织器官联络的信息,都称为气。经络是气血等等运行的最佳通道,消耗最小、阻力最小、效率最高。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17:4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是否有独立的形态结构?

王耀勋先生你好! 谢谢你的指教, 我完全同意你对经络的认识,即 “经络”是“气”(包括呼吸之气、元气、信息、能量、物质等。下同)的传导通路,由神经、血管、淋巴、软组织、体液等组成的“形而上”的(没有固定形状、没有包膜)网络路径,“气”是通过这个网络循环往复,沟通脏腑、传递信息、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由于是“形而上”的,所以,只有有生命的机体才有经络,而无生命的尸体则无经络。不知对否,机体有经络,尸体无经络,此论绝妙,进一步明确了经络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而是一种多系统的功能性网络调节体系,这一网络调节体系构成了一套反射(神经-肌-腱)和反馈(各种体液调节因子)回路。中医认为经络的功能是通过“经气”的作用来运行气血和调节阴阳的。因而“气”对经络研究是很重要的,但中医这“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内经》中有关气的记载非常丰富,气的种类繁多。要彻底弄清非常困难,看了先生模糊思维的文章后,有所感悟,对中医这“气”还必须用模糊思维进行思考,在这里只谈我对人体内 “气”的一些粗浅体会,愿与先生共同探讨。人体之气主要有宗气、营气、 卫气、元气之分元气又称真气,元气生成后,贯于脏腑,经脉,元气之在经脉者称经气,故《素问•离合真邪论》曰:真气者,经气也, 说明“经气”即真气, 《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原气和后天之谷气结合而成,并充养于全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谷气又分营气和卫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为抵抗外邪的功能,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卫气包括免疫功能、代谢功能、以及植物神经功能。营气能濡筋骨、利关节,且可化血,说明营气是一种营养物质。真气充养于经脉者,即为经气。故经气包括元气、营气和卫气。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经气不但包括各种体液性调节物质,还包括免疫功能、代谢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以及肌肉、肌腱、皮肤的信息传导功能。以上不成熟的看法不知对否,请指正。谢谢!

-=-=-=-=- 以下内容由 罗鸿声2008年01月20日 05:52pm 时添加 -=-=-=-=-
"元气又称真气,元气生成后,贯于脏腑,经脉,元气之在经脉者称经气,故"此句应删去,
4
发表于 2008-1-30 09:2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是否有独立的形态结构?

所以,只有有生命的机体才有经络,而无生命的尸体则无经络。不知对否,机体有经络,尸体无经络,此论绝妙,进一步明确了经络不具备独立的形态结构,而是一种多系统的功能性网络调节体系,这一网络调节体系构成了一套反射(神经-肌-腱)和反馈(各种体液调节因子)回路。
++++++++++++++++++++++++++++++++++++++++++++
指教不敢,相互切磋吧。
我认为,没有生命的尸体只有经络的“一部分”(即我们讨论的神经血管等等),因为没有了“气”,因而也就不成为经络,所以,也就成了死人;如果有“气”的参与,则形成了完整的经络,因而也就成了“人”。否则,就只是死人或者尸体。
同意你对于气的论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07:00 , Processed in 0.0533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