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血管沉积用蒲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9 16:5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血管沉积用蒲黄
降血脂用蒲黄
蒲黄能抑制脂质在动脉内壁的沉积,从而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继而降低总胆固醇、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蒲黄一般每天服用3次即可。既可以直接用开水送服,每次2~3克;也可以将其煎服,即将10克生蒲黄包煎,煎好后分次服用,还可以拌在炒饭、面条等食物中服用。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蒲黄提取液对离体兔心有明显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蒲黄水煎剂及以蒲黄为主的复方心舒Ⅲ号水煎剂均可使金黄地鼠夹囊微循环小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对小鼠心肌微循环也有改善作用。蒲黄对家兔心肌损害有防护作用,家兔左室支动脉结扎形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术后经用蒲黄治疗,可使家兔心肌梗塞范围缩小,病变减轻,还可使该模型家兔体内循环血小板比率升高,说明蒲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机制之一。
2.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蒲黄能防止喂饲高脂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并能增加喂饲高脂家兔的粪便胆固醇。该作用除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粪便胆固醇外,可能还与影响体内胆固醇代谢有关。
3.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蒲黄对凝血过程的影响结果报道不一。早期研究认为,蒲黄能使家兔血小板数目增加,凝血酶元时间缩短,有明显缩短血液凝固时间的作用。蒲黄熟用炒炭,可增加止血作用。其原因之一可能是蒲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槲皮素等)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具有止血作用的鞣质。但也有报道,蒲黄炒焦后,其止血作用与生蒲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更多的报道则认为,蒲黄能抑制血液凝固过程。

各家学说:
1.《纲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涤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丽手顾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能相济也。
  2.《本草汇言》:蒲黄,性凉而利冶g洁膀肮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且止也。
  3.《药品化义》:蒲黄,若谣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补脾之药,摄血归源,使不妄行。又取体轻行滞,昧甘和血,上治吐舰喀血,下治肠红崩漏。但为收功之药,在失血之韧,用之无益。若生用亦能凉血消肿。
  4.《本经逢原》:蒲黄,《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 良由血结其处,营卫不和故也。与五灵脂同用,胃气虚者,入口必吐,下咽则利。舌根胀痛,亦有属虚火旺者,误用前法(指同干姜未干掺),转伤津液,每致燥湿愈甚,不可不审。
  5.《本草正义》:蒲黄,专人血分, 以治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病。东壁李氏员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颐谓蒲本清香,亦有宰味,以《本经》葛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痰,则辛散之力可知。况心腹结滞之痛,新产瘀露之凝,失笑一投,捷于影响,虽曰灵脂导浊,是其专职,然蒲黄果是寒凉,必非新产有痰可用。若舌疮口疮,皮肤湿痒诸病,敷以生蒲黄细粉可愈,则以细腻粘凝, 自有生肌之力,非仅取其清凉也。
  6.《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7.《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佳, 主痢血,止尿血,利水道。
  8.《日华子本草》:治(颠倒)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月经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被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9.《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10.《本草经疏》:治癌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颐。
  11.《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
  12.《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疠。
2
发表于 2009-4-9 18:31:00 | 只看该作者

清血管沉积用蒲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06:55 , Processed in 0.0502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