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71|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内经”则无“伤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1 10:5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内经”则无“伤寒”

  刘志杰先生的文章【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的确有误,误在不是【内经》解《伤寒论》】,应是《伤寒论》解《内经》,不是一误千载,而是千年经典。要说有误,只能是刘志杰先生误判也。

  《黄帝內经》之经,是道,是理,是知识产权。《伤寒论》之论是评,是解,是对经的探索和认识。所以,从文学的角度说,论是论的经,经是论的根据,经为体,论为用。
  从内容方面说,何为寒?天以六为节,寒、暑、燥、湿、风、火是六节之气。在天为气,依天行之序,在地化木、火、土,金、水之形,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在人为经。故,寒立子时,一年之始,一阳初生,乃太阳之气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太阳寒水之经。伤寒者,伤太阳之气,伤太阳之经也。《伤寒论》论的是以寒为代表的六节之气,伤人体太阳之经及六经传变的规律和病治之法。何为六节之气,何为五行之形,何为六经之道,只有《内经》说的清,道得明,立得准,《内经》之外,何来伤寒?何来六经?所以说是《伤寒》论《内经》,不是《内经》解《伤寒》,无《内经》则无《伤寒》,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点评

内经与伤寒论,风马牛不相及。  发表于 2018-7-1 19:2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7-1 17:46:09 | 只看该作者
   内经在前,伤寒杂病论在后。张仲景必然要接受前人的经验与理论,这是常理。伤寒杂病论是一本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的书,把内经中的思想、精神用于伤寒杂病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点评

说得好,确实是这个道理。  发表于 2018-7-1 17:54
3
发表于 2018-7-1 19:2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7-2 06:5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1 17:46
内经在前,伤寒杂病论在后。张仲景必然要接受前人的经验与理论,这是常理。伤寒杂病论是一本指导临床诊 ...

       科学史名家廖育新先生与医史名家赵洪钧先生均著书认为,今本《黄帝内经》形成于东汉末年。但在当时并没有流传,从《素问 灵兰秘典论》 “中正之官”的说法看,成书更晚,相当于魏晋时代,晚于张仲景时代。所以,张仲景没有机会看此书。即使时同时代,当时成书刻那么一本竹简,他人也很难看到。因为 “中正”这个官职,是曹魏或晋时期的官职。据金栋先生考证,《素问》一书最早记载于晋代。
      总之,伤寒论与内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8-7-1 21:02:14 | 只看该作者
         奇葩!一半个人随随便便写一本书,就能否定历史??赵洪钧是医史名家??不知道辩证唯物论在哪里?一个糊涂虫,自封医史名家!
5
发表于 2018-7-1 23:13:1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1 17:02
奇葩!一半个人随随便便写一本书,就能否定历史??赵洪钧是医史名家??不知道辩证唯物论在哪里 ...

  《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中,没有用“五行说”去指导这些方剂辨证论治,这就是临床方面的证据。要不你找出一个方子来看看?

点评

求求这位中医大师,别说了,为你脸红,为这样的中医而羞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 23:20
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23:13:45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7-1 19:20
科学史名家廖育新先生与医史名家赵洪钧先生均著书认为,今本《黄帝内经》形成于东汉末年。但在当 ...

王教授学中医越学越糊涂,怎的把歧黄当成了魏晋?

点评

王教授说,你不知道。从《素问 灵兰秘典论》 “中正之官”的说法看,成书更晚,相当于魏晋时代,晚于张仲景时代。很难看到。因为 “中正”这个官职,是曹魏或晋时期的官职。据金栋先生考证,《素问》最早记载于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 11:48
你不知道。从《素问 灵兰秘典论》 “中正之官”的说法看,成书更晚,相当于魏晋时代,晚于张仲景时代。很难看到。因为 “中正”这个官职,是曹魏或晋时期的官职。据金栋先生考证,《素问》最早记载于晋代...  发表于 2018-7-2 06:54
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23:20:57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1 23:13
  《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中,没有用“五行说”去指导这些方剂辨证论治,这就是临床方面的 ...

求求这位中医大师,别说了,为你脸红,为这样的中医而羞耻。

点评

说的虽然苛刻些,但确实是真情实话。一个号称是中医的人,却不懂五行理论,也不懂中医的处方规则,确实是令人脸红!  发表于 2018-7-3 08:5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23:30:4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7-1 19:20
科学史名家廖育新先生与医史名家赵洪钧先生均著书认为,今本《黄帝内经》形成于东汉末年。但在当 ...

总之,伤寒论与内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
伤寒论与内经的确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相及的是六经,相及的是六气,王先生问一问你的两位老师,懂不懂?要不要我給你们上上课?

点评

你更不懂!上啥课,上糊涂课。内经是十二经,伤寒只提六经,二者不是一回事。大家都明白,就你糊涂。全球有一百个重名的,你肯定认为是一个人。哈哈!  发表于 2018-7-5 22:11
9
发表于 2018-7-1 23:33:3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7-1 19:20
求求这位中医大师,别说了,为你脸红,为这样的中医而羞耻。

  你也知道脸会发红?
  既然你那么有本事,下面这个题请你回答一下吧:

  《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中,没有用“五行说”去指导这些方剂辨证论治,这就是临床方面的证据。要不你找出一个方子来看看?

点评

什么是方?大师可知?没有五行,哪来的《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呀? “太阳中风,------桂枝汤主之。”风为木气,桂枝之辛为金气,金气克木气,故桂枝治中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 00:06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00:06:31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7-1 23:33
  你也知道脸会发红?
  既然你那么有本事,下面这个题请你回答一下吧:

什么是方?大师可知?没有五行,哪来的《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呀?
“太阳中风,------桂枝汤主之。”风为木气,桂枝之辛为金气,金气克木气,故桂枝治中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0 14:21 , Processed in 0.0621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