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故事-我的学医历程之五识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8 12:3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一点与西医不同。
西医呢,这个药你开好就行了,药名,剂量,用法,病人拿着方子去取药了。用不着关心它是哪个厂出产的,除非是假药。这些也用不着关心的,也没那个必要。
中药是不是这样就行呢,你把方子开好,药物,药量,剂数,病人也去拿药了,挺省事的,病人有的还来找你复诊,有的干脆就不找你了,我到底错哪了,自己开了方子,十多味药,每味到底什么样啊,我可从来没见过,到底有没有效啊,有时自己也心里犯嘀咕,同样的病人,他开方病人吃了很安稳,疗效也好,我和他开得一样啊,怎么病人反映腹泻、肚子不好受呢。从来也没有对自己不识药反思过,反正是药呗,认不认识药有什么用呢,反正有药房人员呢。
可是,要当一个好的中医师,如果对药物没有一定的认识,你是如何也成不了一个名医的,对于自己的武器不了解,怎么可以打胜仗呢?
举个中药例子,最常用的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本草纲目》记载说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意相投,据其疗效,李时珍猜测“当归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必因此而出也”,这是关于当归命名的一些推敲,我们暂不讨论,但要说当归能使血各得其所那绝非虚言。
那么怎样理解它的味甘、辛呢,如果你不亲自去尝一尝,你是不知道他是个怎么样的甘、辛法,就其根来分,可分为当归头和当归尾,当归头饮片较大,尝一下,微甜的,你再尝一下当归尾就发现味道有些偏辣,这时再理解当归头入脾补血,当归尾入心活血就不难了。鲜当归与陈当归又有什么区别呢,刚切好入药的当归,你闻一下,用手抓一下,香气浓郁而又柔软,那陈当归呢,干燥易断而无香气,药力大减。
那么你在临床应用时,心中就会十分明了了。血虚症用当归头,调经止痛用全当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不用我说,你也会选用当归尾了,肠燥便秘用鲜当归最好。肠胃不好者,可用当归头,意为减其辛而用其甘也。
一个好的中医用药就像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如果你是中医专业而非中药专业,又是在医院搞临床的,中药教材上说得已经很详细了,我还要再了解吗,药房干的事我有必要干吗?这一点恰恰是作为中医师最不应该丢失的,也是我本人不赞成的中医教育之一。三十年前,还没有中药这个专业,把中药独立分成一个专业后,你看中药学专业的课程都在干什么,什么中药药理呀,是什么中药化学呀,中药制剂分析呀,花费高昂的经费研究中药的成分,发现一点药理,就开始用到中成药研制上,专家联名,药厂生产,快速推向市场,结果怎么样,让人家抓住了小辫,说你没有经过怎么样的实验,把并非真正有效的中药推向群众,损害了中医的声誉。
把中药从中医分出来搞科研,其出发点就是想把中药治病的机理用现代的西医揭示出来,到最后呢,真正的性味归经都被研究得乱七八糟,中医的好东西都丢弃完了。结果还不被人家说不科学吗,因为研究到最后也没跟西医理论挂上钩,人家连你的理论都要推翻,这一点我不能不说我们走的方向是错的。
过去的中医都是懂中药的,不仅懂,而且亲自去鉴定,炮制。
若要当一个好的中医,医与药都要亲自去实践,医不与药相结合,一旦分了家,就少了一份治病的力量。
2
发表于 2007-2-9 15:15: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故事-我的学医历程之五识药


  这样的好贴真是不多.可以为后学奠定基础,欢迎先生的到来.
3
发表于 2007-6-3 16:24:5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故事-我的学医历程之五识药

李医生是哪里人,想找你求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1:59 , Processed in 0.0500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