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医学之梦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9-7-25 15:53:07 | 只看该作者
热实结胸证(急性腹膜炎)与太阳蓄血证(盆腔脓肿)
122
发表于 2019-7-25 15:5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7-25 15:54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7-25 15:53
热实结胸证(急性腹膜炎)与太阳蓄血证(盆腔脓肿)


抄袭、复制
123
发表于 2019-7-25 15:55:1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7-25 15:35
- 百度快照
仲景结胸证
2018年8月11日 - 热实结胸证(急性腹膜炎)与太阳蓄血证(盆腔脓肿) ...

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
124
发表于 2019-7-25 18:52:32 | 只看该作者
大结胸  锁定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即《伤寒论》中之大陷胸汤证。是太阳表证未罢而误用下法,出现自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的证候。结胸证之一。其证膈内拒痛,心下痛,按之石硬,甚至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间有如柔痉状。张仲景《伤寒论》治以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125
发表于 2019-7-25 18:53:14 | 只看该作者

名词解释

本证为常见急性腹痛证之一,多由表病误用下法,外邪乘虚内陷,加之患者胃肠燥热,素有水饮内停,致燥热与水饮互结于心下胸膈成实,气机闭塞不通所致。

   


历史沿革

大结胸为病证名,结胸证之一,即指《伤寒论》中之大陷胸汤(丸)证。结胸证指邪气内结,胸腹胀满疼痛,手不可近者。多因太阳病、太少并病误下,表热内陷或实邪传里,与胸中水饮互结而成。因证候、病情不同,有大结胸、小结胸、寒结胸、热结胸、水结胸、血结胸等。大结胸其证膈内剧痛,心下痛,按之石硬,甚至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间有如柔痉状。张仲景《伤寒论》治以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类证活人书》卷十:“大结胸,不按而痛,胸连脐腹坚硬为大结胸,大陷胸丸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太阳少阳合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来苏集·陷胸汤证》:“因误下热入,太阳寒水之邪,亦随热而内陷于胸胁间,水邪热邪结而不散,故名曰结胸。”《景岳全书·伤寒典下》:“有不因误下而实邪传里,心下鞕满,痛连小腹而不可近,或燥渴谵妄,大便鞕,脉来沉实有力者,此皆大陷胸汤所正宜也。”

   


病因病机

本证为常见急性腹痛证之一,多由表病误用下法,外邪乘虚内陷,加之患者胃肠燥热,素有水饮内停,致燥热与水饮互结于心下胸膈成实,气机闭塞不通所致。病位在心下胸膈,甚者弥漫至全腹。为阳热实证。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胸胁痛,心下硬满疼痛,甚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按之硬如石,痛处拒按。大便秘结或不大便。发热,热势以午后为甚,口渴,小便短赤,短气;甚则喘息不能平卧,舌质红,舌苦黄燥中根部厚,脉沉紧或沉迟有力。或见但头汗出,项强不舒,寸脉浮,关脉沉。

   


辩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燥烦,心下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项亦强,如柔痉状;颈项亦强,胸邪十分紧实;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伤寒论》原文总结)

其最主要症状为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或按之石硬不可近,寸脉浮,关脉沉。

   


二、治疗原则

泻热,逐水;开结。

   


三、证治分类

1.基本方药:

(1)大陷胸汤:生大黄12克、芒硝15克、甘遂末1.5克。以上药物,先煎大黄取汁200毫升,去滓后加入芒硝,煮一二沸,使芒硝溶化后,再入甘遂末,搅匀分2次服用。每日1~2剂,取大便通为度。

(2)大陷胸丸:生大黄10克,葶苈子10克、芒硝10克、杏仁l0克、甘遂末1.5克、白蜜30克。本方适用于大结胸证中水热互结高位,而见头汗出,项强不舒,或短气,喘息不得卧者。以上药物先将大黄、葶苈子研末,再加入芒硝、杏仁合研调匀为丸。用时取丸药加水150毫升,再入甘遂末、白蜜同煎1~2沸,候微温,连滓顿服。约12小时左右可出现泻下作用。若大便仍不通,则依上方再服,每日1~2剂,以大便得通为度。

2.加减变化:

本证病情危重,变化迅速,临床上大多以大陷胸汤为主方加减变化。若病人腹部胀满痛甚,无矢气者,加厚朴15克、莱菔子15克、枳实10克,发热甚者加赤芍15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热甚血瘀而见腹部痛有定处,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者加丹参l5克、丹皮l5克、黄芩l0克;呕吐者加姜半夏10克、竹茹10克;病者神识不清时加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天竺黄10克、法半夏10克;如病人出现肢厥时,除采用大陷胸汤泻热通腑外,尚须合用参附汤、生脉散以回阳益气固脱,甚者还可配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等静脉注射;如病者素有正气不足,或病人出现烦躁,脉浮大无根等正不胜邪之象,则不宜使用本方,可用宣白承气汤,即生石膏30克、生大黄10克、杏仁10克、瓜蒌皮10克。或者采用攻补兼施之法治疗。
126
发表于 2019-7-25 18:55:45 | 只看该作者
舌质红,舌苦黄燥中根部厚,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127
发表于 2019-7-25 21:23:07 | 只看该作者
本证病情危重,变化迅速,临床上大多以大陷胸汤为主方加减变化
128
发表于 2019-7-25 21:2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7-25 21:25 编辑

本病证变化迅速
129
发表于 2019-7-25 21:2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7-25 21:26 编辑

本病病变化迅速
130
发表于 2019-7-25 21:26:57 | 只看该作者
如病者素有正气不足,或病人出现烦躁,脉浮大无根等正不胜邪之象,则不宜使用本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18:10 , Processed in 0.2117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