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曲柏浅谈经方剂量的换算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18 22:0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两等于1.5g?一两等于一钱3g?一两等于5g?一两等于30g?一两等于37g?一两等于15.625g?一两等于13.789?究竟等于多少?你认为剂量的换算不重要吗?那么你要从而忽视“量效关系”吗?
      桂枝汤加减可治百病,小柴胡汤加减可治百病,越鞠丸加减可治百病,泻心汤加减也可以治百病,任何具有“调和”作用的方剂皆可以加减治百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用不着奇怪。那么,我们还要不要强迫着自己去学习《方剂学》,当然要,因为只有我们知道的面广了,才会逐步得选择探索其深度,这也真是大部分人的“陷阱”,此话怎讲?知识面先广后深是相对错误的,因为书海无涯,医书也不例外,如果非要概览所有书籍才能死心塌地的回到《伤寒论》,那么大部分的人将会死在“博览”的路上,至少是在此不归路上“迷途”而不知返。那么,采用相对相反的路子怎不然,情况会大为不同,那就是先纵深进去,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拓展外围,这样一来,“拓展”外围也是为了能够很好的“纵深”服务,也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也就不容易“迷途”,也就不容易忘却“初衷”,也就容易“学有所成”,也就极其容易“学以致用”,也就不容易只是泛泛“空谈”,也就容易培养“实干”精神,正所谓知识要“渊博”,而不是“博渊”,“渊”和“博”是分先后的,正如“阴”与“阳”有先后,没有阴,也就无所谓阳。这是生理的、正常的、不容忽视的真实规律,病理状态下,才会出现博渊,才会出现阳阴,才会出现术大于法,最终“本末倒置”。
      得桂枝汤、小柴胡汤、越鞠丸、泻心汤之法,便可以使用起来这些个汤丸来之后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恍若天成”。叶天士便是这样的大家,其治疗疾病的方式可谓“精彩纷呈”“无拘无束”“屡出奇招”“鬼斧神工”“法惊四座”,其实叶天士之法,不还是仲景之法吗,只是其术不同而已,术即是方药,方药即是我们的利器,深藏背后的理法是我们应该终其一生去上下求索的,倘若不寻求这扑朔迷离的理法,倘若糊涂的轻视或者刻意的忽视了这个理法,那么我们手中的利剑便会失去其强劲有力的效用,正所谓“辨证论治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偏方秘方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圣人的眼中,狗屎也是纯净的;医圣的眼中,屎尿也可为良药;俗人的眼中,珍珠玛瑙才是宝贝;庸医的眼中,虫草灵芝才是仙草。桂枝汤(桂枝45g或肉桂30g 白芍45g或赤芍30g 炙甘草15g或清炒甘草30g 生姜45g或干姜30g切片 大枣12枚或中枣18枚或小枣24枚 )可以治疗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桂枝45g或肉桂30g 白芍15g或赤芍10g 炙甘草15g或清炒甘草30g 生姜45g或干姜30g切片 大枣3枚或中枣6枚或小枣9枚 )可以治疗阳气不足导致的精神不振;桂枝汤(桂枝10g或肉桂5g 白芍45g或赤芍30g 炙甘草15g或清炒甘草30g 生姜10g或干姜5g切片 大枣12枚或中枣18枚或小枣24枚 )还可以治疗阴血不足导致的睡眠表浅。道不远人,理不欺人。“圆机活法”“灵活加减剂量”皆在其中,奥妙无穷得让人惊诧不已。不过皆在“原剂量”使用的基础上再谈“无穷尽之变化”。如果不解“原剂量”的奥妙,盲目加减变化则会成为“乱世狂医”,岂不“险”矣!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2-20 18:09:2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致谢。
3
发表于 2017-2-21 17:07:31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汤(桂枝45g或肉桂30g 白芍45g或赤芍30g 炙甘草15g或清炒甘草30g 生姜45g或干姜30g切片 大枣12枚或中枣18枚或小枣24枚 )可以治疗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桂枝45g或肉桂30g 白芍15g或赤芍10g 炙甘草15g或清炒甘草30g 生姜45g或干姜30g切片 大枣3枚或中枣6枚或小枣9枚 )可以治疗阳气不足导致的精神不振;
桂枝汤(桂枝10g或肉桂5g 白芍45g或赤芍30g 炙甘草15g或清炒甘草30g 生姜10g或干姜5g切片 大枣12枚或中枣18枚或小枣24枚 )还可以治疗阴血不足导致的睡眠表浅。
道不远人,理不欺人。“圆机活法”“灵活加减剂量”皆在其中,奥妙无穷得让人惊诧不已。
不过皆在“原剂量”使用的基础上再谈“无穷尽之变化”。如果不解“原剂量”的奥妙,盲目加减变化则会成为“乱世狂医”,岂不“险”矣!

──楼主以桂枝汤治疗三个不同病证所用的不同剂量来说明经方剂量的换算问题应是“圆机活法”、“灵活加减”,不过皆在“原剂量”使用的基础上再谈“无穷尽之变化”。如果不解“原剂量”的奥妙,盲目加减变化则会成为“乱世狂医”,岂不“险”矣!这一观点值得学习经方和临床应用的重视!




点评

拜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3 15:24
4
发表于 2017-2-23 15:2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7-2-23 15:25 编辑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7-2-21 17:07
桂枝汤(桂枝45g或肉桂30g 白芍45g或赤芍30g 炙甘草15g或清炒甘草30g 生姜45g或干姜30g切片 大枣12枚或中枣 ...

拜读了。入门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3:35 , Processed in 0.1024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