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学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7 19:1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具有具体形态的基本物质构成的,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导致着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普遍联系,也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它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也是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的“五”,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行、运动变化。因此,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自然界许许多多的事物虽有各自属性特点或组成分,但最终都可归为五大类。这五大类事物之间有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并且运行不息,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是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因此,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实际上大大超过了这五种具体物质的本身,而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凡具有此类特性者,都可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土”,是指火具有温热、腾上的特性。引伸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昌茂繁盛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爱稼穑”,是指土的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伸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革有变革、肃杀之意,引伸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可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伸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作用的事物,均可属于水。
   (三)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从而得到事物的五行属性。除运用这种直接归类法外,还有间接的推演络绎法,即当某一事物据其特性被归为某行后,与这一事物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系列事物也都被认为具有此行特征,从而也被归于此行。这样就能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归纳到五大行类中。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某些五行属性。
自  然  界        五行        人  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变动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微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四)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不只是探讨各类事物的属性、特点,并简单地将它们归于五类,更重要的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等来探索和阐释复杂系统的内部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这些基础上体现出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自我调控机制。
   1.生克和制化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资生或兴奋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都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在自然界才能维持生态平衡,在人体才能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样以次相生,以次相克,如环无端,生化不息,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故《类经图翼》:“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所以对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五行学说就是以五行生克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来说明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受着整体调节控制的,而本身又影响着整体。各系统都通过这类复杂的调控机制,防止自身某些方面的太过或不及,维持整体的动态平衡。
2.乘侮   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常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反应。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反侮亦称反克。
    引起乘侮的原因不外两类: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二是某一行本身过于虚弱,这样都可导致乘侮反应。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已所不胜,侮而乘之,已所胜,轻而侮之。”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与阴阳阴阳学说一样,都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阴阳可谓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而当出现环循体系、自我调控的整体时,这正是五行。五行学说中主要是从整体来考察人体。
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根据五脏的功能特性与五行属性相类比,以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着自己所属的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把机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体系,体现了人体的整体观。
(2)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阐释机体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的基本观念。
(3)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归属,说明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表达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用五行生克乘侮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揭示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相生关系中有母子传变,具体有“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相克关系中有相乘(克之太过)和相侮(反克)两种关系的传变。五脏病变时的相互传变,均可以用五行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明。
3.用于疾病的诊断    从“人与自然的五行归类表”中可以看出,脏腑与体表的五官、形体等有相应的生理联系,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即体内脏腑有病,可以反映到与其相关联的体表部位,从外周的变化亦可推知在内脏腑的状况,《灵枢•本脏》:“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4.用于治疗   五行学说用于疾病的治疗主要是用五行生克规律确定一些治疗原则和方法,防止疾病传变。如《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对虚实确定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具体治法,有如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心)补北(肾)等等。
   五行学说在治疗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但适用于药物治疗方面,也同样指导着针灸疗法和精神疗法等。
(六)五行学说的现代探微
    五行学说是基本的、普遍的自然规律,并非什么深信、玄虚之论,它与阴阳学说一样揭示的是规律,本身就是彻头彻尾反对唯心主义的武器。在现代观念中很有必要将其明释,以下就拟用“瞎子摸象”的方式对其进行探讨和阐发,综合起来冀能对理解五行学说起到一定作用,甚或可将其本质显“象”出来。
1.说明自然界的构成要素
(1)构成物质世界主要有五大类物质,现由肉眼所见递推及分子进行分类。
   木:植物类,指树木、藤本植物推及纤维素、木炭等。
   火:能源类,(燃烧过程),如油、脂等易燃物。
土:土石类,包涵有机盐、无机盐、氧化物、非金属元素等。
   金:金属类,指各种金属元素。
   水:指雨水、泉水、海水等各种水。
   物质世界即全由这五类物质组成,或单独显现,或融合共存。
(2)生物细胞层次的五行分属
     木:内质网。
     火;线粒体。
     土:溶酶体。
     金:细胞膜。
     水:细胞核。
(3)染色体原子五行发微
    染色体主导了生命世界,自然界选择了五种原子作为染色体的核心组成成分,抑或“天布五行,以运万类”。
   木——C:构成木类的核心成分;
   火——O:主燃烧,决定氧化反应;
   土——H:质子可转变成各种元素(化生万物);
   金——N:机体蛋白分子中的金属离子均与N形成共价键而存在来发挥效应;
   水——P:主蕴能,吸附水,而水之比热最大。
2.全面深入认识世界的方法   世界纷繁复杂,事物千变万化,分门别类法就成了认识事物的首要方法,而五行学说正是此法最普遍最完美的先导。
(1)       直接归属法:把各门类的有形事物依据其属性、特征划分为五类,归属五行,如:五行星、五脏等等。
(2)       比类取象法:对无形可征的各种现象也据其特性、表象或通过感应分属五行,如:经天五气、五音、五味等等。
3.蕴含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思想
(1)与系统论的关系:通过类比推演的方法,必将把事物归类成系统,五行学说即把整个自然界归为五大物质系统,各系统之间通过生克制化的联系和作用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内部又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或是次五行体系。可见五行学说完全具有整体系统的观念。
(2)与信息论的关系:信息论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是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综合性、应用广泛而又带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五行,可以说是五类信息标志,五行的物质即是五行信息的载体,五行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标志,如声、光、色、味……,且每一行所指都是特定的信息,也具有生、旺、相、休、囚的运行规律。
  (3)与控制论的关系:控制论是研究一切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共性的一般控制规律的科学。控制是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骨,根据系统内外的各种变化进行调整,不断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系统保持其肯有一定机能的稳性。五行学说正是典型的反馈调控体系,“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相生是正反馈,相克是负反馈,若运行正常,制则生化;反馈机制失常,就出现相乘、相侮,无制则亢而为害;甚则“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必然导致有机体解毁。还可看出,这种调控不是在同一通道中双向传递,而是由多条通道交叉构成立体网络,形成多条反馈回路。在微观领域里,例如,最近一位台湾大学的学者林建苏(音译)教授以现代内分泌学研究五行生克乘侮调节激素系统发表文章认为: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普通规律,使用它说明有关各类事物联系协调平衡。其中某一成分变弱或变强,全系统就失去平衡。要恢复平衡,就要进行能量再分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素调节可用五行生克乘侮的调制系统加以说明。
    4.天之理数一体化    五行说明天、地、人都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为什么是“五”而不是其它数呢?这是因为“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数”,“理得数而有本,数得理而始明”,即认识自然规律达到了理数一体化的境界。对这一自然规律之数理,古人是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卓绝的探索,现简引如下:
(1)       纪天文
   “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以于张翼娄胃。”
   “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此太古占天之始,察五气,纪五天,而所以立五运也。”
(2)       察地理
   “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缺一不可。”
(3)       通人事
“手之十指,以应十日。”
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五行验证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可详见《黄帝内经》。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通过以上“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总结为“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即把这个来源于实践并经实践反复验证的真理性认识——自然界普遍规律表述为五行学说。
     再者,五行才能说明整体的每部分既特异又直接相关,即四种相互作用把各部分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舍此别无它,也可谓达到了一种理数相融的层次。
5.天人相应的观点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而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命现象的无比合理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不都是“天人相应”的观点么。比如从现代微观看,DNA双螺旋的每一转都包括有10对核苷酸,无一例外,这与“天有十日”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契合吗?
阴阳五行是宇宙的最一般普遍规律,而人是天地气交进化的产物,在天人相应观点指导下,阴阳五行顺理成章地渗透于对人体的认识、研究、应用。
总之,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观点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引用爱因斯坦所说作为归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DISABLELBCOD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2:32 , Processed in 0.1124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