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31 21: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中国健康网健康社区中医论坛]
中医存亡大论争 作者:张其成 来源:中医天地26期    作者简介:张其成(1959~ ),男,中医世家。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关于、中医学是存是亡的问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在中医学界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面前。由于视角不同,观点纷呈,因而构成了很多学术流派,主要有: 1、“剥离派”,该派主张中医学是一个复杂的学术体系,含有巫术、哲学、科学等多种成分,应将其一层层剥离,即将那些巫术、哲学等非科学成分丢弃,只保留科学的成分,故又称解构派。2、“改造派”,该派认为中医学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难以与现代科学接轨的传统体系,为了适应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应该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中医学的传统体系改造成科学体系。3、“补天派”,又称修补派,该派主张立足于中医自身的传统思维方式来研究和发展中医,对其不足的地方给予修补。4、“重认派”,主张重新认识医学的目的,重新构建医学的价值系统,该派认为西医和中医的区别在于,西医以认识疾病的能力为目的,中医以整体性稳态和主体性适应为目标、以稳态适应性的组织调节为动力。中医诊断是目标动力学诊断,西医诊断是疾病本质原因性诊断。而医学的目的应该是人,中医学讲的就是“生生之道”,然而现代中医研究者却误读了中医的本质,也误解了医学的目的,因而需要重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5、“重构派”,认为中医学要发展要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一番重构,将中医学建立在科学的形态基础之上。6、“中西医结合派”,主张中西医学的结合,该派影响重大,情况也较为复杂。7、“现代化派”,该派主张中医学要发展就必须现代化。关于什么是“现代化”,则有不同的看法。但该派中占主流的则是“科学现代化”或称“现代科学化”。 我个人认为上述各观点流派大体上可归入两派,即传统派与改造派。改造派立足于打碎传统,传统派立足于保持传统。        我个人是属于“传统派”的。针对近年来关于中医发展的主导口号——“中医现代化”,笔者在1999年第1期《中国医药学报》上发表了《中医现代化悖论》[1],笔者这个“悖论”是针对占“中医现代化”主流的“中医现代科学化”而论的,可表述为:“中医要实现不改变其非现代科学内涵(特色)的现代科学化”。“悖论”提出后即引起学术界的争鸣。《中国医药学报》、《医学与哲学》连续几期发表了论争的文章,《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也作了报道或发表相关的文章。学术界称这是一场“关于中医现代化悖论命题的世纪论争”[2],并将“中医现代化悖论”列为十三大科学悖论之一。[3]媒体称 “中医现代化悖论”问题实际上是中医学遇到的“是生存还是死亡的哈姆莱特问题”。[4] “否认或者回避‘中医现代化悖论’的存在对中医学的未来是毫无益处的,事实上,这个‘悖论’正深深地困扰着每一个从事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人,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无从谈起。”[2]如何走出这个“悖论”,笔者曾简要地提出“修补”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优势的观点。[1] [5][6] [7]。    在我看来,“改造派”主张“中医现代科学化”、“中医西医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对中医学特色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评价所造成的。他们之所以主张“改造”中医,其根本原因就是认为中医不科学。虽然该派中有人也认为中医有“科学的成分”,但在对待中医的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即特有的思维方式却认为“不科学”,他们所谓的“科学成分”无外乎就是指那些符合西医的部分。他们的价值标准显然只有一个,那就是“现代科学”,就是“现代西医学”。    那么这种特色的中医学究竟是不是科学?究竟还有没有用处?究竟是“先进”还是“落后”?这无疑涉及到对中医学的评价标准问题,评价标准的不同,对上述问题必然会作出正面或反面、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必然会形成以保持“特色”、继承传统为主导的“传统派”和以改造“特色”、否定传统为主导的“改造派”的两派对峙局面。因此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应该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曾指出,评价中医学的标准不应当是西医学或现代科学,而应该是实践。[8]实践不仅是判断真理的标准,而且也是判断一门学科是不是科学的标准。中医学不是现代科学,但从实践标准看,中医学决不是不科学,中医学是科学的,中医学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科学结构论、原型论形态的传统科学,也就是说中医学是一种以生成论、模型论为特征的科学。[1] [7]由此看来,100多年来在西方现代科学评判标准支配下对中医学所作的种种评价,是到了认真反思、重新纠正的时候了。        我始终坚持作为一种传统的科学形态,中医学传统不能丢,中医学特色不能丢,中医学特有的模型论思维方式不能丢,[6]特再重复以下四点理由:1、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是认识人体生命规律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中医偏向于从整体、动态、关系、时间、自然、社会、文化等层面观测人体生命规律,西医偏向于从局部、细节、个体、结构、空间、物质等层面观测人体生命规律,两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探讨并揭示人体生命规律,就思维方式而言是各有优劣,互为补充,而不是谁比谁绝对优势。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融合在一起。2、从文化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人类的文化形态是多元的,并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优劣、先进落后之分,所谓的“西方文化中心论”、“西方文化优等论”是必须批判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并存”,中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不应该让它消亡的。上海三位名老中医说得好:“我们认为中医与西医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用‘先进’与‘落后’来定位……譬如,能说太极拳比广播体操落后吗?能说京剧比西洋歌剧落后吗?能说国画比西洋油画落后吗?能说二胡比小提琴落后吗?”[9]3、从科学角度看,中医虽然不是现代科学,但却是一种传统科学。科学的形态也应是多样的。有传统科学形态,也有现代科学形态。中医学不是那种建立在结构论、形态学基础之上的科学,而是一种建立在生成论、功能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中医不是公理论、原型论科学,而是模型论科学。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的某些原理虽然与现代线性科学不符,却与现代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混沌科学的某些原理相吻合。4、从实践角度看,中医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它有独到的疗效。有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往往能治好;有一些西医需要花很大代价治好的病,中医往往只需要花很小的代价就能治好。说明中医是有用的、有效的,因而不能全盘抛弃。有一位医学人类学家在考察了中西医临床行为以后认为,一个中医要做很多事情,是全方位的,他既要研究病史,研究得病的文化、社会、心理、生理等复杂原因,又要进行多途径的治疗,同时还要做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多方面工作,如果“剥离”了的话,那么原本很丰富的临床工作就会变得很单纯,就与西医“物化”治疗没什么区别了。这个警告值得我们反思。    要谈中医的发展,不能不谈中医的特色;要谈中医的未来,不能不谈中医的过去。梳理清楚中医学的过去,正确评价中医学的本质与特色,无疑是中医现代化的前提。笔者曾提出中医学的特色就是中医学的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征:重整体、类比,轻个体、分析;重动态、功能,轻实体、形态;重直觉、体悟,轻实证、量化;重程式、循环,轻创造、求异。这些思维特征集中体现在阴阳五行、太极象数的思维模型上。[10]笔者进一步认为“模型”与“原型”是中西医的本质区别,阴阳、五行、象数的“模型”思维正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与本质。[7]    只有正确认识了中医模型论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才能找到中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正确认识了中医模型论思维方式的优势和不足,才能选择一定的研究方法,发扬优势、修正不足。虽然“修补”“重认”等“传统派”的观点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集体攻关,但坚持传统、坚持实践、坚持科学,无疑是中医药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选择。有识之士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健康忧患,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使人类身体素质下降、体质日益衰弱;过分讲究卫生、讲究舒适,使机体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减少,抵抗力下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交通便捷,来往频繁,使疾病扩散机会明显增大,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11] 的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结构性变异,人类受到现代综合征、癌症、心身疾病、医源性疾患等的困扰,因此痛感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而将目光移向了东方传统医学。在21世纪,中医学将是大有作为的,中医学的现代化(而不是现代科学化)、中医学的复兴将是指日可待的。参考文献张其成.中医现代化悖论 [J].中国医药学报, 1999, 14(1):4~8周东浩、周明爱. 关于中医现代化悖论的“悖论”[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4):3泽  熙.经典悖论漫游[J].新语丝.2000,(6):12张即弛.中医现代化面临哈姆莱特问题 [J].中华读书报,2000,8,9:21张其成.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 [J] .中国医药学报, 2000,15(1):9~13张其成.再论中医特色不能丢 [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3):3~5张其成.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 [J].医学与哲学,1999,20(12):25-27张其成.再论“原型”与“模型”及其中医学评判标准问题[J].医学与哲学, 2001,(3):60-61张镜人、颜德馨、夏翔.谈中医之“变”[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6-10张其成.论中医思维及其走向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4):10~12 阚百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健康问题[J].光明日报,2000,10,23
2
发表于 2004-8-4 14:02: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此贴好像是本人先转到[转自中国健康网健康社区中医论坛]这的吧
而且是你老人家给本人加的精华
如今你老人家又把本人一脚踢开了
是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2:23 , Processed in 0.2679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