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园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今天在中国只有汉奸才会否定中医

 关闭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9:45:2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30 18:40
今天在中国只有汉奸才会否定中医一一请保持学术版块交流的学术性。

废除中医五行是学术交流吗?废除中医五行能保持学术版块交流的学术性吗?在中医药论坛屁股不要坐歪了!
12
发表于 2015-5-30 20:0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5-30 16:09 编辑
杏园春 发表于 2015-5-30 15:45
废除中医五行是学术交流吗?废除中医五行能保持学术版块交流的学术性吗?在中医药论坛屁股不要坐歪了!

俺来帮顶帖子。


                                致反对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五行学说的中医师长同仁们的公开信
                                                       ——我为什么力主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医学是什么?医学是用以给人们防病治病等的学问。中医学是什么?是中华民族发明创立的用以防病治病等的医学科学体系。那么,中医学是如何发展的?无疑,她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经过历朝历代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措施往复循环的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因此,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环节是一个也不能少。对中医学来说,没有质疑,就找不出错误;没有纠错,就不会得到完善提高。      五行学说自引进中医学中,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认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曾经发挥了她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西医学的引进,诸多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等问题,业已明了,或正在明了。当前医学界的认识水平,自然与五行学说所解释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了。因此,如果当代五行学说仍旧保留在中医学中,对中医学不但无利,反而有害。事实上,五行学说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医学向前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下面就有关问题分四部分谈谈本人之浅见: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关系就由浅入深地打几个比方来解释吧:

1、丈量土地需要尺子吧?如果尺子的刻度不精确,那么丈量出来的土地面积不会准确吧?丈量土地面积之前需要先做好量尺吧?如果工厂制造精密机械呢,那么肯定更得要求提前做好高度准确的尺子。
2、上学时,做一道需要套一个公式的数学题,如果公式用正确了,但结果不正确,这时,会判给您一半的分数,否则结果与公式全错,那么,就会给您判零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法正确与否啊。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但因疏忽大意,而其结果错了;但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再细心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来吧?
      通过上述二条理由,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再说中医用什么诊治疾病?就是需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那么,这里所说的中医理论,就象前面所说的丈量土地、制造精密机械的尺子以及计算数学题的公式同等重要。可以想象,只有正确的中医理论,才能有效指导中医们去诊治疾病,否则,错误的理论不是添乱吗?
——这就是中医能否精确地诊治疾病,其关键是要有正确理论的原因所在。

                                                          第二部分  有关五行学说简要内容
现在再谈五行;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可以这样认为,对五行的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水平是远远不够 的。
下面再谈一下五行的生克关系:
      木 生火生 土生 金生 水生木
      木克 土克水克火 克 金 克木
      先生见过如此机械循环生克联系的事物吗?肯定没有。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将五行生克关系运用到中医理论中: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人体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变动     握   忧     哕    咳      栗
      自然界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上述五行与脏腑器官的配属,除肝与目与怒在临床上可以认证外,其它项基本都不符合临床实际。

                                                         第三部分  五行学说与脏脏表里经络等配属的错误
下面选几个重要的例子说明之。

一、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1、木与肝
      从肝脏对消化系统静脉输送来的营养原料进行分解、合成、解毒,以及对消化、泌尿、循环、神经诸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她不是仅仅能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过 “寒” 、过“降”,或 过“热” 、过“升”,均不利于肝脏内一系列生化、物理反应的完成,其功能必然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
2、 火与心
      从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来看,她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温热、上升”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升”“降” 、“寒”“热”,心脏正常搏动的活动就无法实现。而无限制的“热”、“升”,就会心动过速,甚至“飞车”;过度的“寒”、 “降” ,肯定会心动过缓,甚至会“停摆”。因此,正常的心脏功能,是“升” “降” “寒”“热” “出”“入”等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
3 、土与脾
      脾主运化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生化、承载、受纳”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脾脏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胃肠中的内容物就无法正常“腐熟”; 没有适宜的“升”“降”,经过消化所生成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正常吸收;同时没有适宜的“出”“入”,胃肠的内容物,就不会正常向下推进。     
4 、金与肺
      肺主呼吸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清洁、肃降、收敛”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肺脏的呼吸运动就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肺脏就不能适宜地舒张、收缩 ;没有适宜的“升”“降”、“出”“入”,肺内的气体交换,就无法达到正常范围。   
       因此,肺脏血气交换的复杂活动, 同样是“寒”“热” 、“升”“降”、“出”“入”等因素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5 、水与肾
      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同样不是仅仅能用“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过 “寒” 、过“降”则小便多,或为尿崩症,或为少阴寒化证;过“热” 、过“升”则小便少,或小便浓缩成泌尿系结石,或持续性的小便量少,最终成为尿毒证。

二、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1、肝与胆
        在生理方面,胆囊仅仅是盛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在病理方面,胆囊炎症可以上行引起肝内胆管的炎症,而肝内胆汁分泌不正常时,或肝脏其它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胆囊的舒缩障碍。因此,二者没有必要弄成表里关系。
2、心与小肠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移热于小肠的实质,即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心脏本是动脉血运行的原动力,而小肠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并将其获得的营养予以吸收。二者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病理方面,都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是不能成立的。
3、脾与胃
       “脾脏”,从《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以及现代研究之“胰腺”有重要的消化功能来看,传统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脾”,理应是“胰腺”。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二者,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胰腺在病理状态下,可以引起胃的病变,但胃的病变较少能直接波及胰腺。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似乎有些牵强。
4、肺与大肠
       传统中医理论中,泄大肠糟粕、积气及积液以降肺气的实质,就是通过通导大便及肠内积气、积液,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膈相对下移,胸腔内的容积也就相应增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肺是主司血气交换的器官,大肠进一步吸收肠内容物的水分,并将肠内糟粕排出体外。二者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表里关系也不能赋予。
5、肾与膀胱
       肾主泌尿,膀胱贮尿。膀胱有炎症时,可上行感染至肾;肾有病变时,其病理产物亦可对膀胱产生负面影响。二者的生理、病理既明,也就无须用模糊的表里关系进行诊断治疗了,从而其表里关系亦自行废止。
       综上所述,脏与腑的生理、病理均已明了,无论是解释生理现象,还是针对病变的诊疗,都无须表里关系的参与。因此,脏腑表里关系在当代中医的意识中,大都名存实亡。

三、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     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证实:
        a、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b、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c、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其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同起同坐”。
        d、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的确是牵强。
        e、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f、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g、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综上所述,经络是存在的,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针刺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刺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但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

                                                          第四部分  中医人、教师与中医学发展的关系
       毫无疑问,中医学的发展,首先在于有好的教材,然后,那就是师资问题。
       曾在网上看到某些中医教师,不允许中医学生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声称中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学的,就是这样诊治疾病的,尽管有些理论看上去让人不信服,或者认为不科学,但她确实能治病。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能治病,就是好理论。更让人笑掉大牙的是,有些中医公开宣扬,中医脏器不是解剖所见的脏器。难道中医所说的脏器是神授的不成?问题是,任何形式治病救人的医学科学,最终都必须忠实于实体解剖所见。以前错了的,何何弄明白了,何时就必须及时地不折不扣地纠正过来,而且丝毫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科学就是如此任性,否则,就不能成其为科学。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西医学进入中国之后,只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中医学就公认地成为断崖式的溃败之势,而且这种溃败之势不是已经停止,而是还在依然继续恶化。
       那么,中医学之衰败的根源在何处呢?无可辩驳地是,编写中医教材与中医教学的人士均难辞其咎——教材内容错误甚多与很多中医教师教学水平太差。
       任何科学,只有在不断地质疑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越来越进步,越来越辉煌。
       因此,现在我们能够出现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中医人与中医教师,我们本应该感到高兴并予以鼓励之,而不是打击之,而有些中医同仁却恰恰相反。       其实,我们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人们,不奢求先生们对我们予以表扬鼓励,恰恰是只要不给予讽刺谩骂,我们心里就足够满意的了。
       悲乎哉,中医学!悲乎哉,中医人!

点评

要想维修一部汽车就要先懂得汽车的所有工作原理,不懂原理就要维修只能是越修越坏!同理,要想纠错改造中医学,就要先精通中医学的至关真理。一知半解就要着手纠错,会把正确的纠成错误的。  发表于 2015-6-5 17:00
杨金峰讲“皇帝的新衣”,也不过如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21:41
又见猛撒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21:13
13
发表于 2015-5-30 20:53:26 | 只看该作者
杏园春 发表于 2015-5-30 11:45
废除中医五行是学术交流吗?废除中医五行能保持学术版块交流的学术性吗?在中医药论坛屁股不要坐歪了!

废除中医五行与废除中医是两回事。有的会员提出否定中医五行,但并没有否定中医,而是在探讨如何发展中医,至于发展的道路与方向是否正确,这是个学术问题,可以深入探讨。说否定中医五行就是否定中医,这是不成立的。另外,学术交流版块中不要涉及"汉奸"等词,学术论坛是用来交流学术,不是搞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的。

点评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核心!是中医真理的灵魂!凡中医高手驱顽疾除绝症没有一个是不懂阴阳五行的。如今有人公然要废除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这与反中医、废中医有什么区别?总版说阴阳五行与中医学是两回事,真是遗憾!  发表于 2015-6-5 17:09
阴阳五行对于中医来说就像房屋的地基,地基废除了,房屋还会安然无恙吗?余云岫说五行不科学,进而为废除中医做铺垫,难道不是政治斗争?余云岫之流可以搞政治斗争,我们同中医废除的汉奸做斗争,何错之有?  发表于 2015-5-30 21:07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21:08:3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30 20:53
废除中医五行与废除中医是两回事。有的会员提出否定中医五行,但并没有否定中医,而是在探讨如何发展中医 ...

阴阳五行对于中医来说就像房屋的地基,地基废除了,房屋还会安然无恙吗?余云岫说五行不科学,进而为废除中医做铺垫,难道不是政治斗争?余云岫之流可以搞政治斗争,我们同废除中医的汉奸做斗争,何错之有?

点评

主张废除五行就是汉奸? 废除五行,就是反中医,就是汉奸?举个例子,如果你犯了严重错误,你爸用力打了你一巴掌,你可以对他说:这是残酷迫害祖国的少年一代,是反中国,是汉奸?是这么个意思吧,杏园春先生?  发表于 2015-6-4 08:34
15
发表于 2015-5-30 21:13:11 | 只看该作者

又见猛撒毒···

点评

哈哈,非毒不能治沉疴哟。  发表于 2015-5-30 22:36
16
发表于 2015-5-30 21:22:09 | 只看该作者
杏园春 发表于 2015-5-30 13:08
阴阳五行对于中医来说就像房屋的地基,地基废除了,房屋还会安然无恙吗?余云岫说五行不科学,进而为废除 ...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不是中医本身。其不仅仅应用于中医,也同样应用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军事诸领域。

阴阳强调的是对立统一,五行的思想包含着系统论基本特征与属性,子系统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体现了事物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阴阳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辨证法与系统论,但虽然原始,其基本的方法与精神却是正确的,中医正是由于建立在正确的哲学基础上,才得以传承至今并仍然发展。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正确关系,应当是以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而不是替代具体科学的研究。中医与阴阳五行也应当是如此,应当灵活应用阴阳五行思想(辨证法与系统论)的精髓与灵魂,而不是机械教条的套用阴阳五行方法,以阴阳五行的研究来替代中医自身对人与疾病具体规律的研究,这就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点评

阴阳五行早就渗透到中医的方方面面,就算治个脚气病起码大概要确定一下是阴是阳吧吧?认为阴阳仅仅是古代哲学的可以试试用一下西方哲学诊断治疗一下疾病!  发表于 2015-5-31 19:37
“以阴阳五行的研究来替代中医自身对人与疾病具体规律的研究,这就走向了错误的道路。”内经就是运用阴阳五行来治病,莫非内经不是中医的书?莫非内经不是中医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21:33
17
发表于 2015-5-30 21:24:00 | 只看该作者
杏园春 发表于 2015-5-30 13:08
阴阳五行对于中医来说就像房屋的地基,地基废除了,房屋还会安然无恙吗?余云岫说五行不科学,进而为废除 ...

中医治病方法多是实践与经验的结果,事后用阴阳五行等哲学工具予以说理,而不是阴阳五行直接演绎的结果。即便有部分治病方法是通过阴阳五行演绎而来,也必须经实践验证,有效的予以保留,无效的排除放弃。

点评

不是说“察色按脉先辨阴阳”??? 咋又成了“事后用阴阳五行等哲学工具予以说理”了??? 难道四诊合参八纲辨证 是事后说理的工具??? 您这是说中医啊还是说那些现代医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23:28
18
发表于 2015-5-30 21:25:04 | 只看该作者
传统中医本质上是经验科学,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诊治病症的理论或方法体系,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或方法指导下去诊治病症并取得效果,但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本质及原理未知。

点评

中医真理是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怎么就成了经验科学?凡中医高手名家哪个不知医理的所以然?不过,总版说的辩证论治‘本质及原理未知’确实在不懂‘天人合一’的情况下很难说明白。  发表于 2015-6-5 17:23
中医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医学!  发表于 2015-5-31 19:39
是内经“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是某些人“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21:35
19
发表于 2015-5-30 21:33:21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30 21:22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不是中医本身。其不仅仅应用于中医,也同样应用于中国 ...

“以阴阳五行的研究来替代中医自身对人与疾病具体规律的研究,这就走向了错误的道路。”内经就是运用阴阳五行来治病,莫非内经不是中医的书?莫非内经不是中医的理论?

点评

googooeyes,难道内经没有经过实践编造出来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22:58
20
发表于 2015-5-30 21:35:17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30 21:25
传统中医本质上是经验科学,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诊治病症的理论或方法体系,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

是内经“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是某些人“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9:11 , Processed in 0.1326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