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城里娃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剂心得十讲(二)--焦树德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09:54:08 | 只看该作者

方剂心得十讲(二)--焦树德

肾气丸
干地黄240克(后世多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20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0克、桂枝(后世多用肉桂)、炮附子各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5~25丸,日服2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此方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金匮肾气丸、八味丸等,作为汤剂使用(将剂量参考比例适当减少)时,又称八味地黄汤。
此丸主治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脾胃虚寒,而饮食少进,泄泻腹胀;或下元虚衰,阳痿精寒,下腹疼痛,下半身畏冷,夜间多尿,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小便不利或频数,以及痰饮咳喘(吸气困难)、消渴、脚气等。
本方是以补肾阳为主而阴阳双补的方剂。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以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濡润之品补肾阴以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品补肾阳(命门之火)而益火之源。桂、附的用量为地黄的1/8,正符合《内经》「少火生气」的精神,如用量过大则会造成「壮火食气」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命门真火既不可衰,亦不可亢。本丸纳桂、附于滋阴药中,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故不叫温肾丸而名之为「肾气丸」。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先天之肾火,又可暖生后天之脾土,后天之脾土又可制先天之肾水,水火相互为用。此先后二天相互制约而化生万物之理也。肾主下元,主藏精,司二便,肺为肾之上源,输布精气,金水相生,上下相依,宣发肃降营卫气血,输化不息。知此,则本方所治诸证之理自明。
近代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性神经衰弱、肾炎、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冠心病、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妊娠中毒、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高血压、前列腺炎、糖尿病、红斑性狼疮、尿崩症等,经中医辨证属于肾阳虚者。近代药理实验亦证明,八味地黄汤有降低实验动物的高血糖作用;六味地黄汤有降低实验动物肾性高血压作用;单味地黄醇浸膏对离体蛙心低浓度时有强心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煎剂对中毒性肝炎有保肝作用;在试管内对某些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等等。
我治疗消渴(糖尿病、尿崩症),用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元参、天花粉,特别重用生地,上消及中消明显者再加生石膏30~40克、葛根10克,常常取得良好效果。药方举例如下:
(1)治消渴(糖尿病):生地30~6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2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五味子10克,葛根12克,天花粉15克,天冬10克,紫肉桂2~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另用生地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紫肉桂2克、五味子9克,煎水1~2暖水瓶,代水饮,口渴时即饮此水。随着病情减轻,饮水减少,煎水亦渐减少,直至不渴时即可只服汤药,不再煎饮此水。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可使血糖降到正常水平,尿糖转阴。
(2)治下消(尿崩症):生熟地各20~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紫肉桂2克,五味子6~9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10~20克,桑螵蛸10~20克,乌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经过较长时间的服用,不但症状消除,全身气力增加,并可使尿比重渐渐恢复正常。
我曾治疗一中年男子,左臼齿疼痛,不红不肿,夜间加重,牙齿微有动摇,经口腔医院以及几个医院口腔科治疗半年多不愈,腰酸腿软,两尺脉弱,诊为肾虚牙痛,用八味地黄汤加减,服药3剂,霍然痊愈。
八味地黄丸再加牛膝、车前子为济生肾气丸,适用于治疗肾阳虚小便不利、脚肿、腰部酸重等症。我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老年男子前列腺肥大,小便不利,证属肾阳虚不能化气利水者,每收满意效果。 本方加五味子、鹿茸,名十补丸,适于治疗肾阴阳俱虚之两尺微弱、耳鸣耳聋、头昏而晕、足冷膝软诸症。
肾阳虚而气喘,吸气比呼气困难,吸气不能深纳丹田,或兼足冷面黑而红、两尺脉细弱诸症,可用本方加炒苏子、杏仁、党参、蛤蚧尾粉(冲服)等治疗。病情重者还可加服黑锡丹,每次服2.5~3克,可补肾平喘。
右归丸与本丸均为补肾阳之剂,但右归丸比肾气丸温补之力更强。凡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证用肾气丸药力不及者,皆可用右归丸治之。
右归饮与本方相比,温补肾阳之力较大,不但可用于命门火衰之证,因肾阳不足而出现的真寒假热证,也可用之治疗。
注意:肺肾阴虚,阴虚内热而干咳无痰,颧红盗汗,舌红苔少,咽干口燥诸症,皆忌用。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09:54:46 | 只看该作者

方剂心得十讲(二)--焦树德

六味地黄丸
熟地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丹皮9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也可以把上述各药的用量减为1/10量作为汤剂水煎服,即名为六味地黄汤。
本方为滋补肾阴最常用的方剂,因为肝肾同源,所以也可以养肝阴,但以补肾阴为主。
本方主治肾阴不足,精血亏损,腰膝痿软,憔悴羸弱,虚火炎上,发热咳嗽,虚火牙痛,消渴淋漓,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足跟作痛,遗精盗汗,舌燥喉痛,脉象细数或尺脉虚大者。
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肾生精填髓,壮水之主,作为主药。山萸肉温肝敛阴,涩精秘气,山药益肺健脾而补脾阴,肝肾同源,养肝阴亦即补肾阴,土生万物,滋脾阴亦即益肾阴,二药共助熟地滋补肾阴为辅药。主辅药能补肾、肝、脾三脏。但这三药补而腻滞,故又以泽泻宣泻肾经浊邪,以防熟地补肾之腻;丹皮清肝泻热,以除山萸肉温肝敛阴之滞;茯苓淡渗脾湿,以免山药补脾中满之壅。六药相合,三补三泻,使此方有收有散、有补有泻,补而不滞,泻而不伤,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可以大补元阴。
现代常用此方治疗高血压病属于肾阴虚而现手足心发热、头晕、烦躁、腰酸膝软、大便干燥、尺脉虚大者,常加玄参、生石决明、钩藤、牛膝之类。
我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出现口渴引饮,小便频多,性急烦躁,颧红低热,心惊心悸,消谷善饥,大便干涩,脉细数或弦数,重按无力,尺脉较弱等症者,以此方加减常收佳效。举方例如下:生地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玄参30克,生白芍12克,生石膏30克(后下),天花粉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川贝母10克,香附10克,炒黄芩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须服用l~2个月,如有效,可继服。
对于红斑狼疮出现发热、身面有红斑、舌红苔薄黄、夜间口渴盗汗、腰酸腿软、脉沉细而数者,可用本方加丹参20~30克、红花10克、玄参10~20克、桃仁10克、刘寄奴10克、白藓皮15~30克、白薇10克、炙山甲6克、苦参12~20克等随证出入,并把熟地改为生熟地同用。
对阴虚火旺,性欲亢奋,阴茎易举之人,必令其清心寡欲,服药治疗。若误认为肾气足而纵欲,是速其死。可用本方加牛膝、知母、黄柏、龙胆草、木通、车前子、玄参、天冬,并加重泽泻用量来治疗。
本方加肉桂30克名七味地黄丸,可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的筋骨疼痛、脚软懒行,木中无火的手足牵引,肝经血虚火燥的筋挛等症。此方有辛以润之、引火归源的作用。
本方加五味子,名都气丸,可益肺滋肾而治劳嗽。
加肉桂30克、五味子60克,名加减八味丸,治肾虚火旺之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疼痛等症。
本方加黄柏、知母各60克,名知柏八味丸或知柏地黄丸,主用于阴虚火旺,骨痿髓枯,尺脉躁旺及肝阳上升者。但注意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忌用。
加麦冬90克、五味子60克,名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治虚劳发热、劳嗽、肝肾阴虚、口燥烦渴等。
加枸杞子、菊花各90克,名杞菊地黄丸,用于治疗肝肾虚而视力减退、视物不明等症。
加柴胡、白芍各适量,名疏肝益肾汤。肝肾阴虚,肝血不足,木旺克土,而胃脘疼痛,大便干燥者,用逍遥散而不愈者,均可用此方。
加五味子60克、生地90克、当归60克,名抑阴肾气丸,治诸脏亏损,胸膈痞闷,发热,潮热,或寒热往来,五心烦热,口渴,月经不调等症。
加当归、白芍、柴胡、枣仁、山栀,名滋水清肝饮,可治胃脘燥热疼痛、气逆左胁痛、呕吐酸水等症。
加白芍90克、菊花90克、当归90克、枸杞子90克、白蒺藜90克、石决明120克,即(近代通行方)明目地黄丸。功能滋肾养阴,平肝明目,主治肝肾虚而致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夜盲、目涩多泪等症。 本方与左归丸、左归饮均补肾阴,但左归饮纯甘壮水,滋补肾阴之力更强些;左归丸加有血肉有情之品,滋肾填精、养肝补血之力更大于以上二方。
本方由纯阴之品组成,凡气虚脾胃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者忌用。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09:56:46 | 只看该作者

方剂心得十讲(二)--焦树德

虎潜丸
败龟板(酥炙)120克、黄柏(盐酒炒)90克、当归(酒洗)45克、知母(盐酒炒)90克、熟地90克、牛膝(酒蒸)60克、白芍(酒妙)60克、锁阳(酒润)45克、豹骨(酥炙)30克(原为虎骨,现虎骨禁用,改为豹骨)、陈皮(盐水润)60克,冬月加干姜15克,共为细末,羯羊肉1000克,酒煮烂,捣为丸,酒煮米糊为丸亦可,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时,淡盐汤送下。现多改为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日2次。
本方主治肾阴不足之筋骨痿软、足不任地、不能步履,亦可用于腰膝酸软、骨蒸劳热等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之证。
肾为作强之官,若肾虚精枯,髓不能满,精血不足,湿热风毒乘虚侵袭,则腰酸筋软,不能步履,肾水不足,火旺烁阴,湿热相搏,筋缩骨软而腿不能用等证作矣。方中以黄柏苦能坚肾、清阴中之火,燥骨间之湿,为治痿要药;龟板性秉阴最厚,善通任脉,大补真阴,故以二药为君,一以治标,一以治本,即奇之不去则偶之也。辅以熟地填肾精以助龟板,知母清肺热以助黄柏;牛膝入肝肾舒筋骨;豹骨驱骨间风热;更以归、芍养血荣肝;恐纯阴无阳则无以生发之气,又以锁阳以温之,用羊肉亦是「补之以味」之意。以上皆血分药,故使以陈皮行气疏肝,气行血行,筋骨得荣,诸证自除。全方意在纳气归肾,故以「潜」名之。
我曾用此方加南五加皮(注意,不可用北五加皮)、苍朮、鹿角胶(或霜)、川续断、杜仲、炙山甲、党参、白朮、焦神曲等,改为汤剂,治疗进行性肌萎缩属于肝肾虚证者,取得了一定效果。
我也曾用本方加川断、金狗脊、附子、肉桂、肉苁蓉、巴戟天、红花、钩藤、防风、乌蛇等,治疗脊髓痨走路不稳或步履艰难者,有较好效果。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我对脊髓侧索硬化症而见腰酸腿软、两足无力、步履困难、二便不能自主、尺脉沉弱,属于肝肾两虚证者,曾用此方加肉苁蓉、附子、肉桂、川续断、茯苓、炙山甲、地龙、槟榔、补骨脂、红花之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有的患者可恢复到生活自理,上街购物。
因为本方主用于治疗两腿痿弱,步履乏力,故又称为健步虎潜丸。原方出于《丹溪心法》,后世又有加味变化。
朱丹溪于本方再加白朮、茯苓、甘草、五味、菟丝子、紫河车,名补益丸,用于治痿躄。
本方中加龙骨,名龙虎济阴丹,治疗肾虚火旺之梦遗、早泄。
本方与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龟板、猪脊髓)均为补肾阴的名方。但大补阴丸偏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而致的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劳嗽盗汗、咳血、吐血、足膝疼痛等症;本丸则治肝肾阴亏之筋骨痿软、腰足瘦削、步履困难,甚或下痿不能行走等症。
脾肾阳虚,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者忌用。
天王补心丹
生地120克、天冬60克、麦冬60克、柏子仁60克、当归身60克、炒枣仁60克、人参15克、丹参15克、玄参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5克、桔梗15克、辰砂15克(为衣用),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辰砂为衣。每服1丸,临卧时温开水送服。
上述组成内容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载《摄生秘剖》的方剂。但据《北京市中成药规范》采用《景岳全书》五十三卷第1071页所载「天王补心丹」内容如下:生地60克,丹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柏子仁15克,枣仁15克,天冬15克,五味子15克,人参75克,玄参75克,远志75克,茯苓75克,桔梗75克,制法、服法同上。用量虽稍有不同,但组方之意和药味均相同,再查《成方切用》、《医宗金鉴》、全国中医学院通用教材《方剂学》中所载者均与此内容相同。据此可知此方流传甚广,市上所售之中成药即与此方相同。近人也常将用量按比例适量减少,作为汤剂水煎服。 本方主治思虑过度,心血不足之怔忡健忘、神志不宁、心口多汗、津液枯竭、大便不利(或秘或涩)、口舌生疮等症。
方中以生地入心肾,滋阴而泻火,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为主药;玄参、天冬、麦冬助生地以加强滋阴清热之功,丹参、当归生心血而安神,共为辅药;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安心神,五味子、酸枣仁酸以收之而敛心气之耗散,共为佐药;以桔梗清气利膈、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重镇以安心神,共为使药。其中人参合麦冬、五味子,又为生脉散,因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生脉散能补肺生脉而养心,并寓有使肺气下降之意。《世医得效方》中的天王补心丹方还有百部润肺降气,菖蒲使心气通灵,杜仲配远志而交通心肾,甘草甘缓调百药,则更为全面,但此方流传较少,今附此介绍,可供改用汤剂时参考。
我常以本方和珍珠母丸(珍珠母、当归,熟地、人参、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锻龙齿)两方相合,减去柏子仁、犀角、沉香、人参,加生牡蛎、白蒺藜、夜交藤等,随证出入,水煎服,用于治疗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表现为失眠、心悸、性情急躁易怒、头昏晕胀、脉细弦而数、证属阴虚阳旺者,效果良好,请试用。
本方去人参、当归、桔梗,加锻龙骨、锻牡蛎、分心木、莲子心等,可用于治疗梦遗失精、头昏健忘,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而表现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者。
另外,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肺结核(盗汗、心慌、失眠)、高血压(心跳,急躁、头胀、健忘、大便干)、心脏病等表现为阴虚阳旺证者,均可用本方随证加减进行治疗。
本方与养心汤(黄芪、茯苓、茯神、当归、川芎、半夏曲、甘草、柏子仁、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均用于治失眠、惊悸、怔忡。但本方适用于心血不足、阴虚阳旺证,养心汤则适用于心经气血两虚、心肾阳衰而心神不宁之证。
柏子养心(汤)丸(柏子仁、枸杞子、麦冬、石菖蒲、当归、茯苓、玄参、熟地、炙草)亦用于治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但偏用于心、肝、肾俱不足之证,且药性比天王补心丹(汤)偏温,故适用于老年人及妇人产后血虚者。
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当归、生地、甘草)亦治惊悸、怔忡、失眠等症,但适用于心肝血虚,心热神浮,魂魄不宁,神明昏乱,寤寐不安之证。药性偏于重镇安神、清热养血;天王补心丹则偏于滋阴凉补、酸收养心。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0:02:17 | 只看该作者

方剂心得十讲(二)--焦树德

孔圣枕中丹(《千金方》)
败龟板、龙骨、远志、九节菖蒲四药等分,共为细末,每服3克,一日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近人多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一日2次。
近人也将此方作为汤剂使用。作汤剂时,龟板和龙骨可各用15~25克(先煎),其它两味可各用10克左右。并可随证加味。
本方为治疗健忘、失眠最常用的基础方剂,也可兼治神志恍惚、头昏、心跳、耳鸣、梦遗等症。古人的经验认为本方不但能治读书善忘,久服且能令人聪明。
我常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脑神经衰弱,或脑供血不足而致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易集中,甚至头脑发昏、昨事今忘、无精打彩等症。兼有腰酸膝软、遗精、尺脉弱者,加生地、山萸肉、枸杞子、川续断、牛膝、生白芍、莲须、分心木之类。兼见性情急躁易怒、头胀头痛、头晕多梦、大便干、脉象弦细而数者,加生地、玄参、生石决明、生赭石、生白芍、香附、黄芩、夜交藤之类。失眠严重,精神不振,心悸气短,耳目不聪,脉象沉细,寸脉弱者,加珍珠母(先煎)、天麦冬、玄参、炒枣仁(30克左右,先煎)、夜交藤、合欢皮、合欢花之类。兼见四肢倦怠、食纳不甘、消化不良、大便溏软等症者,加太子参、生白朮、茯苓、炙甘草、香附、合欢花、夜交藤、龙眼肉、木香(少量)之类。
心藏神,肾藏志,肝藏魂。神魂不守,则意志衰退。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记忆力减退,读书善忘。神魂不守则失眠。方中以龟板滋养肾阴,填精补髓为主药;龙骨平肝潜阳,收魂入肝,为辅药。二药相互为用,使神魂得安而达安神之效。远志苦能泄心肾虚热,辛能散心肝郁滞,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神志、益智能,交通心肾为佐药。菖蒲开心孔,利九窍,散肝郁,去湿痰,为使药。肾阴足,心肝宁,痰湿去,心肾交通,九窍聪明,脑力充盛而记忆力自强。近几年来我治疗年老脑萎缩、善忘、少神等症,常用此方随证加味治疗,确有效果。
本方与天王补心丹皆能治心跳、怔忡、失眠、健忘、但天王补心丹以养心血、收心神、滋阴降火为主;本方则以补肾阴、填精补脑、潜肝阳、收魂安神为主,久服令人聪明,记忆力增强。
本方与柏子养心丸比较,本方以补肾养脑治健忘为主;柏子养心丸则补心、肝、肾诸经,治血不养心所致的惊悸、失眠、心神不宁为主。
本方与益气聪明汤皆能通心窍。但益气聪明汤偏用于肝肾俱不足而耳鸣、耳聋、内障目昏等证,所谓「聪明」,乃聪耳明目之意;本方则用于补肾养脑,滋阴潜阳,交通心肾,正用于治疗健忘、失眠,久服能增强记忆力,令人聪明。
本方药性平和,须久服才能取得效果。肝心火旺而上燎神明所致健忘者不宜用。
大补阴丸
黄柏(盐酒炒)120克、知母(盐水炒)120克、熟地180克、败龟板(酥炙)180克、猪脊髓(蒸熟)1条,上药共为细末,和猪脊髓同捣,再合以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1~2丸。空腹时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为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70丸。
本方也可以做汤剂服用,药量可减为1/10,去猪脊髓,适加阿胶、龟板胶、龟鹿二仙胶之类,烊化服。
本丸出自《丹溪心法》,原名大补丸,但后世多称之为大补阴丸。主治肾水亏涸,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而见耳鸣、听力减退、头脑昏晕、夜间或下午潮热、烦渴盗汗、咳嗽少痰、咳血、吐血、衄血、腰膝乏力而渐成骨蒸痨瘵,舌红少苔,肾脉洪大等症。
朱丹溪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之论,对后世医家运用滋养肝肾、壮水制火、滋阴降火诸治法上有很大影响。本方即为滋补肾阴,壮水制火之剂,对于房劳过多,精血亏损,肾阴耗伤,相火亢旺,真阴不足,孤阳妄行之证,有良好效果。脑为髓海,耳为肾窍,脑海不足,肾虚火炎,故耳鸣、耳聋、头脑眩晕;虚火刑金,故咳嗽、痨热、咳血;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故吐血、衄血;阴
血精髓俱虚,故真水不能制相火而阴虚生内热,故骨蒸潮热、烦渴盗汗、膝软,渐成痨瘵。本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比六味地黄丸效果尤捷。因本方急用黄柏苦以坚肾,可以制龙雷之火,又以知母清滋凉肺,不但能保肺金,又能滋水之化源。更重用熟地、龟板大补真阴,配以猪脊髓血肉厚味之品,以髓补髓,能通肾命。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和「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而治其本。阴足火自清,火清阴自复,本固源清,诸症自除。
我曾以本方改作汤剂,去猪脊髓,改为阿胶块,结合秦艽扶羸汤(见后),去半夏、人参,改柴胡为银柴胡,加生地,治疗一青年女子,四五个月来骨蒸痨热,盗汗湿发,下午体温近于38℃,夜间38.5℃,月经闭止,一年半来潮,干咳无痰,偶咳血丝,两颧潮红,双肩上耸,人体消瘦,两腿无力,曾到几家医院诊治,均疑为结核病,但未能查出病灶。舌红少苔,脉沉细而数。我诊为阴虚火旺,痨瘵之疾已成。投以上述汤药(随证稍事出入),连服约3个月,后期又配服「四乌贼骨一芦茹丸」(《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方),药后来少量黑色月经,继续服药,并加服大黄蟅虫丸。治后月经正常来潮,诸症均消而痊愈。
还曾以此方(去猪脊髓)加沙参、生地、百合、蜜紫苑、蜜杷叶、生藕节、白芨、侧柏炭、阿胶珠、杏仁、金沸草,治疗一中年妇人患肺结核(有空洞)而咳血长期不止,兼见下午发烧颧红、干咳少痰、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脉细而数。诊为阴虚火旺,虚火刑金之证。同时服用雷米封、对氨柳酸钠等抗结核药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血止后,仍以上方重用杷叶,去侧柏炭,阿胶珠改为阿胶块,加百部,煎熬3次,取3次的药汁慢火浓缩,以白蜜收膏,每服1汤匙,一日2次,饭后白开水冲服,连服半年以上。追访3年,诸症均平,未再咳血。
本方加生地15~20克、生石膏30~40克(先煎)、牛膝10克、小蓟20克、生白茅根30克、生侧柏15克、黄芩炭10克(或黑山栀6克),可用于现代医学诊断的血液病、血友病、肝脏病、脾功能亢进等病,表现为中医的阴虚火旺证而鼻衄、吐血、牙出血不止者。上方去牛膝、侧柏、黄芩炭,加桑寄生30克、川断炭15~30克、阿胶珠10克、仙鹤草30克、茯苓15~20克、泽泻20克、炒白朮9克,可用于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而致的子宫出血、尿血、血淋等。
如盗汗明显者,可前加生牡蛎20~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五味子6~9克、糯稻根10~20克等。兼有梦遗泄精、失眠健忘者,可酌加茯苓10~15克、远志10克、莲须3~5克、金樱子10克、珍珠母30克(先下)、炒枣仁10~20克(先下)、锻龙骨15克(先下)等。
六味地黄丸亦能补肾阴,但其药力较本方缓慢,并且没有本方滋降之力。所以,由于肝肾阴虚而出现虚火亢旺之证时,选用本方比六味地黄效力卓著。
健步虎潜丸亦治肝肾阴亏,但主用于腰膝无力、筋骨痿软、步履不便之症;本方滋降力强,主用于虚火上炎而致的耳鸣耳聋、咯血、衄血、盗汗、午后潮热等症。
河车大造丸(紫河车、熟地黄、龟板、黄柏、杜仲、人参、天冬、麦冬、牛膝、砂仁、茯苓)虽然亦能滋阴降火,但偏于益精血、补肺肾,适用于虚损劳嗽、潮热口渴、咽燥声嗄、精神疲倦、气力不佳之症;本丸则主用于肾阴亏耗或肝肾阴虚而阴虚火旺证。
凡食思不振、饮食少进、大便溏泄、舌苔白厚者,此为脾胃虚弱,不宜用此方。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0:06:22 | 只看该作者

方剂心得十讲(二)--焦树德

益气聪明汤
黄芪15克、人参15克、葛根9克、蔓荆子9克、白芍6克、黄柏6克、升麻4.5克、炙甘草3克,共为粗末,每用10~12克,水二盏煎至一盏,临卧服1次,半夜再服1次。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脾胃,十二经脉的清阳之气,皆上达于头面而走空窍。如因饮食劳役,损伤脾胃,后天不足,冲和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而出现目昏,或生内障、耳鸣耳聋等症,可用本方治疗。本方以参、芪甘温而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葛根、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达头目。中气足,清阳升,则九窍通利,耳聪目明。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以白芍敛阴、和血、柔肝,黄柏补肾生水,清热、坚肾,此二药平肝补肾。诸药共达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之效。
耳聋左慈丸(熟地、丹皮、茯苓、泽泻、锻磁石、柴胡、山萸肉、山药)亦治耳鸣、耳聋、目眩等症,但主用于肾虚火升之证;本方则主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证。二方同治耳目之疾,但一治肾虚,一治中虚,一治虚火上升,一治清阳不升。由此足见「辨证论治」的重要、初学者不可不慎。
北京市中成药中,还有「通窍耳聋丸」,为当归龙荟丸稍事加减而成,主治肝经热盛而致的耳鸣耳聋、耳底肿痛、大便燥结等症。
本方中的黄柏一味为清热之品,要注意加减。如有热证烦乱,或适逢春季,则可以稍加重;热证盛,或时值夏天,则可加倍用之;药后热证减轻时,亦可渐减其用量;如有脾虚证者,则去之不用。
本方由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成,为补中气、升清阳之剂。故肝火上亢、肾阴虚、相火妄动而致的耳目失聪者,忌用本方。
秦艽扶羸汤(《成方切用》引《仁斋直指》)
柴胡6克、秦艽5克、人参4.5克、当归4.5克、炙鳖甲5克(先下)、地骨皮5克、炙甘草3克、紫苑3克、半夏3克、生姜2片、大枣3枚,水煎服。
本方主治骨蒸痨嗽,声嗄不能出,肺痿,体虚自汗,或寒或热,四肢倦怠等病症。
骨蒸指病人自觉骨内蒸蒸而热,下午及前半夜最重,是阴虚内热之候。阴虚火旺,上乘于肺则咳嗽,咳久伤肺而渐成痨嗽。肺有痰郁实邪则金实而不鸣,故声嗄不能出(声嘶而哑者是肺已损,为难治)。肺痿有因燥热伤肺而成者,有因肺气虚寒而成者(本方适用于前者)。阴血不足,心脾受累,而卫气不充,故体虚自汗,肢体倦怠,阴阳不和故或寒或热。总之,本方虽然亦治气血不足之证,但主要以治阴虚内热证为主。
方中以柴胡配秦艽解肌热而退潮热骨蒸;鳖甲配地骨皮滋阴凉血而治骨蒸汗出(秦艽退潮热骨蒸,地骨皮退有汗骨蒸);参、草补气,当归和血;紫苑润肺除痰而止嗽;半夏化痰降气,协同清润之品使肺清而声音自开。诸药相合,滋阴清热,表里兼顾,气血双调,故曰「扶羸」。
本方的药量是按原方药量折算的。我临床应用时,常比原方用量适当加大。例如秦艽可用9~12克,炙鳖甲可用15~20克,柴胡可用9~12克,其余药味均可适当加大3~6克,但人参不必加重。仅供参考。
我曾以本方去人参半夏、姜、枣,加重紫苑,另加沙参、川贝、百部、杏仁、麦冬、杷叶,治疗活动期肺结核出现下午颧红潮热、咳嗽少痰、骨蒸盗汗、身体消瘦、夜间口渴、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阴虚痨热之证者,配以口服抗痨药物,常收满意效果。
以本方合大补阴丸,改柴胡为银柴胡随证加减,再配用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及大黄蟅虫丸,可用于治疗青年女子月经闭止1年以上,而出现骨蒸潮热、盗汗湿发、干咳少痰、颧红面黄、身体消瘦、双肩上耸、走路无力、舌质红、脉细数等症,俗称干血痨者。请参阅「大补阴丸」中治疗经验。
我常以本方加青蒿10~15克、白薇10克、丹皮9克、香附9克、生白芍10克、生地15克,用于治疗查不出原因的「低热症候群」(本病以青年女子较为多见,男子虽有但较少,俗称「低烧」),常可取得良效。
本方去人参、半夏、紫苑、甘草,加知母、青蒿、乌梅,为「秦艽鳖甲散」,主治「风劳骨蒸,午后壮热,咳嗽肌瘦、颊赤盗汗、脉来细数」,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滋阴清热,治疗虚热劳伤的方剂。
本方去当归加黄芪、茯苓、生地、白芍、天冬、知母、桑白皮、桔梗、肉桂,名「黄芪鳖甲散」,主治「男女虚劳客热,五心烦热,四肢怠惰,咳嗽咽干,自汗食少,或日晡发热。」
本方与秦艽鳖甲散、黄芪鳖甲散三方均能滋阴清热,治骨蒸劳热。但本方以滋阴血、退骨蒸、清肺金、出声音为主,「表里交治,气血兼调,为扶羸良剂」;秦艽鳖甲散则以驱逐深入骨间之风热、滋阴敛阴为主,治午后壮热、颧红盗汗、肌肉消瘦很快为其特点。黄芪鳖甲散则能滋肾水,泻肺脏之火以养阴,兼寓有引火归原之意,善治肝肾阴虚,相火上炎所致的五心烦热、咳嗽咽干、自汗食少、日晡发热诸疾,滋阴清热之中兼能益气固卫。这些药方对于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一时查不到原因而每日低热的疾病,确有扶正祛邪、改善症状、促进痊愈之功效。
《温病条辨》有青蒿鳖甲汤(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药味简练,配伍精当,也有滋阴清热的作用,但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病后期,阴液已伤,余邪未尽,深伏阴血之分,而症见朝凉暮热或低热不退,口干食少,脉象细数者。也可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查不明原因的「低烧」症,运用得法也有效果。
没有阴虚证者禁用本方。
百合固金汤
熟地9克、生地6克、麦冬4.5克、百合3克、炒白芍3克、 当归3克贝母3克、生草3克、元参2.5克、桔梗2.5克,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本方主用于肺为虚火所伤而致的咽痛、喘咳、痰中带血、手足心热、下午烦躁、咽干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或脉虚大、尺脉弱小诸症。肺为水之上源,肺伤则不能滋化肾水,肾中虚火上炎,肾脉挟咽,故咽痛;火上熏肺,故喘咳;火郁生痰,火动血络,故吐痰血。方中用二地益肾滋水,退烦热为主药;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润肺清热为辅药;玄参滋阴降火利咽喉,贝母散肺中郁火而除痰,归、芍养血以防肝火之动为佐药;桔梗载药入肺而清金为使药。本方虽以二地为主药,但其治疗目的不在于补肾,而在于清金保肺,百合、麦冬为有力之辅药,故名以百合固金汤,其制方之义,可了然明白。目前临床上常常把百合的用量加为6~9克。
我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时,常根据症状的不同而进行加减增损。例如:咽喉干燥疼痛明显者,把生地加至10~15克,玄参加至9~12克,另加青果6~9克;喘咳明显者,把百合加至9克,另加蜜炙紫苑12~15克、炒苏子9克、蜜炙杷叶15克、蛤蚧尾粉1.2克(装胶囊分两次随汤药冲服);痰黄而多者,加瓜蒌20~30克、天竺黄9克、金沸草9克,贝母改为9克;咳血明显者,生地加至15~20克(或更多些),百合加至9~12克,玄参加至15克,另加生藕节30克、白芨9克、黑山栀6克、炒苏子9克、三七粉1.5克(分两次随汤药冲服)。我曾用此方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大咳血,血止后,再服十余剂巩固疗效,然后去山栀、藕节,另加生白朮、茯苓、半夏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以杜生痰之源,每收理想效果。
近些年来,有人报导用此方治疗硅肺,取得了一定疗效。我用此方治疗硅肺时,常用于二、二期硅肺,有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者,并加炒苏子9克、白芨10克、茜草炭12克、海金沙10克、菖蒲9克、天花粉10克、鸡内金9克,对平喘止咳、化痰止血、恢复体力有较好的效果。总之,治疗硅肺病也要辨证论治,不可死板地固定一方不变,要随证候的变化而加减变化方药。
百合固金汤与补肺汤(蜜炙桑白皮6克、熟地6克、人参3克、蜜炙黄芪3克、五味子3克、紫苑3克)、补肺阿胶散、紫苑汤俱治肺虚咳嗽。但前方治肺被虚火所伤而咳嗽咽痛等,偏治肺阴虚不能生水,肾火上炎之证。补肺汤则偏治肺气虚,子病累母,脾气亦虚证。 肾为气之根,故方中以熟地滋肾,以五味子收肺肾之气,但总以温补肺气为主,金旺水生,咳嗽自止,但要注意肺中有实火者忌用此方。补肺阿胶散(阿胶、马兜铃、炙甘草、牛蒡子、杏仁、糯米)偏治肺中津液不足,口干气哽,咳嗽少痰之证。紫苑汤(紫苑3克,阿胶3克、知母3克、贝母3克、桔梗1.5克、人参(或党参)1.5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五味子12枚)偏治肺伤气损、气阴两虚、劳热久嫩、痰中带血之疾。
我曾用此方减熟地、当归,加生石膏(先下)30克、知母9克、瓜蒌30克、苏子9克、沙参9克,用于治疗肺阴虚咳嗽、口渴痰黄、痰中带血、面晦消瘦(胸部X光拍片右肺有阴影,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服药30余剂后,诸症消失(肺中阴影亦消失)。
肺气虚咳嗽、痰白、畏冷、气短声低者,忌用。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0:07:23 | 只看该作者

方剂心得十讲(二)--焦树德

玉屏风散

黄芪30克、防风30克、炒白朮50克,共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2次。现代常将此作为汤剂服用,药量酌减。
本方的用量,各书不尽相同。例如《世医得效方》为黄芪180克、白朮120克、防风60克,《医宗金鉴》为三药等分,本方是采用《成方切用》引《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方的用量,与《丹溪心法》方相同,惟黄芪为炙者。今仍从丹溪原方,其它用量可供参考。
本方主用于气虚、卫表不固、自汗不止,容易感冒风寒之证。
表虚、卫外之气不固,津液外泄,故自汗不止;阳气不能卫外,故易患感冒。本方以黄芪补气,实卫固表为主药;白朮健脾补气而壮肌腠,以助黄芪益气固肌表之力作为辅药;防风本为风药,善走全身皮表,黄芪得防风而固表之功更为增强,且疏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可祛全身之风邪而不伤正,故用为使药。三药相合,有黄芪固表而外有所卫;有白朮固里而内有所据;防风遍行周身既驱已有之风邪,又防再来之风邪。表里皆固,风邪不得入侵,使人体如得屏风之围护,固以「玉屏风」名之。
我曾用此方加味,治愈一女青年经常很感冒病,每一发病即鼻塞,全身起小粒状浅红色痒疹,影响睡眠及学习,每月可发生2~3次。经多方治疗,数年未愈。我用:生黄芪9克,白朮5克,防风6克,连翘10克,忍冬藤20克,苍耳子9克,白藓皮20克,红花6克,苦参12克,丹参12克,桑枝30克,水煎服。其进6剂,症状消失。嘱上方隔日一剂,再服6剂,然后改为隔2~3日服1剂,再服7剂。半年后追访,来再发生过感冒病。
我还曾用此方合桂枝加附子汤随证加减(兼盗汗者,加生龙、牡各20~30克(先煎)、地骨皮9克、炙鳖甲15克(先煎);兼心悸气短者加生龙齿15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茯苓15克)治疗几例久治难愈的自汗症,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如属卫气虚、表不固,风邪乘之而频发频止者,我常用本方加白芷9克、细辛3克、辛荑9克、苍耳子9克、荆芥穗9克,再随证加l~2味药,常收满意效果。
对卫气不固容易患感冒的人,我常用本方为细末,每次用3~5克,煎水去滓,饭后服,一日3次。要注意用量不可过大,轻量常服,效果反而明显。用开水彻泡后服用亦可。以上个人用法,谨供参考。 本方3味药,用相同的量,水煎服,名黄芪汤,洁古老人用此以代桂枝汤,治疗春夏发热有汗,恶风寒,脉微弱之证。如恶风重者,可加桂枝。
本方既可对卫气虚、表不固而易患感冒之人,作为预防之用,又可治疗气虚表疏、患感冒、自汗而表证不解又不可用疏散发表之剂的患者。
注意对卫气不虚,表有实邪的感冒,不可使用。
石斛夜光丸(《苏沈良方》)
石斛15~21克、天冬60克、菟丝子23克、人参60克、茯苓60克、甘菊花23克、山药23克、麦冬30克、熟地30克、肉苁蓉15克、青葙子15克、生地30克、枸杞子23克、羚羊角15克、草决明23克、杏仁23克、五味子15克、白蒺藜15克、川芎15克、炙甘草15克、黄连15克、防风15克、枳壳15克、乌犀角15克(现应取消此品)、牛膝23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2次,每次1丸,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此丸主治肝肾两虚,虚火上犯,而致目光不敛,瞳孔渐散,视物昏花,瞳孔淡白或淡绿,昏如雾状或黑花,或视一为二(复视)等内障诸症。
肝开窍于目,肾主瞳仁,肝肾不足阳衰阴弱,不能升精于目,故致上述诸证。方中以二冬、二地、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五味子、牛膝等滋阴之品以补肾肝之精血;又以人参、炙甘草、茯苓、山药等甘温益气之品以培补脾胃之健运;往以蒺藜、甘菊、川芎、枳壳、防风以行气疏肝,青葙子、草决明以散风明目,黄连、羚羊角等以清热泻火;又籍石斛之妙合脾肾,清而行之,使脏腑合德,升精归明,专精于养目复明。又取补上治上制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的精神,故配成蜜丸,缓缓取效。
本丸主治内眼疾病而致的视力障碍。我曾用此丸配以应证汤药,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等。配以应证汤药合本丸再加磁朱丸,治疗白内障(早期),对恢复视力有一定功效,但须较长时间服用。
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亦治内障目昏视力减退之证,但偏用于心肾不足,肝火上攻所致之目疾。本丸则偏于治疗脾肾不足,肝经虚火上犯所致之目疾。
对肝经实火上攻头目而致的目赤红肿,云翳外障等症者忌用本丸。
还少丹(《杨氏家藏方》)
熟地15克、山药45克、牛膝(酒浸)45克、枸杞(酒浸)45克、山萸肉、茯苓、杜仲(姜汁炒)、远志、五味子、楮实(酒蒸)、小茴香(炒)、巴戟天(酒浸)、肉苁蓉(酒浸)各30克、石菖蒲15克、枸杞子15克,共为细末,炼蜜加枣肉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每次1丸,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会饮酒者亦可用温黄酒进服。
此丸主治肾、脾、心三脏虚损,精血不足,神志俱耗,体倦腰酸,羸弱乏力,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牙齿浮痛,未老先衰等证。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心主神明为人身之主宰,先后二天皆固,神旺精足,则老可还少。两肾中间命门之火为先天真阳,此人衰微则无以熏蒸脾胃,脾运不健,饮食减少,而精气日衰。方中以肉苁蓉、巴戟天入肾经血分,小茴香入肾经气分,共补命火,火旺则强;以熟地、枸杞补肾水以济火,使命火不亢不害;杜仲、牛膝补肾以壮腰膝;茯苓、山药渗湿补中以助脾;山萸肉、五味子补肺肾而固精;远志、菖蒲通心气而交通心肾;大枣补气益血,润肺强脾;楮实助阳补虚,充肌壮骨,水火平调,脾肾交补,兼能益心。久服身体健壮,精血充足,自然返老还少。本方去茯苓,加茯神、川断,名打老儿丸,意思是说其母服此丸年过百岁,还因其老儿子不愿服本药而打之令服。
我曾用本方适当减量作为汤剂随证加减,冶疗慢性脊髓炎、脊髓痨、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表现为肾脾两虚证者,有较好效果。一般我常加用附片、紫肉桂、金狗脊、鹿角镑、淫羊藿等,去五味子、楮实、小茴香。尿失禁者,不去五味子,另加覆盆子、桑螵蛸、台乌药等。
以遗精阳痿之疾,属于脾肾两虚或心肾不交者,我常投以此丸兼服知柏地黄汤加远志,或兼服金锁固精汤。兼有肝经湿热而遗精者,可用龙胆泻肝汤随证加减同时服用此丸,往往取得满意的疗效。
此丸为养生强壮之剂,须缓缓常服。如有烦热,可加栀子仁30克;如膝软、腰腿无力,加续断30克;如滑精,可去牛膝,加川续断60克、朱丹溪用此方去楮实,名「滋阴大补丸」。「阴」指肾而言,因为肾为阴脏。

17
发表于 2009-10-6 19:45:08 | 只看该作者

方剂心得十讲(二)--焦树德

这样的贴子应鼓励多发,对启迪后学很有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07 , Processed in 0.11446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