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ayuan_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穴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2:32:30 | 只看该作者
真真 发表于 2023-12-18 15:33
一个穴位既不能针刺也不能艾灸要他何用?

经穴的生理作就不是用于治疗

的确经穴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治疗疾病,经穴的生理作用也不是为了治疗。但是人类发现经穴并利用经穴的目的却只能是为了治疗。利用经穴治疗疾病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假如一个穴位已经不能被用于治疗了,它的结果也只能被淘汰。尽管这个被淘汰的穴位依然存在于人体中。例如睛中穴就已经被淘汰了。同时金针拨障术也被废止了。
19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22:42:50 | 只看该作者
水滴石穿 发表于 2023-12-18 19:16
经络循行、经络理论、穴位理论都是古人凭空杜撰的伪科学理论,是古人瞎琢磨的产物。

古人闲的没事干,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权利、时间去做毫无价值也毫无意义的事。你说是你傻还是我傻,抑或是古人太无脑了。一个穴字说了二十多页还都没有说完,可见其量大、复杂、深刻、问题多多。

点评

二千年前的古人确实是愚昧无知的,更无知的是把古人的认知当做科学超科学理论看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19 07:56
经络穴位这些陈腐理论已经很难让现代人信服了,是时候让这些糟粕理论退出历史舞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19 07:53
193
发表于 2023-12-18 23:04: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4
发表于 2023-12-18 23:07: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0:34:28 | 只看该作者
从穴位名称中探讨穴位的单侧与双侧功效。在针法中有一种针法叫缪刺。缪刺法就是选取病灶对侧的穴位治疗该病灶。缪刺法的基础是某些穴位不仅会影响穴位同侧的经脉及器官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对侧的经脉和器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穴位都可以用于缪刺法。只有部分能够对对侧经脉和器官有影响的穴位才有资格被选用。我们知道十四经脉的循行是从一侧开始的。一侧的十四经脉运行结束后经过天突穴转到对侧的十四经脉继续运行。因此大部分的穴位只对同侧的经脉和器官有影响而对对侧没有影响。但是由于穴位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所以有些穴位不仅对同侧有作用,对对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点古人已经发现并标注在穴位名称中了。其中都字表示该穴位对两侧的某器官都有作用。因为《说文解字》说:都,先王之旧宫阙。都字提示在一个城市中有先王之旧宫阙当然也会有今王之新宫阙。两套宫阙并存。例如脾经的大都穴指有感传到鼻子的两侧。另一个能提示双侧感传的穴位是门。门是双扇,户是单扇。云门的感传到两侧的气管,气户的感传是到一侧的肺和气管。至于还没有被标注的穴位就需要一个穴位一个穴位的验证后才能知道了。
19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1:03:00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在网上提出一个钻牛角尖的问题。这就是经脉在内脏的对称性问题。毫无疑问有些内脏器官是左右不对称的。那么分布在内脏的经脉怎么可能对称呢?查看《灵枢经脉》并没有发现明确的解答。因为作者没有这方面的记录。而且该文对内脏的经脉循行线路记录的很笼统也很简洁。除非有人可以做到清晰的感觉到内脏的经脉循行线。只有了解了内脏器官的经脉循行线才能够更好的治疗内脏器官的疾病,否则只有蒙了。如果能了解内脏器官经脉的不对称情况就可以有的放矢,否则只能蒙一下啦!当然也可以两侧的穴位都取,总会有一个穴位有效。没效的穴位只能徒伤皮肉或者希望不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了。例如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脾脏有病和胰脏有病我们可以选用脾经的穴位。但是左右脾经的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因为脾经的内脏经脉是不对称的。
19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1:34:17 | 只看该作者
脾字解说。脾的本字是卑。在甲骨文中卑指手持团扇。用在医学中指脾脏、胰脏和十二指肠。其中脾脏是扇面,胰脏是扇柄,十二指肠是握扇柄的手。后来给卑加了一个肉字旁(月),去除了十二指肠的部分。脾就代表着胰脏和脾脏两个器官。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脾主运化是胰脏的功能;脾统血是脾脏的功能。那么为什么古代医家要把脾脏和胰脏合并成一个名称呢?经脉感传实验发现:左侧的脾经到脾脏;右侧的脾经到胰脏。这是所有十二经脉中唯一没有一点内脏对称结构的经脉。体表经脉穴位都是对称的脾经真的很难把他们划分开来。而且左右脾经的固有频率也是相同的(泛音的音量有些差异)。脾脏的二合一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了解这一点在诊断和治疗上就会有50%的出错率。唉!经穴的学问也太多了。
19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1:4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19 02:04 编辑

在临床中发现一型糖尿病病人的右侧血海穴会有明显的压痛(酸痛)而左侧的压痛往往不明显。这一特点体现了右侧脾经对胰脏的影响较大而左侧脾经对胰脏的作用不大。
1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3:06:5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大肠的经脉分布基本对称,那么小肠的经脉分布就是绝对的不对称。经脉感传实验发现:1)左侧的小肠经分布在小肠的大部;2)右侧的小肠经分布在十二指肠。因此我们在临床选穴的时候就要把左右的小肠经穴位分别使用。十二指肠疾病选右侧小肠经穴位;小肠大部疾病选择左侧的小肠经穴位。以往的腧穴学并没有区分左右同名穴,这是一个较大的漏洞。
2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4:0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2-19 04:08 编辑

运动性语言中枢疾病的选穴困惑。语言中枢有几种不同的类别。有识别文字的,有识别语音的,有用于自己说话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就是用于自己说话的控制中枢。语言中枢往往只分布在一侧。例如右利手的人语言中枢在左侧,左利手的人在右侧。我们要想治疗语言中枢的疾病首先就要知道各个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分属的经脉。例如运动性语言中枢的经脉分布是脾经。其次我们还要找出对语言中枢最有效的穴位或者是感传的重点部位在语言中枢的穴位。例如意舍穴的感传重点部位就是运动性的语言中枢。在右利手的人左侧意舍穴的感传到左侧的半球运动性语言中枢;右侧意舍穴的感传也到左侧的大脑半球运动性语言中枢。由于目前还无法分辨左右脾经在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感传差异或分布差异,因此在意舍穴的选穴方面就有很大的困惑。可以选择的题目是:1)选左侧的意舍穴;2)选右侧的意舍穴;3)两侧都选。如果选择其一理由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8 22:59 , Processed in 0.0541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