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气血的现代诠释——中医科学的基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5 17:5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题词气血  组织液 血液 现代诠释 中医科学 中医现代化
气血的现代诠释,实际上更接近于气的现代诠释,因为对血,从古至今出奇一致地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血液,所以对气的现代诠释实际上是气血中医现代表述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表述的重要问题。即往学者们有关的研究中,气的现代诠释,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功能与(物质)结构的统一体,一是物质。前者实质上更偏于功能的描述,后者还可以细分为,倾向于物理学和/或理论物理学范畴内的场性物质,和现代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范畴的实体性物质;并且随着现代科学的进展,各种观点在不断变换和补充着。
  如我们《在中医科学的建立》一文中所述(1),基因、基因组和蛋白质组都缺乏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充分表达,与组织液和血液相比,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也同样缺乏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充分表达,单独一个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对整体性的充分表达均弱于组织液和血液。生命力旺盛的婴儿体内水分的含量,远大于衰老的老年人体内水分的含量,这也是水分代表生命力的一个表现。而且对以上研究思路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家的方法都是以西医和生物学、生理学的主题观点为基础,对应还原主义研究的进步,由大到小(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基因),来寻找中医气血的对应物,这本身就是对中医整体观的遗弃,是方法学的错误。
   以往对气血现代诠释的一个缺点是,没有全面从阴阳的角度反过来审视自己所找到的气血的对应物质,它们如中医所述随时在气化生血、血化生气吗?它们是循环无端吗?……看来都不是。
  还有,气血为一阴阳,为一整体层次,在血是血液这一层次上时,气是什么?一定是组织液。用阴阳、营卫、气血的所有中医传统经典论述分析,就会发现,组织液和血液的现代生理学、生化学表述,可以高度的符合他们的描述。
   如此显而易见的结果至今才得出,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气作为中国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在历来的中国文化、生活历史中都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吞山河,到气宇轩昂……。这本身已经有很多现代概念中功能的意味了。加上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解剖学可以很容易看到血液,而不容易看到组织液。古今中国人杀家畜、家禽,斩首死刑犯时,都可以直观地看到血液(血),而看不到组织液(气),说明在日常生活层面,中医气血之气,极其缺乏认知基础。中医学历史中对各种血证(症、病)的描述,大都有相伴的客观指标(如淤血);而有关气(症、病)的描述,大都没有相伴的客观指标。(谁看得见气滞?)这是学术层面的表现。
  西学东渐,中西医汇通的进程中,在中医尚未来得及以自己完整的理论武器批判接收西医时,“科玄论战”又把科玄论战双方本不成熟的视角和观点,框住了中西医的思路,有关内容详见取缔中医法案史料。
  50年代后,现代科学、生物学进步神速,为世人瞩目,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解释强烈震撼着中国科技工作者(包括中医),影响深远的“肾的研究”,与此关系巨大,并且加强了对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解释。而始于70年代的大范围的群众性气功活动,带动当代气功文化的兴起,其在气功学、气功科学范畴内对气的现代诠释和研究,再一次将中医气血之气引向玄虚性的解释。
  以上种种,让我们看到气血的现代诠释多么的来之不易,因而更加认识到古人创立营卫气血学说智慧之伟大。
其实,东西方的科玄论战本身就是一个误导。西方并非没有玄学(以现在看,存在于神学、理论物理学之中),东方也不乏实际的技术(比比皆是)。科玄并非中西之别。用医学的中西对比,也许更能看出中西文化、技术之别的要点。西医说的身心医学,中医说成身、气、心医学。双方都有虚无和实体,我们多的是虚实之间的联系纽带,这个纽带是一个能够非常完整地代表整体的媒介,物质或实体。孔子说,极高明而道中庸,气血即中医学和中医科学的“中庸”,以此为道,就可以“极高明”。
中医科学的确立,即是中医现代化概念的终结,在西方后现代概念出现之时,中医现代化的概念已经终结,现在应该是它的彻底终结。广义的现代化指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狭义的指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对应后现代,中医虽然在工业化、电气化时代落伍,但在信息化时代却一定可以胜出,并引领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2
发表于 2003-12-5 18:5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的现代诠释——中医科学的基础

“因为对血,从古至今出奇一致地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血液”——您看到的“从古至今”的相关资料包括哪些,请例举一二。
“没有全面从阴阳的角度反过来审视自己所找到的气血的对应物质,它们如中医所述随时在气化生血、血化生气吗?它们是循环无端吗?……看来都不是。”???
               “循环无端”——??
                 您的理解是这个气和血在那里化来化去的,与外界无涉?
    您要说什么???——您知道“新陈代谢”这个词吗?您应该知道中医所说的这个“气血化生”的过程是发生在活人身上,而这个人每天要吃喝拉撒的吧。
    词的杂拌!
3
发表于 2003-12-5 19:5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的现代诠释——中医科学的基础

     血是液体不错,气之所以称为气,就是因为气非液体,竟然把气说成组织液,真是荒谬之极。气化过程可以体现在水的三种形态中,寒盛则为固体,温凉则为液体,热极则为气体。寒热温凉都是气,可以从水的形态中表现出来,但却不是水本身,甚至连水蒸气也不是。温度只是气的表象,但也不是气本身。你这种思维简直是混淆是非指鹿为马,建议不要再作这种歪曲中医的胡思乱想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17:30: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的现代诠释——中医科学的基础

  血是液体不错,气之所以称为气,就是因为气非液体,竟然把气说成组织液,真是荒谬之极。气化过程可以体现在水的三种形态中,寒盛则为固体,温凉则为液体,热极则为气体。寒热温凉都是气,可以从水的形态中表现出来,但却不是水本身,甚至连水蒸气也不是。温度只是气的表象,但也不是气本身。你这种思维简直是混淆是非指鹿为马,建议不要再作这种歪曲中医的胡思乱想了。
三七生老师你好,我看了你的一些文章,一直羡慕你的理论和临床技术,很想多跟你学习学习。你用冰、水、汽三态描述气,让我想起中医和道家的精气神理论,但道家其中的精可分为阴精阳精,气可分阴气阳气,神可分阴神阳神,你用的冰如何分阴阳、水如何分阴阳、汽如何分阴阳,我还没想清晰,换个我说着方便的例子:道家/道教有说法,纯阴为鬼,阴阳各半为人,纯阳为仙,有无男鬼、女鬼,男仙、女仙,咱先不论,在人这一层,与男人对应的一定是女人。才好匹配阴阳。  
“一物自是一太极,”组织液、血液合为细胞外液,血(血液)为阴气(组织液)为阳,大体还不差。
你主要说的是各层次之间的差异,我说的是同一层次内的阴阳 问题。
关于组织液血液对气血的代表性问题,禅宗有<指月录>一书,“指”非“月”,但无“指”比有“指”、乱“指”比正“指”更难见到“月”——喻心性。有人乘船渡河,上岸后还背着船,其实意识不到这一点就因为智慧不够嘛,但这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必须经过 有为才能达到无为,得“意”之后才能忘“形”,组织液血液固非气血,但已是正“指”。要最完整准确的反应气血的信息,李时珍说“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可是自扁鹊之后,有几人能洞见垣一方人?[DISABLELBCODE]
5
发表于 2003-12-7 12:49: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的现代诠释——中医科学的基础

     水为坎卦,内阳外阴,其实就是冰中也同样藏着阳气,所以握冰化水,手中反而生热,此中宜仔细体会,不可率意轻下结论。禅宗最怕认指为月,所以乱指实际上不如不指。
     气字宜从寒热温凉之中体会,其中可有实质之物否?不在物中,却为物用,这才是气的性质。切不可从形下的层次认识气,此乃大忌。慎之慎之!


6
 楼主| 发表于 2003-12-7 18:4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的现代诠释——中医科学的基础

回三七生:古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有无相生”。道家说玄关不在形上、亦不离于形,我认为有形与无形是兼容的,死于句下者重有形而略无形,是您一直大力纠正之“时弊”,我也十分赞同。此种时弊,历史上在多数水平比较低的中医身上很常见,悟性不够嘛,西学东渐以来,因为西医过度重视有形的 影响,此种时弊日趋极度严重,因此您力图纠正之而殚思竭虑,大有“知其不可而为之”之风范,我还是十分钦佩的。
您强调的气是指“无形”即 “形而上者谓之道” ,相当于精气神中的气,我指的是“形而下者”的“有形”,与营(血)对应的卫(气)的有形部分,其无形之道当然应尽量遵循内经。
我推测您学宗陈修园、郑寿全、吴佩衡、范中林、唐宗海、(邹润安?)我看莫枚士的《研经言》《经方例释》也不错,
[DISABLELBCODE]
7
发表于 2003-12-7 22:2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气血的现代诠释——中医科学的基础


    学贵得其用,不然皓首穷经究有何益,歧路亡羊,翻失指归。既名为气,便非津液,怎可名相混淆,形质不分。演绎虽不可少,归纳亦应当精。莫偏废一端方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39 , Processed in 0.0530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