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9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4-10-26 01:25:54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肾气丸(1)



  肾气丸名为"肾气"医书的解释多为温补肾阳,而方中地黄重用至八两,附子用量仅为地黄之八分之一,又怎么能温补肾阳呢?这个疑团自读中医书以来,数年也未能解开,直到最近研究保健方剂,重读《金匮要略》才有所感悟。在这里首先必须明确肾阳与肾气的区别。
    
  肾阳与肾气,二者都与命门真火有关,但略有区别:命门真火指的是命门本体,因无形无象,是一团动气,故喻之以火,即内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肾阳与肾阴相应,合阴阳理两者互根,又互相制约。肾中阴,衰,不能制约命门真火,则必现阳亢见症,如潮热,盗汗等,出现这种情况是肾阴虚;同样,如果命门火衰,则阴气无制,必见阴寒见症,如畏寒肢冷,出现这种情况即是肾阳虚,而如果肾虚仅仅是肾精不足,如健忘,腰脊无力等,即非阳亢,又无阴寒,那么只能说是肾精虚。由此可见,肾阳与肾阴表述的是肾中阴液与命门真火的盛衰关系问题。而肾气指的是命门真火的推动力门(气之动火之用),即主水功能,脾胃摄水谷精微,经肺通调水道之后,由命门真火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路,润泽周身,而周身之腐水腐气,则由膀胱自小便出,若主水功能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即说是肾气不足,若是阳气亢进,肾气推动力亦过于强劲,如阴虚多盗汗,汗为水,水本趋下,今自肌表透出,实推动力太过之弊;阴虚多遗精,精本潜藏,肾中阳气推动外出,故亦为推动力太过之弊,当然,实际上往往多种病证并存,如阳气不足,阴精虚损等等,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医书都含糊不清,故说明比较详细。
    
  肾气丸用意正在于此,肾气不足,津液无以化生,周身不得润泽,故用地黄,山药等填补;腐水腐气无以去,小便不利故用茯苓。泽泻等淡渗利水;此证根本在命门真火不足,故又用附子补盖,肾气丸《金匮要略》凡有五见,皆是此意,(关于消渴详见下文分析)如: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虚损太过,肾中精气不足,故小便亦不利;再如:咳而有微饮,当从小便去,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不足,精微不化,水饮自生,肾气强,水饮自去等等。
    
  然而,自古医家,大多数人认为此方是温补肾阳之剂,但附子仅用一两,干地黄(即今药店之生地黄),重用至八两,其性寒凉,附子之热即被淹没,故将原方中干地黄变成熟地黄,温补肾阳之功仍是微弱,又将方中桂枝变成肉桂,如此变更之后,温补肾阳之力稍增,用之略有效验。然而,肾气丸又治消渴,原文如下:男子消渴,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按一般解释,肾中阳气衰微,不能化气以摄水,故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既不能摄水,方中为何又用茯苓,泽泻利水?利水之药两味不说,用量竟皆为附子之三倍,又如解释呢?溯本穷源,肾气丸终究重在滋阴,故后世有医家狠狠心将桂附干脆去掉,用以治阴虚火旺之证,极有效验,故流传至今。然而利水之品与滋阴有碍,对于茯苓泽泻,硬说其濡润之品,此说难通,便解释是以泽泻为使,为使用量实在太大,故"世或恶其泻肾而去之,"而此方毕竟源于金匮经方,径去之甚是不妥,柯琴便强为之解释一番(《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条下),用心可谓良苦。发现此错误的人肯定不少,但进行变化的人,据我所知仅张锡纯一人,(即《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他对阴虚劳热极有研究,最初用六味地黄丸时也并未即用原方,而是将茯苓泽泻少用。既然不能去之,又与补肾滋阴有碍,便又加变化。金匮原方,本可治小便不利,于是干脆不去桂附,又于方中加车前子,牛膝且倍茯苓,以治小便不利之腰重,脚肿腹胀喘急等症,其仍是效验如神,故仍为传世之方。这些变化能流传至今,自是有效,但对肾气丸认识明显有误,肾气丸用药奥妙之处亦予以阐明,详见下文分析。
    
  首先,肾气丸以附子补益命门真火,为什么少用,理由有二:其一,因上文已明言,肾气丸并非温补肾阳,复其气化之常即可,故须少用;其二,两肾体加中间命门,共成坎卦(肾取象为八之坎),坎卦中间阳爻为命门真火,因上下皆是阴爻,前进不行,后退亦不行,故坎卦有陷有险,之象。然而此阳爻得中得正,既不过于燥烈(前进),双不过于阴弱(后退),得中庸之性,故此虽于陷于险之中,尤能安然。故命门真火,既不可亢,又不可衰,如此可用,施行其蒸腾气化之功。
    
  方中用泽泻之理,详见《论猪苓汤》一文,至于消渴,因肾气不足,小便中水谷之精不化,皆从小便漏下,今附子泽泻并用,水谷精微,蒸腾气化而上,润泽周身则口渴等病症自愈。
2
发表于 2004-11-6 16:10:11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我想问一下:金匮肾气丸中的丹皮是什么作用?我们书本上说是活血散瘀,但我不知为何要活血散瘀!
     谢谢!!!!
3
发表于 2004-11-6 16:39:52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牡丹皮,牡者属阳,丹者属赤色,所以可入心经,皮者走阳走表走上者多。丹皮可凉血,血凉则可下行与肾精相交,金匮肾气丸用此可使命门之火少而不壮,与泽泻茯苓渗淡药同用则无邪火留滞之弊。与补阳助火的肉桂附子同用可控制其火壮而食气伤阴。且丹皮还可用于无汗之骨蒸劳热。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4
发表于 2004-11-23 22:59:57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楼主文章太长,没仔细看,没看完,不好意思,眼睛有点累。
兹,根据个人经验,个人理解,对金匮肾气丸组方做一个大致的纲目解释,希望对各位初学者有益。
金匮肾气丸:附片、肉桂、六味地黄
先解释六味地黄,楼上那位同学不理解丹皮的请看。(你们老师水平真是……汗~)
六味:熟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
前三味,称为“三补”,后三味,称为“三泻”。
三补:
熟地滋腻补肾精。山药补脾阳健土,健土者,促进脾之运化也。(运化不用我讲吧?)山萸肉平补肝肾。
熟地+山药,一脾一肾,先后天也,补脾是为了补肾,为什么?因为熟地要运化吸收必须依赖脾之功能建运,所以配了个山药给它,呵呵。
山药+山萸肉,山萸肉平补肝肾,山药健脾,肝肾,水木之脏也。
熟地+山萸肉,功在熟地补肾精而山萸肉增加其补肾阴之功。
三泻:
丹皮泻血热,茯苓泻脾湿,泽泻泻肾热。
所谓阴虚者阳盛,阴消者阳长。这个热就是因为阴虚不能制亢阳,虚阳扰动血分生血热,虚阳扰动肾经生肾热。血分有热则可见淤斑,所以容易被人错误地认为丹皮散淤血。然,血热未必皆出血也。肾热则可见尿黄赤,故泽泻泻之,实在于泽泻导亢阳之热从小便去也。茯苓去脾湿,因其脾“喜燥恶湿”,是故茯苓健脾也(不明白茯苓健脾的朋友懂了吧?呵呵)。健脾的作用前面已说。
另外,三泻之泻也泻三补,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减缓补的力量。中医讲究无过无不及,该慢的时候快了就坏事,该力量小的时候大了就坏事。六味地黄丸,功在平补肾阴也(这也是为什么肾气丸要用它做底子的缘故)。
金匮肾气丸:
加熟附片、肉桂,少量。
前面所言,六味地黄丸是为了平补。所以肾气丸只是加了少量的肉桂、附片,将其药力往气分引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个人理解:气、阳是一类的,温和点的少点的弱点的小点的叫气,强烈点为阳。同样,阴、精也是一类的,温和点的少点的弱点的小点的叫阴,强烈点的是精。这也是为什么疾病到后期损及气阴,最终损害到阳、精的时候人就差不多了的缘故。这一段书上没有,仅供理解参考。
所以,金匮肾气丸,用附片、肉桂量都不多。
补气、阴的用附片、肉桂、熟地等都从其力小。故金匮肾气丸用少量附片、肉桂,六味地黄丸用熟地山萸肉还要用三泻来减缓其药力。
而补阳补精,则力偏宏,请看右归、左归。哎呀,受不了了,困死了,睡觉。
5
匿名  发表于 2004-11-25 20:47:58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气和阳只不过是同种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罢了!看过与不过而已!
6
发表于 2007-1-4 18:19:15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我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我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每天夜里都有鼻塞,早上起床后老是打喷涕,鼻粘膜苍白,对冷空气过敏,对酸味过敏),双手冰冷.经治疗后一段时间,已不再需服其它药了.如有我一样的疾病者,可试着治疗,希望人人健康.
7
发表于 2007-1-7 06:39:23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有启发!
8
发表于 2007-1-7 14:43:29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楼上诸位,俱呈高见,在下受益非浅,拱手谢过!!!
9
发表于 2007-2-1 23:53:42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很感谢楼上各位...
10
发表于 2007-4-8 23:32:16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标新立异的对于"金匮肾气丸"的分析:

不辨不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4 01:41 , Processed in 0.0548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