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症赋
瘾,是瘾疹,即寻麻疹。此解释恐不妥。似乎应该属于荨麻疹。可商榷。
瘾疹 【概念】
瘾疹(unicada)是以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状风团为主症的疾病,因其时隐时起,遇风易发,故名“瘾疹”,又称为“风疹块”“荨麻疹”。本病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荨麻疹,认为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机体敏感性增强,皮肤真皮表面毛细血管炎性变,出现渗出、出血和水肿所致。
--------------------------------------------------------------------------------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位在肌肤腠理,多与风邪侵袭,或胃肠积热有关。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营卫不和,或素有胃肠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病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腠理而发为本病。
--------------------------------------------------------------------------------
【辨证】
主症 发病时在皮肤上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成块或成片,高起皮肤,边界清楚,有如蚊虫叮咬之疙瘩,其色或红或白,瘙痒异常,发病迅速,消退亦快,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兼见发作与天气变化有明显关系,或疹块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或兼有外感表证者,为风邪袭表;发作与饮食因素有明显关系,伴有脘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有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胃肠积热;病久不愈,热伤阴血,可导致血虚风燥之证。
--------------------------------------------------------------------------------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风和营。以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委中
配穴 风邪侵袭者,加外关、风池;肠胃积热者,加足三里、天枢;湿邪较重者,加阴陵泉、三阴交;血虚风燥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呼吸困难者,加天突;恶心呕吐者,加内关。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束表或湿邪较重者可灸,血虚风燥者只针不灸。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曲池、合谷同属阳明,擅于开泄,既可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故凡瘾疹不论是外邪侵袭还是肠胃蕴热者用之皆宜。本病邪在营血,膈俞为血之会,委中又名血郄,与血海同用,可调理营血,而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取神门、肾上腺、内分泌、肺、耳尖、耳背静脉。毫针刺,中强度刺激,耳尖、耳背静脉可点刺出血。
(2)拔罐法 在神阙穴拔火罐,留罐5分钟,取下再拔罐留5分钟,如此3次为1次治疗,每日治疗1次。
瘾疹的辨证分析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风邪侵袭人体,可致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骤起骤消。而风邪每多挟热邪或寒邪以袭人,内蕴肌表,不得疏泄所致;也有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而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者,则因气虚卫外不固,或因血虚生风,或因冲任不调,或因血瘀等所致。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祛风,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辨证治疗。
瘾疹的辨证论治
风热型【证见】 风团色红,遇热则发作或加重,触之有灼热感,瘙痒剧烈,或见咽干、心烦。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滑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蝉蜕各9克,牛蒡子、黄芩、浮萍各12克,鱼腥草30克,芦根18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风寒型【证见】 风团色白(瓷白色),遇冷或风吹则发作或加重,得暖可缓解。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治法】 祛风散寒。
【方药】
主方荆防败毒散(虞搏《医学正传》)加减
处方:防风12克,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当归各9克,茯苓15克,川芎、麻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湿热型【证见】 皮肤出现风团,伴有脘腹胀痛,纳呆,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表里双解,清热利湿。
【方药】
1.主方 茵陈蒿汤(张仲景《伤寒论》)合升降散(杨璿《伤寒温疫条辨》)加减
处方:茵陈15克,大黄12克(后下),栀子、防风各12克,僵蚕、蝉蜕各9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泄泻者,去大黄,可加春砂仁6克(后下)。脘腹胀痛或恶心呕吐者,加枳壳12克、厚朴9克(后下)。
2.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卫外不固型【证见】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平素多汗,稍劳则汗出,风团发作时每觉凛凛恶寒,微微自汗。舌质淡,舌体胖嫩,脉沉细。
【治法】 固卫和营祛风。
【方药】
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黄芪25克,炒白术、防风各12克,桂枝、白芍、赤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8枚,煅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血虚生风型 【证见】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头晕,神疲乏力,纳呆,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濡细。
【治法】 养血祛风。
【方药】
1.主方 四物消风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生地黄18克,防风、赤芍、白鲜皮、柴胡各12克,当归、荆芥、蝉蜕各9克,川芎6克,何首乌、白蒺藜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单方验方千斤首乌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
处方:千斤拔30克,何首乌15克,乌豆衣12克,当归、蝉蜕、苦参,白鲜皮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冲任不调型【证见】 见于女性患者。风团的发生有周期性,常在月经前数日开始出现风团,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多伴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舌质黯红,苔薄,脉弦。
【治法】 调摄冲任。
【方药】
主方二仙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合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仙茅、淫羊藿、知母、黄柏、川芎各9克,当归15克,巴戟天、赤芍,菟丝子、香附各12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兼血瘀者(可见经来量少,色紫黑而有块,或舌有瘀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或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9克)。
血瘀型【证见】 风团反复发作,缠绵日久,疹色黯红,或风团主要见于腰围、表带等受压部位,伴有面色晦黯,口唇青紫。舌质黯红或紫、或舌尖边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佐以祛风。
【方药】
主方通经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地龙干、赤芍、柴胡、防风各12克,桃仁、红花、蝉蜕、皂角刺各9克,穿山甲12克(先煎),丹参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如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5克。兼风寒者,加桂枝9克、麻黄6克。
瘾疹的外治法
风团泛发全身者,用中草药煎水外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中草药:稀莶草、白鲜皮、地肤子、白蒺藜、苍耳子、苦参、紫苏叶、土荆芥、如意草、毛麝香、大叶桉叶、苦楝树叶、飞扬草、黑面神等,选5~6味各30克;也可用皮肤外洗一方。
瘾疹的其他疗法
体针治疗风团发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合谷、内关、手三里、尺泽;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发于全身者还应选配风市、风池、大椎、百会、大肠俞、委中等。每次选取2~6个穴位,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耳针治疗常取穴肺区、脾区、肝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风溪等,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也可埋针或贴耳珠。
--------------------------------------------------------------------------------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但部分慢性发作者较难根除。
2.注意避风寒,忌食鱼虾等食物,远离过敏源。
3.皮肤瘙痒症亦可参考本病进行针灸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