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三)心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9 11:1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7/29 06:33pm 第 1 次编辑]



心  悸

心悸之名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心悸,以阵发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或缓慢跳动、惊慌不安,可见脉率参差不齐,并伴有胸闷气短,眩晕不宁,甚而喘促难卧等症状。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且常与失眠、健忘、耳鸣等症同时并见。
心悸包括惊悸、怔忡两大类。惊悸、怔忡虽属心悸,但两者亦有区别:惊悸常由外因而成,偶因情绪激动、惊恐、劳累而诱发,时作时辍,不发时一如常人,病来虽速,但全身情况较好,病势浅而发作持续短暂,以实证居多,但也有内虚的因素存在;怔忡每由内因引起,并无外惊,多因久病劳损、脏腑失调而成,终日觉心中悸动不安,稍劳尤甚,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为深重,缠绵难愈,以虚证居多。但两者又有密切关系。惊悸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患者,又容易受外惊所扰,而使病情加重。惊悸、怔忡两者颇难截然分开,故多一起讨论。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
西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及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一、诊断思路
要明确是否为心悸,首先应抓住主症和次症:
主症:自觉心跳 剧烈,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次症:伴胸闷不适,心烦寐差、容易激动,气短乏力、神疲懒言,惊恐胆怯及头晕等症;中老年人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脉象及心电图等即可确诊。
心悸的辨证诊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发病情况:
心悸的发作有阵发性与持续性之别。心悸阵发者,视病情之不同,或数日一次,或一日数次。发作时心悸甚剧,过后则可无明显不适,正如《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所谓:“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持续发作者,则终日心悸不安,难以自持,“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等诱发因素。
(二)仔细询问病史:
临证还当详询病史,了解发病经过,根据主症、兼症,结合体检以及有关现代仪器检查,以明确引起心悸的原发疾病,适当配合辨病治疗,也属必要。
(三)辨轻重久暂之不同:
怔忡、惊悸虽同属心悸范畴,但两者尚有一定区别。一般认为:惊悸轻而怔忡重,惊悸失治、误治可发展为怔忡。惊悸因惊恐或情绪刺激引起,阵发性发作,发时可有欲厥之感,发后除倦怠乏力之外,多无特殊不适。怔忡无惊自悸,终日惕惕然,悸动难安,稍劳尤甚,多有脏腑阴阳气血亏损之象,时夹痰瘀为患。一般来说,新病较轻,久病较重,怔忡发作超越半年者,则病重难疗。
(四)辨病证的虚实兼夹:
心动悸是指由诸多原因使心脏气机紊乱,心动异常。主要由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瘀阻滞心脉,邪扰心神所致。心悸病证的特点多为虚实夹杂,本虚而标实,而以本虚为主。所谓本虚指五脏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之夹杂。一般说来,气虚阳虚多兼瘀血痰饮,阴虚血虚多兼虚热或痰火。痰饮、瘀血、火邪虽为病理产物,但在一定情况下,又可成为致病之因。如水饮上凌、痰火扰心、瘀血阻滞均可成为心悸直接的发病因素。近年来六淫入侵致心悸的患病日渐增多,若失治、误治,预后不佳。故在临证时,应当充分辨清其虚实,以及虚实轻重程度,才能决定治疗法则,虚实兼顾,不致偏执一法。
凡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出,易感冒者属气虚;心悸头晕而面色不华者,属血虚;心悸盗汗,口干潮热者属阴虚;心悸肢冷,畏寒气喘者属阳虚;心悸胸闷,胁腹胀气,遇情志波动,症状加重者属气滞;心悸唇暗,舌有瘀斑,脉结代者为血瘀;心悸体胖,恶心纳呆,舌苔腻者属痰湿;心悸舌苔水滑,或肢肿而浮,尿少者属水饮
(五)辨脏腑的虚损程度:心者君主之官,心脏有病可累及诸脏,故《灵枢•口问》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同样,其他脏腑病变亦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于心。如肾水不足,则心火偏亢;或肝血亏损致心血不足;或脾肾阳虚致心气虚弱等,病情较为复杂。因本病以本虚者居多,而本虚的程度,又常与脏腑虚损的多寡有关,在一般情况下,仅心本身虚损所致者,病情较轻,夹杂证少,其临床表现仅以心悸、心慌、胸闷等为主。而与他脏并病,则兼见他脏的一系列证候,病势较重。大多初发时以本脏为主,病轻,病久者,多为数脏同病则重。故于临床辨证之时,当首先分清脏腑的虚损程度,心脏与他脏的病变情况,才能把握疾病的轻重程度,决定治疗的前后缓急,制定综合完善的治疗方案。
(六)确定病性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伤寒心悸,肝郁血虚、心虚胆怯、痰饮惊悸,痰火扰心、心脾气血亏虚、虚损劳伤心悸。
伤寒心悸必先有太阳病,汗之或下之或初起见心悸。肝郁血虚惊悸可见阴血不足之面色爪甲苍白,脉细,但兼肝郁之症。心虚胆怯则见短气惊悸,体倦自汗,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痰饮惊悸者耳闻大声,目见异物,便觉心悸,甚则心跳,脉弦濡或滑。痰火扰心者素体痰盛或暴怒伤肝,肝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扰心,心神不宁,遇事易惊,可见善惊而性急多言,甚或躁狂,头昏头痛,口苦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心脾气血亏虚,发为心悸,或偶以大惊猝恐,而致神志昏乱。虚损劳伤则因虚劳里疾,可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惊悸不安等。若命门水亏,真阴不足,则心悸不已。亦有命门火亏,真阴不足而心悸者。精血亏损,阴中之阳不足,而为怔忡惊恐,水亏火盛,则烦躁热渴,惊悸不安。若思虑过度耗伤心血,亦致心悸怔忡。
(七)辨脉象:心悸之时,常伴有脉象的异常变化,故脉象对诊断本病及类型有特征性、决定性意义。随病因病机的不同,可见数脉、疾脉、极脉、脱脉、结脉、代脉、迟脉、缓脉、涩脉、细脉、弱脉、滑脉、浮脉、散脉、损脉、败脉、夺精脉等,或参差不齐,或乍疏乍数,或忽强忽弱等怪乱之脉。部分病情较重的怔忡患者,尚有虚里跳动显著,其动应衣的现象。
数脉一息六至,疾脉一息七至,极脉一息八至,脱脉一息九至,可以断定为过速型心悸。迟脉一息三至,缓脉一息不至四至,损脉一息二至,败脉一息一至,夺精脉二息一至,可以断定为过缓型心悸。涩脉的特点是细而迟,往来难,或脉来中止,参差不调;促脉的特征是数时一至,止无定数;结脉是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或脉来见代,几至一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或见乍数乍疏,忽强忽弱,几来又止,据此可以断定为节律不齐型心悸。凡久病体虚而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散乱模糊者危绝。
以常见脉象而论,脉缓而虚大无力为元气不足;脉沉迟者,多由心肾阳虚,无力鼓动心脉所致;细弱而缓为气血俱虚;结为虚甚,或痰瘀阻滞;代为脏气衰微;涩为夹瘀;散脉病多危重;脉数而弦滑为痰火内盛;脉细数者,为心阴不足,兼滑者为夹痰之兆。其参差不齐者,常为气血两亏,阴阳俱虚之候。若见浮脉,综合临床当虑及六淫之邪侵及心脏。
(八)其他:在心悸发作之时,结合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及血常规、血沉、抗“O”、T3、T4,胸片、测量血压等有利于明确心悸的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
二、鉴别诊断
心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病人自觉心跳剧烈,胸中不适,惊慌不安,不能自止,因此需要与其他心胸躁动或胸中不安的病证鉴别。
1、心痛  心痛包括临床所说的胸痛、真心痛。
胸痹表现有胸中窒闷不舒,可有钝痛、刺痛、灼痛短气,恐惧及心胸压榨感,有的痛引口咽、脊背、上肢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心悸,两种病证同时存在,但以胸痛为首发和主诉症状,心电图上多有ST段改变。而心悸之证,虽有胸中满闷不适,甚则疼痛,但以自觉心跳剧烈,胸中不舒,惊惕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特征,心电图上多有心律异常。
真心痛处在胸骨下,多在劳动或运动或激动后发作,疼痛常连及左侧口咽、肩胛间区、背部、上肢等,精神躁扰时逐渐加重,疼痛须服药才能制止,一般情况差,部分患者可伴有心悸,呼吸气短,甚则喘息不能平。
2、心掣  心掣出自《素问•阴阳别论》以心动悸如掣为主症。多因心气虚寒所致。症见心动不宁,有牵引紧缩感,甚则作痛,伴短气、咳呛、便溏,与心悸的病机证候有雷同之处。但心悸主症为心跳剧烈,胸中不适,兼有短气、胸闷、头晕不寐、健忘;而心掣之病,主症为心动悸如掣、咳呛、便溏,二者各有特点。然而有的患者,既有心掣,又有心悸,两种病证同时存在,难分主次,临证时应加以注意。
3、奔豚  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跳动,忐忑不安,但发自少腹,上下冲逆,如《难经》所言:“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称之为肾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曰:“奔豚病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而心悸系心中剧烈跳动,发于心,而无上下冲逆之证。
4、郁证  六郁之中亦有心胸满闷,懊恼不适者,心悸虽也有胸胁满闷懊恼之感,但心跳剧烈为其主症,二者有别。郁证中,一般不见心律紊乱之脉结代,亦为两者之间不同之处。郁证可致气血逆乱,或痰火扰心,皆可致心悸发作,亦当别论。
5、卑惵  卑惵为心虚胆怯自卑之证,其病因为心血不足,病见“痞寒不思饮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证治要诀•怔忡》)。心血不足之心悸亦胸中不适,心中常有所怯。而卑惵惵之胸中不适,缘于痞塞,而心悸的则起由心跳,虽可心烦不安,但并不幽居避人等,卑惵一般无结代、促疾、迟数等心悸的常见脉象。
6、瘿瘤(似甲状腺病)  瘿瘤者颈项下有肿物,坚硬可触,能食嗜食,精神亢盛,烦躁如狂,或见眼突而兼心悸等。
三、心悸的常见心系疾病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多伴有心悸,结合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1)快速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与颤动、心室扑动与颤动。
窦性心动过速偶有心悸、乏力、易激动等,心率在100-150次/分之间,脉数。
过早搏动偶发者可无症状或自觉心跳不规则,心跳停歇感或增强感;频发者常有心悸、胸闷乏力,甚则心绞痛发作,脉结代或脉促。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心悸、头晕、心前区不适、乏力,发作时间长而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心律绝对规则,心率在150-250次/分,第一心音强度不变,脉数疾。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患者突然头晕、血压下降、心绞痛发作,甚至晕厥、休克、猝死,心律略不规则,心率在150-250次/分,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并可有心音分裂,脉数疾。
心房扑动与颤动时,可有心悸、胸闷,严重者可有昏厥、心绞痛或心衰。心房扑动则心跳快,一般规则,如伴有不规则房室传导时,心跳不规则,脉象多为促脉,心率缓慢者可表现为结代脉。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一,脉搏短绌,快速房颤多为促涩脉,缓慢房颤可表现为迟涩或结代脉,若房颤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表现为脉迟。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发作时,病人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动脉搏动消失,听不到心音,脉涩微怪乱或脉绝。
(2)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
窦性心动过缓一般不引起症状,有时可见心悸、乏力、头晕等,心率低于45次/分,脉缓或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轻者可出现头昏、乏力、失眠等,重者可反复晕厥或心脏停搏。心律失常表现多样,有严重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心率在50次/分以下,并可听到心律不整或长间歇,脉迟或结代;当有“快-慢综合征”时,脉迟缓、结代与数疾、促涩交替出现。
房室传导阻滞Ⅰ度一般无症状,脉象亦无异常;Ⅱ度或可见心悸或心脏停顿感,心跳缓慢时可有头昏、乏力、活动后气促,甚至晕厥,脉结代或促脉;Ⅲ度还可见心、脑、肾功能不全等,心率在40次/分左右,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第一心音特别响亮称“大炮音”,收缩压高,舒张压偏低而脉压差增大;严重时因心室率突然减慢或暂时停搏而心音、脉搏暂时消失,脉迟或结代。
2、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心肌炎比较显著的患者,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
心肌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极常见,以房性与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也可出现。心律失常是心悸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心肌炎患者进入慢性期后,心脏进行性扩大,心功能减退,形成慢性充血性心衰,也是心悸的原因之一。
3、原发性心肌病  心肌病中医病机复杂,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瘀阻心脉,则见心悸、怔忡、心痛、咳嗽、喘促等;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可见心悸气短、心痛胸闷、脉结代;或痰饮阻肺,肺气不降,血随气逆,致心悸、喘憋、不得平卧等;或心气不足,帅血无力,气滞血瘀,水道不利,痰湿阻滞,痰瘀互结而致心悸、心痛、唇甲紫暗;若阴不敛阳,阳气虚脱,则面色青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
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心肌病三种,西医认为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临床上见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时,如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室腔扩大与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应考虑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同时应排除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先心病、冠心病等,必要时结合心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显示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大于或等于1.3,间隔运动低下;心电图最常见为左心室肥厚;心室造影显示左室腔变形。限制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心室舒张充盈受阻,心导管检查显示舒张期心室压力曲线呈现早期下降,晚期高原波型,与缩窄性心包炎表现相似;左室造影可见心内膜肥厚及心室腔缩小,心尖部钝角化,本病心包无钙化而心内膜可有钙化,有助与缩窄性心包炎相鉴别。
4、风湿性心脏病  本病是风湿热引起的以心瓣膜损害为主的心脏病。临床上多有风湿热的病史,以后出现心悸、喘咳、水肿等。急性风湿热最常见心脏炎,心脏损害可轻可重,可单独或同时发生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可见心悸、胸闷及发热、关节红肿疼痛等风湿热的表现,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加重;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而见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疲乏、纳差等。
急性期之后遗留以瓣膜病变为主,在此基础上仍可有风湿热的反复发作。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心悸乏力,甚至有左、右心衰的表现,同时听诊可闻及相应心脏杂音,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可明确相应的瓣膜病变,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见。
5、其他疾病  各种心血管疾病,不论有无心律失常均可出现心悸的症状,但不一定为主症,且均有相应的特定表现。如心力衰竭可有心悸,但左心衰竭以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为主;右心衰竭以四肢浮肿、内脏淤血为主。冠心病心绞痛以胸闷痛为主;心肌梗塞以胸部剧烈疼痛及相应心电图、酶学改变为主。高血压病也可见心悸,但以血压增高为依据,常见头晕、头痛等症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2:37 , Processed in 0.0531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