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炎黄子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狠批-------张功耀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5-30 02:27:19 | 只看该作者

狠批-------张功耀

欢迎指正, 请具体指出文中错误之处,谢谢!
12
发表于 2006-5-30 08:49:12 | 只看该作者

狠批-------张功耀

肆意污损中医药事业有悖《宪法》精神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逐渐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独特的学术特质,至今尚无法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阐明。但是,中医药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过杰出的贡献,史实俱在,不容抹杀。
欧风东渐,民族危亡,科技未能救国,传统已遭涂炭。中医虽属优秀文化的精华,民生疾苦不可一日之或缺,有人竟不顾中医药安全有效,极力主张“废止中医”,既伤害了中医事业,更加深了民众缺医少药的疾苦,自然受到中医界与广大民众的坚决抵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斗争,终于保住了独特的中医学术体系。
建国后最初几年,党保护中医的政策未曾贯彻,中医事业受到摧残与轻视,幸而错误政策很快即被察觉,中医事业才得到恢复与发展。就在几年前,台湾陈立夫先生,还高度赞扬毛泽东主席、共产党正确的中医政策,为中华民族保留了一份万年长青的优秀文化。
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把中医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写进了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之中。这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华民族健康事业的福祉所系。危害它,就是动摇国本,就是危害中华民族的利益。
我们不能轻信那些没有中医理论素养,不懂中医治疗技术的空谈家,空谈误国。
13
发表于 2006-5-30 08:49:37 | 只看该作者

狠批-------张功耀

中医优秀事实俱在,不容污蔑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建国后,中医与西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并肩作战,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比较落后的现代科技,取得了令世界仰慕的成效,中医药的作用不容抹杀。
1954年,石家庄市中医郭可明先生,用中医的方法治愈了大量乙脑患者,卫生部专家组经过两次认真核实,证明疗效世界第一。运用中医的传统理论,不但可以治愈中国人,连病情十分危重的苏联专家,也靠中医药治愈。郭可明先生的经验,在全国推广的过程之中,不断被丰富、完善,谁说中医不发展?
中医时刻在发展,有人就是看不见,或者见到了也要歪曲。
“七五”期间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江西万友生先生、江苏周仲英先生治疗组,以严格的分组对照方法,几千例大样本治疗结果,证明了中医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他们的经验,引起世界医学界的注目,被邀请在国外介绍经验。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曾对1988年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1988年美国本土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为中美的死亡对比是“1 ∶ 234”,充分说明中医药的优势。
2003年突发的SARS疫情,再一次验证了中医药,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一新的传染病,现代医学没有一个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中医药学几千年与传染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再一次排上了用场。在医疗条件不占优势的大陆,SARS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香港和台湾,中医药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十几位专家的赞赏,也赢得了西方国家的重视。
在内科顽难病的治疗领域,邓铁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重患者,朱良春先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任继学先生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等等,都有突出的疗效。类似的事例,几乎所有的中医都有丰富而深刻的体会,举不胜举。
所有中医的优秀业绩,张功耀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污蔑中医“装腔作势,欺骗患者”,“推行异物、污物、毒物入‘药’,坑害患者”。试问:张功耀何德何能,能够作为正义的化身,“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说话?!这样不顾事实,信口雌黄,如何研究科技史?将把社会发展引向何处?
14
发表于 2006-5-30 08:50:02 | 只看该作者

狠批-------张功耀

告别文化自卑,正确认识中医
我们认为,中医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部分,它不仅是中医人的,也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是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重要发明。
德国慕尼黑大学曼·波克特教授,著名汉学与医学家,既熟悉西医,又坚持研究中医几十年,他取名“满晰驳”,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 在中国科技信息所主办的“中医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他作了《为什么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的专题讲演,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扬。
波克特教授还接受了《科技中国》记者的专访。他说:“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他说,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应当看到,它是借助物理学、化学的方法和理论,作为自身使用的技术才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药理学基础。从根本上说,西医学还只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医学或动物医学,还远没有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医学。它将针对老鼠的实验结果应用于人类。须知,人类与老鼠毕竟有天壤之别啊。当然,西医在物理、化学方法基础上发展的医疗技术是很可贵的,但技术与科学是两回事”。
曼·波克特教授说,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地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以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中国的有关主管部门和许多医生,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民族虚无主义,不承认自己民族医学的科学性,不认真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一味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扼杀中医。可悲的是,当前这种状况还在继续恶性循环。
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中国是不应该有文化自卑感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对人类文明有过重大的贡献。中国只是在近二百年才落后了,但这是社会的落后,管理的落后,经济的落后,而不是文化特质的落后。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学,要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不是经验医学,更不是伪科学。不要人为地把中医学搞坏了。
15
发表于 2006-5-30 08:50:28 | 只看该作者

狠批-------张功耀

许多中医理论揭示未来医学方向
中医学虽然产生于古代,但是它的理论并不落后,甚至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整体和谐的生命观:中医学既没有上帝造人的观念,也没有神仙抟土成人的说法,而是把人看作是大自然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必须通过“升降出入”,与大自然不断交换物质,以此保持生命的正常状态。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自然天地四时之气,相通相应,平衡协调,是一种整体生态和谐的生命观。
形神统一以神为主的人文精神: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天地之间人最贵”,人为什么最贵?因为人是有灵魂、有精神的,虽然精神寓于形体之内,但精神不是傀儡,而是形体的主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因此,中医的诊疗措施,完全是“以人为本”。中医依据四诊判断病情,既是基于生物进化,更是人文精神的极大体现。生物进化了人的皮肤,中医就建立了望皮色、切尺肤、望神的诊断方法,就可通过汗法治疗各类疾病,这在动物界是难于模拟的。人类进化产生了意识,人的主观意识能够对于自身的健康状态,进行真实反映,这也是动物实验所不具备的。因此说,中医是地地道道的“人的医学”。
注重动态转化的辨证医学:中医认为人体经常处于“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中医说的疾病,多数不是固定不变的病灶,而是可以转化的不健康状态。即使是病灶,中医也强调病灶的可转化性,比如,胸痹虽然略同于冠心病,但是,中医强调的是可通的“痹(闭)”,而不是具体病灶形态。有形的痰核、积聚,都强调其可散可消,而不是研究病灶内部结构。气滞、痰凝、血瘀,虽然都可以形成病灶,中医的着眼点重在可转化,是动态辨证的疾病观。
强调早期介入预防为主的治疗思想:在没有形成病灶之前,中医就可以根据证候“辨证论治”,并推崇“治未病”,认为是最高医学水平“上工”才可以具备的技能。这也是未来医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未病”大多不是检查结果异常,而是人体心身不适,“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有病人的主观证候,就是医生客观的依据。
复杂问题最宜宏观调控:生命现象是极为复杂的,疾病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过程。比如SARS时期,没有一个抗SARS病毒的现代化学药物,几千例患者是怎样被治愈的?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向被视若神明的“特异抗病毒药”缺乏的情况下,人体战胜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其机制应当是非常复杂的。中医历来研究复杂问题,把天时地利,人体素质,饮食劳倦,情志苦欲,治疗反应等等,都要纳入进来,然后才能使病证与方药紧密契合,取得预想的疗效。中药的化学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中医驾驭中药的智慧,一是靠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二是靠中医理论指导。如果只是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那是极为困难的,不要说全面阐明,就是说其大概也难做到,只能一个一个成分去猜,无法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因此,离开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应用中药就会手足无措,甚至被当作垃圾看待。
以上几点,都说明中医药学是一个独特的学术体系,目前还远没有认识它的优秀价值,需要我们加倍爱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2:32 , Processed in 0.06943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