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中国中医药报:找回中医思想的魂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2-27 13:58:25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2-27 13:53
为什么许多人感到学了中医教科书临床上不管用呢?

教学不是中医药实用技术
12
发表于 2019-2-27 13:58:5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实用技术讲解
三步四用

第一 步

脉定脏府

1左寸心
2左关肝胆
3左尺肾

1右寸肺
2右关脾
3右尺三焦
第二步
脉象
分阴气,血,热,湿,痰,热

第三步
对症状
如心烦口渴失眠食少
四     以上三步对中药的药性

左寸心脉阴虚的烦,用麦冬
左寸心脉
热的烦,用黄芩,黄莲,栀子
左寸心脉阴虚的失眠用麦冬
左寸心脉热的失眠,用黄莲,栀子
右寸肺脉阴虚,渴,用麦冬,
右寸肺脉热,渴,用黄芩,黄莲,栀子
右关脾脉虚,食少,用党参,黄芪
五脏府关系
推导脏府联系。
13
发表于 2019-2-27 14:00:11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9-2-27 13:46
让人不明白中医是讲十一经脉?还是十二经脉?

是二十经脉

点评

二十经脉应该是包括奇经八脉,但是中医还是以十二经脉。文地清风说的六经是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5 10:53
六经  发表于 2019-2-27 16:40
14
发表于 2019-2-27 14:02:36 | 只看该作者
但虚不同于弱,
15
发表于 2019-2-28 10:4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9-2-28 10:4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2-27 07:23
“重铸中华医魂”,我们(你)自己做了哪些实际工作?都是在点拨别人!
    自己“重铸一个中华医魂” ...

中医思想的魂就是天人合一观。您认为这是在重铸中华医魂吗?
16
发表于 2019-2-28 12:2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2-28 04:36 编辑

        经脉:是指动静脉:三阴三阳:头太阳、太阴;手少阳、少阴;脚厥阳、厥阴,均为左右各一组共十二经脉?阳为动脉,阴为静脉。若否,就找不出十二经脉来

点评

你的理论实验方法是什么  发表于 2019-3-14 08:21
自己的发明创造,与中医理论名词含义无关。  发表于 2019-3-14 08:21
不中不西,似中似西,乃张老先生独创和首创的学说,真乃一代枭雄也!  发表于 2019-2-28 12:44
17
发表于 2019-2-28 16:59:4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中医药报:找回中医思想的魂
----------------------中医是医学学术,思想是哲学认识,中医思想是中医学术的魂,什么是中医思想的魂?不解。我认为,找回中医学术之神,有神方有魂。
18
发表于 2019-2-28 17:47: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教科书笼统地讲“源于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实践”,淡化了对民族文化原创思维的分析探索。中医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阴阳的思想源于太极,太极图是古人对自然气化运动盈虚消长规律的形象描绘,河图、洛书是太极思想的数字表达,是数字化的太极图。“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太极——河洛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头,也是中医学理论的根本。
----------------------------中医理论是在中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医的实践,是对解剖的脏腑,经络,以及呼吸,饮食的生理和语言、情感,思维关系的统一认识,也就是对生命和人体的认识。所以说,中医是医学,是人体生命之学,而不是哲学,不是文化,不是科学。中医理论的基础是气,是气化,阴阳是天地之道,五行是天地之道,天道是天体运行,运化寒暑燥湿风火六节之气,地道是木火土金水五形,万物生长化收藏,天地之道是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气交而生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哲学吗?这是文化吗?这是科学吗?这是自然之道,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天地之气的生化。《黄帝内经》没有河图洛书,没有太极八卦,当然同其理,其理用于天地人的气化之中,因此,中医是医学,是人体生命之学。医学不需要哲学的批准,不需要文化的批准,不需要科学的批准,只需要人体生命的实践验证。

点评

《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讲阴阳平衡?因为平衡是讲某一时间点上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是从空间的、物质的角度看问题;若从某一事物的动态过程看问题,更应注重的是变化状态的平稳与否,而不是“平衡”。一个“阴阳平衡”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8 18:21
19
发表于 2019-2-28 18:21:44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2-28 17:47
中医理论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教科书笼统地讲“源于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实践”,淡化 ...

《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讲阴阳平衡?因为平衡是讲某一时间点上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是从空间的、物质的角度看问题;若从某一事物的动态过程看问题,更应注重的是变化状态的平稳与否,而不是“平衡”。一个“阴阳平衡”的提法,把中医的时间动态思维拉向了空间静态思维。--------------------------《黄帝内经》的阴阳就是平衡,不平衡哪来的阴阳,生克制化就是搞平衡的。“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长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这是天地之气的平衡。人体之气三阴与三阳,太阳与少阴水火互济,少阳与厥阴风火相值,阳明与太阴燥湿相停,就是平衡,不平衡就有病。
20
发表于 2019-3-1 06:52:46 | 只看该作者
      一吐朋友对”黄帝内经》的阴阳就是平衡,“的认识是对的。内经中讲”阴平阴秘“就具有阴阳平衡的涵义。

点评

謝謝先生的赞同,但我不能赞同你的认识。阴平阳秘,阴是三阴,藏神魂魄意志亦平,即稳。阳是三阳,化气通泄,气亦秘,秘而力足通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 16: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05:00 , Processed in 0.2003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