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术数(数术)与方技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8:05:34 | 只看该作者
史书者如是说
⑴《汉书·艺文志》:“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裨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汉有唐都,庶得粗觕。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即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刑法。
(注:明堂,帝王宣布政教的地方。羲和,执掌天文历法的官吏。史卜,指太史、太卜等官。)

点评

周寿昌《汉书注校补》云:“史,是史巫之史;官,则太卜。……非载笔执简记之史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 20:03
[attachimg]11329[/attachimg][attachimg]11330[/attachimg][attachimg]11331[/attachimg][attachimg]11332[/attachimg][attachimg]11333[/attachimg][attachimg]11334[/attachimg][attachimg]11335[/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06:01
古代数术是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如《汉志·数术略》把它分为六类: “天文”、“历谱”是研究天象和历数,但也包括星气之占(星象和云气之占); “五行”是以式占(用一种模拟宇宙结构的工具即式进行占卜)和从式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4:52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8:06:08 | 只看该作者
⑵《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十八·术数类》:“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其要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附)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寖失其真,然不可谓古无其说,是为占候。自是以外,末流猥杂,不可殚名。《史志》总概以五行,今参验古书,旁稽近法,析而别之者三:曰相宅相墓,曰占卜,曰命书相书;并而合之者一:曰阴阳五行。杂技术之有成书者,亦别为一类附焉。中为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不切事而犹近理。其余则皆百伪一真,递相煽动。必谓古无是说,亦无是理,固儒者之一谈。必谓今之术士能得其传,亦世俗之惑志,徒以冀福畏祸。今古同情,趋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乘其隙以中之。故悠谬之谈,弥变弥夥耳。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可通者姑存其说可也。”

点评

《四库总目》把“术数”分为——“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六门。 “数学”实为易学中的“图数之学”,“占候”实为星气之占,“占卜”包括“棋卜”、“易占”、“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4:33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8:08: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史家观点与医家观点。

同道怎么看?请发表高论。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8:19:08 | 只看该作者
班固《汉书·艺文志》序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纵)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译文】从前孔子逝世,而精微要妙、含义深远之言论就断绝了,孔门七十位贤人丧亡而诸经要义的解说就错乱了。因此《春秋》分为五家传,《诗经》剖为四家注,《易经》也有数家诠释。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真伪分辨争鸣,诸子各家学说纷繁杂乱。到了秦朝为这种现象担忧,于是焚毁书籍,用来愚弄贫民百姓。
汉朝建立后,改革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典籍,广泛开辟献书的途径。到了汉武帝时代,书简残缺散脱,礼乐衰败崩溃,皇上感叹地说:“我对此很忧虑!”于是公布收藏书籍的文告,设置抄写书籍的官员,下到诸子百家的著述传闻,都收进皇家书库。到了汉成帝时代,因为图书严重散失,便指派谒者陈农向全国征求佚散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经书和传注、诸子论著、诗词歌赋,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太史令尹咸校订天文、历法、占卜书籍,侍医李柱国校订医药书籍。每一部书校订完毕,刘向便分条列出该书的篇名目录,摘取其中的内容大意,写成叙录而把它呈报给皇帝。恰逢刘向逝世,汉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汇集群书而编成《七略》呈报给皇帝,因此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现在节取其中的主要内容,用来编成目录书籍。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8:22:19 | 只看该作者
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数术:颜师古注:“占卜之书。”
方技:颜师古注:“方药之书。”

点评

数术与方技统称为方术,属于古代的科学技术。 李零说:“我们要知道,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他们是靠科学来传教。科学虽不等于方术,但在文化比较的谱系上,其位置却是对应于巫术和方术。他们的术,古代不如我们,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 06:05
[attachimg]11336[/attachimg][attachimg]11337[/attachimg][attachimg]11338[/attachimg][attachimg]11339[/attachimg][attachimg]11340[/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06:02
26
发表于 2016-9-29 09:37:01 | 只看该作者
        1.毕达哥拉斯与《易经》时代(奴隶社会的繁荣之后期)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50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宗教领袖。早年曾游历埃及、巴比伦等地。公元前6世纪,为了摆脱暴政,他移居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克罗托内,并组织了一个政治、宗教、数学合一的秘密团体。讲究苦行,精神高尚,影响了从柏拉图一直到尼采的后世许多哲学家。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杀害。
       毕达哥拉斯学派很重视数学,企图用数来解释世界中的一切(易经是宇宙代数学,一切事件都可以代进去给予解决)。数学对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只是一种科学的工具,也是认识宇宙万物的一把魔术性钥匙,他们习惯于说“万物类似于数”。他们研究数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实用,而是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毕达哥拉斯还是音乐理论的鼻祖,他阐明了单弦的乐音与弦长的关系。在天文方面,首创地圆说。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和学说,对希腊文化有巨大的影响。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自然及社会中不变因素的研究,把几何、算术、天文、音乐称为“四艺”,在其中追求宇宙的和谐规律性。
        据杨布里可在《毕达哥拉斯生平》中记载,毕达哥拉斯路过一家铁匠铺,听见铁锤击砧的声音,辨认出四度、五度、八度3种和谐音。他猜想声音的不同是由于铁锤的重量不同,就称了各个铁锤的分量,发现发出八度音的那一把重量为最重一把的一半;发出五度音的相当于后者的四分之三。他在琴弦上重复这一试验,发现声音的质的差别是由发音体在数量方面的差别所决定的,琴弦越长,声音就越低;琴弦越短,运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他由此得出结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各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数量的比例所构成的。他确定了音程的数学原理学说:八度和声是1:2,五度和声是2:3,四度和声是3:4。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这一发现推广到绘画、建筑、雕刻等艺术,认为它们的和谐都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因此艺术作品“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艺术家要学会在一切种类的动物和其它事物中很轻便地认出中心。至于比例怎样才是适当、才是美,毕达哥拉斯学派作了进一步探索,发现了被后人称为“神赐比例”的“黄金分割率”(大段与小段之比等于大段与整段之比);希腊雕塑家波里克勒特还按照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写了一本规定事物各部分之间精确比例关系的著作《法则》。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天界也就是数与和谐而已,和谐是客观的,是整体宇宙的属性。所有有规则的运动都产生和谐的声音,宇宙就是“天体的音乐”,音乐是宇宙的灵魂,人是类似于“大宇宙”的“小宇宙”,同样由数与和谐的原则统治着,内外相应,欣然契合(欧洲的天人合一学说)。在世界各部分的关系中表现出一种秩序和规律的广义上,美就是和谐;在数和数的组合的狭义上,美就是对称。以数为世界的本源,这在后世多年来不好理解,但以数量比例、对称关系等来规定一个事物的和谐与否,来理解美,理解世界,在当时被许多学者所接受。人是万物的尺度(参考系),当然也是美的尺度(参考系)。美就是通过视听而给人以愉悦的东西,从主体的心理方面谈论美和艺术、美感与快感的一致等等,为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理论与《易经》的术数理论都是想要说明“数”与“理”的关系。
    在《易经》的研究领域里,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一为理易,二为数易。“理易”以卦象暗示的规律,寻找事物发展的理论依据,进而从“理”上阐明变化的过程。“数易”则以术数学为基准,在数与数之间发现事物的演变,它们都藏着天书般的深奥。尤其术数,人们不去认识或不加以研究时,它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罢了,一旦从深层次上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才发现术数辐射于历史、民俗、天文、地理和古代文化各个角度,蕴藏着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乃至医学、建筑学、天文学等大量丰富的内容。而理和数都源于《易经》,《易经》、《河图》与《洛书》都来源于“天圆地方”学说。
    “河”“洛”的差别是:《河图》数字总和为55,《洛书》数字总和为45,相差的是《河图》中间的10。一数之差,《河图》自古至今被认作包容了天地之数,《洛书》却只能作为园的解释,因为45是15的3倍,按古人“周三径一”的说法,它表现的是直径为15的球体,“洛书者园之象也。”所以,一河一洛,实质上是“天园地方”的图表形式。
    “理”自然隐含在数之内。比如:西方人认为13是不吉利的,因为《圣经》里记载,最后的晚餐只有13个人进食,踏上绞刑之前必须走过13级台阶,而且“13”在西方牌占中恰恰被命名为“死神”。因此,便给“13”赋予了极端的神秘性。“666”这三个数字,在东方人眼中被认为代表吉利顺利,在西方却是野兽的号码。数和理的关系欧洲的毕达哥拉斯也论述过,数是欧洲哲学的根源。
        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从“无”到“有”是一切事物于时间轨道上辩证演化的过程,正如《老子》所概括的:“道可道,非常道。”从说不清、浑沌状态的道(无极),到可以说清、负阴而抱阳的道(太极),是一切事物辩证发展的必然过程。《周易》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为阐明阴阳由道(太极)而生。道,是与时偕行的客观规律,时间无逆数,道依数而行。《周易》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数生象,象中含数,一切事物都蕴含象、数、理内涵。
        《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的卦爻符号模式体系正是对“一阴一阳之谓道”数列的解读与诠释,这也是为什么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事物在其生成与演化进程中都彰显着数列中的数字,而《周易》《老子》的思想体系正是从自然法则宏观角度中阐述和揭示出自然法则演化的实质内涵。象是现象,数是数值,象可以用数值表示,理是本质、状态。例如,冷热是象,可以用温度的数值表示出来,温度作为状态变量是判断物质现在所处的状态。数、象、态(理,既本质)是统一的,是有内在联系的。这和毕达哥拉斯“数是世界的本质”完全一致。他们都是希望从自然法则宏观角度来阐述和揭示出自然法则演化的实质内涵。
       《易经》所应用的数学领域有六个,二进制、乘方、对数、积分、几何、微分。 易经与天文、历法、音律、数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自然及社会中不变因素的研究,把几何、算术、天文、音乐称为“四艺”,在其中追求宇宙的和谐规律性。二者的研究对象与目的是完全一致的。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西哲毕达格拉斯亦曾揭示数的意义。表明中西先贤都早已认识到了数的意义及其与物(形)的关系。数是一种内在的规律和结构,是无形的内在结构,形是数的外在显现。
       万物不离动静、奇偶、阴阳,“太极生两仪”,一为太极,数列始于一、归于一,一是保证阴阳循环动态平衡的根基。阴阳互为其根,数列中一阴一阳相互之间的数字比率为:5与3相比、13与21相比,以此类推,其相互比率的数值永远约等于0.618(1.618),黄金比率也正是太极的数字内涵,太极代表和谐,万物于和谐、动态平衡的“太极链”中生成与繁衍。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理论“神赐比例”的“黄金分割率”完全一致。
黄金分割体现了均匀与非均匀、自由与平等的统一,我们所在的宇宙既不是完全均匀的,又不是完全非均匀的,而在均匀与非均匀之际的最佳点便是黄金分割点,它既是均匀的,又是非均匀的。黄金分割还体现了中道原则,佛教的中道,儒家的中庸,道家的中,都是指黄金分割点。所谓中,不是简单的平均的中点,因为如此就会导致绝对平均的偏见,又不是远离平均的状态,这样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黄金分割为中道、中庸提供了一个量化标准,使之更易于准确地把握和理解。
       黄金分割还是阴与阳的比率。阴阳概念出现很早,较清楚地说明了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阴与阳不同于西哲所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或冲突的双方,其间也有量化的比值。阳的能量比阴大,故以阳为刚强,以阴为柔弱,但二者的差距也并非无限大,或云阳数为九,阴数为六,其间的比率为3/2,正是黄金分割的近似值和整数值。阴阳关系体现了黄金分割,阴阳双方既是均匀的,平等的,又是各有特色、非均匀的,二者的相互消长是围绕黄金分割进行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数学,企图用数来解释世界中的一切,《易经》也是一种数学,并将数、象、态统一起来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形成了大致相同的理论,分别成为东西方不同文化的源头。所以,源头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东西方哲学具有可融合性。
27
发表于 2016-9-29 11:05:2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29 03:51
吴昆《素问吴注》:“术,调神之术。数,调气之数。”

金先生的硬笔书法也实在好!

点评

过誉了!  发表于 2016-9-29 15:57
说的好极了。  发表于 2016-9-29 12:18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4:07:33 | 只看该作者
据上所述,医家观点认为,术数是指古代养生保健之法。史家观点认为,术数指与天道有关的古代占卜术。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4:33:46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29 08:06
⑵《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十八·术数类》:“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其要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 ...

《四库总目》把“术数”分为——“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六门。
“数学”实为易学中的“图数之学”,“占候”实为星气之占,“占卜”包括“棋卜”、“易占”、“六壬”,“阴阳五行”包括“太乙”、“遁甲”和“演禽”,分类比较混乱。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4:52:3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29 08:05
史书者如是说⑴《汉书·艺文志》:“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 ...

古代数术是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如《汉志·数术略》把它分为六类:
“天文”、“历谱”是研究天象和历数,但也包括星气之占(星象和云气之占);
“五行”是以式占(用一种模拟宇宙结构的工具即式进行占卜)和从式占派生的各种日者之术(选择时日之术)为主;
“蓍龟”是指龟卜、筮占(用龟甲和蓍草进行占卜);
“杂占”是以占梦、厌劾(驱鬼除邪)、祠禳(祈福禳灾)为主;
“形法”则属相术,包括相地形、相宅墓和相人、畜、物等,
可以反应数术的大致范围。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0 11:38 , Processed in 0.1300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