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73|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视频地址--看后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3 18:3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有个提议:我们能否把已经播出的《养生堂》里的错误给提出来呢?在大家的讨论下,恢复中医养生的真面目呢?(否则这也是毁中医的另一种行为吧?)这样也好让看了养生堂节目的观众增加了辨别能力和知其对错啊(这个问题我之前也跟一个重庆朋友提出过),否则这样不是要误了大批的观众了嘛!!

  下面是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视频地址,可按年、月、日依次查看过去各时间段已播出视频节目!
  地址:
http://space.btv.com.cn/podcast/yst
       http://www.iqiyi.com/zongyi/yst.html
                      http://tv.cntv.cn/videoset/C22923

      

  欢迎大家看完视频后这就某些观点发表更多的意见,谢谢!

2
发表于 2013-10-26 19:05:15 | 只看该作者
哈刚教授在养生堂推荐的保健皮肤的养生饮料:
菊花2克 金银花3克生山楂6克 决明子3克,

功效大致是清肝明目解毒清热,消食化滞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对事不对人,不等说,就是对哈刚发难,只讨论处方,上面也有老师说养生堂大多数说的都正确,而且处方味数少,适应性强,既是不对症也没关系等等。而事实上在临床又是怎么回事?我们知道
金银花,菊花,决明子,都是寒性的。他们都是清热解毒护肤的,后两种还有明目的功效,但是请注意久服就会出现脾胃虚寒倾向,当然对身体不利。

对此建议如下:
如果加点大枣一枚,生姜一片会更好!因生姜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以中和方中药品的寒性的副作用;生姜可以使山楂的副作用也得到抑制!
纵观诸药来说, 山楂可以多点,其他少点就行。因为山楂是性酸温和中,主要是化食行滞,推腑积而开胃,现代医认为对心脏有好处,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

不当之处,还望斧诸位正。
3
发表于 2013-10-26 19:15:02 | 只看该作者
有养生堂安卫东中医专家认为“收缩压相当于肝阳;舒张压相当于肝阴这种说法对吗?”

质疑:
1.这种看法,对于于中医临床有无帮助?
2.如果中医专家持这种观点,是否把中医引入误区?
3.本人认为,持“收缩压相当于肝阳,舒张压相当于肝阴”这种简单对号入座的说法不利于、不合符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久而久之我们的中医教育的思维变成了西医指导中医,中医已经变味了、变质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19:19:21 | 只看该作者
yanshoufeng 发表于 2013-10-26 19:05
哈刚教授在养生堂推荐的保健皮肤的养生饮料:
菊花2克 金银花3克生山楂6克 决明子3克,
功效大致是清肝明 ...

最好说明是哪集?什么时间讲到的?这样便于大家去看看,再回答您的问题!是吧!
5
发表于 2014-1-20 10:35:08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患者听了养生堂的专家老师的中医讲课,认为自己的病一会儿像阴虚、一会儿又像阳虚、一忽儿又像寒湿、一忽儿又像湿热、一下又似肝郁、一下又似脾虚,肾虚,该怎么办?
大家分析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们患者缺乏正确接受中医基础的基本常识?
很多患者向我提出、咨询一会儿又在药材市场买土茯苓,千金菝,一会儿又在药房买六味地黄丸、一忽儿又在药房买逍遥丸、一会儿又在药材市场买附子干姜。
你说烦不烦?
就过有些病人出问题了,你说怎么办?
可能普及中医,实际中医是有一个实验的过程,有的人通过实践教育了自己,所谓“吃一亏,长一智”有时候就不是这么简单,吃吃亏的问题,也许这个吃亏给你终身留下遗憾或痛苦?
不说患者难以学说中医这个东西,特别是辩证,就连中医本科毕业的在临床中常常为辩证发难?甚至不少中医一生行医还在为辩证不断学习,继续补充以提高?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6:01:35 | 只看该作者
我已经把您的反应的这类问题链接转发到交流群里了,谢谢!

点评

谢谢administrator 管理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 09:55
7
发表于 2014-1-20 16:33:0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8
发表于 2014-1-20 16:41:48 | 只看该作者
同感
9
发表于 2014-1-20 18:21:04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商家的身影在,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至于其他,不是商家考虑的事。可惜很多人都把广而告之变成理所当然的东西。当一群理想主义者慢慢逝去变成一群利益至上者,再好的医术也会变味。
10
发表于 2014-1-20 22:10:0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诊断是个技术活,没有那么简单,之所以会“认为自己的病一会儿像阴虚、一会儿又像阳虚、一忽儿又像寒湿、一忽儿又像湿热、一下又似肝郁、一下又似脾虚,肾虚”,是受了所谓辨证论治、随证治之、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方的影响。

点评

我同意的看法,很多所谓的名医,把看病仅仅视为药证对应,以方对症,或者以方测证,而实际上古今方子都是固定的,病症哪有固定的呀?所谓病无常病,法无常法,方子是现存的固定的以方来测证等于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 09:5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3:30 , Processed in 0.0628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