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教授现象”警示要关注教师素质——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4-9-25 15:2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9-25 15:30 编辑

王教授我负中医的这篇文章,前几年就看过。曹东义著文予以分析、批判,内容详尽、说理充分。不需要专门批驳,有曹东义的文章就足够了。

我想大家因王教授的事,讨论开了中医院校的教育制度与方法,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重要。

王教授不管是真人还是化名,网上找不到个人资料,我这里猜测一下。(论坛本来不能评论人,我也不评论个人,把王教授当一个标本分析,反正他也藏头不露尾)


按文中说,他是退休以后发现中医的这些问题,看其博客,发表文章是09年开始的,“中医负我”是2010年。假如09年60岁退休,倒退41年到19岁,是1968年。

说王教授09年60岁退休,是我猜的,不能作准。因为王教授可能在60岁前一两年或晚四五年退休。(正教授可以65岁退休)。
按60岁退休,王教授是68年入学,这不可能,因为那年全国大中学都不招生。往前推,王教授可能是65年入学,往后推,最早是73年入学,就是工农兵学员。
65年入学的大学生,进校就闹革命,造反造的昏天黑地,学习时间很少。但我接触的这批大学生,水平不比以前的大学生差。可能一是这些大学生基础好,再是大家在文革混乱的情况下还坚持学习。73年入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水平相差很大,少数人后来读硕、读博,都成了中医名家。
王教授如果73年19岁,09年离退休还差好几年,好像不是。如果是65年19岁,09年快到65岁了,差不多正好退休。

为什么要推算王教授的入学时间呢?绕这么大弯子干什么?
就想请大家对中医学院的教学做点分析,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分析过一点,不过那是讲我们本地区我所了解的中医人员受教育情况,论坛里朋友有对中医学院有什么了解,可以借王教授为例发表看法。

50年代初创办中医学院、文革停止招生7、8年,文革临近入学的那几级学生、文革期间入学的工农兵学员、文革后的新三届、新三届到现在。
中医学院的教学活动在这几个阶段应该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对中医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大家发表意见。



62
发表于 2014-9-25 15:40:1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15:27
王教授我负中医的这篇文章,前几年就看过。曹东义著文予以分析、批判,内容详尽、说理充分。不需要专门批驳 ...

      但就从时间点来说,我觉得文革期间对于医学的影响最广的一本书应当是《赤脚医生手册》,而正是这本书对中医学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和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李老师

点评

嗯,有道理。 不过咱们这个帖是讨论王教授谈到的中医学院教育问题。 《赤脚医生手册》(可能几个版本,我看过的是后期出的,挺厚,套塑料皮的),那时候我还小学或中学,经常翻着看,正经医学的东西没学会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15:55
63
发表于 2014-9-25 15:55:48 | 只看该作者
jyds123 发表于 2014-9-25 15:40
但就从时间点来说,我觉得文革期间对于医学的影响最广的一本书应当是《赤脚医生手册》,而正是这本 ...

嗯,有道理。
不过咱们这个帖是讨论王教授谈到的中医学院教育问题。


《赤脚医生手册》(可能几个版本,我看过的是后期出的,挺厚,套塑料皮的),那时候我还小学或中学,经常翻着看,正经医学的东西没学会什么,就记得灭苍蝇、蚊子什么的,还记得灭钉螺,还记得脊柱损伤的病人,要绑在门板上抬到医院,没上门板前,要几个人站一排往起托,害怕脊柱错位。

我们上学那会都不学功课,自己乱翻书。
64
发表于 2014-9-25 16:03:0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15:55
嗯,有道理。
不过咱们这个帖是讨论王教授谈到的中医学院教育问题。

您说的这个话题,我还是回避的好
65
发表于 2014-9-25 16:04:5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15:55
嗯,有道理。
不过咱们这个帖是讨论王教授谈到的中医学院教育问题。

我是最近才关注这本书的,只是为了了解一下为什么中医在农村也不是很受欢迎

点评

赤脚医生,我印象农村病人好像无所谓中医西医,你是个医生就找你看。你开什么药吃什么。找兽医看病的也常有。  发表于 2014-9-28 10:18
《赤脚医生手册》,中西医内容都有,有好几个版本。中医不在农村受欢迎,您说的赤脚医生时代还是现在? 对现在农村医药情况我不了解,说不上来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5 20:51
66
发表于 2014-9-25 20:51:24 | 只看该作者
jyds123 发表于 2014-9-25 16:04
我是最近才关注这本书的,只是为了了解一下为什么中医在农村也不是很受欢迎

《赤脚医生手册》,中西医内容都有,有好几个版本。中医不在农村受欢迎,您说的赤脚医生时代还是现在?

对现在农村医药情况我不了解,说不上来什么。
67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20:56:5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9-25 07:27
王教授我负中医的这篇文章,前几年就看过。曹东义著文予以分析、批判,内容详尽、说理充分。不需要专门批驳 ...

六十岁退休时,曾许下诺言,要将自己风风雨雨的人生,将这一辈子所经历的人和事,慢慢弄清楚的事体,做一番认真梳理,回忆起来,整理出来,记录下来,使自己更明白一点。为免所知悉的情况泯灭,基于一位老人的责任与使命,希望能将自己亲身的经历,所明了的事情,世间的真情实况,择其要者以示后人。可世事难料,还没来得及动笔,老母亲却病倒了下来,每天往返于609路公交车之上。三年之后,从医院送走了母亲。父亲上寿期颐、桑榆晚景,需要有人照顾,因而一直在家侍候,不敢怠慢与偷闲。只能于睡前晨起时分,认真回忆,仔细琢磨,精心构思,草拟腹稿。直至2009年秋后,待一切家务护理工作趋于稳定和熟练之后,稍有余暇,通过对面房住的学生在“和讯网”开了个“愽客”,才能如愿以偿。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21:00:35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27 12:56
六十岁退休时,曾许下诺言,要将自己风风雨雨的人生,将这一辈子所经历的人和事,慢慢弄清楚的事体,做一 ...

如今,花甲之后又五年,六十有五矣!将其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就那么一丁点一瞬间的事儿,微渺至极。行年六十五,当知六十四年之非,人生苦短,能读懂一、两个“理论”,幸哉足矣!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21:08:20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27 13:00
如今,花甲之后又五年,六十有五矣!将其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就那么一丁点一瞬间的事儿,微渺至极。行 ...

花甲之后又五年
[原创 2010-12-15 17:12:32] 。说明2010年王教授65岁。王教授应该是1945年出生,19岁进入中医学院时是1964年。

点评

差不多。文革前的大学生,不过上学五年,其中造反三年。 留在中医学院当教师的情况我不清楚。以我地区情况,地县一级,这几年(70年前后几年)的大学生一般都分配在公社医院当临床医生。当时中西医也不怎么区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28 10:06
70
发表于 2014-9-28 10:06:31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9-27 21:08
花甲之后又五年
[原创 2010-12-15 17:12:32] 。说明2010年王教授65岁。王教授应该是1945年出生,19岁进 ...

差不多。文革前的大学生,不过上学五年,其中造反三年。

留在中医学院当教师的情况我不清楚。以我地区情况,地县一级,这几年(70年前后几年)的大学生一般都分配在公社医院当临床医生。当时中西医也不怎么区分,大夫治病,有什么条件用什么。中医大夫大概都开西药,西医大夫大部分多多少少学过中医,也开中药。一般公社医院不能开展外科手术,西医外科大夫都主要搞内科,偶尔做个小手术,中医大夫进手术室的事也常有。大夫给老母猪接生的事也有,给大牲口接生更常见,兽医站和医院一般也离得不远,两个单位的人互相帮忙是很自然的。一般医生给兽医帮忙的多,兽医给医生帮忙的少,这个道理你懂的。扯了一些闲话,呵呵。

我接触中医学院的教师是80年了,了解的一个现象,中医学院都有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的各科室主任,和教务处的各教研室主任大部分是一个人。这位主任下了课,要赶在门诊部去应诊。有的主任,排课一般不排早上第一二节的课,因为早上要查房。查房完了,给住院医师交代了处理,然后去上课。

8、90年代是这样,以后我不知道。

这位王教授的工作是不是这样,他好像也没有说清楚。论坛里有中医学院毕业的不少,大家谈谈中医学院的教学情况,也好分析王教授讲的这些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15:48 , Processed in 0.0564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