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吐了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内经”则无“伤寒”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8-7-2 00:12:20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7-1 20:06
什么是方?大师可知?没有五行,哪来的《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呀?
“太阳中风,------桂枝 ...

什么是方?大师可知?没有五行,哪来的《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呀?
“太阳中风,------桂枝汤主之。”风为木气,桂枝之辛为金气,金气克木气,故桂枝治中风。——————————————————————

12
发表于 2018-7-2 04:3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7-2 05:11 编辑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条文: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而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尢在泾注:所得,所恶,所不喜该居处服食而言。如(脏气法时论)云: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肾色黑,宜食辛;脾色黄,宜食咸。又心病禁温食,热衣;脾病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肺病禁寒饮食,寒衣;肾病禁。。热食,温炙衣。(宣明五气篇)所云: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灵枢五味篇)所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之属是也。五脏病各有所得而愈者:谓得其所所宜之气,之味,之处,之足以安脏气而却病气。各随其所不喜为病者,谓得其所禁,所恶之气,之味,之处,足以忤脏气而助病邪也。
条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于猪苓汤,余皆仿此。因肾恶燥,湿不化而燥渴,利湿方中加了阿胶以润治之。
谈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肾色黑,宜食辛,此膈间支饮为病,面色黎黑,即用桂枝辛温,石膏辛凉之品与他药合而治之。
13
发表于 2018-7-2 09:29:07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7-2 00:34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条文: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而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条文: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而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
把“得”换成“顺”,将“恶”换成“逆”,试试。






尢在泾注:所得,所恶,所不喜该居处服食而言。如(脏气法时论)云: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肾色黑,宜食辛;脾色黄,宜食咸。又心病禁温食,热衣;脾病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肺病禁寒饮食,寒衣;肾病禁。。热食,温炙衣。(宣明五气篇)所云: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灵枢五味篇)所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之属是也。
——————————————————————
运用五行学说之后,看起来是简单了,但却是在害医生。

酸能松弛平滑肌,没有一个脏器不喜欢。
余类推。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14
发表于 2018-7-2 09:33:57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2 01:29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条文: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而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

你看过《金匮要略》吗?你没看过,你不懂,为什么说他?我为什么相信你?!
15
发表于 2018-7-2 10:35:35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2 09:29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条文: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而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

个人之见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11:48:5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7-1 23:13
王教授学中医越学越糊涂,怎的把歧黄当成了魏晋?

  王教授说,你不知道。从《素问 灵兰秘典论》 “中正之官”的说法看,成书更晚,相当于魏晋时代,晚于张仲景时代。很难看到。因为 “中正”这个官职,是曹魏或晋时期的官职。据金栋先生考证,《素问》最早记载于晋代..
--------------------------------------------
  恭贺西医王教授 拜中医医师金栋为师,你也为师争口气,老师错连错,成了错家。你能不能说一句不错的话呀?比如这中正之官【是曹魏或晋时期的官职】,但中正之官的官名自何而来?中是天地之中,正是当其位则正。正官是十神之首,,称之为正气官星,,能是你们师徒说的魏晋时代吗?
17
发表于 2018-7-2 12:47:50 | 只看该作者
       论坛上的调侃,也成了论据?可见水平之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20:04:5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2 00:12
什么是方?大师可知?没有五行,哪来的《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呀?
“太阳中风,------桂枝 ...

仁海先生不同意把五行生克作为临床辨证标准,不是没有道理。一个阴与阳的辨证就难住了多数中医,五行生克乘侮,再加上实虚,的确不如阴阳辨证简宜。但是,中医人应明白阴阳五行是客观存在的,阴阳是气,五行是形,在天为气,在地成形,五行行的是阴阳之气,所以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五行。五行之生,生的是四时阴阳,方有万物争艳。五行相克,是五行之气互相制约,维护天地之间的平衡,没有五行相克,还有地球的存在吗?所以,五行生克是天地之气的本性,不是承认不承认的问题。至于生克用于临床,是术的概念,有人用的习惯,你又何必要拼个死活呢。
19
发表于 2018-7-2 21:54:58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7-1 19:20
科学史名家廖育新先生与医史名家赵洪钧先生均著书认为,今本《黄帝内经》形成于东汉末年。但在当 ...

我与医学与考古皆非专业,但是我也是接受正规教育有学历的,马王堆出土的《 天下至道谈》,与黄帝内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一致的,这是最直接最确凿的证据,完全可以证明黄帝内经那时已经成书并且流传于世,你所谓的名家考证,名家要打问号,考证恐怕就是个文字游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8-7-3 08:11:5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7-2 20:04
仁海先生不同意把五行生克作为临床辨证标准,不是没有道理。一个阴与阳的辨证就难住了多数中医,五行生克 ...

没有五行相克,还有地球的存在吗?
——————————————————————
       这么说,地球是五行相克克出来的?是怎么克出来的?
       说不出道理,没人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8 01:58 , Processed in 0.1342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