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成果与专家观点扫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13 07:2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成果与专家观点扫描
异彩纷呈杏林春
毛嘉陵  本报记者
  “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于2005年9月25日在成都举行,大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力求充分展现国内国际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思路。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在会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在此仅选介部分学术成果和专家观点,供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1 中医理论在继承中求创新发展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当前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正确处理中医药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强化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尊重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在主体上也应注重吸收现代知识和技术成果,要在疾病谱的变化中不断调整其主体价值体系。在会上专家们展示了他们在中医藏象、证候、经络、药性理论、复方配伍等研究领域极有价值的成果,其中包括了973项目,十五期间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这些项目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对中医理论探索性研究的新进展。
  在研究方法上,引入复杂科学、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数学、信息科学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现代诠释,如王映辉、姜在旸、闫英杰、刘保延等提出要用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进行总结,研究与建立基于统一标准的、结构化的数据采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分析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和相关技术体系,并认为这是科学继承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谓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成都中医药大学吴斌、王米渠对一个家系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及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虚寒证的差异基因表达集中于代谢基因,家系虚寒证的选择从遗传学的角度为中医证候研究探索了新方法。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外中医药研究已逐渐由技术层面,深入到中医理论内涵实质的思考和探索,如日本东京城市医学研究所新井贤一教授,从分子和基因的角度,对传统医学进行分析与整合研究,提出构建系统医学与个性化医学平台,从整体观与个性化角度探讨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结合的思路。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指出,医学所具有的属性和特点是由其产生和构建时代的相对世界图景所决定的,中医和西医产生和构建受时代哲学思想、科学方法、认识论、社会文化特征等影响,而分别产生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中医学范式和具有相对单一自然科学属性的西医学范式。社会发展呼唤整体论科学的全面复兴,中医学所具有的双重属性决定其生命力必然勃发。中国中医研究院王永炎也认为,中医药学具有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属性,其人文科学部分,毫无疑问是学科的优势特色,是令后科学时代学术界瞩目、内容宏富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老挝万象新医研究所的曹俊芳认为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西医的特点是还原论,将机体看作为不同细胞、组织、器官的组合,就像机器一样;中医则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机体的正常及异常与整体的调控有关。两种医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各自哲学基础的不同,因此,应当将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作为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
  西医传入中国后,西方传教士医师对中医学嘲笑最多的是中医昧于解剖,不明人体器官,一直到今天不少人仍以西医解剖学为标准,试图改造和重建中医的藏象学说。对此,中国中医研究院黄龙祥基于当今西医解剖学最新进展,展望了未来解剖学的发展方向。他认为必须纠正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认识,明确提出中医藏象学说属于生理学范畴,不能以西医解剖的尺度考量,而中医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代表了解剖学另一条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是中医学对未来生命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域。
  2 中医药临床研究引入国际规范
  近年来国家科技部启动了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建设项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开展了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工作,促进了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日益科学,随机、对照、盲法、多中心试验方法已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引进WHO-GCP、ICH-GCP国际规范,全面实施GCP,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已全面引入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和生物统计学方法,部分项目实现了临床试验数据的远程录入。
  广州中医药大学梁伟雄、邓元江从近5年来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文献中,概括出构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与措施为:开展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建立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性分析数据库,建立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正确选择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引进与完善功能、生存质量评价,注意不良反应的评估。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衷敬柏对近几十年来辨证方法研究的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他介绍到传统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这些方法多可以互相补充,但亦有其不足,体现在不同医生对同一患者辨证结果有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有鉴于此,医学界对辨证方法的统一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辨证要素辨证、证素辨证、证候因素印证组合三种辨证方法体系。其中的证候因素印证组合方法运用了“降维升阶”的方法,降维指将常见证候分解为最基本的共性证候因素,升阶指最基本的证候因素相互间的组合及与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交叉,阶度越大,灵活性与适应性越大,通过对证候因素的辨识,以此为基础进行印证组合,从而作出临床诊断。他认为证候因素印证组合是目前较为合理的辨证方法。
  世界时间生物学创始人美国的Halberg教授及日本的Otsuka Kuniaki教授、我国的宋开源教授将时间生物学与中医针灸子午流注学说结合起来,用于因时间颠倒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 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重在“读经典做临床”
  百余年前开始的西学东渐,使中医药学术受到了还原论思想的猛烈冲击,加上近十余年来的市场经济发展,更使中医药发展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影响甚大。对此,中国中医研究院王永炎强调当务之急是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遵循中医药学自身的规律,只要有中医理论知识的积淀与临床经验的活用,无需去学用还原分析的方法,同样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并提出培养名医需要的三点共性:一是重视“悟性”的提高,医理与易理相通,要重视易经相关理论和文献学、逻辑学、生命科学原理与生物信息学等知识的学习运用;二是要多临证多研讨,若参师三、五位以上,年诊千例以上,必有上乘学问;三是求真务实,敢于置疑而后验证、诠释进而创新,务必活学活用,取得鲜活的临床经验。“读经典做临床”对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高新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广泛应用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Carelton Gajdusek,采用三维纳米材料培养的细胞来筛选中药有效成分,显示国际顶级科学家开始重视高新技术在中药研究开发中的实际应用。荷兰Leiden大学Wangmei及Jan Van Der Greef提出,采用系统生物学技术来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作用评价水平,为中药活性物质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的系统评价提供科学的证据,将有助于中药产品在全球的注册。清华大学陶佳林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分层法”来解决中药复杂体系药效评价的权重问题,有助于客观化评价中药的综合药效,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
  在新技术的运用上,不断引入新的测试测量仪器与方法,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陈士林运用遥感技术对资源进行调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易涛、张浩运用HPLC—DAD-MS和GC-MS定性定量分性中药川芎的主要成分;香港中文大学黄家乐利用化学标识物及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药材;四川农业大学杨玉霞等运用ISS技术对红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刘春朝、周华英运用植物反应器进行珍稀濒危植物的大规模培养研究以及香港政府化验所邓炜堂、罗天佑等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检查出部分中药中马兜铃酸、乌头碱及阿托品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有效地解决了中药参杂及品种混淆的问题,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等。这些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不断引导中药质量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反映了“十五”以来国家中药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的成果。
  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不少反映GAP建设规范的成果在会上展示,涉及到种质、药材、饮片、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中药培育、种植、采收、炮制、制剂工艺、贮藏等技术规范,如天士力集团提出的中药材GAP生产企业三维管理模式等。
  中国中医研究院刘建勋对目前中药复方研究的两种思路进行了比较:一种是植化研究思路,或称为机械还原论思路。认为中药复方与植物药一样,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其作用物质基础,研究清楚了复方中的化学成分,就可以初步阐明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其缺陷在于忽视了中药复方整体作用的特点,结果可能发现中药复方部分作用的物质基础,而不能找到整个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从而脱离了中医药理论,有可能导致医亡药存的严重后果。另一种是药动学研究思路,或称为中药血清药化的研究思路。其理论依据是在西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的启发下来认识问题,中药成分虽然复杂,但进入体内且被测到的化学成分数目是有限的,远远少于复方固有的化学成分数目。认为中药复方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吸收入血进入到体内的复方所含的化学成分,或者是进入体内化学成分的代谢物。这种思路简化了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可能会有促进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但问题是血清中的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是复杂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吸收的结果,而是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在体内吸收、代谢、分布、排泄所有作用的结果,从而使得这种简化失掉了许多起作用的化学成分。

  5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深受重视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涉及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药资源野生抚育和新品种选育、濒危中药资源的代用品研究、种质资源评价、道地药材研究等多个方面,近年来不断引入和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较好,这也是中药现代化进展中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参与中药资源的规划与保护,目前不仅有国家层面的战略研究,还有贵州、广西、浙江、四川等省以及地方城市对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性质规划,对本地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
  在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面,更加注重研究技术平台的建设,通过研究已对中药资源的科学保护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性理论,如陈士林、苏钢强、邹健强等提出了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认为要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地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能够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为此,要尽快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保护与监控体系、合理开发利用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全面科学的支撑体系。
  肖小河、肖培根认为距上一次即1983年的全国中药资源大普查已过去20多年,因此呼吁开展新一轮的普查, 这对摸清家底,制订科学规划,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中国医学科学院陈士林等也认为中药资源普查直接关系到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由于目前我国中药资源的资源量等相关数据尚不清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中药资源调查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肖小河、肖培根还提出要重点考察以下中药资源:对30~50种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品种及其栖息地进行调查;对100种大宗栽培中药材的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对生态环境变化显著的地区中药资源进行调查;对江河湖海水生或湿生药用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
  成都中医药大学万德光提出中药材应走规范化之路,认为这是保护中药资源、保证中药材质量、实现中药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同时,她还强调了振兴道地药材的重要性,道地药材是中药材中的精华,其分布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道地药材虽然只有200多种,品种数量并不多,但却是常用品种,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应当加强对道地药材发展的管理。
  6 中医药有明星产品但缺乏明星企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很快,虽然整体产业近千亿,但却没有像其他行业那样,出现过百亿规模的旗舰式企业,以1000多家中药企业、平均每家不足1亿元的销售收入来看,在现代经济格局下尚不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上海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认为中医药产业化存在目前困境的主要症结是没有按中医药自身规律与特点找到中医药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中医药行业目前的明星不是企业明星而是产品明星,一旦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也会随之衰退。他还提出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解应从理论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两个方面去思考,理论现代化指文化传播上的对接,中药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医的发展来推动,依靠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和认可;技术现代化指药物研发体系的现代化,即在理论现代化的前提下,建立中医药自己的价值标准来指导药物的研发。
  7 中医药已走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在国际上对中药采取灵活管理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在1994年发布了《营养补充剂健康及教育法案》,将属于植物药的中药纳入其管理之中,而加拿大则将中药规范为“天然健康产品”,只要企业提供安全性、可控性、效用声明和GMP生产规范报告等文件即可。
  针对中药在美国的申报上市状况,FDA植物药审评部副主任陈绍琛博士指出,植物药的审评环境正在调整,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问题将得到解决,将会有更多的植物药被允许临床试验。
  FDA临床部官员李宁博士认为,中医药的价值已经广泛地被东方和西方世界所接纳和欣赏,然而,过去用来示范中医药效益和安全性的评估方法没有被西方标准所接受,所以中医药的使用主要局限于东方地区。现在越来越多的药物开发者意识到,人们使用当代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估技术去评价中医药的效益和安全的必要性。为了促使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中药临床试验必须在GCP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并能够使中医药的临床试验数据能够在全球登记时使用。
  尽管欧盟国家的监管条例不一,使中药产品的进口增加了一定难度,但欧盟中草药管理委员会Dairine Dempsey博士仍对中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介绍到,欧盟成员国于2004年4月30日达成以下协议:将在2005年10月30日前将为传统植物医药产品建立简化注册方案;所有的传统植物医药产品将于2011年4月30日前注册。欧盟已建立植物医药产品委员会。
  意大利药品管理局官员Giuseppe Pimpinella指出,欧盟国家目前已成为中药和草药产品的最大消费者。其中,意大利和德国、法国、英国一样是最大的市场。到目前为止,传统草药产品在意大利已经和食品、营养补充剂、化妆品一样进行销售,但传统草药产品不能宣称任何疗效。
  英国卫生部药品及健康产品监管局副局长Roy Alder介绍,英国的草药市场极为广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据估计,其目前市场价值每年高达近两亿美元。英国也是欧盟最大的中医药市场之一,行业发展迅速,公众对其愈加关注。
  澳门科技大学周礼杲认为,要开拓中药国际市场必须从两大方面去努力: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具备相应的质控手段,要建立起国际认可的中药质量监控机构;另一方面要熟悉进口国家的审批标准、申报手续及营销渠道。
  中医药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其行医方式、经营模式与几千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变革。目前中医药正在全世界蓬勃发展,回归大自然和个性化医疗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健康消费潮流,在此时如果能将西方产业化管理的模式、思维方式、管理手段与中医药相结合,就有可能大大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为此,美国康奈尔医学院附属纽约医院的姜明伟等认为发展“全球化中医产业”是中国现阶段惟一可以成为世界性高科技产业龙头的行业,并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①进行全球化中医产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探讨;②建立中医现代化的样板诊所,采用以点带面实现连锁化发展;③设置特效中药、科学中药及适应于中西医结合的相关器材的供销中心;④对各国中医师、针灸师进行继续教育。
2
发表于 2005-10-14 19:56: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成果与专家观点扫描

中医走向世界的条件还没有成熟,随着世界一体化,中医必将走向世界,我们现在应该做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2:26 , Processed in 0.0561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