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我对五行学说的认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11-19 22:18:4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1-19 21:33
说得非常精彩!
——————————————————————————

这样形成的中医,不过是披着中医皮的西医狼。
12
发表于 2013-11-19 22:26:26 | 只看该作者
天天读内经 发表于 2013-11-19 18:18
这样形成的中医,不过是披着中医皮的西医狼。

为什么?
13
发表于 2013-11-20 08:21: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
发表于 2013-11-20 08:25: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
发表于 2013-11-20 09:24:4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平心静气讨论学术问题,不可意气用事,有利于每个人的学识增长与身体健康。
     我觉得五行学说是一种分类方法,使用的是取象比类。
     一切理论、学说都需要分类,或者说理论就是分类的学问。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矛盾论、唯物辩证法、相对论、八卦、进化论、门捷列夫周期表、系统论等等,都是建立在分类的基础上的。我们认识事物首先是观察,所谓观物取象,而后是取象比类,反复进行,然后寻找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建立理论。西方科学的一切科学实验方法是观物取象的延伸。
     阴阳、三才、五行、八卦,六经、十四经脉等等,是把世界的万事万物分为2类、3类、5类、8类、6类、14类等等,其目的是为了方便解释客观世界的不同类的现象。世界是复杂的,最简单的分类是一分为二,不能再简单了。一分为二不能、不便于解决如此复杂的世界,因此有了五分法等。二分法加上五分法就是阴阳五行学说,他比单纯二分法、五分法更能够正确、方便的解释复杂世界。
    五行学说把世界分为五类,建立起类与类之间、同一类内部各层次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是五行学说的功劳。他所使用的取象比类方法的或然性,以及类与类之间僵化的关系是他的先天不足。
16
发表于 2013-11-20 09:35:1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20 09:24
希望大家平心静气讨论学术问题,不可意气用事,有利于每个人的学识增长与身体健康。
     我觉得五 ...

希望大家平心静气讨论学术问题,不可意气用事
......

赞成先生的倡议。
平心静气,是论坛交流的先决条件,是每个会员都必须认真履行的。
17
发表于 2013-11-20 11:05:05 | 只看该作者
看看热闹,
18
发表于 2013-11-20 11:5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3-11-20 04:04 编辑

      既然五行学说是一种分类方法,因此就没有那么神秘,把他奉为神明,他有没有那么可恨,必置于死地而后快。
    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形成的藏象学说,只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种理论,一种分类方法。如果把西医拉扯进来,应用于解决疾病的方法、理论就很多了。不同的理论、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用途,具有他的适用范围,一般不可以混用,以免发生概念混乱,造成医疗事故。我把这种不同理论之间应该严格区分,不可直接对接、解释的现象,称之为:不同的理论体系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
    当我们使用藏象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时候,不要随便拉扯六经辨证,也不要比较二者的优劣,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具体的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但,我不是说藏象理论与六经辨证没有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另外说明,老中医能够自觉地把二者融合在一起,运用自如,大有人在。现在有了西医,西医完全抛弃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照样治病。但是传统中医看病就离不开阴阳五行、藏象经络。
    现在出现了中西医结合学派,他们看病使用的是“西医诊断疾病,中医分证”,使用西医的理论诊断疾病;再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后者就需要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理论。
    至于一般的医生使用中药治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或者别人的经验就可以了,他们甚至于不需要任何理论指导,也能够处理许多中西医的临床问题。
    所以,五行理论的使用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
    中西医的理论研究则不同,作为中医理论,五行学说不能取消,也不能改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点点改动,整个中医理论就彻底崩溃了。
    如果自己要创新一个理论,或者要把五行理论改造成新的理论,首先要把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中医理论吃透,再改造他,或者创新。即使新的理论成功了,中医理论体系仍然保留在历史中,或者他的精神实质遗传的新的理论之中。

        恭请大家批评。谢谢!
19
发表于 2013-11-20 13:5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九公 于 2013-11-20 14:15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3-11-20 08:25
九公好,其实我与先生讨论过经络的问题,还有气功的问题。如今对于五行还是有分歧,那就请九公具体说一说 ...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定有其真实价值所在,我读《名老中医之路》,除了学心到很多老一辈中医人的临床经验外,还学到了一个老一辈中医人的治学方法,那就是这些名老中医之中,无一不是精通中医经典之人,读他们的论著,内经伤寒,无不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有些甚至能整篇整篇地背诵下来,这些功夫,我们今天这些后人所能达到的不多。

岳美中先生治一例肺结核,患者曾用西药抗痨无效,最后先生就是用香砂六君丸服药一年治愈,先生用的就是培土生金法,其实只要在临床中工作,运用五行理论思维的方法非常多,望诊上青黄赤白黑五色与五行、长尖方圆短与五行、闻诊之宫、商、角、徵、羽与五行,一直都在用,西医之清音、浊音、过清音、鼓音、实音、鼓音,其实也是五分法,名称不同而已。

针灸方面刘兄好象是专业,难道刘兄没有发现灵枢对针灸人的重要性吗?山东中药大学副校长高树中先生有一本著作《一针疗法》,刘兄可以读一读,经典,不是古人在说糊话,应该说,古人,对人体的认识,有些方面,现代科学远没有达到这个高度。有些东西,古人已经认识到,但无法描述,命名,细分而已,现在我们可以结合现代科学做一些完善工作,可以这样说,中医这一门医学,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这座大楼的整体架构已经完成,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推倒重建,而应该是在这个整体架构之内,做一些现代标记,现代解读。
20
发表于 2013-11-20 14:05:12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3-11-20 13:52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定有其真实价值所在,我读《名老中医之路》,除了学心到很多老一辈中医人的临 ...

中肯之言,受益良多啊。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9:48 , Processed in 0.1600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