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前几天发表了医经秘旨,后几节附录未及扫描,现附上,与诸位同仁共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6 20:5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食养尽之毋使过之伤其正也
    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深得勿药之理。
    神气相得,则生化之机不息,故养生家不能无为,而又不可使之有为,此便是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之理。昧者为情欲所牵制而疾痰生,所谓吉
凶悔吝生乎动也。此岂可以针砭药饵治哉?反观自养可耳!
    要知邪气即吾身中之正气,治则为正气,不治则为邪气,方知养正积自除之说不谬。
    不澄其源而欲其流之清,不去其薪而欲其汤之不沸,不断厚味而欲其积之可消,此不可得之数也。
    “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读其文而不知其义,知其义而不详其法,皆不足以言治。
请试论之,病之始起,不过由于真气失守,邪气乘之。邪气者,内伤外感是矣。其初只是客病,不妨攻之使去,故曰可刺而已;久则正虚而生邪热,既不能补,复不可攻,善摄生者,此时当使之慎起居,俾阴精日生则余邪自退,‘此不治之治,故日可待衰而已。病者、医者不识待衰之理与待衰之法,一则躁急以求治,一则杂药以妄投,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者,踵相接也。
    贫窭之人,待剧病多有不服药而自愈者,以其无服药之力,且无治邪之昧也。
    医家以兵法治病,谓清野千里,是广服大药。予谓不然,要在断厚味,使邪无所助而自.退,又不战而屈人兵之法也。
    丹溪茹淡论最得调摄之法。然阴之所生,本在五味,一味茹淡,亦恐阴气不生。予谓甘肥之昧,要在淡煮,使不生痰助火;至于蔬菜,不妨加以盐豉益其昧也。
    张汉瓿日: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断厚味,在看何病宜何,当忌则是。如肿胀,食盐助邪可类推矣。若一意教人淡食,则恐胃气日惫,有精神顿消而不可回者矣。若肥味淡煮,可谓得情。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内经》日:血虚脉大,然气虚亦有脉大者。盖血虚气无所附,故脉大;气虚则邪火甚,故脉亦大。此种经旨皆有,但未尝明白指示,此道之所以常不明耳!
    脉细小之类为正气不足,洪大之类为邪气有余。正气不足而见细小之脉,可补而愈也;邪气有余而见洪大之脉,可泻而愈也。唯是正气不足而脉反洪大,邪
气有余而脉反细小,一则正虚邪胜,一则邪胜正虚,故皆不治。诊者先知此种大意,则不难迎刃而解。间病然后察脉,以病合脉,其脉得,其病亦得;若以脉求
病,则二十四脉,每部备有寒热虚实,证候纷纠,何能一按了然?譬如浮脉,浮而有力为风,浮而无力为虚似矣,然中风脉浮而缓,缓之与无力相去几何?譬之沉脉,沉而有力为实,沉而无力为虚似矣,然中寒脉沉而微细,微细之与无力相去几何?又如弦脉,邪在少阳则脉弦,血虚脉弦,风家脉弦,支饮脉弦,苟不问其人之壮怯及表里阴阳有何痛苦,所谓“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况禁之以声息,蔽之以帷幄,此非窘医,实自贻其咎耳!脉如车盖,如羹上浮,是阳气将绝也;如屋漏,如泻漆,是阴气将绝也,亦自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之义。
    仲景:脉浮,当以汗解,假令尺中迟者,为营血不足,不可发汗。又日: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
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凡脉浮取之盛,按之不足;寸关盛,尺不足,其盛皆为假象。盖沉之与尺,尤树之有根也。故
仲景于当汗之症,迟回顾虑如此,予更有说焉。夫浮以候表,寸以候阳,外邪初入,必先在表与阳分,表盛则里虚,上盛则下虚,此时似难以尺中迟微而误当
汗之期,尤必须审其人之形气病气何如也。若其人无外邪,脉见沉候与尺不足,此真是有阳无阴,枝叶虽茂,根本将拔,勿妄施攻击耳!
    日肾气独沉,日肾气不衡,总是石而无胃,肾水不能上交于心火之象也。
    促为阳,紧为阴。然仲景又日: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又日: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在胸中,当须吐之。是又不能拘也。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仲景又谓:阳脉微者,汗出而愈;阴脉微者,下之而愈。虽日极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然既极虚矣,汗下岂可轻哉?此亦人存政举
之法,后学不得藉以为口实也。
    刘澹庵曰:从症不从脉,正在此处要人下手。仲景非立是空头论,而眩后人持两端也。
    寒肃之气为生发之本,不然,造物者岂好为此戕贼哉?知此,则知天地不可无秋冬之令,吾人身中不可不保金、水二脏。
    升已而降,降已而升,两“已"字殊不妥贴。一边升便一边降,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者自升,降者自降,奚俟其已耶?不观之二分、二至乎!四时之
春夏秋冬而配以木火土金水,治病须求其寒热温凉之宜,毋违时,毋伐化,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宜矣。至于运气则有常有变,有主气有客气,有阳年有阴年,有南政有北政,有胜气有复气,虽皆一本于干支,然刚柔强弱,杂乱纷纠,何能按图而索?如土平运日备化,不及曰卑监,太过日敦阜,此可考也。少宫之岁而
实与太角之岁同,则难可考也。况乎太阳之人,或遇流衍之纪,太阴之人,而遇赫曦之纪,强者有制,弱者得扶,又未可以流衍赫曦之故,而病寒热也。且古
今异气,方隅异宜,安能比而同之?故施之于治,往往不可不知。
    刘澹庵日:古今异气,方隅异宜,主气或同,客气则定有不同者,此在察其气以知所感者,何属为多,比而同,施而治之,自不可也。
    世有日用寻常之事,童而习之,自首不知。其所以然者,如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固易明矣,至于金克木,岂斧斤以时入山之谓乎?木克土,岂草木
蕃茂,土因之而瘠之谓乎?土克水,岂水来土掩之谓乎?是不易明也。在箕子主质而周子主气,后人茫无所宗。予谓水克火,火克金,是言其质之与性;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是但言其性。木之敷荣条达,固其性也,金气肃杀则克之矣;土居中央,其性缓,木之性劲急则克之矣;水之性寒湿,土之性温燠则克之矣。
速其所欲谓之泻,泻即克也。推此而言,相生之理,亦莫能外之。格物致知之学,由浅入深,由粗入精,此等粗浅之处不明,吻口而谈运气得乎?
    化气必以五,故五行不可增之为六,减之为四,亦自然之理。
    五运六气各具一体用,各具一太极,亢害承制,归于和平。和平者,阴阳相抱,无偏无倚之谓,千万法门,不过欲全此气耳!医有喜寒凉而恶温热,喜温热
而恶寒凉,均未谙此。
    运气之说若按图索骥,似堕马宗素术中;然不深求其理,安知人在气交中,五运六气太过不及,阴阳胜复,内外合邪,皆能为病?
    中庸之理,无往不宜,试以运言之,太过不及皆能致病。如土太过,则水受克而火无制矣;土不及,则不能生金而木横肆矣。故日: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义也。又子逢窃气,母乃力争;母被鬼伤,子来力救之义也。不然,造物既以生物为心,又杀之何也?盖理之不得不然者耳!
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
    统而言之,天为阳,地为阴;分而言之,天有天之阴阳,地有地之阴阳。故治者要知补益阴阳矣,尤不可不知补益阳中之阴,阴中之阳。补阳中之阴,甘
寒而气厚味薄者是也;补阴中之阳,苦温而质重味厚者是也。
    咸走肾。肿胀之却咸味以防贼邪者,因脾胃虚,不能运化水谷而生湿热,湿热下流则膀胱之气化不行,小便不通。今使咸味引土邪入肾,肿满不能愈也。.茶内着盐便能消肾,亦是此意耳。
    五味子味厚而酸,故能收至高之气以藏极下之地。譬之车轮焉,上者能下而下者方能上。五味如大力者,将此车轮板之使下耳!    ,
    能知桂枝开腠,通津液,通气,白术、茯苓之生津,则医学之上乘也。
    方者仿也,务必相时令之虚实与时序之寒温,仿而用之。王宇泰云:小续命汤亦麻黄、桂枝之变。麻黄不施于冬月即病之伤寒,而泛施于温热之证,未有
不杀人者,其可执乎?
    夫辛能燥,以开窍走津液故也。然又日:辛以润之,其义何居?不知燥气在里,则津液不行而元府闭塞,故日: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
通气也。风药治秘,盖本诸此。
    有宜先攻后补,其功在补;有宜先补后攻,其功在攻。易医而治,毁誉生焉。殊不知后医之有功,即前医无功者有以成之也。易时而治,皆无功焉,所谓客医之治热病,即旧医之乳药也。岂可以有毒为是,无毒为非;无毒为是,有毒为非乎?
2
发表于 2005-3-8 16:12:38 | 只看该作者

我前几天发表了医经秘旨,后几节附录未及扫描,现附上,与诸位同仁共赏。

謝謝.
3
匿名  发表于 2005-3-20 01:28:48

我前几天发表了医经秘旨,后几节附录未及扫描,现附上,与诸位同仁共赏。

[DISABLELBCOD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3 03:41 , Processed in 0.0489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