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素食宜养生(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3 15:3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三、胖与瘦•荤与素之辩证观
有关如何才能健康长寿的问题,有两种颇为流行的观念:一是“瘦者长寿”说,二是“食素长寿”论,继而有人推论:欲长寿,就得瘦;要想瘦,多吃素。这显然带有偏见,对人们的日常饮食保健无疑是一大误导。
1.过胖与过瘦皆不可取
“千金难买老来瘦”是流传甚广的民谚,而且常被一些人奉为养生格言。这是因为过度肥胖、超重对健康不利,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的直接或间接的促发因素,超重对死亡率影响较大,老来“发福”也自然不是好现象。肥胖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因此而盲目地追求身轻体瘦,对健康也是极为不利的。临床资料表明,瘦者内脏下垂的发病率最高,最明显的是胃下垂;骨折的发病率也相对为高,中老年人虽多有骨质疏松症而易骨折,但在跌伤者中至少有1/2的人是因为缺乏丰满坚韧肌肤的缓冲作用而导致骨折;老年体瘦,由于皮肤变薄、干枯,皮脂腺排泄减少,皮肤病发病率显著增高,如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肝瘙痒症、女阴萎缩等;体瘦者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差,特别是当罹患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病时,机体缺乏营养贮备,营养状况会迅速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脏腑组织呈现衰竭状态的时间也比一般人快得多。毋庸讳言:无论性别,无问长幼,消瘦都是病态的征象。
胖,也未必都是坏事。体胖的人不外乎皮下组织脂肪积累较丰富,但只要肌肉厚实、筋骨强壮,胖一点,重几斤,合乎其然。男人丰满结实,女人丰腴有韵,才正是健与美的体现。体胖的人千万不要为体内的脂肪而担忧,要知道,脂肪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脂肪是贮能之库,是人体浓缩的热能来源;脂肪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还直接影响着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所以,机体必不可少地也要适度的脂肪贮备,以维护人体健康。
中老年人不可刻意求“瘦”,也不必为体胖而苦恼。肥胖的老人限制饮食是必要的措施,体瘦者则应适当增加营养,以共同达到“理想体重”为宜。理想体重,通常指低于平均体重的15%。医学专家们通过对体重和体型的相关性研究,曾提出了“理想体重”的参考指标:
男性:身高160厘米以上者,腕周径应在18厘米左右。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分别是:身高180厘米,体重为68~75千克;身高170厘米,体重为61 ?7千克;身高160厘米,体重为54~59千克。最低限分别为65、58、51千克。?
女性:身高180厘米,体重为64~70千克;身高170厘米,体重为56~63千克;身高160厘米,体重为50~55千克。最低限分别为61、54、48千克。?
2.吃荤与吃素不可偏颇?
1972年,毛泽东答日本田中首相问“长寿之道”时说:“基本吃素,坚持步走,遇事不怒,劳逸适度”。“基本吃素”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素食观,与哪些“吃素”、“吃斋”者一点不吃荤是不同的。吃素中也有全素、奶素、蛋素和蛋奶素之分,这些都不是我们说的“基本吃素”。从人类进化和抗衰益寿的角度看,单纯素食,绝对素食均不可取,人们应当放弃单纯素食养生的传统观念,只有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平衡膳食,才能通往健康的长寿之路。
我们通常所说的“荤”,指的是肉类食物(包括蛋、奶等)。在我国,限制肉类食物的习惯更是相当普遍,在部分医生的劝告下,“基本吃素”成为中、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座右铭。诚然,肉类食物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高脂肪饮食与肥胖密切相关,又可增高血脂和胆固醇,也有发现与胃癌、大肠癌、乳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的发病率有关。然而,仅就病因而言,任何疾病的致病因素绝非单因性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某些疾病归罪于脂肪,乃至肉类,是不公正的。?
肉类食物是脂肪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优质蛋白质高达10%~20%,肉类食物对人类增强体质,延长寿命,一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以日本为例,40年前国民以谷类和芋类为主食,男性平均寿命不足60岁,女性也仅为62.97岁。而改以肉类、蛋品、鱼和贝介类、牛乳和乳制品为主,谷类摄入量渐渐减少后,前后不到30年,人民体质就空前改善。仅1975年统计,国民平均身高、体重均显著增加,男性平均寿命达71.76岁,女性平均寿命达到了76.9岁。日本学者在统计后指出:国民营养的改善,使脑出血、胃癌、结核病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死率减低。有人曾对日本“长寿村”(千叶县西岬村)和长寿者少的昭荣村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后者正是因为热量、脂肪尤其动物蛋白摄取量普遍较低的缘故。
我国习惯的主食是米、麦等淀粉类,人们历来都把它们归于“素食”范畴。有资料证明: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与高血脂症、心肌梗死等有关。植物油是人们公认的“素油”。众所周知,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容易燃烧,还能加速胆固醇分解为胆酸排出,从而能降低血中胆固醇。但是,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摄入,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易转变为过氧化氢,它的增高可促进脂褐质在内脏沉着,以致加速衰老的出现。
最新研究表明,食物过于单调,会导致营养失调,抵抗力下降。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素食才可作为临时性饮食措施。植物性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有机酸,而缺少造血的微量元素钴、锰、铁和铜等。此外,植物性食品除油料外,脂肪含量极少,但人的机体每昼夜至少需要60~70克脂肪,要想满足这种需要,就要吃5公斤的植物性食品。而且,植物蛋白永远不能代替动物蛋白。   
把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以合理比例结合起来,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活的需要。长期素食,蛋白质得不到充分供给,其后果是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临床医生发现,蛋白质不足是引起消化道肿瘤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人脑的形成发育所必需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必须从动物性食品中摄取,如缺乏可导致人脑退化,患痴呆症。  
单纯素食无法得到只有从荤食中才能获得的维生素B12,而机体缺乏维生素B12可导致精神和心理上的缺陷,记忆力下降,人易疲劳等。若孕妇长期食素,可导致胎儿脑组织永久性损伤,少女吃素,对身体的正常发育也极为不利。   
要想健康长寿,光靠吃“素”是不行的。安徽医科大学科研人员曾对九华山71名僧、尼进行调查后分析表明:这些佛门弟子大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从医学角度讲,并非所有人都适宜长期吃素,孕妇、青少年、病人及体质特弱的老年人更不适宜长期吃素。据调查,长期吃素主要造成下列营养素缺乏:
  ▲优质蛋白质缺乏: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有两种:一是完全蛋白质,又称优质蛋白质,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动物性蛋白质如奶类、精肉、禽蛋和鱼虾内的蛋白均属此类。另一种是不完全(或半完全)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少,而且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质即属此类,故吃素者易造成完全蛋白质缺乏。
  ▲维生素缺乏:素食者饮食单调,最容易缺乏维生素B12、D。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制造、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D能帮助钙质吸收。
  ▲微量元素缺乏:素食者易缺乏微量元素镁、钙、铁、锌等。机体内缺乏镁元素可引起冠心病。铁元素是造血的原料,缺乏易引起贫血。钙能强化骨骼牙齿、帮助肌肉收缩、参与凝血反应。缺钙时,易造成骨质疏松等。锌能帮助肌肉的生长发育、维持正常人体新陈代谢和男性性功能。
  因此,吃素者在饮食上就需掌握几项原则:
  (1)经常吃全麦面包、胚芽面包、糙米等代替精米面。
  (2)肉类蛋白质含量高,但豆类及其制品亦含丰富蛋白质,可补充因未摄食肉类而缺乏的部分,且多吃豆类无胆固醇过高之忧。
  (3)多摄取腰果、杏仁等核果类,其丰富油脂可补充人体所需热量。
  (4)别为了让素食更有味而多用油脂来烹调,应掌握素菜清淡、少盐、少糖的原则才符合素食之健康取向。
  (5)吃素者可经常服用维生素制剂。
总之,要想健康长寿,“荤”与“素”不可偏颇,关键是食物结构要合理。《内经•素问》中就指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与现代营养学家提出的平衡膳食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具体地说,应荤素搭配,比例适当,不多食,不偏食,多样化,方能有利于健康。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5 13:39 , Processed in 0.0499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