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小议小柴胡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9 11: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毓昌
  余当年初涉医道,攻读伤寒,适逢家母违和,症见:头疼身热,呕不欲食,寒热往来,大便3日未行,日晡为甚,服西药乏效。余谓证属少阳,便对号入座,按图索骥,照抄《伤寒论》少阳篇小柴胡汤方:柴胡12g,党参9g,半夏9g,黄芩9g,甘草9g,生姜3片,大枣7枚,1剂,水煎服。上药煎服后l小时,便下汗出,顿觉周身轻松,知饥索食,诸症豁然而解。为巩固疗效,再进1剂。首战告捷,喜不自胜,从此更加笃定信心攻读伤寒,习用经方。并将小柴胡汤加减法编为歌诀,以备记诵:
  少阳和解小柴亲,芩夏炙甘姜枣参。
  胸烦不呕去参夏,再加栝楼将燥润。
  若渴去半增参粉,腹中苦痛芍易芩。
  胁下痞硬枣易牡,悸溲不利苓易芩。
  不渴微热参易桂,若咳可去姜枣参。
  再加干姜五味子,小柴加减七法箴。
  10年后,曾遇“热人血室”一证,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竟获神效。某妇,30岁,症见晡时寒热,高烧39℃,周身疼痛,心烦欲呕,舌红苔白,脉弦数。询及病由,方知经期外感,寒邪乘虚而入,遂发寒热如疟,方以小柴胡汤加味治之。方药:柴胡15g,石膏15g,党参10g,当归12g,知母6g,半夏12g,黄芩12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2g,甘草6g,生山楂10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水煎服。数日后,病家告谢,尽剂而愈。
  又如某妪,67岁,时发寒热已5日,默默不欲食,舌红苔白,切脉左弦右缓,乃太阳证未罢而传输少阳,属少阳太阳合病。《伤寒论》第151条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罢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遂拟方:柴胡9g,桂枝6g,黄芩9g,党参6g,甘草3g,半夏9g,赤芍9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水煎服。数日后其子来告痊愈。
  外邪侵犯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进而影响脾胃,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症。本病既不在太阳之表,亦非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证。少阳病的治疗原则以和解为主,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少阳篇之提纲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综上所述,邪入少阳,虽变化多端,总以“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为辨证依据。若兼太阳病表现加桂枝芍药;若兼阳明热结表现以大柴胡汤治之;若三阳合病,热势炽盛,则以陶节庵之柴葛解肌汤治之。
  小柴胡汤和解半表半里之邪,疏利少阳医所共知,然汉方之秘在于剂量,余谓柴胡一药用量之多寡,全在因证施量,其用量有大、中、小之分。小剂(3g~6g)多为疏肝解郁,伍升麻则提升中气;中剂(9g~15g)多为解表清热、和解少阳;大剂(15g~25g)多为清热解毒、通泄表里之用。
  少阳脉,以弦为主,或浮或数,因其兼证而异。少阳舌证,《舌苔赋》云:“舌乃心苗,病来苔结。……旁有中无,邪留肝胆。……旁苔胆候,正柴小柴。”正柴胡汤方乃张景岳由小柴胡汤衍化而来,与小柴胡汤并驾齐驱和解少阳。D4
2
发表于 2007-12-14 20:32:4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小议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临床各科都应用频率很高的经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4 21:45 , Processed in 0.0490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