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古之谜——古今断缺“三阴三阳”理论部份的研究和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 18:0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BSALE[100]LBSALE千古之谜——古今断缺“三阴三阳”理论部份的研究和运用
墨魂浓醇
何谓三阴三阳?古人说:“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其生五,其气三。”等等论述。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是“三阴三阳”的实质性内容,更谈不上运用二字,这是古人都没弄清楚遗留下的一个几千年来仍未破译之迷。
在笔者经过数十年对阴阳学说的研究过程中,发觉“三阴三阳”说部分是阴阳学说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不知“三阴三阳”部份,就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阴阳理论知识空缺,”所以,作为指导思想的阴阳学说的完整理论来说是离不开“三阴三阳”的,也足以证明以往的阴阳学说是残缺的学说,长达几千年不能完善地指导人们认识了解剖析事物,因此,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研究分析认为“三阴三阳”早在古时就失传的原因,主要是引进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的错误运用,导制“三阴三阳”理论部分进入五行中是无法正常解释,因而,留下了“其生五,其气三”没有具体和实质性的支言片悟。而采用四行理论(阴中之阳、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阴)的正确运用,“三阴三阳”理论部分进入四行中就能吻合,而且从中证明了阴阳之中的“阳中有阴”和“阴中有阳”的理论依据等等。
在研究阴阳学说中主要研究部分之一有阴阳的分化和组成两个部分,它和以往的哲学现点中“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这种哲学观是一半活和一半死,前者“一分为二”是活的哲学观的认识,而在后者“合二为一”则是死的哲学观的认识。所以,后者“合二为一”的死哲学观认识是不可取,是彻底错误的,这就是“三阴三阳”的破释之后得出的结论。
在研究失传的“三阴三阳”说理论部分中,有人提出把一阳化分成三个部分即称之为“三阳”,一阴化分成三个部分即称之为“三阴”,这是错误的认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才能审定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信口开河即可认定。无论是一阳还是一阴都不可能“一分为三”,也就是说只能“一分为二”。如要分那就是死的哲学观,还能用得上吗?
关于三阴三阳的出现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整体阴阳的分化后才有可能产生,如阴阳只有第一次在太极(运动)的作用下形成的一阴一阳是不可能产生的,只有在太极(运动)的作用下,也就是说一阴一阳又第二次在太极的作用下发生分化,形成四行后才能产生。
一、阴阳的分化:阴阳的分化分为二种,即阳的分化一种和阴的分化一种,阳的分化之后产生了“阳中之阳”和“阳中之阴”这两个部分,而阴的分化之后则产生了“阴中之阴”和“阴中之阳”这两个部分,阴阳分化后产生的四个部分就称之为“四行”理论。四行理论的产生反而有力地、清楚地说明了阴阳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存在,因为未分化下的笼统阴阳是无法说明得了的。
(1)阴阳的对立则相克;阴阳的相克理论在“四行”理论中是建立在二者是否处于对立的基础上,二者产生对立的基础又是以各自的阴阳含量而定的,如“阳中之阳”行中含阳量为三分,“阴中之阴”行中含阴量为三分,二个行则是对立的,则可产生相克。至于谁能克谁必须看运动变化,谁强对方必弱则被克,这是灵活的辫证法论相克。另“阴中之阳”行含阴量为一点五分,含阳量为一点五分,阴阳含量各占一半。“阳中之阴”行含阳量为一点五分,含阴量为一点五分,阴阳含量各占一半。而两个行为什么阴阳含量相同却产生对立相克?这主要分析一个是由阴转阳和一个是由阳转阴产生的对立相克的。
(2)阴阳的互根则相生;阴阳的相生理论在“四行”理论中是建义在二者是否处于互根的基础上,二者产生互根的基础又是以各自的阴阳含量而定的,如“阴
中之阳”行中含阴阳量各占一半,为一点五分阴和一点五分阳,“阳中之阳”行中含阳量为三分,二个行是互根关系的,则可以产生相生。如“阳中之阴” 行中含阴阳量各占一半,为一点五分阳和一点五分阴,和阳中之阳行也是互根关系的,则可产生相生。如阴中之阴行中含阴量为三分阴,和阳中之阴行也是互根关系的,则可产生相生。如阴中之阳行中含阴阳量各占一点五分,和阴中之阴行也是互根关系的,则可产生相生。
(3)阴阳的消长则转化;阴阳的转化理论在“四行”理论中是建立在二者是否处于消长的基础上,二者产生消长的基础又是以各自的阴阳含量而定的,如“阴中之阳”行中含阴阳量各占一半,为一点五分阴一点五分阳,“阳中之阳”行中含阳量为三分,二个行是消长关系的,则可以产生转化。阳中之阴行中含阴阳量各占一半,为一点五分阳一点五阴,和阳中之阳行二个行是消长关系的,则可产生转化。
二、阴阳的组成:旧的阴阳分化之后,新的阴阳必然要产生,阴阳的组成指的是新的阴阳产生所需要的成分,可分为二种,即阳的组成一种和阴的组成一种,阳的组成成份是由“一阳”、“二阳”、“三阳”这三个部份,而阴的组成成份则是“一阴”、“二阴”、“三阴”这三个部份。无论组成阴中的三个阴部份或者组成阳中的三个阳部份,都是以其中的阴阳含量和由阴转阳或者由阳转阴而区分出来的。
(1)阳的组成:新的阳组成成份是由“一阳”、“二阳”、“三阳”等三个部份,这三个部份又是从何而来?这就得从阴阳分化成四行中去找。“一阳”应归属“阴中之阳”行,因“阴中之阳”行阳气已生到一点五分,阴气还剩一点五分,是由阴转阳的一个行。所以,“阴中之阳”行即是“一阳”。“二阳”应归属“阳中之阳”行,因“阳中之阳”行阳气已长到阳量为三分,无阴的成份(纯阳,相对而言)是阳气最强的一个行。所以,“阳中之阳”行即是“二阳”。“三阳”应归属“阳中之阴”行,因“阳中之阴”行阳气开始由盛转衰,阳气消退已只有一点五分,阴气已生出一点五分,是由阳转阴的一个行。所以,“阳中之阴”行即是“三阳”。
(2)阴的组成:新的阴组成成份是由“一阴”、“二阴”、“三阴”等三个部份,这三个部份又是从何而来?它和阳的组成一样,也从阴阳分化成四行中去找。“一阴”应归属“阳中之阴”行,因“阳中之阴”行属于双重性质,即是阳中的“三阳”成份又是阴中的“一阴”成份。所以,“阳中之阴”行讲阳是“三阳”,讲阴那就是“一阴”了。“二阴”应归属“阴中之阴”行,因“阴中之阴”行阴气已长到阴量三分,无阳的成份(纯阴,相对而言)是阴气最强的一个行。所以,“阴中之阴”行即是“二阴”。“三阴”应归属“阴中之阳”行,因“阴中之阳”行属于双重性质,即是阴中的“三阴”成份又是阳中的“一阳”成份。所以,“阴中之阳”行讲阴是“三阴”,讲阳那就是“一阳”了。
从以上的老阴阳分化和新的阴或者新的阳的产生中可以得出“阳中有阴”和“阴中有阳”中又潜伏着的又一种形式的含义,可以这样说:“从古到今人们只知道阴阳分化中产生的一种,而不知道还有一种是由组成中产生的,因为传统的阴阳文化中只有分化的内容,而缺少组合的内容部份,所以,无法证明。这就是破译了“三阴三阳”后所带来了发展中的阴阳文化证明”。理论部份一样广泛的,凡是“四行”可以归属的事物中,“三阴三阳”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事总的说来,以上就是谈论阴阳、“四行”、“三阴三阳”等属于同一分化和组合的关系内容。
“三阴三阳”说理论部份的运用是和阴阳学说中的“四行”中的阴阳,这就是“三阴三阳”理论和四行理论有关联的地方。
一、“三阴三阳”在对事物中的四行归属:例1,以“四质”中的“木”质归属阴中之阳、“火”质归属阳中之阳、“金”质归属阳中之阴、“水”质归属阴中之阴等四行。若以三阳在四质中的归属,那就是“木”质阴中之阳为三阳中的“一阳”部份、“火”质阳中之阳为三阳中的“二阳”部份、“金”质阳中之阴为三阳中的“三阳”部份。反过来以三阴在四质中的归属划分,即是“金”质阳中之阴为三阴中的“一阴”部份,“水”质阴中之阴为三阴中的“二阴”部份,“木”质阴中之阳为三阴中的“三阴”部份,以上就是以三阴三阳理论部份对四行质的归属。例2,以“四季”中的“春”季归属阴中之阳、夏季归属阳中之阳、秋季归属阳中之阴、冬季归属阴中之阴等四行。若以三阳在四季中的归属,那就是“春”季阴中之阳为三阳中的“一阳”部份,“夏”季阳中之阳为三阳中的“二阳”部份,“秋季”阳中之阴为三阳中的“三阳”部份。反过来以三阴在四季中的归属划分,即是“秋”季阳中之阴为三阴中的“一阴”部份,“冬”季阴中之阴为三阴中的“二阴”部份,“春”季阴中之阳为三阴中的“三阴”部份,以上就是以三阴三阳理论部份对四行季的归属。例3,以“四性”中的“温”性归属阴中之阳、“热”性归属阳中之阳、“凉”性归属阳中之阴、“寒”性归属阴中之阴等四行。若以三阳在四质中的归属划分,那就是“温”性阴中之阳为三阳中的“一阳”部份,“热”性阳中之阳为三阳中的“二阳”部份,“凉”性阳中之阴为三阳中的“三阴”部份。反过来以三阴在四性中的归属划分,即是“凉”性阳中之阴为三阴中的“一阴”部份,“寒”性阴中之阴为三阴中的“二阴”部份,“温”性阴中之阳为三阴中的“三阴”部份,以上就是以三阴三阳理论部份对四行性的归属。在以三阴三阳理论部份对四行理论部份归属中的事物进行划分的例子,是举不胜数,暂以三例示范,就不再一一述说,留给看者自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去吧!
二、以下是把三阴三阳理论运用在中医药上,如果从中知道了怎么运用的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傍通,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当然,具体的方法是要自己去研究,理论只能有指导作用。
(一)中药方剂的理论配伍:如配生阳方来说,配伍和传统不一样,因传统没有弄清楚三阴三阳理论部份,所以,实践中就只有笼统的阴阳理论作指导下的配方和分化下的四行理论作指导下的配方等。
1、生阳方的理论配方:(1)可以选用未经加工炮炙的生药性能属温、属热、属凉三种性能配成生阳方,由温“一阳”、热“二阳”、凉“三阳”所组成。再分补阳方和泻阳方二种,以一、二、三阳性能组成。(2)可以选用生药大温、热、凉、寒四种性能中的任何一种,再经炮炙后产生的小温、热、凉、寒四种中进行三阳组方,其中也有补泻之分的。
2、生阴方的理论配方:(1)可以选用未经加工炮炙的生药性能属凉、属寒、属温三种性能配成生阴方,由凉“一阴”、寒“二阴”、温“三阴”所组成。再分补阴方和泻阴方二种,以一、二、三阴性能组成。(2)可以选用生药大温、热、凉、寒四种性能中的任何一种,再经炮炙后产生的小温、热、凉、寒四种中进行三阴组方,其中也有补泻之分的。
以上是中医药理论采用阴阳学说中的“三阴三阳”理论部份指导下朝着新发展方向的一种初步探索,根据少量的配方下临床实践观察,效果是显著的,超过原有的传统中医配方效果及现代西药效果,当然,大面积地推广还得有一段距离,还有许多的理论需要去挖掘整理,真正需要的是一批货真价实的传统中医药精英去推动它。所以,中医药的发展是大有希望的,但是,必须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去寻找,去伪存真。也并不是以现代西医药的理论牛头不对马嘴的硬瞎套,这都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认识问题,不然的话中医药文化的源泉将逐步涸竭,世上最好的医食同源文化将毁於一旦。









文字[color=#DC143C]文字[color=#F0F8FF]文字
文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2 20:17 , Processed in 0.0520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