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ongxiao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气血两燔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4-7 12:32:1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气血两燔

清瘟败毒饮儿科临床运用举隅


儿科临床杂病、传染病的诊治,应用清瘟败毒饮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属"热毒深重、气血两燔"之火热病症,取得了良好疗效.体会到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一方通治多病,用活用好清瘟败毒饮对于中医急症热症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 者: 李一民  严伟 作者单位: 李一民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严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刊 名: 四川中医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007 25(4)   分类号: R289.3  关键字: 清瘟败毒饮    儿科    临床应用 机标分类号: R51  R28 机标关键字: 清瘟败毒饮    儿科临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过敏性紫癜    中医急症    手足口病    临床杂病    临床意义    良好疗效    传染病    川崎病    治疗    诊治    应用    热症    热毒    气血    病症    辨证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5:43:4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气血两燔

受教了,感谢aoxibai  ,感谢123版主。

-=-=-=-=- 以下内容由 songxiaohong2009年04月07日 03:44pm 时添加 -=-=-=-=-
特别感谢caoxibai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1:35:4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气血两燔

自己补上,来自www.med66.com医学教育网。
“气营两燔”指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机。主要病状有壮热、烦渴、神志昏迷、斑疹隐约可见,舌络苔黄燥等。如斑疹较多,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抽搐等血分症状的,称为“气血两燔”。
14
发表于 2009-4-8 12:00:3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气血两燔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治疗 2009-03-09
  
是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简称流脑,由呼吸道传染,冬春多见,15 岁以下儿童多患。
临床表现:潜伏期1~7 天,起病急,高热、头痛、烦躁,喷射性呕吐,皮肤有出血点,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儿则表现嗜睡或易惊等精神异常。尖叫,两眼凝视,或见惊厥,拒乳,皮肤出血点,颈有抵抗及脑膜刺激征。
其中暴发型最危重,分三型:
1.败血症休克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皮肤大量瘀点、瘀斑,迅速增多,融合坏死,颅内压增高,但脑膜刺激征不一定明显,脑脊液可正常,血培养阳性。
2.脑膜脑炎型:颅内压增高,反复抽搐,昏迷,严重者有脑疝。
3.混合型:上两者皆有,可同时或先后出现,为最严重一型。
化验:
1.血白细胞增高至20~40×l09/L 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2.出血点压片检查,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
3.可疑患者作腰穿检查,脑脊液外观混浊,压力高,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数1000 个×106/L 以上,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脑脊液直接涂片可找到病原菌。
4.咽拭培养及血培养阳性率高。
中医认为此病属“疫毒”范畴,因多见春天发病,故又多属“春温”。疫毒之邪,夹春天初发之气,初及肺卫,旋即入营入血,或逆传心包,内肝经,毒焰嚣张,至危至重。
(一)中医辨证治疗
1.卫气同病。主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呕吐,心烦或嗜睡,皮肤散在瘀点,婴儿囟门隆起,舌边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10 克,连翘12 克,板蓝根12 克,葛根12 克,石膏15 克,山枝8克,知母8 克,黄连5 克,黄芩10 克,薄荷6 克(后下),丹皮6 克,芦根15 克。
方解:银花、连翘、山枝、黄芩、知母、板蓝根、丹皮均为清热解毒及有抗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葛根可缓解颈项强痛;丹皮清热凉血,降低毛细血营通透性,减轻瘀斑。
2.气营两燔。
主证:高热、烦躁、头痛,呕吐,颈项强硬、神昏谵语,或有惊厥,皮肤粘膜有广泛瘀斑,舌质红绛,苔黄或少苔,脉细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犀角3 克(先煎),银花10 克,连翘10 克,石膏15 克,大青叶12 克,板蓝根12 克,知母8 克,生地10 克,玄参10 克,丹皮8 克,竹叶10 克,
山枝10 克,黄连5 克。加紫雪丹冲服。
方解: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救阴。凡一切热疫之证,因热毒火邪充斥内外,气血两燔,变见诸证者均宜加减治之。加入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3.闭症:脑膜脑炎型。
主证:高热、烦躁不安,反复惊厥,项强,四肢强直,手足虽冷,但面红气粗,神昏不清,喉间痰鸣,呼吸不匀,皮肤发斑,舌红绛少津,苔黄厚,脉弦滑数,指纹紫滞。治法:清热解毒,开窍熄风。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骨12 克(先煎),大青叶12 克,黄连5 克,黄芩8 克,石膏15克,知母8 克,郁金8 克,紫草10 克,全蝎5 克,僵蚕5 克,地龙5 克,钩藤12 克。
方解:大青叶、黄连、黄芩、石膏、知母、紫草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羚羊角、钩藤、郁金、全蝎、僵蚕、地龙开窍熄风。
4.脱证:流脑休克型。
主证:病情急剧变化,面色青灰,四肢厥冷,皮肤紫斑成片,神志模糊,口鼻气粗,指甲、唇青紫。舌红少苔,脉微细弱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独参汤,参附龙牡汤等。
人参5 克(另炖),熟附子5 克,干姜1.5 克,炙甘草5 克,龙骨20克,牡蛎20 克,肉桂2 克,五味子5 克。方解:附子、干姜、炙草等四逆汤以回阳救逆,加入参、肉桂补气助阳,挽垂绝之阳气;龙骨,牡蛎、五味子固敛阳气,聚耗散之元阳。
(二)西医治疗
1.磺胺嘧啶为首选药,150~200mg/kg/d,加等量碳酸氢钠,分4 次口服,疗程5~7 天。首剂量用全日量1/3,如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用磺胺嘧啶溶液肌注。
2.青霉素:用15 万至20 万单位/kg/d,分4~6 次肌注或静滴,如与磺胺药合用时,用3 万至5 万u/kg/d,分2~4 次肌注。
3.氯霉素:对磺胺、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选用50~80mg/kg/d,成分4 次口服,口服3~5 天,不超过7 天。
4.有感染性休克及脑水肿时,要对症积极抢救。

15
发表于 2009-4-8 15:57:48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气血两燔

太难理解了
16
发表于 2009-4-9 08:50:39 | 只看该作者

[求助]气血两燔

     气营(血)两燔证-重度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中医别名】气血两燔,气营两燔证,气血两伤证,热毒充斥表里证,热毒充斥证,热毒内盛证,气营同病,暑燥疫。
   【临床表现】气营(血)两燔证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证,可以分为气营两燔证与气血两燔证,所以其临床表现非常复杂,而且存在许多过渡的、不典型的证候。
   【证态概念】气营两燔证与气血两燔证是营血分证与气分证同时存在的证候,如果以出血见证为主就是气血两燔证,如果没有出血见证就是气营两燔证。气营(血)两燔证与SIRS、MODS、DIC及中毒性脑病的不同组合是一个证态。在治疗方面,原则上气营两燔证用清营汤与白虎汤加减、化裁,气血两燔证用白虎汤与犀角地黄汤加减、化裁。
    气营两燔证:气分证与营分证同时存在的证候。临床表现常见壮热口渴,烦躁不寐,头痛,神昏,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数等。风温气营两燔证身热兼有咳嗽、胸闷以及营分证的表现,方用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生地、大青叶、丹皮、玄参等;春温之气营两燔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心烦燥扰,痉厥神昏等,方用加减玉女煎;暑温之气营两燔证,暑温多加湿,方用白虎汤合神犀丹;冬温之气营两燔证,方用清瘟败毒饮。
     气血两燔证:温热病中,邪热盛于气分、血分的证候。临床表现常见壮热口渴,烦躁不宁,神昏谵语,斑疹显露,色紫暗,鼻衄、牙龈出血、便血尿血,舌绛,脉数等。方用清瘟败毒饮合神犀丹。
    【治疗】
    (1)加减玉女煎: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
     来源:温病条辨
    【处方】生石膏30克  知母12克  元参12克  细生地18克  麦冬18克
    【用法】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滓再煮200毫升服。
    【功用】清气凉血。
   【主治】太阴温病,气血两燔。
    附   玉女煎(景岳全書)
     本方出自景岳全書。其功能原為瀉胃火,補腎陰。用於治腎陰不足,胃熱熾盛,症見煩熱,口渴、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吐血衄血、舌乾紅、苔白或黃、口腔炎、牙周炎等症狀。
    【组成】石膏20 熟地18 麦冬9 知母10 牛膝9
    【临床应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牙周炎、口腔溃疡、糖尿病等属于胃火盛,肾阴虚者。
    【药理作用】主要有降血糖作用。
    (2)化斑汤:白虎汤加甘草、玄参、犀角而成,实际上是白虎汤与清营汤的化裁。
   【组成】石膏30g 知母12g 甘草10g 玄参10g 犀角6g 粳米10g.
   【功用】清气凉血.
   【主治】气血均热.
   【特征】症见发热,或身热夜甚,外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脉数等.
   (3)清瘟败毒饮
   【组成】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 180~240g;中剂、二两至四两 60~120g;
              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 24~36g
         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 18~30g;中剂、三钱至五钱 9~15g
            小剂、二钱至四钱 6~12g
         乌犀角:大剂、六钱至八钱 18~24g;中剂、三钱至五钱 9~15g
            小剂、二钱至四钱 6~12g
         真川连:大剂、四至六钱 12~18g;中剂、二至四钱 6~12g
            小剂、一钱至一钱半 3~4.5g
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以上十味,原书无用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气血两清
    【主治】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症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糊,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或厥逆,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用法】先煎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和服。
现代临床应用:现代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出血热等出现热毒炽盛证候时,常用本方加减治疗。
    清瘟败毒饮是在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是治疗感染性MODS的重要方剂,其药理作用是三方的总和。是治疗MODS合并DIC、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的有效方剂。
    (4)神犀丹
    来源:《温热经纬》
   【组成】犀角180克(磨汁)、石菖蒲180克、黄芩180克、生地500克、金银花500克、金汁300克、连翘300克、板蓝根270克、豆豉240克、玄参210克、天花粉120克、紫草120克
   【用法】诸药为细末,以犀角汁、地黄汁、金汁和捣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次,凉开水送下。小儿酌减。
   【功效】凉血解毒,清热开窍。
    【主治】温热疫毒,内陷营血,症见惊厥昏狂谵语,斑疹色紫,舌色干光或紫绛,或圆硬,或黑苔者;痘疹后余毒内炽,口靡咽痛,目赤神烦等症。
根据临床表现其主治符合MODS合并DIC的重症阶段。本方的复方研究阙如,其中金汁即粪清。
    神犀丹中有粪清,粪清与温病中常见的金汁相似。金汁系健康成人的大便坛封数年后上层析出的澄清金黄色液体,封存时间越长,质量越佳。泉州花桥亭的“金汁”就是用健康男童的粪便精制而成的。它的制法是每年冬至到大寒期间取健康男童的粪便加清水稀释,搅匀成汁,湿布过滤,加入少许黄土,装入瓮中,以瓷碗盖住密封,埋入地下两米深处,十年后启用,该药对暑热湿毒,疗效极佳,古人用作清热解毒的佳品。据说其性寒凉而润,可清热解毒开窍而不伤阴,泄邪而不伤正。但现在已无此药,其中成分也未见研究报道。现临床报道可用大黄、甘草、玄参等药代替使用。现代许多严重感染患者,因为大量使用抗菌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采用健康人的新鲜大便上清液灌肠治疗,这种微生态治疗方法与粪清、金汁、人中黄的道理是一样的。类似的微生态疗法,早在汉末的《名医别录》中就已有记载,以后众医家相继创造了粪清、金汁、人中黄等用药方法,事实上这些用药方法均是现代微生态制剂的雏形。曾经有人以中医用大便、小便为人治病来攻击中医反科学,事实与时间作出了证明中医是正确的。
    (5)感染性休克属于热伤营血证者,出现精神恍惚,语言低微,四肢厥冷,唇甲紫绀,发斑出血,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数等表现,应用清营凉血,益气养阴法。代表方:生脉散、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酌情使用。
在运用古方时必须结合温病的特点而灵活加减。如治疗真阴亏损证的加减复脉汤是在   《伤寒论》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去参、桂、姜、枣之辛甘温热之品,加白芍配合炙甘草、生地黄等以酸甘敛阴养液。热与血结证的桃仁承气汤,亦是《伤寒论》桃核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因此证热盛故去桂枝之辛温;其病位因血蓄下焦,为使下行有力,而去甘草之缓,加牡丹皮、赤芍、当归加强凉血散血之功。热结肠腑兼气液两虚证,用新加黄龙汤,此方是在陶节庵《伤寒六书》黄龙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此外,加减玉女煎、化斑汤、清瘟败毒饮、清心凉膈散等也属此类组方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06:56 , Processed in 0.05879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