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治疗甲流感染为何有优势?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209号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病毒与细菌虽然都可以引起人类发病,但是以自组织理论来看,两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细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独立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DNA等完整的结构。在自然界里,细菌可以利用简单的自然物质,合成自身分裂所需要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在条件适合的任何场所,进行自分裂、自调节、自适应、自修复。我们平常看到放置的食物腐败了,或者有意识地进行发酵酿酒、制糖、制造发面食品,都是细菌繁殖之后才产生的现象。
病毒是不完整的生物,它不是细胞,因此就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而是由包膜包裹的DNA或者RNA。病毒在自然界里不能进行自复制、自调节、自修复、自适应,而是必须依靠其他活体细胞的细胞器、聚合酶、转录酶,来复制下一代病毒。离开了其他活体细胞的“帮助”,病毒就不能延续自身的后代,因此,病毒是一个寄生的不完整生命体。
杀灭细菌,可以用破坏细菌细胞壁、细胞膜、蛋白合成的药物,进行抗菌杀菌,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甙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手段比较多。尽管时有耐药菌株产生,仍然可以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轮番上阵,有选择余地。这就好像农民依靠农药杀虫剂一样,尽管可能污染环境,但是眼下有效,可以救急。
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人、动物、植物、昆虫以及真菌和细菌等均会因病毒寄居而引起感染,对人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都有很大影响。人类急性传染病中约70%由病毒引起,有些病毒还能引起肿瘤。
由于被病毒寄生的每一个活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其细胞膜是“半透膜”,除了水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其他的无机盐、有机化合物都不能自由穿越细胞膜,很多“抗病毒药”,只能在细胞膜之外,对于细胞内正在转录的病毒发挥作用,实际上是个“遥控”过程。所以,抗病毒药受到生命细胞的很大限制,难于发挥作用。
病毒在细胞内,既要大量地复制自身的RNA,或者DNA,又要转录其RNA上的蛋白质信息,以便合成其病毒外壳上的蛋白质。在这个过程里,宿主细胞需要大量基本物质,也需要大量的的聚合酶,以便把大量的新病毒第二代组装起来。因此,宿主细胞一个环节不予配合,病毒在细胞内就不可能顺利地完成自身复制和转录,也就会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可以说,病毒从进入人体开始,到在细胞内转录和复制完成,人体免疫系统有很多环节可以发挥作用,进而识别病毒、清除病毒。这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既需要物质,也需要功能。只要在一个环节上发挥作用,就有可能阻断病毒疯狂的复制和转录,制止病毒感染和再损伤。
病毒感染后的再损伤,也就是白细胞向炎症区域聚集之后,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炎症介质的“呼吸爆发”,形成人体免疫过度,造成对机体的再损伤。
如果中医药在病毒转录和复制的过程里,没有发挥多少作用,还可以在预防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炎症介质的“呼吸爆发”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减少免疫损伤,留下时间和空间,促使机体向着自我康复的方面转化。
因此,我们看到对付病毒感染,与杀灭细菌有着很大的区别。抗击细菌可以大量地依赖外力杀伤,而对付病毒感染,主要是动员、调整生命机体的免疫反应。把人体的自组织能力调整好,是从病毒感染之中走向康复的最好道路,而不是借助外力的化学杀灭。
二十世纪,世界范围的流感多次暴发。目前人类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1万种。最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是禽类,奇怪的是,鸭子身上就携带有多种流感病毒,但自己却从不得流感,当鸭子被送到市场上时就会把流感病毒传染给鸡,鸡群会引发禽流感进而殃及人类。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是RNA病毒。病毒内部的核心由单链核糖核酸及核蛋白组成,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A、B、C三型。核心外有一层脂质囊膜,从脂质中伸出许多微粒,即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后两者是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根据H与N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亚型,H1N1是其中的一种病毒。流感病毒有变异的特点,主要是H与N的变异。
神经氨酸酶又称唾液酸酶,可以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在流感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血凝素蛋白水解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甲流H1N1患者病死率,在万分之二和千分之九之间,通过美国、印度、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与大陆的病死率比较,不难看出中国大陆甲流患者病死率最低。其原因何在?关键是有没有中医药的参与。
卫生部连续三个“甲流防治方案”,都把中医药放在了重要位置,这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事情。
中医药治疗甲流,绝不等于喝汤药。新型的针剂,如清开灵、双黄连、痰热清、醒脑静、穿琥宁、丹参针、生脉针、黄芪针等新型制剂,可以在不同环节发挥作用,可以形成系统的救治措施。然而,综合医院的西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对于这些新制剂还不够熟悉,应该学习有关知识,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应该加强中医专家会诊制度,加以指导。应该加强有关宣传工作,让大家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的甲流防治优势。“重新认识中医”,重视中医,发展中医。
2009、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