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中医鬼谷子医经》连载之10(凉表温里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7 22:0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凉表温里汤

  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    生甘草10克  薄荷10克   黑附片6克   干姜6克
  治素体阳虚而感温热邪毒或阳虚之人之温病初起,证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但欲含冷水却欲吞热水,咳嗽咽痛,舌淡白舌尖红而舌两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取数,沉取稍迟。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位最高而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人,上犯于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风热搏结气血,蕴结成毒,热毒侵袭肺系门户,则见咽喉红肿疼痛;温邪伤津,故口渴,然素体阳虚,其外热而内寒,故口渴但欲含冷水却欲吞热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取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舌两边有齿痕,脉沉取稍迟为素体阳虚之佐证。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阳散寒。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又制黑附片,干姜大温而助温邪之虞;甘草既可调和药性,解黑附片之毒,护胃安中,又合薄荷制黑附子,干姜之大温,是属佐使之用。本方所用透表解毒药物均系清轻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
  或问曰:吴氏既有“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然黑附片有毒,须久煎方可,如此,岂不矛盾耶?
  答曰:非也!我们看看前人对黑附片(附子)的认知过程:附子是中药四帅之一。李可创制的破格救心汤,附子一昼夜用到600克,而他实际用量最多达750克。这样看来,探讨附子的用量和煎服法,就成为同道所关注的话题。现根据其68则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
1 《伤寒论》附子用量煎服法
1.1 附子用量 仲景是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伤寒论》113方,其中20方用附子。李可认为,考《伤寒论》四逆汤的原方,生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附子大者为20~3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是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四逆汤类方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附子大者为60~9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是原方的1/6~1/10。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四逆汤原方在用法中指出,强人大附子1枚;而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附子均为大者1枚,相当于制附子60~90克,这是经方用药的本来面目。
1.2 附子煎服法 首先是药与水之比例:经笔者初步统计,伤寒之附子剂19方(除乌梅丸),其汤剂中药剂量按经方基础有效量(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计算,药与水之比例最低者为1:6,为通脉四逆汤;最高者为1:26,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10。其次是煎煮时间:笔者考四逆汤类方用于救急,所用的应为鲜附子(如生地瓜),这既容易浸泡,又易煎煮,故加水少,恒为600毫升,文火煎煮半小时左右(煎取220毫升,分2次服);其它制附子剂,加水1200~1600毫升,文火久煎,煎煮1个半小时左右。而比较特殊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因麻黄先煎去沫,故加水较多,为2000毫升,煎煮时间2小时左右。最后是煎服法:附子剂均煎煮1次,煮取200~600毫升左右,每次服110~200毫升;其顿服者1方,为干姜附子汤;分2次服者6方,为四逆汤类方;分3次服者10方,为附子汤等;分4次服者1方,为真武汤。
2 李可附子用量煎服法
李可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其附子用量为30~100~200克,已突破了经方的剂量,故其对附子又增加了3条安全措施:①配伍:凡用附子超过30克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加炙甘草60克,即可有效监制附子毒性;②文火久煎:附子剂用于慢性心衰者,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日分2~3次服,煎煮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③武火急煎:危急濒死心衰病人,使用大剂破格救心汤时,则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以上3条只是原则性的,具体作法如下:
2.1 附子用量 李可之全书附子案70余则,根据病证的轻重而选择不同的剂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轻者为阳虚,附子为小剂10克:所谓“阳虚”,仅见阳气某一方面不足,如缺乳案之五更泻、膝关节积液案之夜尿频多;小儿酌减为3~5克,如婴儿黄疸案。附子用小剂者17例,占总数的24.3%。②稍重为阳衰,附子为平剂15~30克:所谓“阳衰”,是阳气衰弱的证候群,脏腑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产后阴黄案之脾肾阳衰,寒湿充斥三焦。附子用平剂者7例,占总数的10%。③重者为隐性心衰、格阳、戴阳证,附子为平剂30克:李可认为,凡亡阳竭阴端倪初露,隐性心衰的典型证状出现(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多,以及无痛性的心肌梗塞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破格救心汤平剂30克。笔者注意到,对于格阳、戴阳证,李氏恒用附子30克,如阴盛格阳案、肺心病戴阳案。附子用平剂30克者33例,占总数的47.1%。④甚者亡阳、心衰重症,附子为中剂45~90克:李氏认为,凡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重症心衰,急投破格救心汤中剂。如脉管炎合并心肌下壁梗塞案之附子为60克。附子用中剂者2例,占总数的2.9%。⑤危者垂死心衰,附子为大剂100~200克:李氏认为,破格救心汤用大剂,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急重症,导致心衰休克,现代医院已下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以及中医之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只要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大剂,可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如无脉垂死案,破格重用附子150克,武火急煎随煎随灌,终于1小时后起死回生。附子用大剂者11例,占总数的15.7%。
  从中可以看出,李可之附子用量,是很严格的。他对附子应用,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之5个等级。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附子证最系统的辨证,应当引起中医界的重视。其中附子用平剂(30克)、中剂(45~90克),是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治格阳、亡阳证之附子用量基本吻合的。至于附子用大剂,那是用于古代之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即现代西医下病危通知书的垂死病人,是对前人和现代医学的突破。只有这样客观地分析其附子用量,用于哪些新领域去解决世界性医学难题,最后也就“见怪”不怪了。再观黑顺片之炮制 :选中等大小的子根,浸盐卤液中数日后,与浸液共煮至透心,捞出,用水漂洗,纵切成约5毫米的厚片,用水浸漂,并加用红糖与菜油炒成的调色液,使附片染成茶褐色,取出蒸透,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如此,黑附片之毒性已大大减少,其毒性与温性本相辅相成,经如此炮制,何来多大之毒性耶?再者,此方黑附片用量仅为6克,属李可阳虚用量之范畴,愚以为凡阳虚用量之黑附片皆不可久煎,否则温阳作用尽失也,故此处之黑附片无须久煎或先煎。
  某年初夏,武汉张胜兵中医门诊部,某翁,78岁,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但欲含冷水却欲吞热水,咳嗽咽痛,已有一周余,观其舌淡白舌尖红而舌两边有齿痕舌苔薄黄,经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一周以来,予以头孢他啶,病毒唑,维生素C,左氧氟沙星等静脉滴注,亦口服维C银翘片,板蓝根冲剂,皆罔效,遂求医于中医,愚观之其口渴但欲含冷水却欲吞热水,舌淡白舌尖红而舌两边有齿痕舌苔薄黄,故断定其乃素体阳虚而复感风热所致,其年老阳虚,或抗药性作祟,故予以头孢他啶,病毒唑,维生素C,左氧氟沙星等静脉滴注不仅无效,反倒伤阳;虽亦口服维C银翘片,板蓝根冲剂,然阳虚不顾,纵使疏风散热又耐它何?正所谓囊外须安内也,体内阳虚不安,何以散外热耶?往往高手出招,只在一两味药之间,愚仍用银翘散,只加黑附片,干姜少许温内尔,故拟方凉表温里汤: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    生甘草10克  薄荷10克   黑附片6克   干姜6克 此方投下,两剂而痊愈!由此病案可见,中医真乃博大精深,出奇制胜往往在微妙之间,临证之时,或许你早已用对方,只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减而已,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方子是死方,人却是活人,此一节学医者不可不重视也,这就是为何有人能将《伤寒论》倒背如流,临证却未曾看好一病。背死书而不知灵活变通,此乃学习中医之大忌也,张某愿与诸君共勉之!

浣溪沙
凉表温里汤
  素体阳虚温邪袭,内寒外热不统一,温里凉表方能息。    二花连翘薄荷草,附子干姜温里好,如此妙方疾病跑。
2
发表于 2015-7-27 22:17:17 | 只看该作者
好好
你说附子用几百克,还没等治病,就把人吓死了,是不是摊事

点评

那是李可做的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7 22:32
3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22:32:53 | 只看该作者
水镜先生 发表于 2015-7-27 22:17
好好
你说附子用几百克,还没等治病,就把人吓死了,是不是摊事

那是李可做的事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01:03:51 | 只看该作者
此方和温表凉里汤为姊妹方
5
发表于 2015-7-28 01:31: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15-7-28 01:36: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15-7-28 07:12:2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鬼谷子先生果然是高手,像这种用法我真没有尝试过!学习了,这样有理论,有实践、有创新的书一旦出版一定热销。

点评

过奖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8 12:1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2:15:1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7-28 07:12
中医鬼谷子先生果然是高手,像这种用法我真没有尝试过!学习了,这样有理论,有实践、有创新的书一旦出版一 ...

过奖了
9
发表于 2015-7-28 13:56:31 | 只看该作者
实事求事。中医著书立说,只要是来自临床,对学习运用中医有帮助,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指导作用,就会受到中医人的欢迎,就可以流传后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6:42 , Processed in 0.0623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