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5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7 19:4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9/22 09:35pm 第 1 次编辑]


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2004-6-2 16:44:38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1期报道了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绍英医生临床应用炙甘草汤的心得体会,论证了炙甘草汤的方义、适应症和用法。康医生指出: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本方以炙甘草为主药,甘温益气,缓急养心,“通经脉、利血气”,而益气血生化之源。人参气血双补,大枣补脾养心,并配生地、阿胶、麦冬、麻仁以滋阴养血。然阴无阳则无以化,故用桂枝、生姜助阳化阴,温阳通脉,使气血流通,则脉始复常。考“炙甘草汤”一方实系张仲景书中突出之滋阳剂,方中虽然有较多之滋阴药,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本方组成阴阳气血四者兼顾,近代方剂论其功用为养心阴、通心阳、益心气、补心血,观其药味,平淡无奇,但妙于配伍。
  康医生提出:炙甘草汤,在仲景《伤寒论》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脉何以结代?此证因平素血气不足,血液不能充盈脉管,更有病邪阻滞,而心脏又无力激动血脉,则其搏动不能依次而前,故现结代之脉。心何以动悸?悸即心动,即虚里部位跳动不安,营血既亏,心无所养,真气以馁,脏神不宁,故现心动悸之证。结代为炙甘草汤之脉候,心动悸为炙甘草汤之证候。
  炙甘草汤适应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后世应用不限于伤寒之疾,凡因汗、吐、下或失血之后或其它原因引起血气亏损而致的脉结代,心动悸均可应用。现今常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提示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早搏或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肌受损等改变,自觉症状为心悸,气急,胸部作痛等;二是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情志过极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脏神经官能征,表现为心悸、气急、紧张、失眠或胸部作痛等症。心电图检查绝大多数属于正常,部分病例可有早搏或心动过速。前者脉象多结代,后者大多无结代,但脉律轻重不匀,有的脉象正常。前后两者病家均有心动悸的自觉症状,可见炙甘草汤适应症“脉结代、心动悸”中,心动悸这个症状在临床上更为重要。临诊时,不论心脏听诊有否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有否改变,只要心动悸这个症状存在,均可应用本方。
  在炙甘草汤的用法上,康医生特别指出:炙甘草之适应症“脉结代、心动悸”,其发病机制与阴阳气血有关,根本治疗需要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本方阴阳气血四者药物都有,正是一张平阴阳,调气血之治本的好方子。原方药味组成除了君药炙甘草剂量重用超越常规外,余药剂量尚属常量。人有老少男女之别,病有轻重大小之分,证有阴阳气血之偏,故临床治疗必须因人制宜,不可拘泥原方剂量。如阴虚明显,则阴药麦冬、阿胶、生地要重用,麦冬、阿胶剂量可加大至15g,生地剂量可加大到30g,阳药桂枝剂可减到3g或勿用,生姜也可不用。如阳虚明显,则阳药桂枝重用,剂量可加到15g。如气虚明显,则气药人参重用,剂量可加大到15g。如夹有湿邪,则应去掉滋腻之阿胶,改用生茜草活血、行血,另再酌加健脾燥湿之品,如茯苓、生薏仁等。方中一味麻仁,虽属润肠通便之品,不入心经,但切不可忘,若因“脉结代、心动悸”出现在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病家身上,则便秘往往是引起死亡的诱发因素之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19:49:4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甘草以甘为用,能入十二经,具有补气、缓急、解毒、和药等多种功能,炙补生泻,应用颇广,故有国老之称。
《本草经集注》:“术、干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配芍药,滋阴养血,缓急止痛;配滑石,清热暑,利水和中;配乌梅,生津止渴。
1.补脾益气 治疗脾虚气弱的乏力、胃口差等症状。甘草并能益气生血,治疗心悸,脉律不齐。补脾气多用炙甘草。 2.清热解毒 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疡肿毒、热邪入里。 3.润肺止咳 治疗肺热咳嗽咽痛。 4.调和诸药 本品性和缓,配入复方中能调和诸药,减少毒副作用。 5.缓急止痛 用于腹部疼痛,四肢肌肉挛急疼痛。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厥;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降火止痛。”⑧ 《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注意事项】
----------------------------
湿盛中满者不宜用。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医学入门》:痢疾初作,不可用。《药品化义》: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本草正》: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 1.过量或长期服用 甘草成分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生物活性,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制剂会引起假醛固酮增多症,出现高血压、低血钾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浮肿、心肌损害、四肢无力等症状。有报道每日煎服5~10克,连续服用一年而引起上述症状。直接服用甘草甜素或甘草酸也会出现上述现象,动物实验中亦证明上述症状由甘草引起。 2.过敏反应 有人每次服用甘草均引起气喘、胸闷,可能属甘草引起的过敏反应。 3.配伍不当 有人认为甘草不宜与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同用。实验研究结果不一致,有资料证明甘草与上述药物配伍会加大毒性。因此,临床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

3
匿名  发表于 2005-6-2 17:29:07

[分享]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感谢!
4
发表于 2005-6-3 12:23:42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本方治疗心律不齐,已为近代医家所习用,且疗效可靠.文中提出但见心动悸一证便是,余证不必悉具,是其经验特色.值得学习,
5
发表于 2005-6-9 18:38:3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这里提供日本名医矢数道明运用灸甘草汤两个病案,   (日文译文)

例一,炙甘草汤治心律不齐
  渡X正X,55岁,男性,公司职员,主诉:从2年前开始出现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引起心动悸,喘息,胸内苦闷不安,足冷,常反复发作,很是苦恼.
  体格.营养均一般.腹力正常,大小便正常,脉平,血压120/80MMHG,体质稍虚,根据"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者,治以炙甘草汤"的记载,给与了炙甘草汤.服药后,心律不齐和胸部压迫感均消失.完全恢复正常.因服药后精神很好,体力充实,患者乐于服用,仍在继续服药.
例二,炙甘草汤治甲状腺机能亢进
  石X良X,37岁,女,在某公司工作,生育两次,月经正常,主诉: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心动悸,腿脚乏力,因眼球被压迫而有突出之感,致使频频眨眼,眼睛略痛.左右甲状腺肿大.内科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体格.营养一般,脉浮数而弱,血压90/50MMHG,脉搏120次/分,面部微肿,无舌苔,头重目眩,站起来时头发晕,全身倦怠,大小便正常,作为"气血两虚,邪气逆动心下,心动悸或脉结代者"投与了炙甘草汤,服药一个月,心动悸显著减少,眼痛消失.二个月后,甲状腺肿几乎减半,这时因大便少,加大黄5克,又继服2个月时,甲状腺肿大体缩小到从外观上无法判断的程度.自觉症状基本好转,血压110/70MMHG,工作时也无任何痛苦,现仍在继续服药.     (摘译自<中医临床>第31卷第8号

































































































































































































































































































































































































































































6
发表于 2005-11-3 23:27:41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好,顶
7
发表于 2006-11-11 08:18:25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好贴
8
发表于 2006-11-14 23:54:41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炙甘草汤乃调气血之治本良方

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3 21:49 , Processed in 0.0521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