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胆囊息肉的治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8 23:3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胆囊息肉的治疗体会 【原创】
                【原创】胆囊息肉的治疗体会
--------------------------------------------------------------------------------
  2007年08月30日07:50 彭永礼
标签: 胆囊息肉  体会
  一  资料整理    胆囊息肉,中医领域是个新的病名,近代由手术治疗较多,中医治疗散见於个案。 胆囊息肉病以发病率高、致癌率高为特点。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术治疗。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胆囊息肉的形成,是由于人体内肝气郁结,湿热熏蒸,产生致息因子,引起胆固醇积聚、腺瘤突变,从而形成息肉,并在一定条件下,恶变为癌。。
  平息吞噬疗法能有效消除致息因子、清理积聚的胆固醇、调理肝胆、软坚散结、萎缩消除息肉、抑制恶变倾向,从而有效治疗胆囊息肉。引用一些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实是斗而铸锥。        二  胆囊息肉成因及症状胆囊息肉6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蔽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部分患者偶伴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极少数患者伴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症状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
1:胆固醇型:约占胆囊息肉病人的80%以上,人体分泌出来的胆汁不能被正常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胆固醇的沉淀从而形成了胆囊息肉.2:炎性息肉型:约占胆囊息肉病人的10%左右,由慢性胆囊炎引起形成息肉.3:腺体瘤型:胆囊内腺瘤病变突起形成约占胆囊息肉病人7%左右.4:血管瘤型:胆囊内毛细血变形引起约占胆囊息肉病人3%左右.胆囊息肉的危害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无症状,但是胆囊息肉病人的息肉如大于1.2CM 就非常容易癌变了.胆囊息肉患者都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三  胆囊息肉的中医分类,分型
权威理论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经多年临床总结和治疗,首次在中医方面对胆囊息肉(PLG)的病理、病机、分类、分型进行详细、科学的阐述,认为胆囊息肉属中医辩证中的“胁痛、胆胀、癥瘕、痞块“等病症范畴。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发病,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所致。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癥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治疗时,宜辩明标本,分清虚实。①肝胆气滞型②肝胆湿热型③血瘀内阻型④肝肾阴虚型。
   ① 肝胆气滞型
  症状:右胁隐痛或胀痛、走窜不定、时轻时重、时作时止、脘腹胀满、性郁抑郁或易怒、口苦、恶心、胸闷、喜叹息、嗳气、舌苔薄白、脉沉弦。
  辩析:本症由情志不调引起,肝失通达、肝胆失疏、肝胆郁阻、气结肋下、右肋隐痛、反复发作、气属无形、聚散无常、疼痛游走不定。气郁不舒,则性情抑郁、易怒。胆郁不通,故见口苦。肝胆气郁又犯脾胃、胃失受纳、脾失运化、脾胃升降失常,故见少食、恶心、嗳气、腹胀等。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解郁、健脾和胃、软坚散结。
   ② 肝胆湿热型
  症状: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明显,腹满而拒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少食、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胸脘痞闷、发热畏寒、舌质红、苔黄而腻,脉弦滑而数。
  辩析:本症由湿热内蕴,肝胆失于疏泄、肝郁气滞,而见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胆汁不循肠道、胆汁外溢,则可出现身黄、小便黄及口苦,湿热蕴结于脾胃,故脾胃失于运化、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水湿不行,则见腹部痛满、胸脘痞闷。热伤津液,阴液亏耗,则见咽干,便秘等。
   法则:清热化湿、利胆通腑、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③ 血瘀内阻型
  症状:右胁部刺痛,痛有定处,入夜较甚、面色晦暗,苔薄黄、舌质紫暗瘀斑,脉细而涩。
  辩析: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肝气久滞、血行不畅、血停日久、则成积块、不通则痛、故右胁刺疼,血瘀则脉络不通故苔薄黄、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血瘀日久而化热、故舌质红、苔薄黄。
   法则:活血去瘀、疏肝通络、软坚散结。
   ④ 肝肾阴虚型
  右胁不痛不明显、精神疲倦、腰膝酸软、乏力、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潮热心烦、盗汗、手足心热、咽干、大便或干或稀、舌红苔少,脉细数。
  辩析:劳累、劳神过度或久怒易耗伤阴血,易成阴虚、肝肾精血不足,髓海和筋骨失养则出现腰膝酸软、乏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阴虚则阳亢、内热伤津、出现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咽干、大便干、舌红、苔少、脉细。
   治则:养肝柔肝、滋阴益肾、利胆和胃。
四    胆囊息肉的辩证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
    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
    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光团、不移动;症状:一般无症状;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癌变率较高。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多发、强回声,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症状: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并发症: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癌变率较低。
五 :  胆囊息肉的易患人群
有下列情形者较易患此病:
  ① 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
  ② 经常饮酒及进食肥甘厚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肥肉海鲜,动物内脏;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③ 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日常活动较少;
  ④ 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
六  临阵磨枪
2008年7月17日,患者赵某,男,34岁,经朋友推荐,前来就诊。面色黯,关脉弱,兼有结象。主诉,腹胀,口苦,厌油腻食物,右肋下隐痛,倦怠,后背刺痛。印象胆心综合症,脂肪肝。建议作B超,近一步确诊。7月24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检查,胆囊颈部可见0.4X0.5CM超高回声,肝左页上下径7.6CM,厚度7.2CM,右页斜径14.8cm.回声增强。提示:脂肪肝,胆囊息肉。拟大陷胸汤加味进服,8月3日复诊,腹胀减轻,饮食略增。自拟胆息平汤进腹。期间略有调整,20剂。8.29B超复查:胆壁上见0.2x0.3cm强光团,后无声影,不移动。肝左页上下径6.7cm,厚度6.7cm,右页斜径16.1cm,提示肝轻大,脂肪肝,胆囊息肉。
效不更方,继进胆息平汤。因在治疗中,结果待续。本文一些理论来源於互联网,如涉及您的一些理论,请见量。此间只是为了提供一个讨论平台,求得大家之高招。
在此,请大家给以评析,帮助。余不甚感激!
      谢谢!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7-9-10 17:5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胆囊息肉的治疗体会

应指出药物及药量供讨论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13:18 , Processed in 0.2462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