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正视并改进《易经》数理系统及其脱离实用是振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20 14:3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视并改进《易经》数理系统及其脱离实用科学文化的现实,是振兴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驳杨振宁的《周易  
[曹大镛] 于 2004-10-16 17:36:48上贴
--------------------------------------------------------------------------------

正视并改进《易经》数理系统及其脱离实用科学文化的现实,是振兴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驳杨振宁的《周易》批判
曹大镛
杨振宁教授作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和反思,是站在关心祖国未来,关心人类发展的高度的科学探索。
大约是在2000年前后,看到杨振宁教授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讲中国古代没有西方的逻辑性思维,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自然科学及其系统。
如果说中国古代没有西方的逻辑,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自然科学及其系统。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
因为,西方有西方的逻辑,中国古代有其自己的“逻辑”,中国古代的“逻辑”不同于西方的逻辑。
但是,如果杨振宁教授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没有西方的“逻辑性思维”,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自然科学及其系统。那么就值得探讨了。
当时,我些了一篇文章,大意是《易经》就表现出中国古代有“逻辑性思维”。
现在(2004年),杨振宁教授又提出《周易》的逻辑不如西方的逻辑。这个观点是难以同意的。
首先,《周易》就不是西方逻辑。西方逻辑之外还有世界以及世界文明。
其次,如何说明《周易》的“逻辑性”思想,不如西方逻辑。归纳、推演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当然,对西方逻辑所以优等论证,不能以是否发展出自然科学来作判断。
因为中国古代《易经》发展出的生命科学,西方文明也难以望其项背。
第三,至于说对西方逻辑思想和中国古代《易经》思想的比较。就不仅是两者内容上的不同,而且是思维方法上的不同,更是思维功能上的不同,是人种的不同。如果在这里去探讨恐怕就难为杨振宁教授了。
当然,《易经》思想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思想方法。
在我看来,还是从实用科学及其数理方法的角度来比较西方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差别,这样作更好一些。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我在《对学习中国远古科技文化的一点意见》一文中(全文附后),也提到:“由于没有科技文化系统,因此从考据学的角度是很难发展中国远古科技文化的。因为,中国远古科技文化就自身而言,不能象西方科技文化那样,可以进行自身系统的逻辑推演”。
这里的意思是说:《易经》的数理系统与中国古代实用科学是脱离的。因此,中国古代实用科学缺乏数理系统,因此缺乏科学系统,包括理论科学系统和工程科学系统。
因此,我们在“比较”时,需要用《易经》的数理系统与西方科学的数理系统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对西方和中国古代的数理系统进行比较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需要将他们结合起来,以探索新的科学文化、新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方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质能时空系统理论与经络系统的数理系统理论的结合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已经做了《微观时空和意识作用下新光电转化机理的验证》的实验(全文附后),实验就是用意识指导人体经络系统,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微观质能时空系统而完成的。
我在现代物理学基础上提出质能时空系统理论。
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基础上提出十三正经和十三奇脉的经络系统理论。重新构造了经络系统的数理模型。并称之为地性经络。这种经络与宏观物理对应。他们都是“曲线型”轨道。
同时提出人体存在微观经络或天性经络。这种经络与微观物理对应。他们都是“网球型”轨道。
而上述实验的成功,就是对这个理论体系(结合)的验证。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逻辑会发展出自然科学,而中国古代的《易经》发展出的是经络学等等,以验证人类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2004-10-16
100083北京902信箱111分箱
cdybj@sohu.com caodayong@hotmail.com
----------------------------------------
微观时空和意识作用下新光电转化机理的验证
曹大镛
关于微观时空理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了新的相对时空观,即时空是相对的,时空随着事物的运动而变化,时空随事物的质能变化而变化。量子力学延用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和质能方程。比如在测不准原理的研究中,“位移的均方偏差”与“动量的均方偏差”为什么不能同时等于零呢?因为,他要遵循代数中二次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因此才有动量和位移不能同时测准的结论。这个代数不等式的理论成立于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体系中。
量子力学认为测不准原理是微观事物的特征。但是我们也可以说,测不准原理正反映出量子力学的研究方法的不足。这个不足就是,测不准原理反映出的量子力学的时空观和质能观并不配套,并不统一,而是相互分裂的。它表现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互硬性拼凑的痕迹。因此,测不准原理来源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结合,同时又成为它们矛盾的焦点。
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知道:几率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协调。几率波的问题反映出:宏观事物和微观事物的性质是有差别的。我认为,宏观事物的性质以质能为主,宏观时空是宏观质能的属性(因此在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时空处于参照系的地位);微观事物的性质以时空以主,微观质能是微观时空的属性。波动性反映的是微观的时空特性,而粒子性反映的是微观的质能特性。因此,量子力学不同于相对论而有其自己的质能时空体系,因此相对论的时空理论与量子力学不配套。因此,通过相对论时空是否能全面了解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值得怀疑的。也就是说,直接将相对论的时空观引入对微观事物的研究,量子力学是会出问题的。测不准原理就是一例。
应在量子力学中建立微观时空理论
人们认为在相对论的时空中可以见到波的传播,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波在相对论的时空中传播,这可能是一个错误。也就是说,辐射波不是在相对论的时空,而是在另一个时空中运动,即微观时空。因我们应建立微观时空理论。微观时空理论提出,微观质能是相对的,微观质能随时空变化而变化。 借鉴相对论寻找量子力学的微观时空
如何论证所谓的微观时空观呢?在微观物理中,需要提出相对质能观即时空为主,质能为辅的理论,建立一套微观物理的相对论即微观质能相对论。爱氏相对论是建立了相对时空参照系,提出的是质能运动方程。微观质能相对论是建立相对质能参照系,提出的是时空运动方程即时空运动方程相对于相对质能参照系等效。
如何建立质能参照系?在爱氏相对论中,时空因质(能)弯曲为球面,质能是在时空的球面轨道上作曲线运动。因此,其时空参照系是球面型的,质能运动方程是曲线方程。还有另外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即伸缩运动,比如心脏的收缩运动。我认为,所谓的微观物理的波动性,就是对这种伸缩运动的一种描述。即在微观相对论中,质能因时空而“网裂”。时空在质能上的运动,是在以球心为圆点的,一个伸缩的网球上进行的。即时空是在质能的伸缩网球轨道上作“网伸”运动。因此,微观相对论的质能参照系是网球型的,时空运动方程是网方程。
爱氏时空相对论是抓住速度和加速度来建立宏观时空与质能的关系的。在微观质能相对论中,我要通过“网构”这个物理量来建立微观时空与质能的关系,并研究“网构”的变化率与频率的关系。如同引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光速不变原理被用以建立爱氏时空相对论的时空参照系。同样光的“网构”不变原理将被用以建立微观质能相对论的质能参照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光速和宏观事物的运动速度是性质不相同的概念,但是可以借助宏观事物的运动速度来了解光速。同样可以通过微观的“网构”,来了解光的“网构”不变原理。由此,可以建立微观质能相对论,解释微观物理的时空质能关系。
由于光的特性(时空特性和质能特性等价)和爱因斯坦的伟大工作,可以将寻求时空的公式推导简化。
意识作用下新的光电转化机理存在性的实验验证
在实验中,用意识改变了光电池输出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幅度为±10%左右。多次实验证明意识对光电池输出有影响和存在新的光电转化机理。我们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新的光电转化机理和新的光电效应的现象。
在实验中只增大输出电流或只减小输出电流,在实验中,意识先增大电压,电压增大后,意识再减小电压,电压又随之减小,(在1分钟左右)减小幅度为-7.69%,在各次实验中,没有与意识作用相反的现象,证明光电池输出变化与意识作用有关。
在实验中,意识未作用的光电池输出电压不变,说明实验系统工作状态稳定,实验没有被干扰;意识作用的光电池输出电压变化了,说明意识作用改变了光电池的输出,且光电池的输出的变化与其他因素无关。
在实验中,两块光电池输出发生了“同步”的变化。表明两块光电池对实验的操纵可以作出相同的反映。说明用这两块光电池(包括用整个系统)作对比实验是有效的。
通过对实验中两块光电池输出电压的基态值和变化的峰值的测量,说明他们的变化即实验结果不是因光源受干扰而导致的,并且有新的光电转化机理存在。
由于实验多次重复,实验结果重合,已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可以证明意识作用与光电池输出变化有关及存在新的光电转化机理。
(作者单位:北京902信箱111分箱 曹大泳转 邮编:100083) (曹大镛)
--------------------------------------
《意识改变太阳能电池输出实验报告,研究验证质能时空系统理论和微观时空理论》
曹大镛
目录
摘要
0 引言
0.1实验的背景、目的和实验假设
0.2 实验设计、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
0.2 .1 试验者及其意识训练
0.2 .2 被测太阳能电池系统
0.2 .3 测试系统
0.2 .4 环境系统
0.2 .5 测试参数和指标
0.2 .6 第一阶段实验设计
0.2 .7 第二阶段实验设计(国家重点太阳能电池检测实验室极限条件检测M1.5)1 实验
0.1实验设备和器材
0.2 实验方法
2 讨论和结果
2.1 第一阶段实验的实验现象
2.2 第一阶段实验的实验现象的分析
2.3 第二阶段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分析
3 结论
―――――――――――――――――――――――――――――――――――――――
0 引言
0.1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1)我们知道人的意识在人体内是会与肌体发生相互关系的,但是其作用机理和作用的性质,我们都不了解,因为,我们在解剖中找不到人的意识,而心理学也不能观测到人的意识本身。如果我们通过研究人的意识对人体外的事物的作用过程和作用结果,来研究人的意识。就为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方法。
2)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机理,是来源于光电效应实验和爱因斯坦的解释。这是量子力学三大基石之一。更何况它与布朗克常数的遥相呼应。使人们更容易领略其科学的真髓。但是,为什么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如此的低,这使人们会产生对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的怀疑,加上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矛盾的疑团仍然锁绕在科学工作者的心间。
3)我们假设人的意识可以作用于外在的太阳能电池的电伏系统,可以改变太阳能电池的输出指标。其中具有深刻的物理内涵。我们假设:实验的变化结果,需要新的光电转化原理来解释。新光电转化原理需要运用微观时空理论。
4)我们假设:量子力学需要建立微观(量子)时空理论,光学需要建立光学时空理论。从此,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5)我们假设,微观(量子)时空理论的建立,光学时空理论的建立,会对光资源重新认识,会为太阳能技术的研究带来新的机会。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本实验关心的是;太阳能电池输出的变化是否与人的意识作用有关;在这个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理规律;以及如何用这个物理规律来开发新的太阳能利用技术。
0.2实验设计、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
0.2 .1 实验者:用东方心理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意识进行了训练。
0.2 .2 太阳能电池系统:由人造光源和太阳能电池组成。
0.2 .3 测试系统:在实验中主要测量的是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物理量的变化,以及根据实验测量到的数据来讨论实验,并确定实验结果是由意识的作用引起来的。这里暂时不考虑对意识的作用进行直接的测量。在如何说明太阳能电池输出变化与意识作用有关的问题。我们作如下解释。虽然我们对意识的作用不能直接测量,但是,意识的内容是可以由试验者报告的,因此我们可以了解意识作用的方向性(比如增大或减小),另外,我们还可以要求试验者在各次实验中,试验者在整个的单次实验过程中,只发挥增大或减小的单方向性作用,然后,我们观察意识作用与实验测量数据的关系,从而了解太阳能电池输出变化与意识内容是否一致,得出我们的结论。我们需要了解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在意识作用下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输出变化与已知的可以导致输出变化的因素无关。 测试器材为相关的数字电子仪器仪表。
0.2 .4 环境系统:避太阳光的普通的室内环境。
0.2 .5 测试参数和指标:一个因素即一致性;一个因变量即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或电压,两个水平即增大和减小;一个控制变量即意识,两个水平即增大和减小。
0.2 .6第一阶段实验设计:我们根据太阳能电池输出变量与意识变化的关系,对实验作如下设计:以下所谓持续是指:一般在几十分钟左右,最少在几分钟以上。所谓增大或减小是指:变化幅度一般可达10%左右。比如,一次实验的输出电压从28mv增至33mv,系统误差0.2mv。实验时主试者与实验设备相距1――3米。
实验一: 单测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流值,意识只增大且持续增大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其结果是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只持续增大)
实验二: 单测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流值,意识只减小且持续减小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其结果是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只持续减小)
实验三: 单测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值,意识只增大且持续增大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其结果是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只持续增大)
实验四: 单测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值,意识只减小且持续减小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其结果是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只持续减小)
实验五: 单测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值,意识先增大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当其输出电压增大,然后接着意识又减小其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又随之减小。
在单测光电池输出的电压值时,我们设计加入了对照组。既可使对照组与测试组同步变化,也可以使对照组输出不便,而在同样条件下的测试组输出变化。
0.2 .7第二阶段实验设计(国家重点太阳能电池检测实验室极限条件检测M1.5,输出发生了变化)
3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和结论
一、 意识作用与实验中的太阳能电池输出变化有因果关系 道理很简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无法模拟实验结果。
二、 存在新的物理规律
1、 现在科学已经了解的人体的电磁波如:脑电波、肌电波、皮电波、心电波及体表电波等常识,以及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原理的基本常识可知,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实验结果。最让人不好理解的是意识作用可以使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减小的现象。另外,我们发现,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即意识停止作用后,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变化不是立刻回到底数,而是会延续实验中的变化状态,并会持续几分钟。这些现象和情况表明:
1) 在实验中,引起实验发生变化的“意识作用”的物理性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磁波和热辐射。 2)虽然人的意识参与实验,但是,实验结果的变化最终是物理变化。
3)在实验中,太阳能电池输出变化的原因不能用传统的光电转化原理和已知的物理理论来解释。
4)另一个问题是这个物理现象中,是不是包含了与微观(量子)时空和光时空有关的新光电转化机理。
三、实践下的直论意识作用主试者自身的人体微观经络,人体微观经络在意识操作下,作用于太阳能电池输出输出系统的微观时空系统,从而改变了实验结果。
100083北京902信箱111分箱cdybj@sohu.com caodayong@hotmail.com
说两句题外话:在2003年3月至4月,在国家重点太阳能电池检测实验室极限条件检测(M1.5)时,当时正好有一位北大的研究生在作毕业设计,我在做的实验时,他也帮助进行了观测。几次实验他都全程参加了。
――――――――――――――――――――――――――――――――――――
质能时空系统理论与太阳光资源的利用---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利剑(独创)
曹大镛
如果说根据质能时空系统理论利用时空资源和时空技术,将人类发展的根基和前途指向太空,还是遥不可及的科幻中的科幻。那么,太阳光资源利用技术则近在眼前。
一、地球能源紧张的现状 地球上的能源是十分有限的。能源危机已是迫在眉睫。全球现在主要使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热核燃料的储量仅够用50---60年的。虽然煤炭的储量稍大,但是,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在成倍成倍的增加。因此,较差的估计是20---30年后,我们几乎就没有上述能源可用了。因此寻求新能源是当前人类最迫切的呼声。
二、国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太阳能是国际公认的未来首选的能源发展战略) 2000年,用太阳能电池发电总量超过500兆瓦,比90年增加5倍,比80年增加150倍;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比90年增加2.5倍,比80年增加25倍;价格低于2美元/峰瓦,比90年降低1倍,比80年降低6倍。
三、太阳能电池发电的资源优势
1、 储量丰富。我们知道太阳光照射地球大气外层(上界)的功率为10的17次方瓦的数量级。太阳光照射地球人居区的功率为10的16次方瓦的数量级。也就是说,太阳光每照射地球陆地(不包括海洋)表面40分钟的能量,就相当于全球全年消耗的总能量。
2、 同时,太阳能还具有清洁、方便、高效、无传输损失等优点。
四、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1、现在一般认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大致有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和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2、从我们提出的新的质能时空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现在的太阳能电池技术还存在若干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同时新的质能时空系统理论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五、 通过抓住太阳光的时空,来抓住太阳能。 具体来讲,前面我们提到,太阳光每照射地球陆地(不包括海洋)表面40分钟的能量,就相当于全球全年消耗的总能量。但是,由于我们不了解光的时空,因此我们无法抓住这些宝贵的光能。我们如果了解光的时空,就有办法从一个固定的接受地点,接受到我们要接受的光时空中的“全部”的太阳光能,甚至包括太阳照射到陆地表面的所有太阳能。就好象我们可以用一个手指拍动皮球的道理一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真正抓住太阳光的时空于一“点”,我们就可以抓住整个太阳光的能源。同理我们不仅可以抓住照射到地球陆地的太阳能,而且还可以抓住照射到地球海洋表面的太阳能,甚至可以抓住太阳光照射地球大气外层(上界)的太阳能。如果我们能抓住上述太阳能的1%,地球就完全不会有能源短缺问题,相反只会存在能源过剩问题。
六、 通过了解太阳光的时空,发现更丰富的太阳能储量 我们传统的办法,对太阳能储量的了解是不够的。用新的质能时空系统理论来计算,在同样的太阳光中,我们可能得到比过去高几十倍的太阳能储量来利用。
七、 了解太阳光的时空资源十分重要 这里涉及太阳光资源的内涵问题。太阳光资源不仅包括能量资源,而且包括时空资源。我们不仅要利用太阳光的能源还要利用太阳光的时空资源。我们现在可以将太阳光的时空资源理解为准能源。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会有惊奇的发现即时空是一种能源几乎无法取代的重要的资源。
八、 以新的质能时空系统理论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太阳能电池存在低转化率问题。虽然,现在根据已掌握的技术采取了措施,但光电转化效率仍然十分的低,日用器件只有15%左右。而且这会影响并提高其发电成本。这些现象说明,我们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核心技术。其原因是,我们一直在以质能理论来认识对光的利用问题,来解释光电转化机理(即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实验的解释)。如果我们不考虑时空在光电转化中的作用,如果我们只考虑太阳光的质能的作用,就好象我们只用两个车轮中的一个轮子。这样的车是走不好的。 如果我们了解太阳光、电池和电池输出电流这三个系统各自的质能与时空的关系,我们就会对光电转化机理有新的认识。这样我们的光电转化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其依据是我们可以重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重新解释光的干涉实验。
九、 未来 当然,我们在掌握了太阳光的时空和质能的关系,以及与之对应的新光电转化机理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新型的太阳光资源利用技术和设备。 一种轻便的、安全的、清洁的,可以与我们的动力系统和照明系统直接接通的,可以在阴天使用的,可以提供巨大马力的,可以提供用不完的免费的电力资源的新型太阳(质能时空)资源发电设备,就要投入你的怀抱了。
光波武器
我们提出的新型太阳(质能时空)资源发电设备,能聚集巨大的太阳光的能量和时空,并发射大量的能量和时空,因此,可以以此技术开发光波武器。
2004,1,31 ; 2004,2,2;2004,3,22:2004,8,27
――――――――――――――――――――――――――――――――――――
质能时空系统理论
曹大镛
在相对论建立宏观质能时空系统的情况下,量子力学应建立微观量子质能时空系统,光学应建立光学质能时空系统,当然还有电磁系统和核子系统的质能时空系统;并且需要讨论这些系统的质能与时空的相互转化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往往将事物(物质)的时空与质能混淆。原因是分不清各自的质能时空系统。
1、 事物有自己质能,事物有自己的时空,事物有自己的质能时空系统。
2、 宏观事物的性质以质能为主,其性质以时空为辅。对事物运动的描述,以质能(性质的)方程为主。是旋转的球形。这也是质能的特性。在相对论中宏观时空时空是宏观质能的一种形式―――时空场。
3、 量子力学研究的辐射波的性质以时空为主,其性质以质能为辅。对事物运动的描述,以时空(性质的)方程为主。是伸缩的网球形。这也是时空的特性。在微观时空理论和微观质能时空理论中,微观质能是微观时空的一种形式。
4、 光学的质能时空系统的质能和时空等价。
5、 质能比地,时空比天;宏观比地,微观比天。“天地之间,其尤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地相抱,如鸡子”。
6、 质能时空间相互作用和转化的理论是问题的核心。等效原理是质能时空系统理论的独决。模数是质能时空理论的技术绝妙。
7、 广义的质能时空系统理论是超越事物物理性质的质能时空理论,是广义系统的理论。狭义的质能时空系统理论是根据事物不同的物理性质有不同的质能时空如微观量子质能时空系统,是狭义具体的系统理论。
2000,3,1
――――――――――――――――――――――――――――――――――――――――――

对学习中国远古科技文化的一点意见
曹大镛
一、 中国远古科技文化的特点中国远古科技文化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思想的至高点。他有几个基本的特点:
1、 没有科技文化系统,而注重的是技术和经验。
2、 重实践、重心传,不重文字。
3、 有独到的精神见解。
二、 学习方法根据这些特点,而需要参考的学习方法
1、 重实践。要谈《老子》,就要照着《老子》去做,做到了,然后才能知《老子》。要了解的是《老子》精神,而不是文字。
2、 重技术。理法术。中国远古科技文化重技术,没有理论,只有思想。
3、 由于没有科技文化系统,因此从考据学的角度是很难发展中国远古科技文化的。因为,中国远古科技文化就自身而言,不能象西方科技文化那样,可以进行自身系统的逻辑推演。
4、 从考据学的角度是很难了解中国远古科技文化的。因为,中国远古科技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难以以偏概全。比如,道家,不是某部经,某句话可以代表道家学术的内涵的。《老子》也不能代表“老子”。佛家,不是某部经,某句话可以代表佛家佛法的内涵的。儒家更是如此。因此,考据几部经,几句话,又如何了解其科技文化的全貌和精髓呢?靠文字难以了解,靠考据就更难以了解。5、 需要运用术数学。在重技术中,应包括这个内容。单独提出来。术数是一套系统,对他不要轻易定论,但其很有用,并且是非常基础的。不了解术数,要学习中国远古科技文化是难于上青天。6、 有人愿意考据中国远古科技文化的历史背景或其产生的历史史实。那么就不要和科技文化的内容混为一谈。因为,从文化谈历史和从历史谈历史是两回事。另外,如果不从易学、巫学的角度,是很难了解中国远古的历史的。
7、 学习中国远古科技文化难,要出成绩就更难。由了解到推动,从而改善学习方法。现在我们必须按照中国远古科技文化自身的特点来学习他,当然可以借鉴西方科技文化的方法。但是只有中国远古科技文化自身被我们改造了,发展了,可以和西方科技文化接轨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变化的更先进。东西方文明的接轨不是靠交流就可以完成的。他需要两种文明技术核心的对接,甚至是人种思维特性的对接。可以不客气的说,现在很多人研究中国远古科技文化,采用的是西方科技的方法。这样做是基本错误的。
2004,8,26
――――――――――――――――――――――――――――――――――――
浅谈《老子河上公章句》(独创)
曹大镛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此言:“道”、“名”是从不同的角度论“气”。“道”者“气”之运,“名”者“气”之命。
“非常道”、“非常名”是言气的状态。
“无名”之“气”为不变(未必能常)之“气”,为天地之“父”;“有名”之“气”为变化之“气”,为万物之“母”。
“常无欲”、“常有欲”指“神”的两种状态,只有“神”才能“常无”、“常有”。
“观其妙”是观“有名气”,“观其徼”是观“无名气”。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言“无名”、“有名”两种“气”的状态同归于“气”。
“同谓之玄”言“观气”而入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言“常无欲”、“常有欲”两种“神”的状态入玄而归于“神”。
2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释义,此言:“谷神”者,“欲神”也,“不死”即坚固。 “欲神”为生人之本,有生既有死。能“谷神不死”,此为“玄牝”,能生养天地。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言“玄牝”所生养的天地,植根于“玄牝之门”。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言神气常相抱。
3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释义,此言:“无名”之“气”。
4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父)。吾何以知众甫(父)之然哉?以此”。
释义,此言:“有名”而未变之“气”。
5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释义,此言:“有名”之已变而未“分”之“气”。
6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释义,此言:“有名”之已变而已“分”之“气”。
7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地之先”。
释义,此言:守“无名”之“气”。
8 、原文: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信),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释义,此言:守“有名”而未变之“气”。 9 、原文:“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释义,此言:守“有名”之已变而未“分”之“气”。
10 、原文: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日明,守柔日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释义,此言:守“有名”之已变而已“分”之“气”。
11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尤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义,此言:“气”分而“一”未破,以“守中”应之。
12 、原文: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释义,此言:“气”分而“一”已破,阴阳相推,以“抱一”应之。
13 、原文: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此言:阴阳相推,不能“抱一”而以“无为”应之。
14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释义,此言:阴阳相推,不能“无为”而以“虚心、弱志”应之。
15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释义,此言:阴阳相推,不能“虚心、弱志”而以“后其身、外其身”应之。
16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释义,此言:阴阳相推,不能“后其身、外其身”而以“处柔、处下”应之。
17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释义,此言:阴阳相推,不能“处柔、处下”而以“慎用强”应之。
18 、原文:“名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释义,此言:阴阳相推,不能“慎用强”而以“知足”应之。
19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释义,此言:修道应从末而达先,从“为”而达“无以为”。
20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释义,此言:修道以简事而达命。
21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释义,此言:修道之可为而人不为,圣人独得其密。
1997年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3:30 , Processed in 0.1297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